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泥泞

董安宏

<p>  雨, 已经下好多日子了,依然在下……</p><p> 去学校的那条路,已经变成一条泥河了。这泥河里,除了烂泥、浊水,就是满布着的足痕。</p><p> 头顶上,是一顶黑旧的草帽,或者一把黄色的油布伞。 那草帽显小,不完全能够挡住斜着而来的雨丝,没走多久,下半身就已经湿透了。那把油布伞,是祖上留下的。皮实的伞布,笨拙的伞柄,粗糙的伞骨……虽能遮雨,但拙而重。雨点敲打着伞布,炒豆子似一阵子乱响。</p><p> 没有雨鞋,只能精(光)脚片了。</p><p> 扔下布鞋,裤腿高挽至膝盖以上。投足泥河,脚板下,顿时一阵冰凉。紧接着,那烂泥从指缝间涌出,先淹了脚面,再淹了脚脖……全身开始发冷。</p><p> 太难走,太难走了。</p><p> 心里着急,但不能快,一步,又一步……前脚站稳,后脚方能抬起,如玩平衡木,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尽管特别小心,还是摔倒了。身子向前倾去,一下子趴在了烂泥里,那草帽甩出去老远老远……</p><p> 小女孩惊慌失措,站雨中,哭了。</p><p> 那个穿雨鞋,还是高腰雨鞋的男孩,他父亲在城里是个当官的。他走的很从容,很神气,一脸的傲慢。</p><p> 那个穿木蹄的,其父是个木匠。那木蹄如穿着两个小板凳,晃晃悠悠,晃晃悠悠……两臂微微展开,一副欲飞的样子……</p><p> 有一“瓦片头”的小男孩,脑后留着“长命撅撅”,像戏里的小丑。他是一“值钱娃”,躲在伞下,像一只可爱的树懒,趴在父亲的背上,很是惬意。</p><p> 路,是一样的,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过程,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有人享受着依赖,有人学会了自立。</p><p> 上课的铃声响了。</p><p> 几十个同学,几十个模样,几十道不同的风景。同一个教室,同一块黑板,同一个老师,却教出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奔着不同的目标,走着不同的步履。</p><p> 放学了,突然下起了雨,雨很大。</p><p> 一个男孩,毫不犹豫冲进了雨中……他知道,不会有人接,也不会有人给他送伞送雨鞋,更不会有人背着他。他没有选择,这样,是他唯一的选择。</p><p> 另外一个男孩,则不慌不忙,就躲在屋檐下,在等,在赏雨。他知道,父亲或者母亲是不会让他淋雨的,一定会来接他,一定会给他送伞,送雨鞋……</p><p> 我很“不幸”,属于第一种。</p><p> 父亲在镇上上班,母亲在家里做饭,他们都不会来接我。下雨了,怎么回家,怎么走……只有自己想办法,自己“看着办”了。</p><p> 也许是自己总能想出办法来,父亲和母亲已经习惯了“不用管”;也许是父亲母亲“总是不管”,我也习惯了“不用谁管”。</p><p> 大半辈子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段“走”的经历,我很感谢那些下雨、遍地烂泥的日子。正是这些日子,让我学会了“自己的路自己去走”,不管遇到的是什么,“自己去想办法”。</p><p> 做人,不要指望有谁能够帮你。如果有,就当做“意外惊喜”罢了。</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