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的日程管理怎么做?日程表用起来!

刘荣

<h3>儿童发展专家克莱尔·勒纳曾经说过:当有一些可预测性和常规性时,它们会让孩子们感到更加安全,而且他们那个时候往往表现得更加平静,因为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在生活中,孩子可以掌控的事情很少,但当孩子能够掌握一些具有可预测的东西,比如: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起床、睡觉等等,孩子就会感到有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所以,在假期里,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日程表,每天尽量保持相同的时间,如:起床时间、午睡时间、就寝时间、进餐时间等等。我们也可以把时间表打印出来,这样会更直观有趣一些,孩子也能经常看见,对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心里会更有数。 那么制定了日程表后,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应用日程表,并让孩子有所收获呢?这里有三点可以做起来: 1)坚持每天都用这个表 制定完时间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如果一天做,一天不做,那对孩子来说,这份表其实也没什么用。只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掌控的节奏,那他才会自己去遵守纪律,妈妈也会轻松许多。 2)及时发现问题 在完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孩子没有及时完成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的情况。 比如当发现孩子没有完成当天作业时,我们第一时间不是呵责,而是静下心来跟孩子好好讨论一下:是作业难度太大了,还是时间安排过于紧凑?这些都可能是问题出现的原因,只有在我们了解到原因后,才能从中入手,及时并准确地进行解决。 3)引导分享 我们也可以围绕着当天的日程引导孩子来分享,比如今天读了一本绘本,那么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跟我们分享读绘本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对这本绘本的看法,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分享的内容呢,还能增加孩子完成了日程表的成就感。而且多总结多分享,这也能让孩子更有坚持记录的信心和动力哦。 日程表出来了,那能否出现变化?可以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听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给到孩子选择的权利。我们需要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我们内心的答案只有一个,希望孩子按照我们想的去做。如果不是我们预想的结果,那我们会习惯性认为孩子“不听管教”。但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是我们大人陷入“我是为你好”的泥潭里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不管是什么事情,他们都有选择的权利。通过时间表上的细微调整,就可以实现这个做法。我们可以在约定好的某一处时间里,加入一些额外的选项卡,比如“自由时间”盒,它包罗万象,包括钢琴、积木、轨道、读书、亲子阅读、舞蹈等,让孩子们去组合他的模式。 当孩子提前去做规划的时候,他内在的秩序感才会逐渐的起来。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要做到这点理性选择其实一点都不容易,他往往会选择的时候一箩筐,要做的时候忘大半。 可是,最开始的秩序感都是起源于混乱的,我们可以把孩子做过的选择都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出现反复,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是个没有秩序感的坏孩子,相反让孩子有机会去观察自己的行为可以让他学习到:人生会有很多选择,我们可以自己做主,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同时,日程表的执行也是需要一个积极的环境的。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在家庭里,父母一方如果脾气暴躁,那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脾气变得暴躁。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样,与其责备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如在孩子做得好的方面鼓励他。 在每天日程结束后,可以问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但是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却并不是一个自省大会,我们不需要让孩子“吾当三日自省吾身”。 讨论的核心在于鼓励和记录美好,我们可以把每天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及把孩子的闪光点记录下来。 用孩子的长处去鼓励他们,并试图在他们的弱点中找到长处,其实这就是在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当我们保持这个环境,孩子自然也能感受到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变得积极和正面。(文章来自萌芽研究所BUD)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