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家乡更美丽

烟雨杜鹃

<h3>  我出生的村子叫西祁村,现在属于山西省临猗县嵋阳镇管辖,古代属于猗氏县下任都任柳里管辖。家乡地处晋西南运城盆地涑水河流域南岸,那是一片地势平坦的第四纪黄土沉积平原。</h3><h3> 西祁村的东部与东祁村接壤,南部与隶属于永济县卿头镇的白坊村接壤,西部与任柳村接壤,北部与邸家营村接壤。邸家营村以北500米是自东向西流向的涑水河。<br></h3><h3> 涑水河发源于山西省绛县横岭关陈村峪,是黄河一级支流,流域范围包括绛县、闻喜县、夏县、盐湖区、临猗县和永济市。涑水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河东文明。</h3> <h3>&nbsp; 我的的家乡地势平坦,阡陌交通,除了涑水河中流动着黄黑色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外,地面再也没有其他水源了。涑水河由于非汛期处于断流状态,没有自净和稀释能力,导致涑水河污染严重。下游河段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nbsp;&nbsp;&nbsp;&nbsp;</h3><h3><br></h3><h3> 然而,我们村子在古代的自然风光比现在要美丽得多了。</h3><h3> 据清雍正七年(1729年 己酉)年刊本《山西省猗氏县志》记载,猗氏县管辖“城内四坊,城外九都”。城内四坊为兴教坊、贵戚坊、崇道坊和三相坊;城外九都为翟村都、下任都、祁王都、大姚都、杨姚都、乔申都、两杨都、西村都和杨蔚都。</h3><h3> 每个“坊”的下面管辖几个“巷”;每个“都”的下面管辖几个“里”,每个“里”的下面管辖几个“村”。</h3><h3> 比如,我们西祁村就属于猗氏县下任都下任里管辖,同时又被猗氏县祁王都任柳里兼管。</h3><h3> 那时候,猗氏县有十大景观,分别为“峨眉晓耕”、“涑水春涨”、“故垒秋风”、“龙岩夜月”、“双塔斜影”、“对泽晚牧”、“东原早行”、“孤峰晴雪”、“长堤柳浪”和“南涧荷香”。其中“长堤柳浪”和“南涧河香”两处景观与我的家乡西祁村息息相关,而“南涧河香”则是十大景观中最好的风景了,猗氏县志上评价为“堪为诸景之冠”。</h3> <h3>  《清雍正七年版猗氏县局部地图》</h3><h3> (左下角是我们的故乡所在地)</h3> <h3>  上图中左下角的任柳里,就是我们西祁村的上级行政单位。地图上任柳里东边的南北方向的“涑水故道”,就是穿过我们西祁村的古代猗氏县十景之一的“南涧荷香”风景区。</h3><h3> 根据县志记载,我们的故乡在古代是一个“稻荷相间”的美丽乡村。在这第四纪黄土沉积厚达几百米的地方,产生水稻和荷花交相掩映的生态系统,实属难得。它形成的地质原因是,邸家营村北的“长堤柳浪”衍生了涑水河南的“黑龙潭”,黑龙潭东边的泉眼向南流淌,经过邸家营、西祁村直到白坊村北乏力而止。</h3> <h3>&nbsp;&nbsp; &nbsp;&nbsp;</h3><h3> “长堤柳浪”记载的是为了防止涑水河向南溃堤,在邸家营村北部涑水河南岸修筑了绵延十里的长堤,其上遍栽柳树,用以固土。</h3><h3> 这个工程是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任猗氏县令、顺治十年离任的蒲州籍辽东人高向极主政修筑的。</h3><h3> 据县志记载,长堤的表面生长着绿色的苔藓。长堤上高大柳树的万千柔软的枝条与长堤北边的宽阔水面上荡漾的清波相互掩映,让人心旷神怡。长堤的南坡面遍种桃树,一片接一成片的桃林开着艳丽的桃花,田野中的草房点缀在其间。微风吹来,恰似春潮涌动,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此处观赏美景的情趣比远古时候庄子与惠子在濠河桥上“濠梁之辩”也不差呢。</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堤柳浪”北部想象图》</h3> <h3>  </h3><h3> “南涧荷香”记载的是在邸家营村北部,涑水河南岸十里长堤以南不远处,有一个“黑龙潭”,湖水面积大约半亩大小,深度大约一丈。遇到旱灾的年份,当地居民就在此祈雨,常常能够应验。有个叫王含光的乡绅从湖中引水开垦水田若干亩,用以种植喜水的农作物。“黑龙潭”的东边有泉眼,涓涓溪流沿着“涑水河古道”向南流去,大约延伸十里地有余。泉水流经的走向由北向南大概穿过现在的邸家营村东部建筑物群落,沿着现在邸家营村到西祁村的公路东边平行大约四、五十米的“涑水河古道”继续向南,从西祁村村东流向现在的白坊村西部继续南流直到泉水乏力而至。</h3><h3> 在我小时候,从我们村去往邸家营村的路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路东地里一道不太深的大约三四丈宽、三尺深许的沟槽,现在想来,那大约是“涑水河古道”的遗迹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涧荷香”想象图》</h3> <h3>  </h3><h3> </h3><h3> 然而,就是这十里“涑水河古道”的水面,孕育了勃勃生机。</h3><h3> 我们的先民在这里依据水的深浅,种植成片的水稻、莲藕;依照起伏错落的地势修建了简易的凉亭。</h3><h3> 据县志记载,两岸应当生长着茂盛的榆树、杨树、柳树、桐树、合欢树和桑树等等乔木;地面还应当生长着芦苇、车前子、月季、鸡冠等等花草,草丛中有蜻蜓、促织、蝴蝶等等;天空中会不断飞来大批麻雀,间或飞来喜鹊、斑鸠、鹌鹑、鸽子,甚至会有杜鹃、黄鹂、啄木鸟、红嘴鸟、鹞子;地面常常有田鼠、猫、狸、狐、兔、獾、刺猬生存,间或有狼的出没。我小时候听老年人讲的“狸猫虎”大概应该是“狸”这种动物威名的遗存罢了。</h3><h3> 《狸,又叫狸猫》<br></h3> <h3> 《黄鹂鸟》</h3> <h3>  古代的家乡真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难怪被县志誉为猗氏县古代十大美景之冠。猗氏县志上描述的“稻荷相间,小构丘亭”就是佐证。</h3><h3>&nbsp;</h3><h3>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随着黑龙潭的干枯,家乡的江南景色已经消失了至少290年。</h3><h3><br></h3><h3> 现在,涑水河流域水源严重不足,工农业用水引起地下水严重超采,解决缺水问题主要依靠黄河沿岸的黄灌工程提引黄河水了。</h3><h3><br></h3><h3> 家乡美丽的生态环境,失去了,永不再有。为曾经养育我先民的“南涧荷香”优美的生态环境虔诚地供上一株香火。</h3><h3> </h3> <p>  (图片来自网络,谨以致谢。) </p><p> </p><p> 烟雨杜鹃</p><p> 2014年1月13日写于东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