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距离除夕仅剩九天时间,虽然阴雨连绵,天寒地冻,但是依然浇灭不了我们对知识和学习渴求的热情。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美丽的洋湖湿地公园附近的长沙水业洋湖水厂,我们要在这里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制水工艺。</h3> <h3>我们平日里喝的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话不多说,赶紧跟上讲解老师的步伐去一探究竟吧!</h3> <h3>讲解老师告诉我们,一滴自来水从湘江取水到送至千家万户,一共需要经过12道专业制水工序。在常规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的基础上,洋湖水厂还增加了臭氧和活性炭深度工艺,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氧化吸附和生物降解有机物,提升出厂水质。</h3> <h3>参观之前,讲解老师对整个循环系统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使大家对水的净化过程有了一个初步感知。</h3> <h3>进入参观通道,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格栅井和预臭氧池。格栅除污是净水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在这个环节里,水中还没有添加任何药剂,只是通过两台格栅除污机,把水中那些体积稍大的漂浮物及水草、鱼类拦截在外面。预臭氧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在这里停留5分钟,采用水射器投加的方式进行预处理臭氧消毒,起到一定的除味、除臭、除色等作用。</h3> <h3>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折板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这里是对水源的再次过滤场所。絮凝时间为12分钟,加入了混凝剂的原水,在折板中迂回流动,使水与药剂均匀混合,直至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在池中形成大颗粒絮凝体。水进入平流沉淀池后,需要在此停留1.7小时,通过重力沉降作用,使大颗粒絮凝体从水中分离出来,沉入池底,沉积的污泥再由泵虹吸式排泥桁车定期排至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h3> <h3>随后,我们又依次来到了净水车间、臭氧制作间、V型砂滤池、V型炭滤池。V型砂滤池主要是利用天然石英砂作为粒状滤料,截留水中的悬浮杂质,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进一步降低浊度,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的条件。而V型炭滤池主要是利用活性炭作为滤料,充分吸附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间产物,保证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次加氯量,降低三卤甲烷等物质生成的可能性。</h3> <h3>最后,我们进入中控室,亲眼目睹了每一滴水净化的艰难历程,一滴湘江之水这才算是完成了它的净化和蜕变。</h3> <h3>了解完制水工序,我们来到了节水展示厅。在展厅里,我们观看了有关水资源的视频资料,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星城长沙的水资源发展史,也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h3> <h3>不学习还真不知道,原来,看似不起眼的自来水,它的生产过程竟然这么复杂!饮用水水质的安全,不仅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保障线”,同时也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洋湖水厂因工艺先进,工作严谨,所以水质排名位居全国第10名,但水价却排在全国第50位,生活在长沙,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h3> <h3>中国是全世界用水最多的国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目前,长沙已经逐步迈入了缺水型城市的行列,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了解自来水的来之不易,增强珍惜水资源的意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进一步认知了水资源,了解了制水工艺,熟悉了水生态。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自来水处理、净化系统的认知,知道了“自来水非自来”,明白了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的紧迫性。</h3> <h3>保护水资源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将每一滴水视若珍宝,对水资源应怀有一颗感恩和敬畏之心。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生命。我们要形成关心水、亲近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社会风尚,让绿水青山常在,让健康快乐常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