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旧址参观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眼甘醇清澈、涓流不息的山泉;一个山环水绕、土肥景美的山村;一个因石岩涌泉、甘香重滑得名的小村庄;一群在战火纷飞、呕心沥血的草宪者;一部可谓新中国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之“甘泉”,这一泉、一村、一群人,在此美丽邂逅,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及其他几部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做了不可或缺的立法准备。这山泉,就是临县后甘泉村的山泉;这村庄,就是临泉镇的后甘泉村;这一群人,就是谢觉哉等中央法律问题研究会成员。他们从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驻扎于此,历时1年多,在临县留下了“中央法律问题研究会”永不消失的革命旧址和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己亥之年,隆冬时节。我随吕梁市2019年度目标责任制第二考核组前往临县。在考核谈话时,从县司法局张桂平局长口中获知,由临县县委政府拍摄的微视频《甘泉》,荣获了由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全国普法办主办的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全国一等奖,并成为颁奖现场唯一展播作品。带着好奇之心,深入了解详情之后,我驱车走进甘泉村,走近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旧址,位于临县县城东2公里处,地处临泉镇后甘泉村。据《吕梁地名志》《吕梁市乡镇志-临县卷》等资料记载:此地有泉水数处,水从石岩涌出,清沏晶莹,四季一色,甘香重滑,常流不息,村名亦取泉名,故名甘泉村,为本县古十景(康熙《临县志》记载)之ー。当年,因甘泉村人口增多,于是部分村民在村后一里之地另辟新居,名曰后甘泉村,原村为前甘泉村。后甘泉村山环水绕,土肥景美,民风淳朴,人杰地灵。1947年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及其机关迁駐临县时,中央法律委员会的王明、吴玉章、谢觉哉、陈昆等领导人就住在后甘泉村。20世纪40年代晋绥行署主任续范亭曾养病于前甘泉村。</p> <h3><br></h3><h3> 临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临县作为大后方,为解放战争出人、出钱、出粮食、出物资,被称为“晋绥边区的乌克兰”。临县是首批国定贫困县之ー,是山西省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之ー,也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最多、攻坚任务最重的贫困县。截至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447个,占山西省的6%,吕粱市的31%;建档立卡贫图人口20.75万人,占山西省的8%,吕梁市的35%。脱贫攻坚以来,临县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紧紧围绕“九个活起来”,力啃扶贫“硬骨头”:统筹生态生计,荒山荒坡“绿起来”;坚持“六环联动”,山庄窝铺“搬出来”;推动光伏“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实施“3N35”产业扶贫计划,乡村业态“旺起来”;深化“万人大培训工程”,劳务品牌“亮起来”;聚焦“三保障”,民生底线“兜起来”;补齐“两基短板”,农村面貌“新起来”;搭上电商“快车道”,农特产品销售“红起来”;激活脱贫内生力,贫困群众劲头“足起来”。截止2019年底,分年度、分批次累计脱贫79729户205267人,贫困发生率由395%降至0.39%。累计退出贫困村447个,退出率100%。贫图县退出14项刚性指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nbsp;</h3><h3> 特别是,在老区攻坚深度贫困决战决胜时刻,成立了以百岁老红军王定国命名的“临县王定国扶贫基金会”,这将有力助推临县脱贫攻坚进程。2018年11月7日,临县王定国扶贫基金会揭牌仪式在后甘泉村举行。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与延安五老研究中心主任、王定国扶贫基金会会长谢飘共同为临县王定国扶贫基金会揭牌。谢觉哉与王定国之子谢飘曾在这里跟随父母生活,此行感触颇深。他表示,正是有老区的支持,才有我们的今天,老区养育了我们,养育了中国革命,我们要感恩老区,回馈老区,积极推动老区的发展。据了解,早在90年代,老红军王定国牵头捐款10万元,为后甘泉村建立了“希望小学”。在此,我们不能忘记王定国革命家。王定国是谢觉哉的夫人,曾参加过红军长征。离休后,积极投入社会活动,参与创建了南开大学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中国文物学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王定国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她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见证者,更是新时期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h3><h3><br></h3> <p><br></p><p> 走进后甘泉村,置身中法委旧址,回望过往历史风云,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听着老支书讲述谢老前辈的革命故事,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看着那本模糊泛黄的《司法问题汇编》,我顿悟,《宪法》不仅是法,更是国家精神。一本红色小册子,那是革命的红,是初心的红。此时此刻,我的眼前顿然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甘甜泉水哗啦啦,临县人民笑哈哈。幸福生活靠什么,新时代的好《宪法》。</p><p>&nbsp;</p><p> 【参阅资料】《临县志》《吕梁地名志》《吕梁市乡镇志》《康熙五十七年临县志》《民国六年临县志》《司法问题汇编》《山西省革命遗址统揽》(第6册)、《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第四卷上)、《谢觉哉日记》、郝大川摄制的微视频《甘泉》以及散见于网络有关甘泉与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资料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