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婆家过年

兰如许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要说在婆婆家过年,就得说说婆婆家的年夜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婆婆家的年夜饭简单而又实惠,那就是数十年不变的饺子,只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饺子馅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大肉馅发展到现在的羊肉馅、牛肉馅、驴肉馅,可谓品种繁多,你可以随心所欲爱吃什么馅的就吃什么馅的。</p><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第一次到婆婆家吃饺子,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饺子馅是大肉的,里面掺的菜是莲藕,我还是第一次吃莲菜馅的饺子,菜多肉少还有点儿爵不碎的莲藕丁儿。另外婆婆家包的饺子象菜角儿,一碗只能盛五、六个,因为个头大,皮儿厚馅多,煮的时间就长,吃起来少了饺子的味道。这可能是婆婆家男孩儿多女孩儿少的缘故吧,包饺子是女人的事情,婆婆一个人包,供不了那么多半大小子吃,所以,只能以个大取胜了,也就养成了包大个饺子的习惯,这就是我第一次到婆婆家吃饺子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在婆婆家过年了,刚结婚那几年,我们是年年回来过年的,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每年带着孩子在火车上两家颠簸,觉得很疲劳,就改为过年时各回各家,孩子自愿选择的办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今年是回新乡后的第一年,所以,在婆婆家过年。这不,年二十七,婆婆就开始准备饺子馅,有胡萝卜拌羊肉、韭菜拌大肉、白菜拌牛肉还有白萝卜拌驴肉,家里有什么就往馅里掺什么,并且每种馅都是用盆装,因为人多,什么都得准备多一点。家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十五口人了,再加上大年初二闺女一家三口和三个孙女每家各三口都要来吃,不多准备点怎么能行呢?大过年的,婆婆绝对不会让谁受了委屈。</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年三十的晚饭,要比现在吃饭早,所以,三点多婆婆就催促我们开始包饺子,当每样包有六、七个时,婆婆就开始下饺子,她说要尝尝口味的轻重,咸了淡了好采取补救的措施,你看我的婆婆多细心。</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包饺子,家里就热闹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各尽其责,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小孩子们有的在外面满院子的疯跑、嬉戏打闹放鞭炮,还时不时的向屋里探一下头,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掠夺;有的则当起了运输队长不停地给大人们运送面皮儿、倒水、拿零星的小吃;一家人就在这一边包、一边唠、一边吃中开开心心地忙活着。</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大嫂手脚麻利,擀面皮就成了她的事儿,她一个人擀能供三个人包,我总给大嫂打下手,帮她揉面、切面集儿。二嫂包的饺子非常好看,饺子的背上带着小小的皱褶,摆在一起象湖面上被微风吹动的小小波纹,很美;我爱人包的饺子摆在一起象整装待发的帆船又象温顺而又弯弯的月亮;只有大哥包的饺子是不太好看也不太好吃的那种,两手一挤一个,快,象一个个小小的扁面球;大哥总是闲不住,包了饺子之后还要为我们准备几个下酒的小菜,不让他包的时候,他就会去外面抽烟,所以,还不如让他在这儿包饺子;二哥就是专职下饺子兼打忙工的,哪里需要哪里去;下一锅别人吃一锅,年三十的饺子不知下几锅;下到最后他就不停地问:还有人吃没有?还有人吃没有?直到大家都酒足饭饱了,他最后一个清场儿;老四保持了三不管的作风,历来都是甩手掌柜,不管你们怎么忙,他的任务就是在一旁给人们讲他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引得大人、孩子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向他问这问那,他懂的多见识广,大到国际国内新闻,小到各种电器维修,他无所不知,但他决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只是不擅长家务而已,年三十的饺子包多长时间,他就在那里说多长时间,时不时的还会引来大家的哄堂大笑;妹妹要是来家的话,就又多了一个干活儿的,能不让哥嫂动手的事情她决不让哥嫂动手,是大家的好帮手更是婆婆呼来唤去的贴心小棉袄儿;这时的婆婆就是总指挥兼总调度,该干什么该谁去吃都由她说了算:快去吃、快去吃!婆婆一边柔声细语的说着,一边去做着她该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一早上,还是饺子,吃罢饺子就开始给街坊邻居拜年,一个上午,跑了东家跑西家,认识不认识的基本上都要走一走,我谁也不认识,就是跟着混个脸熟讲几句祝福的话而已。</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到了中午才是过年真正的筵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每年过年的准备工作都是二哥二嫂在做,初一的厨师首选大哥,他一个人烹炸煎炒,我们十几个人分两张桌子等着吃。前些年侄女侄儿们都十几岁的时候真下饭哪,菜往桌上一放,倾刻间一扫而光,现在,只剩下我们这帮五、六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菜也就下的慢了。但不管人多人少,吃多吃少,婆婆都会安排的井井有条,家里总是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这是数十年来我体会最深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不在乎吃什么,关键是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还记得侄儿侄女还小都在家的时候,每次吃完饭,孩子们不用谁说,都会主动去收拾碗筷,抹桌子扫地,根本不用大人们动手。再往后,孩子们一个个走出了家门,收拾饭后残局就成了我们这一辈人的事情,哥哥嫂嫂都是争着去洗碗扫地。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让我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即使到了现在,婆婆家的生活标准离真正的小康水平还相差甚远,但和和气气、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场面年年如此。所以我非常喜欢在婆婆家过年,喜欢家人的平和真诚、喜欢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喜欢公公婆婆宽以待人的美德;喜欢弟兄们海阔天空谈笑风声;更喜欢我们妯娌在一起说不完的家长里短、醋酸盐咸。在婆婆家过年,没有畅谈“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雅兴,也没有“书房挑灯看桂花,雨夜温炉煮淡茶”的清雅,但却有置身“人间四月天”的温暖感觉。我常在心里想:家,这就是家,一个再普通不过、更谈不上富裕却温馨和美的家,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荣幸!</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写于2009年,有一种按奈不住的心情,想写,想用文字留住这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