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相聚在三亚

老凉

<h1>  今天是2020年1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北方的传统节日小年。从这一天起,年味越来越浓,新春的脚步正向我们快步走来。而对于我们这些旅居三亚的候鸟老人来说,早就祈盼这一天,这是《风华、哈航天涯情》社群一年一度欢聚的日子,这项活动自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七届。</h1><h1> 今年聚会地点定在大东海旅游区。</h1> <h3><br></h3><h3><br></h3><h1> 这是聚会的餐厅:百姓村东北饺子馆。</h1> <h3><br></h3><h3><br></h3><h1> 参加聚会的人陆续抵达,他们是从东方、兴隆、九所等地远道而来的,辛苦了。</h1> <h3><br></h3><h3><br></h3><h1> &nbsp;&nbsp;&nbsp;参加聚会的人员基本到齐了,这是一群早已退休的老人,他们中许多人即是师生,又是校友、还是同事。若想理清他们的关系,得先从哈航校和风华厂说起:</h1><h1> 哈航校全称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是建国初期由苏联专家援建的学校,先后隶属于三机部及七机部等航空航天部门。学校自1952年起开始招生,至1965年招收最后一届。早入学的毕业后留校,自然是晚入学的老师,我们即是师生,又是校友。</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哈航校陷入动乱。1969年5月30日,哈航校改建为国营风华机器厂,简称风华厂,寓意“风华正茂”。哈航校结束了她17年的学校历史,变成了企业。1969年12月,65级正式毕业,一部份同学留厂,我们又成为同事。</span><br></h3><h1> 1970年后,陆续有大批复转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学毕业生分配进风华厂,风华厂不断发展壮大,哈航校从此走出历史舞台,哈航校是风华厂的前身;风华厂是哈航校的延续。</h1> <h3><br></h3><h3><br></h3><h1> 张玉国赋诗一首,盛赞这次聚会</h1><h1> 贺小年聚会 大东海岸多风景,最美莫过夕阳红。 百姓村内度小年,风华哈航天涯情。 同校同企共担当,养生养老又重逢。 万语句句千钧重,杯酒滴滴乡味浓。 <br></h1> <h3><br></h3><h3><br></h3><h1> 我们这一桌有6个是80后,可以称为耄耋老人,有6个是70后,可以称为年逾古稀,已经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却个个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这才是:“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h1> <h3><br></h3><h3><br></h3><h1> 王子明老师为了参加海南的新春聚会,特意驱车穿越雷州半岛,跨过琼州海峡,从大陆来到海南岛。1月15日到达东方市,参加东方市的风华哈航人聚会;今天,又不辞辛劳赶到大东海,参加三亚市风华哈航人欢聚;下午,还要前往万宁市参加那里的师生聚会。连日的奔波一点不见疲色,依然精神饱满,即席演唱了一首学生时代的歌曲,并赋诗一首:</h1><h1> 贺小年聚会 相见时难别也难, 分别一晃数十年。 友情亲情师生情, 千山万水隔不断。</h1><h3> </h3> <h3><br></h3><h3><br></h3><h1> 老同学、老同事相见甚欢,纷纷合影留念。</h1> <h3><br></h3><h3><br></h3><h1> 摆好pose,来张全家福。</h1> <h3><br></h3><h3><br></h3><h1> 这是1月15日东方市同学、老师、同事聚会时的合影。</h1><h3><br></h3> <h3><br></h3><h3><br></h3><h1> 这是杨忠伟为聚会活动赋写的两首诗。</h1> <h3><br></h3><h3><br></h3><h1> 感谢罗涛P图,让我们再次重温航天梦!</h1> <h1>  下午两时许,聚会结束。大家却有些依依不舍,并相约明年再见。这才是:“相见时难别亦难。”</h1><h1> 最后,我们应感谢张玉国、何桂英、张春富为聚会提供的服务!感谢于晓群、马秀云、史江滨、梁平、罗涛、张玉国等提供的摄影作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