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1:佛塔比高楼还多的国家

北冰洋渔夫

<h3>  缅甸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气候与云南大体相同,冬季,北方冰天雪地,那里则温暖如春,十分宜人。先前,因为看到朋友圈里晒的照片,被缅甸的风景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出游,并选择曼德勒进、出,这条旅游线路。</h3> <h3>  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僧伽非常受到尊敬。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乐善好施,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在缅甸短暂的几天当中,几乎,天天看到有人募捐,有人施舍。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语:“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回报;心不诚的人,即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h3> <h3>  这个亭子里放着几个坛子,乍一看像卖酒的,其实坛子里盛满了可以饮用的清水。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是一件很积德的事。据此,你经常看到,在市内公共汽车站、公园、佛寺等场所,放置着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h3><h3><br></h3><h3> 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随处可见,大到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小到全国32万僧侣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站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建的。</h3> <h3>  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被认为是积德的事情,称为佛教事业后继有人。对小孩子来说,剃度意味着成人,会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剃度,一般有三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h3><h3><br></h3><h3> 举行剃度仪式的前一天下午,要举行盛大的游行仪式。人们给将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绶带,骑上高头大马,有人给牵马,有人撑金伞,队伍浩浩荡荡。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走在队伍的前面,接着依次是载有吉祥大鼓的车、骑在大象背上顶盖金伞的三藏经保护神、手持僧用八宝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槟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缀满准备布施给僧侣的各种日用品的如意树等。我们乘坐的旅游车刚好经过队伍,有幸拍下了照片,虽然距离较远,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总比没见到强。</h3> <h3>  僧院里的小沙弥</h3> <h3>  晚上一般要请来剧团唱戏,通宵达旦。正式举行剃度的当天上午,要在鼓乐的伴奏下乘专车到大金字塔转一圈,再进寺庙给孩子剃发,穿袈裟,听戒规,然后布施斋饭。</h3><h3><br></h3><h3> 第三天,家长要集合在一起,请法师在临时搭起的彩棚里诵经,家长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壶,一边听经,一边把水壶里的水一滴滴地倒在盘子里或地上,叫做“分福”。那意思是给孩子做剃度所积的功德,不可自己独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两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可以还俗,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h3> <h3>  </h3> <h3>  每天早晨,僧人们手捧化缘钵,走街串巷化缘,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据说,施舍的人可以给食物或钱,但不可以给硬币。</h3> <h3>  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马哈加纳扬僧院,创建于1914年,目前,是缅甸最大的僧院,学生人数近2000千人,其中有不少小僧侣和小沙弥。</h3> <h3>  缅甸各地寺庙中的僧侣与僧院的僧侣一样,他们每天赤足托钵化缘。缅甸的僧人,可以吃荤,基本上不忌口,化到什么,便吃什么。每日仅食二餐,清晨4时吃早餐,午餐于10时后,所谓过午则不食,饿了只能喝水。</h3><h3><br></h3><h3> 马哈加纳扬僧院每天上午10:15,僧侣便排队走出宿舍,他们手捧化缘钵,走过一条长长的马路,接受游人的施舍,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也是必做的功课,因为,僧院有自己的食堂,那里早已为僧侣们准备好了饭菜。每天差不多这个时间,游客云集至此,翘首以盼,为的是争相目睹千名僧侣一同化缘就餐的壮观场面。</h3><h3><br></h3><h3> </h3> <h3>  参观完僧院,来到与僧院仅隔一条马路的东塔曼湖畔,在霏霏细雨中,渔民在湖中撒网捕鱼。</h3> <h3>  在蒙蒙细雨中,远处的乌本桥历历在目。</h3> <h3>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河流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内河,也被称为缅甸的母亲河。我们即将乘坐游船,游览伊洛瓦底江,观看日落。在江边,我发现许多当地游客也聚集在这里,准备乘船游江,可见,这里的确是个吸引人的地方。</h3> <h3>  阴了一整天,早上还一直下着小雨。此时,天空竟然奇迹般地放晴了,只见,江面上云开雾散,夕阳的光芒照耀在广阔的伊洛瓦底江面上,波光粼粼,有一种梦幻般的神奇之感。</h3> <h3>  晚餐在当地著名的“日落江景”餐厅用膳,晚餐结束后,在餐厅剧场,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h3><h3><br></h3><h3> 演出以缅甸的国粹一一木偶戏开场。在缅甸,古时是在搭建的高台上演出,故又名“高戏”,缅甸有“戏剧源出于木偶”之说,15世纪已出现。缅甸木偶,一说从中国南部传入,一说贡榜王朝波道帕耶王时剧务大臣吴多首创。缅甸的提线木偶是一项十分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原本没有生命的木偶,穿上精美的服饰,在提线的牵引下,风情万种,惟妙惟肖,将人间百态浓缩在这方寸之间。接下来由穿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女青年,表演缅甸民族舞蹈。</h3><h3><br></h3><h3>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梦族、若开族和掸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民族服饰,同处于缅甸区域文化内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饰上这八大民族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例如,女士都穿纱笼,男士都扎包头。在服饰上的不同就显示出了民族特色。整场演出,十分精彩,观众报以热烈掌声。</h3> <h3>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便从酒店乘车出发,赶往瑞喜宫佛塔观日出。瑞喜宫塔是缅甸最著名的三大佛塔之一,是蒲甘塔群中最大且唯一用石料砌成的佛塔。塔的外型独具特色,它成为日后蒲甘平原众多佛塔的建筑模板。该塔是阿奴律陀国王所兴建,始建于1059年,1090年竣工。瑞喜宫塔是蒲甘可供游客攀登的最高佛塔,所以登塔观整个蒲甘最好不过。之所以选择这里观看日出,除了它塔身高大,便于登高望远之外,该塔所处的平原上,大小高矮不一的佛塔,星罗棋布,散落在整个平原,这里,成为游客首选的最佳观景平台。</h3> <h3>  蒲甘有着众多的建筑遗迹,在东南亚,缅甸的佛塔和寺庙与柬埔寨吴哥窟以及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在蒲甘的平原上,你几乎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层层叠叠的佛塔、寺庙构成的胜景。</h3> <h3>  天空中漂浮着许多五彩斑斓的热气球,放眼望去,煞是美观。</h3> <h3>  瑞喜宫塔观日出后,我们返回酒店吃早餐。接下来是游览阿南达寺。这座呈正方形,占地近百亩的寺庙,毫无悬念地成为蒲甘最优美的建筑。院子的正中心是阿南达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东南西北各有一门,门内有一尊高约十米的释迦立佛,佛像高大伟岸。在塔座之上屹立着70多米高的塔身,塔身为金黄色,外壁上有数千尊大小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在主塔周围又环绕着众多的小塔、佛像及各种动物和怪兽雕塑,细看相映成趣。</h3> <h3>  每天早上,当地人和许多远道而来的香客一起朝拜、鲜花。这座佛塔是浦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其建筑工艺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时融入了缅甸特有的风格。</h3> <h3>  阿南达寺是缅甸早期寺庙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视为是蒲甘千年的灵魂之所在。</h3> <h3>  走出阿南达寺,见旁边的空地上停着许多马车,车子看上去十分简陋,导游指着马车说,两个人坐一部马车,自由组合。很快,大家都麻利地坐上了属于自己的马车,巡游塔林便开始了。</h3><h3><br></h3><h3> 蒲甘属于平原,马车在乡间土路上奔驰,扬起阵阵尘土。坐在颠簸的马车上,眼观六路,视线所及全是大片草地,没见种植庄稼。沿途时常会有形形色色、高矮不一的佛塔闯入视线。马车队(十几部,规模不小)有时会在一处佛塔比较集中的地方停下来,以方便大家下车拍照。我注意到,大部分佛塔前,立着一块白色的石碑,上面刻着捐赠人的姓名,这些多为砖砌佛塔的年代,无从考证。</h3><h3><br></h3><h3>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缅甸的蒲甘古城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缅甸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苦等了许多年。这座位于缅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畔的古城遗址,由大量寺庙、窣堵坡、修行所、朝圣地以及考古遗迹、壁画和雕塑组成,展示了11一12世纪的蒲甘文明。按计划,我们将参观和游览,其中大部分最著名的景区。</h3> <h3>  远处的牛群悠闲地吃着青草,由于气候炎热,这里的牛已经进化成纯白色。在缅甸,牛是神圣的牲畜,不能随意宰杀。</h3> <h3>  在缅甸,最多时曾拥有大大小小的佛塔二万多座,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的损毁,大部分已荡然无存,但据保守估计,仍有几千座佛塔矗立在缅甸广袤的平原上。缅甸人穷其一生的积蓄,不是为了买房置地,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建佛塔,他们一生省吃俭用,临终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建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因此,片地是佛塔,成为缅甸的一大景观。</h3> <h3>  缅甸的固都陶佛塔位于曼德勒山脚下,占地面积13英亩,1857年由缅甸敏东王建成。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固都陶佛塔,明显由两部分组成,而白色和金色是这里的主色调。在悠长的走廊两侧,是整齐划一的白塔,走廊的尽头,座落着金碧辉煌的大金字塔,方型的金字塔基座别具一格,塔的南北两侧,各建有开放式的寺庙,可供香客朝拜。</h3><h3><br></h3><h3><br></h3> <h3>  固都陶佛塔是模仿蒲甘的瑞喜宫佛塔建造而成,只是没有瑞喜宫那么宏大,难怪看上去眼熟。给我的感觉,缅甸的大金字塔外形都十分相像,似乎是参照一个标准模板建造的。</h3> <h3>  缅甸的年青人,特别是姑娘们十分喜欢到名胜古迹游玩。她们穿着亮丽的民族服装,脸颊上涂抹着当地特有的一种清凉化妆品,手中拿着手机,或拍照,或玩游戏,手机在年青人当中,普及率相当高。</h3> <h3>  在缅甸,无主的狗随处可见,大有泛滥之势,对此,政府十分头疼,又无计可施,因为,佛教不允许杀生。据说,有关部门在夜深人静时,才敢偷偷摸摸地出来灭狗,实在是无奈之举。</h3> <h3>  固都陶佛塔之所以闻名遐迩,与其拥有的729座白塔组成的精美而壮观的佛塔群不无关系。更神奇的是,每一座白塔内,都立着一块刻着经文的石碑,塔的建筑手法独具特色,是耶达纳榜朝代的浮屠式塔形。</h3><h3><br></h3><h3> 1857年,敏东王为建造固都陶佛塔,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各地的高僧2400人,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集结大会,最终将结集的三藏经刻在729方石碑上,从加工石碑到刻字,所有工作完成,共耗时近7年半。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当今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h3><h3><br></h3><h3> 这座巨大的红色开放式柚木门,装饰华美,雕刻着花卉、卷形文和天神,它是进入塔区的大门。</h3> <h3>  </h3> <h3>  如果说曼德勒固都陶佛塔创造了世界之最,接下来,带你见证另一座闻名于世的佛塔,虽然它只建成了1/3,但并没有影响它在世界佛教界的地位。它就是号称世界最大佛塔的一一敏贡佛塔。敏贡佛塔是缅甸国王孟云为他的王后建造的一座未完成的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砖制建筑之一。因工程浩大,在孟云王去世时经历11年,整个建筑却只完成了1/3。1838年,巨塔在一次地震中损坏,塔身裂开了一道裂痕。尽管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但它仍然是缅甸最大的古塔遗址。如果按照计划建设,塔高将达160米,比仰光大金字塔还高48米。在敏贡佛塔旁边,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尚在使用的钟一一敏贡大钟,高8米,直径5米,重90.55吨。</h3> <h3>  江边并排矗立着两尊护城石象,一尊损毁严重,另一尊也有残缺。</h3> <h3>  尚未完工的敏贡佛塔,透出一种残缺的粗犷之美。</h3> <h3>  距离敏贡佛塔不远,有一座外型别致的佛塔一一辛比梅佛塔,因其外形酷似奶油蛋糕,又称奶油蛋糕佛塔。据说,当时塔的设计者把这里当做世界的中心点,所以整体造型设计成大圆形。辛比梅佛塔护栏呈波浪形,象征着围绕佛教世界中心须弥山周围的七座山峰和海洋。佛塔始建于1816年,是贡榜王朝第七位国王孟既为纪念他第一个夫人太子妃辛比梅公主所建,1838年毁于一次大地震,1874年,由敏东王下令重建。</h3> <h3>  佛塔的围墙共有三层,围墙的四方装饰有雄伟壮观的狮子和鳄鱼雕刻像的带尖顶格的大门。一排排整齐的亭子之间,以波浪形的石雕相连,极具动感和美感。</h3> <h3>  走在缅甸的大街小巷,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绛红色袈裟的憎侣。缅甸全国僧侣有十几万人,平均每300个人中便有一个。每一个男性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削发为僧,这是成人的标志,为僧还俗后才能享有结婚生子的权利,这已成为缅甸的国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