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迎春送祝福㊗️吉祥如意年味浓

纳兰明月

<p>&nbsp;&nbsp;&nbsp;&nbsp;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贴春联、福字。春联,又称“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大家过年的重要习俗,它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无论城市或者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漂亮的春联、福字贴在门上,祝福来年红火兴旺、福缘无边。</p> <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16日是腊月廿二,潞安集团矿山书法家阎接囤、王和岐、米平泽、许文林、姬江波再次来到由潞安集团机关工会、股份公司工会、集团书法家协会、侯堡社区共同举办的“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活动的现场,为社区环卫工人、广大居民群众写对联、送福字,祝福大家:事事如意行好运,家家顺意永安康!</p> <p>&nbsp;&nbsp;&nbsp;&nbsp;&nbsp;活动在喜庆而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书法家们倾情泼墨,一展身手,把浓浓的关爱和新春的美好祝福,倾注在笔端,倾注在一笔一划之中。一幅幅春联跃然纸上,一个个福字寄托了对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一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串联,一边对书法家们的书法技艺赞不绝口,真可谓“写一幅、送一幅、供不应求,满意而归”。</p> <p>&nbsp;&nbsp;&nbsp;&nbsp;活动共赠送对联400多幅,福字600多个。非常感谢各位书法家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大家服务书写春联、福字。他们中有的已是年过半百的老者,但是大家不顾旅途劳累,依然精神抖擞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衷心地感谢你们!辛苦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幅幅吉祥的春联瑞气呈祥,一个个大红的福字传递出新春的祝福。“平安辞旧岁,吉祥迎新年”、“莺歌千里绿,鼠报百花红”、 “子时一到开新律,鼠岁三春报佳音”、 “福气降临阖家福,春光辉映满堂春”,对联篇幅虽然可以有长有短,但祝福确是绵长、久远的。手写的春联和福字里,蕴藏着中国年味的仪式感,那是任何印刷品都无法替代的。每个得到春联的人都说,一看到书法家们书写的春联赠送福字就感觉到特别亲切,增加了浓浓的年味,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举办下去。</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联是我国春节特有的文化元素,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活动,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节日气氛。春联,起源于桃符,最开始桃符是辟邪用的。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p><p>&nbsp;&nbsp; &nbsp;&nbsp; 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它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 “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几乎家家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它美化了街巷、带来了喜气,把春意点缀得分外浓厚。</p> <p>&nbsp;&nbsp;&nbsp;&nbsp;&nbsp;春节写“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福”字含有四种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p>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