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超过11亿!决战社交之巅,谁能冲出腾讯牢笼?

财经无忌

文 | 隔壁小王 2020年1月6日,有网友发现,随着新版本的更新,手机QQ可显示对方的实时电量。消息一经放出,立刻被刷上了热搜,大家纷纷调侃以后再也不能用“我手机快没电了”来搪塞不想聊天的人了。 同时,习惯了用微信工作、和亲人联络的人们也对这条热搜发出了来自灵魂的疑问:这年头还有人用QQ? 其实,QQ和微信是两个用户维度的产品,基于不同的设计初衷,QQ和微信分别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由此也引领了中国即时通讯类社交软件的发展。 “相比较微信,我更喜欢QQ,QQ里藏了我很多小秘密。”已经26岁的小方就是QQ的忠实用户之一。 小方是个二次元男孩,与其说他已经进入社会,不如说他还保留着大多数90后身上那种朝气——他们没有那么快的老去,也没有被社会打磨掉锐气。小方说,他已经好几年没用过QQ了,但从2019年3月份手机QQ的“扩列”功能更新上线,他又重新把QQ从手机里下载了回来。 扩列,顾名思义就是扩充列表,拓展好友。被大众评为继腾讯“漂流瓶”下线后,属性相似的功能。 但小方不这么认为:“其实我觉得扩列更像是陌陌,但是陌陌现在负面评价比较多。‘扩列’这个词对我很有亲切感,很早以前上学那会儿,这就是专属我们二次元的词。” 打开“扩列”界面随便搜索一个关键词,我们就能发现很多相同兴趣的有缘人。年轻人们喜欢用“/”这个符号来区别不同的tag,兴趣爱好多的能打出一大排。 通过相同的爱好,这些用网络消遣或者在网络上找寻寄托的年轻人们,很迅速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再也不用担心说话的梗没人接得住。 “微信出来后,确实很久没用过QQ了。之前不是有人说,知交遍布四海,同城没人约饭嘛。这也是网络聊天的弊端,我们都知道。但脱离了扩列和QQ群,有些爱好的人群太小众,现实里也不太有人理解。扩列功能更新后,QQ给我的感觉又回来了,和小时候一样。” 小方对于QQ的评价中肯中也带了一丝感慨。 “那8.2.6版本更新的实时显示手机电量你怎么看?” “其实没什么不好”,出乎意料的,小方摇了摇头,“对于不喜欢的人,我会直接终止聊天;喜欢的人可以直接打开手机电量提示,让他们看到我是真的手机没电了,而不是敷衍。人和人之间真诚一点不好吗?” 面对铺天盖地的玩笑、声讨和指责,在大家都觉得腾讯闲着没事干又更新了鸡肋功能的时候,这些仍然在玩着QQ的真实用户们,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笔者发现,在“在线状态”一栏中,不仅有“我的电量”,还有诸如“开车中”、“飞行中”、“游戏中”等多达19个选项,全面涵盖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或许在这一点上,手机QQ切中了用户的要点——真诚,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们更喜欢脱下伪装的面具,以真诚来面对志同道合的人。 作为第一批90后,小方说他的回忆里无处不是QQ。 的确,随着QQ的诞生,在随后的无数年当中,戴着红围巾的胖企鹅被普及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年轻人们的生活,跟随互联网时代一起与我们变得密不可分。 1999年2月10日,QQ前身QICQ99率先发布了中文网络寻呼机和公共聊天室。 随后的三年里,OICQ不间断的发布了语音和视频功能,在美化UI的同时推出了移动端。2002年,OICQ正式更名为大众所熟知的腾讯QQ。 QQ群、QQ音乐、QQ邮箱,甚至QQ游戏等产品都随着腾讯的壮大一步步被研发出来,他们串联起了本世纪初人们对于互联网最初的认识,也彻底改变了千禧年后人们的生活。 时隔二十年后,当我们再回望起QQ空间这种看似已经过时的产品,90后的小方给的答案仍然是“QQ系的产品我还在用,并且会依然用下去”。 1999-2020,在QQ即将21周年之际,我们很难想象,像小方这样的年轻人群体还如此热爱着QQ,热爱着QQ稍显繁琐的功能,并成为其增值业务的忠实付费者。 抓紧“多元化发展”和“陌生人社交”的特性,QQ从PC端走到移动互联端,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中国社交软件史上的一个神话。​ 与QQ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是,微信的诞生。 信奉极简主义的张小龙在立项之初,就确定了微信简洁明了的风格。 如果说QQ借助了千禧年社会发展和互联网兴起的东风,微信则是恰好诞生在智能手机普及浪潮刮起之时。 彼时社会发展加速,人们埋头在工作中,早已没有时间流连于QQ复杂的功能和设计。为此我们采访到了比小方年纪稍大一些的阿宣,他告诉我们,最早用微信是“为了工作”。 “当时刚刚毕业还用着滑盖的三星手机,一开始也是用QQ的,后来公司发展,老板觉得QQ功能太繁琐了,就统一换了微信的工作群,那时候的好友还是从QQ导入的。”阿宣回忆道。 2011年,在QQ已经推出了QQ会员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黄钻”、“紫钻”、“绿钻”等各种增值业务后,腾讯再次推出了“只有四个功能”的通讯工具——微信。 习惯了QQ的多样化功能和广泛交友,微信令很多人感到不适,也并不看好。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个极简的通讯工具崛起了。 如果要打一个比方,今天借助微信群“砍一刀”崛起的拼多多,似乎和当时的微信很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父母辈们都开始频繁使用手机,和年轻人的沟通也不再局限于电话和短信,而是发送即时消息。微信简单的操作适时满足了这批人的社交需求。 这也是阿宣后来坚持使用微信的第二个理由,“那时候过年见到亲戚和老同学都是先拿出手机添加一下微信,平时长辈们时不时就发条微信关心一下,也不用通电话那么麻烦了。发展到后来,父母也不给我打电话了,都是直接语音,我母亲不识字,发语音方便。” 凭借着“熟人社交”和便于长辈操作的设计,微信在2011年刚发布的1.0版本就拥有了多达400万的用户。 成于“熟人社交”的微信,充分吸取了前辈韩信的教训,在2.0版本的更新中勇敢打破了这个瓶颈,“附近的人”功能上线,这成了张小龙团队让微信迈向“陌生人社交”的第一步。 基于地理位置寻找附近的陌生人并聊天,在满足用户好奇心的同时,帮助用户拓展了固有的社交圈。至此,微信的400万用户也因为“陌生人社交”的红利上升到2000万,正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在1999年之后的12年,微信不可避免的开启了“陌生人社交”的道路,极大的拓展了用户数。 但先后12年研发出的两款产品,微信并没有因为用户红利而放弃“极简主义”的道路,在繁花迷人眼的各种社交类APP中,微信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它清新的风格,谨慎又小心的试探着一个个新功能。 前不久,微信更新新版本,宣布朋友圈可以回复GIF(动图格式)的表情包图片。 这样类似于微博与QQ空间的尝试引起了年轻人们的一阵欢呼,但人们发现,在短暂的尝试之后微信又收回了该功能。 以极简的设计来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张小龙团队设计微信产品的初衷,我们可以从微信的历次的更新中窥探一二: 2017年2月,微信推出朋友圈“最近半年可见”功能。 仅仅一个月之后,再次推出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见”功能。 由此可见,微信一直对于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小步前进。他们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所以在版本更新中逐步增添新功能,试图给用户带来更小的冲击。 就在几个月前的2019年5月,微信再次更新朋友圈可见范围的选项:最近一个月。 我们无法评价微信的这种谨慎是对是错,因为他们确实紧握着“熟人社交”和“极简风格”走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凭借“简单”两个字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9年11月13日,腾讯发布了三季报,其中提到QQ月活跃账户数7.31亿,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6.53亿,推出新功能来帮助用户结交新朋友,并加入了让朋友点歌及一起听歌的功能,丰富用户的核心聊天体验。 而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则为11.51亿,更加注重小程序的生态系统,推出了“服务商成长计划”和“行业助手”帮助用户提高运营效率。 从1999年到2020年的21年中,QQ和微信分别崛起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端普及的浪潮之中,给行业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2011年8月,在微信发布仅仅六个月后,移动社交平台“陌陌”上线。这款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式移动视频社交应用可以说很好的复制了微信“附近的人”功能。 在陌陌,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不同于微信由“熟人社交”转变为“陌生人社交”,陌陌一开始打造的就是“陌生人社交”,万物皆可虚拟的环境让喜欢刺激的年轻人无所顾忌,可以比微信更大胆的交流。 随后在2014年,基于大数据智能推荐、拥有全新互动模式的“探探”上线。贯彻着将“陌生人社交”进行到底的思想,探探在产品研究上更进了一步,“只有互相喜欢才能聊天”的独特机制给探探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增长。 遗憾也遗憾在此,作为一款成熟的商业产品,在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的圈子扩散中,微信牢牢掌握了“熟人社交”的核心点,不易变更的手机号注册、与家人和工作伙伴必要的联络工具等要素,都使微信成为一个不易被抛弃的即时通讯工具。 而陌陌和探探用户快速增长的背后,却是脆弱的陌生人在连接着用户短暂的兴趣。 2014年,陌陌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2015年3月1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陌陌进行60000元罚款并要求其立即关闭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并删除相关族、组、群。 无独有偶,2019年4月28日,探探APP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全面下架,5月10日,探探发布公告称,软件中类似“朋友圈”功能的社区、动态、朋友圈功能将暂停更新一个月。 换句话说,陌陌和探探只学到了“陌生人社交”的表层——即给用户带来未知的好奇与浪漫感,但不能像微信一样长久的留住用户。而相比微信这样“熟人”与“陌生人”交集的多元化即时通讯工具,陌陌和探探曾经引以为傲的刺激感和浪漫感也成为了最致命的缺点:在一个纯虚拟的环境中,人往往会放飞自我,失去约束。 2018年12月9日,字节跳动旗下开放社交产品“飞聊”上线。拥有粉丝群组、智能语音、视频美颜,甚至红包和小金赞功能的飞聊刚推出,就集结了腾讯系产品微信和QQ的所有优点。 在登录注册入口处,飞聊也作出了一定思考:没有设置微信登录入口,但是引入了“六度分隔”理念——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结识任何你想要认识的人。如果某人是你多个好友的好友,就会出现在你的推荐列表中。这一点,与当初微信从QQ引流的方法是一样的。 可惜的是,成功有时候是无法复制的,飞聊始终没学到微信的“精髓”。 即便依靠着头条系的强大流量,飞聊也没能“飞起来”。 其实,在即时通讯类社交APP市场早已饱和的今天,腾讯系的QQ和微信早已成为两座大山。而对于一众新兴的社交软件来说,如果想要超越两座大山,势必要面对诸如产品品质、导流、固流等一系列问题。 九年前,微信依靠着“极简”的模式,在界面UI和操作方法上赢得了人心。他们在大众网络社交习惯近乎固定的时候,敏锐的察觉到了用户的需求点,利用“简单”发掘了潜在用户的需求,撬开了用户增长红利的大门。 一如微信当年的导流入口是QQ,飞聊背靠着强大的头条系其实不乏流量。流量的引入基于产品的良好使用感上,仅靠复制无法让人们付出如此大的成本,放弃原有的社交软件去重新建立一个社交圈子。 探探和陌陌的失败正在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陌生人网络社交”并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体系,仅仅靠短暂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在维系。事实上,所有的“陌生人”都会变成“熟人”,一旦陌生人变成熟人后,这些提供刺激感的社交软件再也无法给用户提供便利的交流模式。用户可能会基于“便捷”而转去微信平台。 如何防止“陌生人社交”简单沦为微信流量的前站,这不仅是陌陌和探探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摆在新兴社交市场面前的困境。 而突破这一层困境,需要的不仅是诸如社交新玩法之类引爆流量的兴奋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积累同样重要。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