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直立人

陈博文

<h3>建始直立人遗址,原名巨猿化石洞,位于湖北省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七组与金塘村交界的山坡上,为旧石器时代遗址。</h3><h3>1970年至2002年,共进行了九次调查与发掘。发现早期直立人牙化石5枚及石器、骨器,同时发现包括步氏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9目、37科、68属、87种,距今195-215万年,是首次发现的直立人与巨猿共生的化石地点,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是典型的更新式洞穴堆积。</h3><h3><br></h3><h3><br></h3> <h3>上世纪50年代初,建始县高坪镇境内掀起了一股挖“龙骨”的热潮。后来,一天,几个村民带着猎狗打猎,看见一头土猪钻进山洞,便钻进洞内追土猪。土猪没追到,却发现洞内有很多骨头,他们捡起来拿到供销社卖,说这就是“龙骨”。于是老百姓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煤油灯在洞里挖“龙骨”,有的一晚上能挖到上百斤。就这样,上万斤的“龙骨”从这个洞内挖出来卖往供销社,进而销往全国各地。  老百姓满山找洞,逢洞必挖,一挖就有。龙骨洞开始洞口很少,不为人知。1969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科考队在广州一家中药材铺拣选化石石,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巨猿牙化石。经询问得知这批化石是从湖北武汉调来的。科考队随即赶往武汉从药材公司得知这批牙化石是从巴东运过来的。他们又乘船来到巴东物资调拨站,一问得知这批带有巨猿化石的“龙骨”是从建始运来的。他们又赶到建始中药材公司从调拨单上得知,这批“龙骨”来自于高坪供销社,于是科考队员们立即赶往高坪,从供销社得知从这儿调运出去的“龙骨”大部分是从麻扎坪龙骨洞中挖出来的。</h3><h3>科考队终于找到了这个化石点,他们对洞内的堆积作了仔细的观察,认为这是典型的更新式洞穴堆积。科考队员在老百姓中作了调查,认定他们挖出的“龙骨”是包括巨猿在内的剑齿象、中国犀、山原貘、马、丽牛、鹿、大熊猫等各类哺乳动物化石。1970年7月,著名古人类学家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带着一个发掘小组,到龙骨洞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发掘。他们在西洞中发现了两枚古人牙化石和大批巨猿牙化石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当时古人类研究所初步鉴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此进行了8次发掘,一直在探寻古人类在此生存繁衍的新资料和新信息</h3> <h3>人类进化史</h3><h3>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先后发现了北京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重庆巫山人和郧县人,这都证明中国大陆上800万年以来的陆相地层十分发达,其中不乏含有古猿和早期人类化石的地层。人类进化的模式为: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在这个进化模式中,直立阶段是最重要的中间环节。古人类学家们根据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古人类推断:巫山龙骨坡解放前属建始县,同属一个地质构造单元,同在北纬30°左右地形地貌相同,在200万年之前,这里长期生活着一支直立人类,他们在这里繁衍进化,很可能从这里走出三峡,走向华夏乃至走向亚洲。这为探索人类起源升起了一道新的曙光。2012年6月,“建始直立人”遗址博物馆确定了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该馆将集科考、教育、旅游等于一体,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共同设计。 “建始直立人”遗址博物馆规划占地41.7亩,工程概算投资8017万元,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紧邻“建始</h3> <h3>建始直立人”遗址博物馆规划占地41.7亩,工程概算投资8017万,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直立人遗址博物馆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的“建始直立人”遗址属旧时期洞穴遗址类型,距今约195万至215万年。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坐落于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现已开放两个展厅,地层天书厅展示了宁镇地区6亿年来地质变迁过程,人类密码厅回顾了人类寻根问祖的历程</h3><h3>“建始直立人”遗址博物馆紧邻“建始直立人”洞穴遗址,与宜万铁路线仅距100余米。建成后,搭乘宜万铁路火车的过境旅客透过车窗即可感受人类始祖文化的独特魅力。</h3> <h3>遗址洞穴出土的9枚早期直立人牙化石,是我国也是亚洲大陆发现的年代最老的古人类化石,对科学考察、历史教育、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