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 摄影:王涛

近水楼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小年</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文字/香袭书卷</font></h3> <h3>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小年。从小年这一天开始,就算是在过年了。学生们放假了,远乡的人们都已经准备启程回家。小年到,己亥猪年就剩下最后七天,春节近了。</h3> <h3>小年到时,气温低下,城市的高楼也感觉到了寒意,白天稍显暖和,到了夜晚寒气逼人。过小年,在父母那辈中,还是挺重视的,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少有过小年的意识,大多忙碌在自己的事业中。</h3> <h3>小年的清晨,天还是不明亮的。路上的车灯闪烁,城市的霓虹灯依然亮着。街道上行人不多,空气中有薄凉,空调还是开着,棉衣棉服包裹着寒冬。现代的人们,工作繁忙,越来越淡化节日的气氛。</h3> <h3>翻看了手边一本《民俗文化》,上面对小年的标题是:腊月二十三,欢喜过小年。小年应该是欢喜的,因为到了小年,就开始为大年过准备了。上面记录着古时的风俗:“小年祭灶,小年扫尘,小年吃灶糖。”</h3><h3></h3> <h3>有人在清晨发来信息:“岁月匆匆又一年,小年一到春节近;打扫屋子贴窗花,喜迎财神快进门,大事小事烦心事,统统抛到九霄外,趁着小年送祝福,愿你整年乐开怀。”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熟悉的,陌生的,一个微信,就仿佛成了熟人,美好的祝福随时能够到达。</h3><h3><br></h3><h3><br></h3> <h3>晨雾起,小年正式拉开序幕。和平常一样,没有多大区别。也许是城市生活久了,独门独户的日子,少了一些节日的气氛。我还是能够寻找到节日的喜庆,人们凉台上挂着的香肠,腊肉,腊鱼,正喜气洋洋地等待着春节的到来。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蕴育着无尽的喜乐。</h3> <h3>乡镇上,小年的节日气氛浓郁,对联,灯笼沿路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在乡下依旧还在。用红色的纸张剪出的喜庆,贴在透明的窗户上,既给了自己一份好心情,也送给了路过的人一份祝福。中国人的智慧,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h3> <h3>小年,当然是喜乐的。学校开了表彰大会,有幸得到一枚奖状,还有两个带着喜气的红包。由衷地开心,并不是在于红包的大小,奖金的多少,而是它所具有的意义。工作被认可,是一件乐事。孩子们的笑脸与亲密,在眼前晃动。热爱一份工作,才能够做好。</h3> <h3>小年这天,腊梅花开得满树都是。我想起了《聊斋志异》中的狐仙们,穿过腊梅满园的亭台楼榭,与自己心仪的书生相遇。路边的腊梅,正像是舞着长袖的女子,翩翩而来。现代人对那些精灵剔透的女子,还唤着“妖精”。一枝腊梅,在小年夜,不知道会潜入谁的梦乡。</h3> <h3>说起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不得不说说灶王爷的事。既然是过小年,祭拜灶王爷是必不可少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h3> <h3>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h3> <h3>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现在,人们就用信息来乡镇上,小年的节日气氛浓郁,对联,灯笼沿路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在乡下依旧还在。用红色的纸张剪出的喜庆,贴在透明的窗户上,既给了自己一份好心情,也送给了路过的人一份祝福。中国人的智慧,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h3><h3></h3> <h3>小年,当然是喜乐的。学校开了表彰大会,有幸得到一枚奖状,还有两个带着喜气的红包。由衷地开心,并不是在于红包的大小,奖金的多少,而是它所具有的意义。工作被认可,是一件乐事。孩子们的笑脸与亲密,在眼前晃动。热爱一份工作,才能够做好。</h3> <h3>小年这天,腊梅花开得满树都是。我想起了《聊斋志异》中的狐仙们,穿过腊梅满园的亭台楼榭,与自己心仪的书生相遇。路边的腊梅,正像是舞着长袖的女子,翩翩而来。现代人对那些精灵剔透的女子,还唤着“妖精”。一枝腊梅,在小年夜,不知道会潜入谁的梦乡。</h3> <h3>说起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不得不说说灶王爷的事。既然是过小年,祭拜灶王爷是必不可少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h3> <h3>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h3> <h3>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现在,人们就用信息来祝福人间的吉祥与平安。还有一个风俗,“扫尘”,这个风俗是一直在沿用的。在年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拆下窗帘清洗,厨房厕所更是做卫生的重地。想起了给孩子们讲的《陈藩扫屋》的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h3> <h3>小年到了,年味渐浓。返乡的人们踏上了归程,春运开始。中国人最重视亲情,赶回家过年,陪陪老人,才算是这一年过得圆满。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啊,其实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挂念。</h3> <h3>还有的地方,有沐浴剃头的风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妇女们爱美,整理头发,烫,染,剪,齐用上。男人们也会去理发修面,都是为了过年时,给家人一个整洁干净的形象。店铺对面的理发店,川流不息的人,推门关门,服务员热情地迎来送往。</h3><h3></h3> <h3>小年时,一家人热乎乎地吃一顿饺子,然后拥书夜读,也是一件美事。古人的诗句中,留下了许多关于小年书的句子。陆游在三首诗中写下:“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三首诗中,在三种心境下,度过的三个小年夜。</h3> <h3>落笔之时,小年八点的太阳,来到了人间。这个小年注定是不寒冷的,我也准备着去置办些年货,然后把家里打扫干净,有时间的话再去把头发整理一下。小年夜,最好能去球场运动一下,然后回家读几页闲书。身心舒爽,才是一生的所求。</h3><h3>小年,你我皆欢喜。<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近水楼台美篇总第424期】</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近水楼台2020年美篇第06期】</font></b></h1> <h3>摄 影:王 涛</h3><h3>拍摄时间: 20200117</h3><h3>拍摄地点:会展中心、市民广场</h3><h3>编 辑:近水楼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