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内话曾巩

济南老梁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占有极高的地位。曾巩位列其中,其名气虽沒有韩、柳、欧阳、苏东坡等之高,但在济南人的心中地位是不可替代的。</p><p class="ql-block"> 曾巩(1019一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江西南丰县),世称南丰先生。自幼聪慧过人,廿岁就以文章闻名遐迩。深受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的赏识。宋嘉祐二年(1057)曾巩携三个弟弟,二个妹夫一同赴京赶考,六人竟同时都考中进士,这是科举考试史中绝无仅有的事情。曾巩人仕后在京师当过几年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外,先后在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地任地方官,所到之处政绩卓著是当时少有的能吏。</p><p class="ql-block"> 主政齐洲(济南)期间,大力整顿治安,打击豪强恶势力,百姓拍手称快,社会风气为之一清,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清查户藉,补登豪强瞒报漏报户口,减轻百姓徭役和负担。积极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最值得称道的是彻底解决了困扰齐洲城多年的水患,形成了现在济南城市的雏形,后世虽有部分变化,但济南市的主体结构未变。</p><p class="ql-block">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古时经常发生水患。曾巩到任之初即率官府人员进行考察。济南处于泰山北麓,南高北低,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沛。一旦到雨季城内形成沼泽一片,排泄不畅,造成房屋被淹,百姓苦不堪言。曾巩带领百姓修筑水渠,将城内各处泉水连成一线,沿城墙展开形成护城河。并将大明湖彻底疏浚,淤泥筑成湖心小岛,并与护城河相通,大明湖东侧筑一堤坝,保证大明湖平时有一定的蓄水量,在堤坝正北开一水渠穿过城墙,曰北水门。北水门内设置水闸,以调节大明湖水位,水渠上方修一城楼,曰“汇波楼”。曾巩纪念馆就在此汇波楼内,现已成为大明湖内一著名景观。至此后济南城内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流水潺潺,大明湖是水波不惊不再为患。更为称道的是城北农民浇地有可用之水,沟渠成打井字布置,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曾巩虽然只在济洲从政两年,但百姓对他的政绩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当其调离济州另有他用之时,众百姓纷纷堵在城门不许离去。相峙几天后曾巩只能在半夜悄悄离去,此一时传为佳话。曾巩走后老百姓没有忘记他的功绩,他主持修建的大明湖堤坝被命名为曾堤,并在大明湖和干佛山各修建了“南丰祠”以纪念曾巩对济州做出的贡献。据说充满文学神韵的趵突泉之名,就是曾巩所命。</p><p class="ql-block"> 以曾巩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学识,从政后在对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和民政方面能取得如此大的政绩,是学有所成的典范。他功德泽惠济南已有千年,济南的老百姓至今仍对他的功绩念念不忘,对他的评价是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年刚过,路上大红灯笼高挂。节日气氛扑面而来。行至北水门汇波楼下,拾级而上,曾巩纪念馆呈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内竖一香樟木雕刻的曾巩站像,十分精致。</p> <h3>馆内分上下二层,分别陈列曾巩主政济洲期间的政绩。</h3> <h3>  曾巩的生平和文学方面的部分著作。</h3> <h3>站在汇波楼上俯视大明湖,是灰矇矇的一片。</h3> <h3>离我家直线距离不足300米。</h3> <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p>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就有耳闻,但其作品确没有仔细拜读和研讨过,只知他年少时就显露出才气,一门几人同时中取进士而闻名天下。主政济南期间口碑极好,留下很多政绩为人称道。大明湖内的南丰桥、南丰祠、曾堤、北水门经常驻足,知其都与曾巩有关,但兴趣不大,关注极少。前几年偶看央视《百家讲坛》,题目为唐宋八大家一曾巩:“卓然自成一家”。讲座讲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特点外,还有他在济南从政期间的政绩。虽然是断断续续沒能坚持看完,但也对曾巩的兴趣大增,故今日到纪念馆一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