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高二(2)班

坝下真人

<h3>  每个人都有一个装满往事的“筐子”,我的往事“筐子”里经常被我拿出来“把玩"的就是中学那会。人说往事如烟,我说往事如水。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许多同学的经典表情和精彩对话历历在目,余音绕梁。那时正值“文革”期间,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多少压力和负担,课外活动特别多。什么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积肥造肥拖专砸,夏收秋收栽小麦,伐树盖屋砌墙头,报告会、故事会、批判会、忆苦思甜会、运动会。许多趣事常常泛起,依然是那么清晰。</h3> <h3>  有一次,学校团委部署了“批林批孔”任务,我找来于勇商量。于勇说:我们搞个故事会,生动活泼受欢迎。我说:好!很快于勇就拉起了一个团队。故事会在全校各年级巡回演讲很受欢迎。特别是衡思平同学边讲边唱边表演引起轰动。</h3>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事一定要讲讲体育活动才名正言顺。那时不富裕,学校里体育器材很少,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篮球场或排球场地,运动场(大操场)也是多年失修,跑道上是碳渣,砂坑里基本无砂。就是那么艰苦,我们还是玩的风声水起。最泼实的就是篮球,一个篮球,半边场地,足够十多人玩了!建设篮球打的出神入化,子阳、倪平也都打到省市级水平,长海对篮球达到了痴迷程度,毕业后被港务局邀去打篮球。三胜退休后创办了篮球俱乐部,精心培养少年儿童篮球爱好者。以庭森为首的乒乓球是亮点,在当时的徐州地区八县很有名气,现在庭森仍在苏州从事乒乓球的教学和老年乒乓球的赛事,就连微信昵称都叫乒乓乡贤,如能打过古稀可称得上乒乓仙人了。排球是宁霜和建军的天下,宁霜打到省队。最热闹的是每学期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全校停课,全体同学参加。恢复高考后,我们班有近十人考入体育院校,有的一辈子从事体育教学,我们县文体局有三位局长是我们的同班。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老师有:罗德安老师、王玉奎老师、邹为民老师、刘其德老师等体育老师。丽娟曾经说:中学时代的体育活动,为我们打下了健康的基础,终身受益。总结得太好了,美好的体育活动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p> <h3>  文体是相通的。我们班的文艺活动也是顶呱呱!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涛哥和阿元组织了一个群口快板演唱,唱的是农村一个叫什么大门楼大队阶级斗争的事情,题目叫铁打的骨头,举红旗的人。主人翁叫王国福,坏分子叫刘老四,王国福大战刘老四,取得了斗争的胜利,第一句好像是王国福家住什么大门楼……涛哥和建春领唱,演出相当成功,一举荣获第一名,当时全班欢呼雀跃……</h3> <h3>  前几天从媒体上获悉有专家提议给中小学生放春假和秋假。其实,我们上学时就有麦收假和秋忙假。当时这两个假是我们比较热闹的假期,虽然要到附近农衬参加劳动,但是那时提倡劳动光荣,而实际上劳动也不重,主要是同学们能一起玩个痛快。毕业前一年那次麦收是令我们难忘和回忆的麦收假。因为我们学校的团委书记屠克怀老师调到占城“五七”干校的原故,在我们班几位同学的鼓动下,学校同意我们去比较远的占城“五七”干校参加麦收。我们在杨老师的率领下,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大运河,徒步穿插议堂、土山、薛集三乡镇,中午才到达占城干校。那是我第一次步辇走那么远的旱路。</h3> <h3>  那次麦收有许多惊喜,丰富多彩。除了收割、运输、打场等农活外,我们还参加了夜间巡逻,揹着56式步枪,走在麦田里,四周响起各种昆虫和青蛙合唱声,身上撒满月光,既有一种威武又有一种好奇。更兴奋的是实弹打靶。当时恰巧军分区在干校组织民兵训练,军区一位大首长,据说是位老红军,听说中学生参加麦收,就安排我们参加射击训练,並让我们参加实弹打靶,每人三发子弹。这让我们激动了好几天,记得远东三发打了28环,获第一名,巾帼不让须眉。干校有电影放映队,隔天晚上还有电影看。我们同当地还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休息时,我和长海等同学还时不时上山用弹弓打鸟玩。说是参加麦收,现在回忆起来到像是一次拓展活动。那次麦收是我们班同学经历的最有意思最热闹最好玩的一次麦收。</h3> <h3>  毕业前还有一次麦收假,与干校麦收假相比就索然无味了!毕业活动十分简单,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有一些设想,记不得什么原因没有实施,每每想起真的有些惋惜。毕业后同学们心藏理想,怀惴希望各奔东西,踏上了人生长路的跋涉,走向艰苦艰辛的创业之路,许多同学虽然同城,但多少年也见不到一面。时光磨励了我们的精神,岁月雕刻了我们的容颜,近半个世纪的分离並没有褪逝我们浓郁的同学情,高二(2)班承载着我们青春的岁月,绽放着我们纯真的笑颜,流动着我们青春往事,像满园盛开的玫瑰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