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穹窿山游记

曾经最美

<h1>如果有一座山可以称之为藏龙卧虎的话,那么我想非穹窿莫属了。单单《孙子兵法》这四个字的分量,便足以令人对这座高不过341米的小山丘仰为观止了。这座山高林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因神农时代的赤松子取石炼丹、西汉名臣朱买臣樵柴读书、兵圣孙武写下兵法十三章闻名天下。</h1> <h1>老规矩下车先热身为今天的小虐线做准备</h1><h3></h3> <h1>御湖位于穹窿山景区北大门正对面,原来只是一个无名湖泊,但因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穹窿山时,都要经苏福运河到善人桥御湖后弃舟登岸,也就因此得名御湖了。御湖总体面积达7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达55000平方米,湖面呈不规则方形。</h1> <h1>这便是御湖上的迎驾亭了,徽派民居等古迹建筑,依托穹窿山的清秀威仪,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浑然一体,御湖倍显逶迤清秀,千姿百媚。</h1> <h1>沿御道而上</h1> <h1>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是从这条山道上山的,故称为御道。而此御道呢是当时本地的官员得知乾隆就要驾临穹窿山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夜间将一条山间小路铺设成现在的模样,因此更具有纪念意义。</h1> <h1>墙角数枝梅</h1> <h1>凌寒独自开</h1> <h1>景区里的参天古树</h1> <h1>我们拍照也是认真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买臣读书台</b></h1><h1>我国历史悠久,全国各地标有“读书台”地方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五大名台,分别为开封的禹王台、武汉汉阳的古琴台、北京的瀛台、河南登封的观景台以及苏州穹窿山的朱买臣读书台。这五大名台中当属穹窿山的“朱买臣读书台”最带传奇色彩,且与其他读书台不同,它是一块长约2.5米,高约1.3米、宽1.5米,近乎长方体的磐石,毫无人工斧凿,可谓是出于天然,上刻有“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h1> <h1>这个“朱公”就是朱买臣,他是西汉的一代名臣,是一位大器晚成式的人物。相传他当年出身贫贱,可是酷爱念书,一有时间就要读。因为当时的书籍大都是用竹简制作的,一部书一大捆,分量不轻,他出外打柴或卖柴都带着书,既不方便、又重。为了这个事,朱买臣遭到妻子的讥笑和责骂,之后他就不把书带回家或带到集市上,每次上山砍柴时,就在如今的“读书台”处偷偷看一会,回家时就把书都藏在这个石头底下。朱买臣最后读书有成,飞黄腾达,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块大石,命名为“朱买臣读书台”,当地乡镇命名为藏书。</h1> <h1>朱公祠前来个合影,留下美丽的记忆</h1> <h1>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走进孙武苑,使人肃然起敬,绝世之作,功在千秋万代。当年曾是齐人的孙武为避战乱而居吴地,就在这穹窿山茅蓬坞写下了十三篇奠定其兵圣之位的《孙子兵法》</h1> <h1>寺庙香炉</h1> <h1>稍稍休息一下,停下来又是各种拍拍拍😘😘</h1> <h1>又到腐败时刻………</h1> <h1>吃饱喝足继续走起来</h1> <h1>好像没路啊,路——原来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啊,很现实的话题得到了论证。</h1> <h1>蓝天白云,风水宝地也</h1> <h1>真正验证了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h1><h3></h3> <h1>山坡崎岖,需要协同作战</h1> <h1>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勇敢的闯出一条道来,终于到达了较为平坦的道路,队员们开心又兴奋的心情马上化为优美的动作,展示自己的魅力。</h1> <h1>这两位大神是想表达穹窿山嗑嗑瓜子就走完了吗?😂😂😂</h1> <h1>乾隆皇帝六上穹隆山祈福之地。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也再次来此福地畅游,希望带回健康!平安!幸福!</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谢收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