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老师谈读书

Niljk

<h3>为什么坚持用书面语上课? 因为书面语是人类最复杂的语言。口语太水了。人类进化,先如动物一样能叫,然后发展出口语,最终是书面语。书面语仅存在于高级文明社会。成吉思汗们不懂。文化很难在没有书面语的情况下传承。没有书面语,不仅不能读大学,小学都没法读。 所以,不能用低级语言来解释高级语言。大家面对SAT等等,就是书面语。读书是“读”“书”,不是听人聊天。 很多同学和家长老师琢磨着视频课。视频能学阅读吗? 我们的课程偶尔有视频,是和同学们讨论学业规划、学习方法、人生观等等,包括在生活和学业中的某种危机。但是,分析阅读,就得用书写语言。 举个例子,一个复杂句子,有四行那么长,我们必须理清主谓宾,然后是各部分的修饰成分。比如第二行Who引领的从句修饰那个,第四行That引领的从句修饰那个。先分解,再还原。四行长句子简化到四五个字,半行吧,然后重新组装成四行的复杂句。 这么复杂的过程,视频能解决吗? 视频面对面,老师讲,即使学生全神贯注,当时听明白了,或自以为明白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又糊涂了。找谁去? 书面语,把这么复杂的过程一步一步陈列在纸面上,一目了然。你如果事后又糊涂了,回来再读一下,还会搞明白。并且,大量辅助的词条,都是英文的,也只有通过书面教学才能传送。 读书非儿戏,要动真格的。[奋斗] 读书,是过独立(solitary) 的过程。古人强调“慎独”,也是差不多的意义吧。 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就很说明问题。在此之前,天主教一手遮天,信徒不读《圣经》,要听牧师讲,教会说什么就信什么,其实就是一切都听组织的。不听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是文盲。文盲社会,是个盲信的社会,趋同的社会。 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要求信徒自己读《圣经》,绕开教会,把信仰变成一种个人的事情。这要求信徒有独立的感知能力,不是盲信权威。这是新教的基本信念。后来也是新教地区,率先变成现代化国家。如英美、西北欧等等。这也并不是偶然。 自己读书,不人云亦云,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是等着老师讲。读,是现代性的基础,是现代个人主义的核心。 如果一些学生没有准备好,还非要视频才行,那么就说明他们还不够成熟。等一等,等到人格具备基本的独立精神。 我们的课,并非对所有人都合适。 大家知道可汗学院吧?很多考SAT和AP的,都利用可汗学院学习。可汗说过一句话:几百年前,很多社会把阅读视为人口中百分之几的少数精英阶层的特权。庸众是无法阅读的,也不具备这个能力。 如今是现代社会,教育普及。阅读之门是对每个人都打开的。看你自己是否想进去。 我们都讲”读书识字“,其实读书不仅是识字。识字可以帮助你吸收最简单的信息。比如这个药一天吃几次,多少量。读书则不止于此。比如,一句话,陈述一个事实。但这是事实吗?谁说的?为什么说?说话的人有什么目的?你能完全相信他吗?或者怎么判断他说的未必是真的?如此这般,慢慢地你就进入读书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