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清代御桥——永安桥

佟文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阳市于洪区清代御桥——永安桥</h3><h3>&nbsp;&nbsp;&nbsp; 永安桥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街道(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两端各宽12米。全桥端柱外置抱鼓石、栏柱中镶栏板及桥拱侧贴面石料上,均精雕双鹿、双虎、麒麟、牛羊、鸟雀和柿蒂孔、卷云纹、二龙戏珠或探道翘尾龙等浮雕。桥头各有一对雌雄大石狮对望,两侧各有19根栏柱,端柱头上亦为圆雕狮子。</h3><h3> 此桥系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的桥梁,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桥北50米处折向西北。。整个石桥结构坚固,造型雄伟,雕工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水平。在此桥东的路南,建有桥碑,阴刻满、汉、蒙古三种文字,正面刻有"宽温仁圣皇帝敕建永安桥"、"大清崇德六年次辛已季秋吉旦",背面碑文为"催工牛录章京周元勋,督工甲喇章京臧国祚、石匠任朝贵"。</h3><h3> 此桥因年久失修,拱脚沉裂,损坏较严重。1979年市政府拨款全面整修。</h3><h3>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东巡16次走过永安桥</h3><h3> 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后的十位皇帝,其中有四代皇帝十次东巡,16次走在盛京御路上,并从永安桥上通过,往返于京师与盛京。他们是:东巡康熙皇帝3次,乾隆皇帝4次,嘉庆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h3><h3>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驻跸在永安桥西,犹记得十年前曾从此经过,放眼一望雨后消尘,春催柳绿便知盛京在即,题诗《过永安桥口占》:</h3><h3>夹路飞尘宿雨消,</h3><h3>十年曾此驻龙镳。</h3><h3>春风城阙知非远,</h3><h3>几处轻寒变柳条。</h3><h3> 乾隆皇帝东巡以诗纪行,题诗四首写过永安石桥:《雪中过永安桥》《前题再咏》《永安桥》《题永安桥》。</h3><h3> 在清代康熙年间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一景。说的是在碧空万里的金秋时节,来往于盛京和京师(北京)的旅人,驻足在宏伟壮观的永安桥上,瞻望前程,俯看桥下流淌的清亮亮的蒲河水,瞧着四野的风光,见景生情,胸中涌起无限美好的诗意,因而吟咏书怀。在此后的“盛京八景”或“奉天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桥”一景。这只是“永安秋水”的景同名异而已。但它确实是突出或彰显了坐落在由北京通往盛京的皇帝东巡的大御路、御路上由先皇皇太极敕建的“神桥”,以及它的非同一般桥梁的显赫地位和作用。</h3><h3> 1963年该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h3>&nbsp;</h3> <h3>文物碑</h3> <h3>桥的全景</h3> <h3>碑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