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底线

怡然自乐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浪淘沙·父把精神传后代</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节日泪飞花,心绪如麻。含悲来写浪淘沙。吾父离尘十二载,远隔天涯。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世苦奔巴,勤俭持家。一生简朴不奢华。父把精神传后代,品格流霞。</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父亲一介布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一生种地为主,改革开放后兼做小生意赚小钱。七十岁以后,实在不能外出做小生意,就在家中路旁开起小卖部。父母为了不增添后人的负担,两老单独过。一边开店,一边做篾货。由于政策好,生意也好。做篾货不像文革时要偷着做偷着卖,总有货贩子在旁边坐着等着。父母分工明确,父亲劈篾,做筛子架子;母亲编筛子里面的折子,并兼锁货口。我记得当时两个老人平均每天可以做一个筛子成功,卖给贩子批发价6至8元不等,但贩子拿去卖却是15至20元不等。父母亲每次能结算几十元钱,脸上笑逐颜开。其实他们很辛苦,弯腰弓背,中午不睡午觉,晚上做到深夜。尽管赚钱这么辛苦,但是两位老人乐滋滋的。尤其是开小卖部,一毛钱要起个身,对老人来说是多么不易呀!但二老毫无怨言。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原以为父亲做小生意很厉害,把钱看得相当认真,分文必争,只要是有钱赚必须赚,但是有两件事,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使父亲在在我头脑中形象高大起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是我当年在学校管财务工作时,学校食堂要做一个撮箕。我特地回娘家叫父亲做了一个特大的撮箕,能供二十人装饭、装菜用的。撮箕做成功后,我告诉父亲,叫他开个60元钱的收条。我以为父亲会很高兴,女儿能帮他多赚点钱。谁知父亲一听,把脸一沉说:“你以为撮箕是用金丝编的,能值得60元钱吗?人做生意要凭良心,能值多少就买多少,最多给20元钱,本来你在学校教书,我就是做一个撮箕免费送学校也没什么,哪里还能多收钱的道理……”一席话把我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客。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我去娘家,见院子里放着许多车了,有自行车、摩托车、还有手推车等。我就知道,因为我家侧面有一条通往北面的道路,靠北面邻村的人要想坐公气,必须要走一段路,所以他们都把车放到我家院子里再搭公交车去县城,转来时再骑自己的车回家。这样一来,不仅每天院子里塞满了,而且还要帮人家看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就对父亲说:“你每天开代销店,一角两角都要起身,现在我帮你写个牌子,院子里停车收费,自行车1元,摩托车2元,三轮车3元,,这样的价格虽然不高,但你每天可以进额外收入。”</span></p> <h3><font color="#b04fbb">谁知父亲又是一顿训斥:“你说的什么话,这都是邻村的熟人,有时在我这里买东西,照顾我们老人的生意,每次‘爹爹、婆婆’叫起疱,人家放个车子还要收钱,这像话吗?钱虽然好!但不能钻进钱眼里,亏你还是老师!”“现在医院、广场,哪里不是停车收费,这有什么呢?”我想继续辩解。谁知父亲大声斥责:“不管别人怎样,我们不能这样做。你给我记住,你是个老师,是教育学生的表率,以后要注意你的言行。”又一次把我说得哑口无言! 这两件事对我教育很大,尽管父亲赚钱很辛苦,但是他做小生意是有底线的。做人和做生意一样,不能没有底线。后来我经常把这两件事讲给我的孩子听。如今父亲已去世十多年了,但他的那些做人的原则,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俗话说,“屋檐水,沿前滴,点点滴在旧窝里”。人生同植物一样,到了什么季节开什么花,该承担的职责、义务一样也不能少。一代一代地只有这样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效应。多少年来,父亲勤劳的本色、善意为人、以及做人的底线,渐渐地潜移默化到我们身上,我们再用这种方法教育儿女,良性循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