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导读 </h3><h3>基于面对面访问733例面对面横断面调查数据告诉你艾烟的真实影响。</h3><h3>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基于733例面对面横断面调查数余 常1,王 祥2,吴巧凤1,杨 娇3,张玥玥1,张承舜1,唐 勇1,余曙光1*(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前期83例针灸师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艾烟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影响,长期暴露于艾烟环境中,部分针灸师可出现咳嗽、喷嚏、流泪等刺激症状。但是该调查样本量较小,不具有说服力。为此,本课题组采用以快速收集数据为特点的网络调查形式,对机体接触艾烟后刺激反应进行了横断面调查,但网络调查数据的可靠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前期调查结果均表明,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确实产生呼吸系统、眼部的刺激反应,且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事实上,针灸师艾烟暴露的频率和程度远高于一般人群。郭敏开展的艾烟暴露水平研究表明针灸医生对艾烟中有机物的日呼吸暴露量为艾灸患者的3.4~4.7倍,针灸医生通常工作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之中。艾烟的吸入对呼吸道产生损伤,上呼吸道损伤主要继发于艾烟的直接化学刺激,下呼吸道损伤可由有毒气体向呼吸道远端的弥散和局部炎性反应激活。 因此,从事针灸工作的针灸师,长期频繁暴露于艾烟环境中,应该注意相关健康防护。然而,目前临床针灸师并未普遍采取相关防护措施,有些针灸师甚至表示自己喜好艾烟的味道,但也有部分针灸师对艾烟刺激较为敏感,担忧艾烟暴露对其健康造成影响。显然应加强对这类敏感人群的重点关注与防护,但目前这部分敏感针灸师人群具有什么样的流行病学特征鲜见报道。 基于此,本次调查继续使用网络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访问的形式,对接触艾烟的针灸师人群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方面,对两种不同调查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下一步艾烟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法学指导;另一方面,分析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针灸师的安全性防护提供进一步的指导。</h3><h3>1 对象与方法</h3><h3>1.1 研究对象</h3><h3>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二级以上中医院,取得医院和医师本人同意后,对被抽取的医院所有从事针灸工作1年以上的针灸医师进行问卷调查。</h3><h3>1.2 调查方法与内容</h3><h3>调查员由课题组两名研究生担任,对符合条件的针灸师进行面对面访问调查。调查使用的问卷为自制机体刺激反应调查问卷,此问卷曾用于网络调查并已另文发表[2],问卷内容包括:①人口学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文化程度等。②接触艾烟后的主要刺激反应:包括呼吸系统的咳嗽、喉中有痰、气喘、呼吸困难、短气;眼部的眼干、眼痒、眼痛、流泪;鼻部的鼻干、鼻塞、流涕、喷嚏13种刺激反应。③与刺激反应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与否、是否有二手香烟暴露、是否存在慢性呼吸疾病史。</h3><h3>1.3 质量控制</h3><h3>调查员于调查开始前均接受统一的调查培训,熟悉调查内容和流程。每份问卷均在完成后由调查员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提交质控人员,质控人员由本课题组研究员担任。质控人员对调查问卷按照5%的比例随机抽查并进行电话随访,确认符合质控要求后存档、等待数据录入。数据由未参与课题设计的人员录入,交叉核验后形成原始数据予以保存。</h3><h3>1.4 统计学处理</h3><h3>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分类资料计算频数、构成比及刺激反应发生率。采用指数趋势线比较分析面对面调查和网络调查症状发生率的基本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机体刺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以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以咳嗽等13种刺激反应分别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分布等7个协变量纳入分析(见表1),采用向后删除法筛选协变量,取α=0.10作为检验删除协变量的标准。</h3><h3>2 结果</h3><h3>2.1 一般情况</h3><h3>本次调查共面对面访问针灸师753名,获得733份有效数据,合格率为97.1%。其中男性327例,占44.6%;女性406例,占55.4%。本科以下学历90例,占12.3%,吸烟者98例(13.4%),曾经吸烟者48例(6.5%),存在二手烟暴露者463例(63.2%),有慢性呼吸疾病史96例(13.1%)。见表1。</h3><h3>2.2 机体刺激反应发生率</h3><h3>733名针灸师中,发生率较高的刺激反应为眼部刺激反应,如流泪26.3%,眼干16.2%,眼痛15.8%,眼痒14.9%等;其次为呼吸道刺激反应,如咳嗽16.1%,鼻干15.3%,喷嚏11.6%等,见图1。</h3><h3>与前期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两种不同形式的调查方式获取的数据所反映的针灸师接触艾烟后刺激反应发生率趋势基本一致,即发生率最高的症状均为流泪,其次为眼干、咳嗽、眼痛、鼻干、眼痒、喷嚏等,且发生率都在10%以上;机体接触艾烟后主要表现为眼部、呼吸系统的刺激反应,见图2。</h3><h3>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3><h3>以机体刺激反应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机体刺激反应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慢性呼吸疾病史、性别、吸烟和二手香烟暴露。有慢性呼吸疾病史的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更容易产生咳嗽(OR=4.65,P<0.05)、喉中有痰(OR=10.20,P<0.01)、气喘(OR=4.17,P<0.01)、呼吸困难(OR=2.53,P<0.05)、短气(OR=3.52,P<0.05)、鼻干(OR=3.49,P<0.01)的刺激反应。女性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产生咳嗽(OR=1.15,P<0.05)、流泪(OR=1.56,P<0.05)、鼻干(OR=2.59,P<0.01)的刺激反应的风险性更高;吸烟的针灸师产生眼干(OR=1.26,P<0.05)、眼痛(OR=1.23,P<0.05)的风险高于不吸烟的针灸师;二手香烟暴露的针灸师产生短气(OR=1.36,P<0.05)的风险高于无二手香烟暴露者。见表2。</h3><h3>3 讨论</h3><h3>3.1 接触艾烟后机体主要刺激反应</h3><h3>本研究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长期艾烟暴露下的针灸师接触艾烟后的主要刺激反应,结果表明刺激反应集中在眼部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流泪、眼干、咳嗽、鼻干等。这与其他调查研究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李鸿儒的调查提示长期吸入艾烟可能会对医务人员体质、呼吸系统及五官产生一定的影响。赵越洋等报道临床艾烟暴露的针灸医生慢性咽喉炎患病率显著升高。Wang等的调查报道表明接触艾烟后机体容易产生喉干、眼干、流泪等刺激反应。Park等和Xu等分别对艾灸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咳嗽、眼干为艾烟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韩丽进行的艾烟毒理学实验中,6个月中、高剂量浓度艾烟暴露可损伤大鼠肺脏,导致肺功能降低。</h3><h3>流泪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泪膜对眼表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受到气溶胶、燃烧产物等物理刺激,其保护作用将受到影响。本调查结果显示,流泪是发生率最高的刺激反应,说明长期暴露于艾烟中,大部分针灸师可表现为眼部的敏感刺激,这可能与艾烟对眼睛产生较强的物理刺激有关。</h3><h3>3.2 网络调查方式切实可行</h3><h3>随着社会信息浪潮的推进,网络调查成为横断面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时效性强、经济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但也存在抽样代表性差、数据准确性不高等不足。为了验证网络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给艾烟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方法学指导,此次笔者使用同样的问卷以面对面访问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趋势线分析可见两次调查反映的刺激反应发生率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网络调查应用于艾烟安全性横断面的调查是可行的,是一种可靠的调查方法,能较快收集到数据。</h3><h3>3.3 敏感针灸师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h3><h3>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慢性呼吸疾病史的针灸师接触艾烟后产生咳嗽、喉中有痰、气喘、呼吸困难、短气、鼻干等呼吸道刺激反应的风险性显著增高,说明有慢性呼吸疾病史的针灸师人群接触艾烟后更容易发生刺激反应。有研究认为,慢性呼吸疾病史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风险的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并导致肺功能下降。研究显示,艾叶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和燃烧颗粒物的混合体,含有焦油、苯甲醛、苯酚、2,4-二甲基苯酚和绿花白千层醇等芳香烃物质及酚类、萘类等有害性物质,燃烧后空气中CO、NO2、PM10、PM2.5量在半小时内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扬尘、烹调油烟、香烟这些最常见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呼吸道均有明确的致炎作用,一般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可吸入颗粒物可能通过刺激诱导炎性细胞的募集和炎性反应因子的大量释放,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长期暴露于艾烟环境中,有慢性呼吸疾病史的针灸师人群,因其呼吸道抵抗力较低,应重点加强其呼吸道的安全防护。</h3><h3>从性别来看,本调查结果显示,女性针灸师咳嗽、流泪、鼻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针灸师,机体对艾烟的刺激反应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他研究也报道了暴露于艾烟人群的性别差异,Wang等报道女性喉干、喉痒发生率(分别为68.7%和57.4%)均高于男性(分别为31.3%和42.6%)。前期开展的网络调查也表明,女性是咳嗽、流泪的独立危险因素。王祥等进行的艾灸依从性调查也显示,男性的依从性得分稍高于女性;郭敏[4]估算艾烟暴露的致癌风险显示,女性针灸医生甲醛的致癌风险值超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制定的致癌限值(1×10-6)的200倍以上,女性的患病风险普遍大于男性。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女性更容易受到艾烟的刺激,似乎女性医师比起男性医师更容易患上这类“职业病”。可见,长期暴露于艾烟环境中,女性针灸师应更加注意对艾烟的安全性防护。</h3><h3>本调查结果显示,除慢性呼吸疾病史和性别外,吸烟和二手香烟暴露也是影响机体反应的因素,吸烟者发生眼干、眼痛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二手香烟暴露者短气的风险显著高于非二手香烟暴露者。吸烟、二手香烟是已经明确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多个研究证实其可降低肺功能。Thomas等研究认为,烟雾既能缩短吸烟者泪膜破裂时间,还能使泪膜脂质层发生变化,降低角膜和结膜敏感性,泪液溶菌酶浓度下降,从而减少泪液分泌。这可能是吸烟者眼干、眼痛的风险性显著增高的原因。</h3><h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长期暴露于艾烟环境中,具有慢性呼吸疾病史、女性、吸烟或二手香烟暴露的针灸师接触艾烟后更易产生机体刺激反应,临床应重点加强此类敏感针灸师人群的安全防护,如避免在高浓度“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工作、增加通风设备、减少暴露频率等。随着绿色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灸疗有效的基础上艾烟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艾烟的安全性问题成为艾灸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如何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护措施保障临床安全,还需要深入研究艾烟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暴露程度、空间大小、通风标准等,从而为艾灸的安全运用和艾灸场所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20年第一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