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与北京段大运河

广明

<h3>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代,元代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最重要的河道是通惠河的开凿。说到通惠河,就一定要说郭守敬。他是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通惠河的设计师和开创者。<br></h3> <h3>在北京,郭守敬立像也是最多的。我见过的就有七尊,郭守敬纪念馆内外各有一尊,其他五座雕像分别坐落在,东长安街古观象、南新仓、昌平公园、北土城遗址公园和高碑店公园。的确,郭守敬对北京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感怀。 </h3><h3><br></h3> <h3>古观象台郭守敬立像</h3> <h3>南新仓郭守敬立像</h3> <h3>什刹海西海郭守敬立像</h3> <h3>昌平公园郭守敬立像</h3> <h3>永通桥坐落在八里桥,历经554年,至今还在使用中。</h3> <h3>张家湾运河段曹雪芹立像。</h3> <h3>萧太后河上有一座历经沧桑的石桥,在张家湾南城外,因横跨在萧太后河上,当地居民称其为萧太后桥。此桥原为木桥,万历三十三年(1605)建成石桥,万历帝赐名“通运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桥上有精美的石狮和镇水兽。目前古桥已经破败,已被作为文物加以修复保护,桥拱依旧,石栏新旧交替,望柱上的小狮子活灵活现。有残有破。桥面厚重的石板留下了几道深深的车辙,更显古桥的沧桑之处。</h3> <h3>平津闸座落在高碑店</h3> <h3>从什刹海东侧的金锭桥到地安门东大街这不到一公里的河道上,2013年发现并挖掘保护的元大都通惠河玉河遗址。<br></h3> <h3>中轴线上的万宁桥(后门桥)基本保存完好。</h3> <h3>忽必烈站在万宁桥上,看到往来的船只,如此盛况,大喜过望,命名这条人工河道为“通惠河”,俗话说:没有积水潭就没有元大都。 </h3><h3><br></h3> <h3>桥上的几个望住为元代石雕,历经沧桑,已经斑驳不堪。<br></h3> <h3>东北侧桥下的那只在额下刻有“至元四年九月” (1267年)的字样,雕刻简单朴素,是元代的遗物,从元代趴到现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h3> <h3>汇通祠,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为汇通祠。<br></h3> <h3>当年的汇通祠由于修地铁而全部铲平。重修后的汇通祠是现代建筑。纪念的是另一位传奇人物——郭守敬。郭守敬对于北京的水系建设改造,居功至伟。<br></h3> <h3>郭守敬曾制定《授时历》,精确推断以 365.3425天为一年,并主持制造过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并取得了十多项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这些成果都比欧洲早300年。月球上环形山命名“郭守敬山”,太空中有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以表示世界人们对他的崇高敬意。郭守敬不仅以优秀的天文科学家身份闻名于世,更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水利专家。而“大都治水”则是郭守敬治水业绩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