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镇 李庄

Qingwen

<h3>金沙江,岷江,顺流而下,在四川宜宾汇合而成长江,由此开始了万里长江的不息奔涌。它灌溉着万亩良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着长江流域的文化。</h3> <h3>李庄位于距宜宾市区16公里的长江南岸。它有1470多年的建镇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和国家重点文物: 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林旧居);还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东岳庙、张家祠、慧光寺;以及一些古巷和古民居四合院等。</h3><h3>抗战期间,民国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所一路南下,撤到昆明后,因日军轰炸, 又撤往四川。1939年,李庄的乡绅罗南陔代表&nbsp;李庄32名乡绅拟定了签名呈词,接纳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史语所等南撤机构,这16字电文最终从李庄发出。在小小的李庄终于能"放下一张书桌"。李庄当时的乡绅还有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慧等等。</h3> <h3>在这些成为历史纪念的乡绅们的壮举下,李庄迎来了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梁思永、董作宾、林徽因、童第周等,并云集云集李庄达五、六年之久。</h3> <h3>1941年,李庄纪念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h3> <h3>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旧址。也是梁思成,林薇因 故居。</h3> <h3>梁思成在这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梁思永、董作宾等继续着殷墟考古学的整理研究;开采殷墟的李济教授在抗日战争时护送文物南下,抵达李庄后,两个女儿病逝于李庄。</h3> <h3>林徽因诗歌手记。</h3> <h3>林徽因水彩画。</h3> <h3>梁思永</h3> <h3>董作宾</h3> <h3>傅斯年</h3> <h3>李济</h3> <h3>李济负责转移的故宫国宝,辗转抵达四川。这是转运的木箱。</h3> <h3><br></h3><h3>童第周</h3><h3>童第周用最简陋的显微镜,在李庄继续着生物学研究。……如果说,他们是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璀璨明星,那么李庄的乡绅和民众就是岿然宽厚的大地。</h3><h3><br></h3><h3><br></h3> <h3><br></h3><h3>著名的撰写《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h3> <h3>当时在李庄的外来人口约有一万人,当地居民大约只有3000多。他们腾出祠堂,祖屋给南下的这些机构居住和工作。这些机构包括国立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科学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十几所科研机构和学校。其中史语所著名的人物有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李方桂等人,依旧从事文化考古工作,推进文化和语言,历史研究。而中国营造学社,是以梁思成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学者;李济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又带领着曾昭燏、王天木、吴定良、夏鼐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文化界大师。</h3> <h3>社会学者,陶孟和。50年代照片</h3><h3><br></h3><h3>到李庄后,时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陶孟和开始带领手下,对抗日战争中国损失进行调查。他们跑了很多地方,花费了六年心血,基本上把抗日战争,中国各个机构、学术、机关、个人、地方基本上都算出来,详尽到所在街道、炸弹种类、伤亡人数、建筑损毁各项数据。</h3><h3>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中国抗日战争的损失,可能是一笔不清晰的糊涂账。但非常不幸,随着国共内战爆发,他们这个六年的心血,最后可能是当作垃圾扔掉了。2005年爆出,有个收藏家在废品回收站收了一大麻袋资料。经鉴定发现,这些文件资料,恰好就是当年社科所陶孟和所长作为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的一员,带领着同伴,花了六年心血调查的账目。……</h3> <h3><br></h3><h3><h3>我看过相关的记录片,尤其是读过犹如纪实一般的小说《南渡北归》,(作者岳南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付在每个章节后面),这部小说读得我万般感觉,……很久这些人物都还浮现眼前。李庄时期就是民国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李庄,也为此成为抗战文化中心之一。</h3><h3>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带头接纳民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三个乡绅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慧在50年代初经历万人公审后被枪毙。……</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随着这些机构和人员的迁走,李庄恢复了它世世代代的平静,甚至几乎被遗忘。时至今日,李庄再次被推出,但是被乔装打扮后的李庄,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李庄。</h3><h3>无论如何,李庄记录着中国的历史,一个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历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