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铜山记忆之十

翁昌年

<h3><b>  十,公开课 公开课是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评析的教学活动。目的在探讨规律,推广教改经验。上世纪60、70年代我在铜山教师进修学校、侯集中学曾多次举行公开课,对我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在铜山师范两年,听过许多老教师的公开课,如赵一尘的古文串讲,吴均如的政论文教学,郑念甲的作文讲评等,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对初出茅庐的我有示范作用。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多次上过公开课,每上一次公开课都是我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好机会。公开课前教研组集体备课,同志们群策群力,给我不少启发,试教时县局教研员莅临指导,对我帮助更大,我就是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有几次公开课至今难忘:</b></h3><h3><b> 铜山师范停办不久,县中师函授工作业务归邳县江苏省运河师范领导,各县成立函授站,运师决定搞一次中师语文函授课的公开教学,由我执教,有铜山、邳县、睢宁、新沂四县中师语文函授辅导教师、站领导参加,苏北著名师范教育专家、运河师范范季同校长也前来听课,指导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点在大泉公社中心小学,住宿安排在贾汪镇旅社。</b></h3> <h3><b> 接受任务后,压力山大,只有几年教龄的我,诚惶诚恐!为了因材施教,使辅导课更有针对性,备课前我去大泉公社宗庄完小调研,与宗庄学习组几位学员座谈,了解教学内容的难点及与小学语文教学业务的结合点,充实了我的备课内容。宗庄小学在大泉乡东北,我曾在走访学员时参加过那里的勤工俭学活动,和师生一起上山打松果。学习组长是该校吴校长,他以身作则,全组学风好,学员窦在文业务水平高,成绩优秀,至今我还记得他的模样。范季同校长在总结会上肯定了这次公开教学遵循函授教育规律,内容能突出重点难点,注意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我当一个好教师的信心。</b></h3> <h3><b>,2019年大泉中心小学学生做广播体操</b></h3> <h3><b>教学新楼</b></h3> <h3><b>  70年代复课闹革命后,侯中孙以荣校长带领我们赴南京参观学习市教育局电教馆和中华中学电化教学经验,回校后领导让我用当时先进电教设备搞一次公开课,我记得课题是《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用上了幻灯和录音,屏幕上出现周总理的形象和他办公室的实景,教室里响起郭兰英声情并茂的《绣金匾》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深的思念之中,这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不仅使学生在课文中了解认识到周总理的高凤亮节,还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b></h3> <h3><b>《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公开课</b></h3> <h3><b>  公开课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我上过一次公开课是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的,课题《"友谊"还是侵略》(毛泽东)听课的除本县外还有徐州四中的语文教师。当时语文老师实行启发式教学时常遇到启而不发的尴尬,我在教学中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用分步走搭梯子的方法与学生互动,启发思维,即将有难度的问题化为两个或三个小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逐一回答,达到教学目的。《"友谊"还是侵略》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政论文,在反语运用、历史背景讲解时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我将这种方法写成《从启而不发谈起》发表在杭州大学的《语文战线》(1976年第四期) 上。 </b></h3><h3><b> 公开课后必有评议,听课者出于礼貌,往往肯定得多,谈不足少,有一次山东的同行听课后,我们要求他们多提缺点,带队的老师说"缺点肯定有,但是我们没发现",大家都笑了。我后来听别人课后也用过这句话,不完全是客套,确实有时无话可说。但这次公开课评议时,三堡中学吴老师幽默含蓄的提了一条批评意见,我板书过多,欠精炼,他却说"亏得你们侯中教室大,黑板长,否则写不了那么多",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接受了教训,对板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工整,还要精炼。</b></h3> <h3><b>毛泽东选集</b></h3> <h3><b>""友谊"还是侵略?</b></h3> <h3><b>  事情过去几十年了,10多年前我在三江学院上课时,学会使用课件,后来在关工委给学警开讲座,学会制作PPT,起初对警院教室电教设备不会使用,还要年轻人帮忙。现在当我在网上看到学院年轻教师赛课,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时,我想象他们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运用最先进电教设备,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幅贴近实战的画面时,无比羡慕钦佩!如果我今天站在讲台上还会教书吗?除了精神,我什么都不会了,我们确实老了,跟不上了……</b></h3> <h3><b>我制作的APP</b></h3>

公开课

教学

语文

铜山

周总理

大泉

教师

电教

师范

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