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德国行——慕尼黑

花儿

<h3>从第一天踏上慕尼黑的土地开始,进进出出在慕尼黑住了好几个晚上,一直没时间在市区好好游玩。过两天就回国内了,慕尼黑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是一定要去的,今天终于出发了。</h3><h3>慕尼黑隶属德国巴伐利亚州,为巴州首府,面积310平方公里,建于1158年,人囗150万,是德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德国第三大城市。</h3><h3>从火车站坐地铁到达,地铁口一上来就见到这个统帅堂,建筑式样模仿佛罗伦萨的佣兵凉廊,是音乐厅广场的著名地标。</h3><h3>统帅堂兴建于1841年,为纪念巴伐利亚的统帅们而建的,每个雕塑大约高20米,彰显了男子英雄气概,是巴伐利亚军队的荣誉标志。</h3> <h3>一抬眼就看到铁阿提纳教堂。</h3> <h3>从旁边的门进去,就是慕尼黑王宫花园。</h3> <h3>慕尼黑王宫,是昔日巴伐利亚君主的王宫,这座宫殿是德国最大的市内宫殿,建筑群包括十个庭院和博物馆,有130个展室。</h3><h3>王宫建筑群始建于1385年,经历了数次扩建。</h3><h3>王宫的外表实在太朴素,有点象大学里的图书馆,我们这次没有时间进去里面看看,重点是旁边的英国公园。</h3> <h3>王宫花园中心的绿顶凉亭是为月亮女神戴安娜修建的,是花园的亮点。</h3> <h3>踏入英国花园,眼前一大片草地,心旷神怡,这里被称作慕尼黑的肺。</h3><h3>490个足球场大小,78公里的步行道,100多座桥梁,这座1789年建成的公园已经不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市区公园了,而是欧洲最早和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h3> <h3>之所以叫英国公园,是因为其园林风格模仿英国的园林:草坪宽大无边,胜似无数个大足球场,而弯曲婉蜒的小径则掩没在树荫之下。</h3> <h3>我一直想找“艾斯巴赫之浪”,依稀中只记得桥、石头、浪花,分不清是哪里,流水肯定不会错。</h3> <h3>偶遇一家人带着狗狗上公园,狗狗不厌其烦下河抓球的可爱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h3> <h3>红叶未落尽,秋意盎然。</h3> <h3>一地的红叶真想躺下去,舒服的睡个觉。</h3> <h3>建在山坡上的圆形神庙,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h3> <h3>公园中部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中国塔”,建于200年前的它完全是当地人想象出来的中国建筑。</h3> <h3>这种鸟类食物笼精致、小巧,公园里的小鸟真是幸福!</h3> <h3>机器吹落叶,比国内人工打扫效率快多了。因为新奇,我叮着机器看了半天,直到开远才想起拍张照片。</h3> <h3>英国公园很大,我们逛了一上午决定出发去吃吃午餐。宁宁特意安排在慕尼黑工业大学附近的中国餐馆吃中餐。餐后去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h3><h3>中餐馆门面并不大,只有几张台,门口几张桌子拼在一起,能坐近20人,客人未到,服务员已陆续在上菜,想来必定是已订餐的客户,而且是大客户。</h3><h3>德国工业大学是宁宁在德国交流一年所呆的学校,这次来德国,他一定要故地重游,我们也很有兴趣,想知道德国的大学是怎样的环境。</h3> <h3>还以为餐厅就在学校附近,吃完中餐走路过去就行,没想到还得坐地铁过去,地铁内基本都是学生。</h3> <h3>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科研联合会评为德国三大精英大学之一,不同于国内大学,德国高校的校区一般都对外开放。</h3><h3>推门进来先拍一张,很安静,很多学生在学习。</h3> <h3>这是宁宁一路向我们介绍的学校最特别最有趣的大滑梯,4层楼高,在这一年他未敢滑一次,这次过来他一定要挑战自己,勇敢滑下来。</h3> <h3>上面拍一个,感受一下高度。</h3> <h3>来张全景。</h3> <h3>自拍一下,留个纪念。</h3> <h3>来到入口,铁将军把门,锁住了,可惜宁宁的愿望实现不了了。</h3> <h3>教学楼入口,我们刚才进来的地方。</h3> <h3>另一座教学楼,上面有校名,很不起眼。</h3> <h3>校园里走走,天色暗下来了。</h3> <h3>另一栋教学楼,今天不是休息日,不少的学生。</h3> <h3>学生们。</h3> <h3>地铁到玛利亚广场,这里热闹非凡。孙姐想买咖啡,这家店有卖,就是人太多,商业区就是不一样。</h3><h3>漂亮的花瓶是用来装散装咖啡的,称好后可以现磨好,真方便。</h3> <h3>晚上的新市政厅。</h3><h3>新市政厅位于圣母广场,始建于19世纪末,是慕尼黑的城市名片。华丽的新哥特式外墙和装点鲜花的阳台是新市政厅的符号。</h3><h3>圣母广场现在也成了圣诞市场,晚上人流不断,我们开玩笑说慕尼黑的人晚上都出来过感恩节了。</h3> <h3>从雷根斯堡回到慕尼黑时间尚早,我们坐车到玛丽安广场,宁宁提议先吃饱饭再去,他准备带我吃德国餐。</h3> <h3>新市政厅旁的圣神教堂是慕尼黑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h3> <h3>宁宁带我来他前几天自己一个人吃过的这家当地人喜欢的德国餐厅。</h3><h3>未进餐厅,门口已有几拨人在排队等侯,我们只有耐心等待。</h3><h3>德国餐厅门口是有一个窄窄的小房作为等侯区,房内有餐厅传过来的暖气,客人进来时也可在此先穿脱衣服,餐厅内的客人是看不到这个小房里面的,推开另一扇门才能正式进入餐厅。</h3><h3>轮到我们时才发现里面人山人海,艰难的找到两个空位,与几个德国球迷拼桌。</h3><h3>先点一杯德国啤酒再说。</h3> <h3>宁宁询问同桌的球迷,才知道他们都是来这儿准备看拜仁慕尼黑队踢足球的,下午4点的球赛。难怪满眼都是红色球衣。</h3> <h3>吃完中饭我提议去下宁芬堡宫,宁宁欣然同意陪同前往。</h3><h3>宁芬堡宫位于慕尼黑城西,建成于1675年。1644年,王侯为庆祝小王侯的诞生,命人修建了这一座夏季行宫。原先为观赏花园,经过300多年的建设,已扩建为豪华的宫殿。宫殿主楼雄伟壮观,呈几何式对称,反映了当时的主流建筑审美。</h3><h3>我们搭乘17路公交下车后,沿着白色墙往里走就看到了,只是因为石子路,走起来有些慢。我们怕天黑看不全王宫,有些着急。</h3> <h3>门前一个大池塘,里面好多天鹅和鸭子等叫不出名字的动物,见到人走进都凑过来,一点也不认生,伸着脖子等着喂食。想是这里每天人流不断,连动物也习惯了。。</h3> <h3>靠近来一张特写。</h3> <h3>左右两边各有一排侧楼对称,层次分明。</h3> <h3>从车站到大门需10分钟以上,太阳快落下去了,我们得抓紧拍照。</h3><h3>从宫殿不能直接进入到园林,需绕到左边进入。</h3> <h3>进入主楼一楼门票点无人售票,这个点观赏不了主楼,我们只能跟着前面的人直接去看后花园部分。</h3><h3>巨大的喷水池只剩下黑黑的石头和一个大坑。</h3> <h3>花园内隐约可见隐藏其中的小宫殿。</h3> <h3>天很快黑了,拍不了照,我们慢慢往外走,路过停车场和旅游大巴停靠处,现在已空空荡荡,只零星几辆小车。</h3><h3>回到马路上,回头望望灯光中的宁芬堡宫,还是那么美,添了份神秘。</h3> <h3>坐上公交车,没想到车上有充电孔,宁宁向我展示他的手机,为了拍照耗尽了电量。</h3> <h3>回到酒店与同伴汇合,今晚有朋友请我们吃希腊菜。</h3> <h3>两位女生是宁宁在德国认识的朋友,经过多年,老朋友相见分外热情,连我这个陌生人也被感染。</h3> <h3>这一大桌美味是德国朋友的热情。</h3> <h3>今天是我们在德国的最后一天,晚上的飞机,白天朋友已答应带我们去宝马博物馆,让我们感动不己。</h3><h3>宁宁与他的同学是上午的飞机,昨晚已与他告别,今早我就在酒店呆着。孙姐早早就出去了,抓紧时间与儿子吃个早餐,母子一别也不知几时再见,给他们一些空间就好。</h3><h3>我睡到自然醒,独自在楼下酒店吃个早餐,回到房间时孙姐已在收拾东西。</h3><h3>朋友提前过来接我俩,请我们吃个中餐,港式下午茶。</h3><h3>香港人在这开的餐厅,位置有些偏,装修倒气派,中国风。</h3> <h3>浓浓的中国味。</h3> <h3>在德国吃到香港早茶不容易,没有熟人带领是找不到这儿的。</h3> <h3>这个尖尖的塔是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慕尼黑电视塔,可以眺望慕尼黑全景和阿尔卑斯山。</h3><h3>今次我们只有时间参观相邻的宝马博物馆。</h3> <h3>宝马博物馆紧挨着宝马全球总部“四缸大楼”,成为慕尼黑的地标,也成为宝马的代表。</h3><h3>博物馆外观设计别具一格,呈“碗形”,整个碗型建筑19米高,碗底直径20米,顶部直径41米,分三层。</h3> <h3>参观的人还不少。</h3> <h3>过过眼瘾。</h3> <h3>这辆车内塞满了圣诞礼物,已经见不到车了。</h3> <h3>环形的设计让人参观时一点不觉得枯燥。</h3> <h3>宝马最早是做航天发动机的,这一排整齐排放的发动机很壮观。</h3> <h3>汽车模型</h3> <h3>1995年生产的车型,从上面看下来好有诱惑力。</h3> <h3>宝马的摩托车帅气。</h3> <h3>虽然看不懂写的啥,拍出来立体感很强。</h3> <h3>一排的老车型壮观。</h3> <h3>大眼的车型我喜欢。</h3> <h3>古老的车型</h3> <h3>很老的迷你车型,我们正在讨论人怎么进去,讲解员打开了前面,原来车门从正面打开。</h3> <h3>转到最上面可以坐扶手梯下去。</h3> <h3>我们在最上层好不容易才找到扶手梯的入口,很不起眼。</h3> <h3>从宝马博物馆出来,我们决定去对面楼内宝马车销售中心的咖啡店坐坐。</h3> <h3>有天桥直通。</h3> <h3>不一样的角度不同的感受。</h3> <h3>再上到三楼可以小坐休息。</h3> <h3>逛累了,喝个下午咖啡,聊聊天,等车。</h3><h3>蛋糕超赞。</h3> <h3>朋友把我们送到机场有事返回,依依不舍告别,相约深圳见。</h3><h3>我和孙姐到达机场,登机前的一切事项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h3><h3>首要任务找到行李托运处。推着行李到处转了转,找到了几个自助托运点,没办过不会用,放弃。孙姐只好硬着头皮找别人打听,连说带比划终于弄明白在尽头被挡住的背面才是。</h3><h3>我们推着行李刚看到有人排着队,分不清是哪一队去香港,忽然就看见唧唧喳喳说普通话的一堆人,从旁边的门走进机场大楼,这下我们放心了,跟着他们错不了。</h3><h3>原来这是个旅行团,带队导游一遍遍地跟每个人提醒,退税的行李办理完托运需要自己再拿回来,在另一个地方退税时还需开箱检查,然后在那儿托运走。我们幸好未大采购,小件金额少就不退税了,省却很多麻烦。</h3><h3>行李托运后我们轻松的边走边看,时间尚早,过完安检跟着指示走。</h3> <h3>来到侯机楼,屏幕上还未显示我们这趟飞机的登机口,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h3><h3>这个门适曾见过,是第一天到达慕尼黑机场时,入境通过后就是从这样的门走出来的,然后再去找行李到达处。</h3><h3>其实机场内通往别地的门都是这种,难怪我眼熟。</h3> <h3>无聊,拍几张。</h3> <h3>隔一段时间我们去查看登机口信息,终于在飞机起飞前两小时查到了。推着行李向登机口走去,逐渐见到人流多了起来,后来听到了普通话,快到登机口时,耳边全是普通话的声音,中国人确实多。</h3><h3>慕尼黑时间晚上10点,飞机开始登机。由于未提早办理值机,我和孙姐的座位是分开的,而且隔着很远。</h3><h3>这趟机上的人员未满,四周看了看,只有约三分之二的座位有人,而且每排空位差不多都不是挨在一起。也不知是不是汉莎航空特意安排的,让所有人既舒服又有点距离,很好。</h3><h3>飞机准时起飞,德国,再见了!</h3> <h3>顺利到达香港机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