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我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有关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工作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高产高效技术为支撑,以重大推广项目如“梨树模式”推广、黑土地保护项目、地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耕地质量保护与评价项目等主要推广的技术为载体,以强化体系服务功能为保障,不断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加大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h3><h3><b>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b></h3><h3><b> (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b></h3><h3> 全年开展试验示范项目52项次。项目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及农技人员自拟,涵盖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我站以国家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多项现代农业技术,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县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玉米秸秆全覆盖技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和玉米垄侧栽培技术)面积达到150万亩,实现粮食增产11.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达到了全县范围内的全覆盖,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的全覆盖。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共计录入测土配方施肥调查表3000余份。 </h3><h3><b> (二)项目工作。</b></h3><h3> 1、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今年我县继续开展此项目。目前已按要求完成省市相关统计报表。一是建立3个基地,构建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围绕地方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通过租用、合作等方式,建设3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地点落实在梨树镇泉眼沟村,占地面积20公顷。基地共引进重大课题项目20项;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地点落实在梨树镇高家村,占地面积35公顷。基地集项目研究、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为一体。与卢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基地,地点在梨树镇八里村,占地面积30公顷。基地主要研究黑土地保护,通过田间试验,大力推广全覆盖免耕技术。二是示范推广5项优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等要求,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技术需求遴选了一批年度农业推广技术,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示范主体等示范推广5项技术,包括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绿色优质生产技术、玉米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5项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三是积极培育示范主体。按照全县 20个乡镇,每个乡镇遴选3个示范带动能力强、配合工作积极性高、乐于服务村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共组建20个服务团队,遴选出6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服务团队负责对示范主体进行技术指导、政策咨询、信息推送等综合性服务,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四是构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机制。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聘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我县蔡家联民农机农民合作社和卢伟农机农民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建立玉米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机制,重点推广玉米秸秆利用技术和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五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名农技人员完成“五个一”工作,即调查一项试验示范项目,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一个百亩方,撰写一篇论文,完成一幅摄影作品。通过绩效考评,强化队伍能力建设。</h3><h3> 2、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本项目已经全面施工:一是完成了6座小型智能化配肥站设备购置和安装;完成大型农机具47台的采购任务;完成黑土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购置监测站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并交付使用。二是修建砂石路共计40598m,路下涵2个和农道桥1个,已经完成。三是打机井2眼,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四是配备常规分析实验室检测设备43台套,已经完成全部采购任务。五是新建有机肥厂正在施工中。2018年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将于年底完成。</h3><h3> 3、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完成327个有代表性的土样的中微量元素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化验工作,化验项次达1308项次。对2018年所取1057个土样的化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全部录入测土配施肥专家系统、打印输出,发放到各农业站,再由农业站发放给每个农户。完成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情况报告。</h3><h3><b> </b></h3> <h3> (三)梨树模式推广。</h3><h3> 1、开展梨树模式宣传指导我站成立了梨树模式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全县21个乡镇,对实施梨树模式的合作社、种田大户进行走访调研、技术指导。2、核查地块为掌握以梨树模式为核心的玉米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情况,确保相关政策性补贴落实,我站成立了3个技术核查小组,对相关地块进行走访核查。</h3><h3> (四)举办“专家服务日”活动。</h3><h3> 2019年我站继续组织“梨树黑土地论坛专家服务日”活动,聘请域外高校涉农院士专家和“梨树黑土地论坛”专家科技服务团成员进行授课,重点培训各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通过建立黑土地论坛活动日微信群,开办网上大讲堂,在每月8日、18日、28日晚8点,请专家在线讲课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掌握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的目标。</h3><h3> (五)农业科技培训。</h3><h3> 3月22日,我站承办的梨树县2019年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在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五楼会议室开班。县农业农村局孙大海局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此次培训班特邀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高强,吉林省质标所所长李刚,北京德邦大为副总经理苗全进行授课。各乡镇农业站站长、技术人员,梨树模式推广示范基地的重点合作社理事长、优秀农机手以及各乡镇农业骨干300余人参加培训。</h3><h3> (六)科技特派员下乡技术指导。</h3><h3> 根据县农业农村局统一部署,我站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成立科技特派员小分队,于4月10日、11日分别深入到榆树台镇、沈洋镇、刘家馆镇、林海镇四个乡镇8个贫困村进行对接和技术指导。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贫困户还没有准备种地用的化肥和种子。小分队协调种业和肥业为林海镇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1500斤、化肥4吨送到贫困户手中。4月23日在林海镇大门丁村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花生、杂粮种植技术和黄牛养殖技术。 </h3><h3> </h3> <h3>(七)协办梨树黑土地论坛。</h3><h3>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要求和部署,我站积极协助梨树黑土地论坛大会有关工作。在2019年8月22日-25日召开的“东北黑土地保护高端论坛暨第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论坛并讲话。此次论坛紧紧围绕“保护性耕作和东北黑土地”主题,深入交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理念,探讨黑土地利用与保护、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此外,我站按照县农业农村局要求,完成了制定《梨树模式高产竞赛实施方案》《东辽河面源源污染实施方案》《春耕播种技术意见》等其它工作。</h3><h3> </h3> <h3>二、2020年工作打算</h3><h3>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关之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积极研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农技推广新局面。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h3><h3> 1、结合工作重点,开展试验示范推广。一是全年计划落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各类试验示范项目20余项,涵盖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二是结合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高产创建等技术推广项目,进一步加大梨树模式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多项现代农业技术,打造“两高一优”示范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修正完善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终端服务系统和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系统。</h3><h3> 2、实行“五个一”工作,规范农技人员管理根据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目标任务,加强督导和考核,规范管理,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h3><h3> 3、开展校(院)地合作,助力我县农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校(院)的合作,深入开展科研与推广服务活动,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