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有100多个民族。</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地。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span></p> <p> 印度国徽图案是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 我和CN于2016年元月21日~2月9日经马来西亚吉隆坡踏上印度,开始印度十城20日自由行:</p><p class="ql-block"> 果阿~孟买~乌代布尔~焦特布尔~斋普尔 ~阿格拉~克久拉霍~瓦拉纳西~阿姆利则~ 德里</p> <p> 吉隆坡市中心的一处工地,看见这几个汉字,感到格外亲切。说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境跑的国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爱国了!走遍天涯海角,还是自己的家最好!真应了那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何况咱现在的“草窝”也越来越光鲜亮丽!</p> <h3> 傍晚我们乘飞机往印度南部西海岸的果阿。</h3><h3><br></h3> 果阿帕纳吉 <p class="ql-block">【一】果阿帕纳吉(1.22~1.23)</p> <h3> 果阿是印度联邦共和国面积最小的一个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三少的邦,果阿位于印度西岸,濒临阿拉伯海。果阿首府位于帕纳吉。历史上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的商人于16世纪抵达果阿,不久即占据该地,打压印度教徒及回教徒,导使该地多数人口归信天主教。葡萄牙的殖民时期延续了约450年,直至1961年被印度用武力夺得其主权。今日,以人均资产值计算果阿是印度最富裕的一个邦。<br></h3> <h3> 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在使用250多年后被废弃,这座钟塔也只剩下凄凉的废墟。唯一保存完好的塔顶大钟,现在被挂置在圣母无玷始胎教堂。</h3> <p> 帕纳吉的圣母无玷始胎教堂:一座洁白耀眼的建筑,顶端的大钟就来自果阿古城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废墟中的钟楼。</p> <p> 果阿是印度被侵略后建立的一个邦,位于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西高止山脉,动植物资源丰富。以海滩闻名,每年吸引着几十万国内外游客。殖民时期留下的教堂和修道院是世界遗产,其中仁慈耶稣大教堂(上图)是亚洲最主要的基督教朝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座曾经的修道院,如今是考古学博物馆一部分。</p> 孟买 <p class="ql-block"> 【二】孟买(1.24~1.25)</p> <p class="ql-block"> 孟买是印度西部滨海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这里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冠绝印度所有城市。</p><p class="ql-block"> 孟买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也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由于其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孟买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该市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文化的大杂烩。孟买拥有三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分别是: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车站、象岛石窟以及该城市独具特色的维多利亚风和艺术风范的建筑群等。</p> 孟买印度门 <p class="ql-block"> 孟买著名景点印度门:这座面向孟买港的玄武岩拱门,是1911年为了纪念英王乔治五世访问印度而建造,1924年才竣工</p> <p> 孟买街头,和印度门一样殖民时期留下来许多精美的建筑,现在都录入世界遗产目录。</p> 泰姬玛哈大酒店 <p class="ql-block"> 毗邻印度门的泰姬玛哈大酒店面朝阿拉伯海,建于1903年。2008年曾遭恐怖袭击,导致数十人遇难,酒店也被严重损毁,直到2010年印度独立日当天才重新营业。如今进出酒店都有严密的保安制度。</p> 维多利亚火车站 <p> 世界遗产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即维多利亚火车站。</p> <h3> 这百年老站现在仍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每天“吞吐”着成千上万的行者。</h3> <h3> (wt) 孟买是个一言难尽的城市,它的富贵和贫穷之差可能名冠全球。借用一句话:“你要爱他,送他到孟买来,这里有天堂;你要恨他,送他到孟买来,这里有地狱”</h3> <p class="ql-block"> (wt) 孟买是 印度最大的海港城市,同时也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这里面朝大海,青山环绕,拥有着漂亮的街道以及高楼林立,跟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矗立着一座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住宅~安蒂拉,它的主人就是印度有名的首富安巴尼;它共计27层,高度为173米,是由美国知名建筑公司设计打造的,到完工共花费了7年以及耗费了75亿元,被评价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豪宅。安蒂拉从外观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内部设施才是真正奢华。</p> <h3> (wt) </h3> 孟买贫民窟 <h3> 在这座世界顶级房屋的不远处,就是孟买一处贫民窟。</h3> <p class="ql-block"> 达拉维贫民窟:2008年轰动一时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我们认识了它,令人诧异的是现在仍有60%的孟买人口生活在贫民窟。参观贫民窟和千人洗衣场,也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游览目的地</p> 孟买千人洗衣场 <p class="ql-block"> 孟买千人洗衣场:一个完全依靠人工洗衣的场所。在家用电器化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还有人工洗涤的需要?也许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吧!何况这里也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 开往市郊的轨道车:(这是我们去往贫民窟乘坐过的)售票处有专门的女士窗口,乘车也有专门的女士车厢,宽敞的候车厅且无人检票;据说在车上有临时的抽查票,无票者重罚。</p> <p> 亲身体验了孟买的各种公交车辆,车门不关,既方便又凉快,往往车未停稳就开始上下。</p> <p> 在这儿我们预购了下几程的长途车票</p> <p> 孟买新机场:艺术感满满,很漂亮。</p><p><br></p> 乌代布尔 <p>【三】乌代布尔(1.26~1.27)</p> <h3> 2016年1月26号,我们来到乌代布尔。因这里的民居多为白色,故名白城。</h3> <p> 皮丘拉湖:乌代布尔这颗明珠一直鲜为外界所知。直至20年前,007影片摄制组将乌代布尔选作007系列影片《八爪女》的主要拍摄场地之后,风光旖旎的乌代布尔从此开始在全球声名鹊起。位于城西的皮丘拉湖无疑是这座城市的魂魄。它于1362年建成。</p><p> 湖中心静静地浮着两座小岛,一座是以遍布大理石象著称的加格曼迪尔岛,另一座乍看仿如水底孕育而生的白色圣殿,端端正正地矗立在水中央,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湖宫酒店。</p> <p> 湖宫酒店 建于1746年的湖上皇宫以前是藩王避暑的夏宫,印度独立后,王室为弥补因特权丧失带来的诸多不便,便把夏宫改建为有83间客房的高档饭店,以增加收入。迄今,湖宫饭店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脚印。</p><p> 酒店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远远的一瞥它的倩影。</p> 加格曼迪尔象岛 城市宫殿 <p class="ql-block"> 当年乌代·辛格之所以在此建城,正是被皮丘拉湖所征服。为让乌代布尔别具一格,他还专门将湖面扩大,为今天12平方公里的规模奠定了雏形。为更好地欣赏皮丘拉湖美景,他还在湖畔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宫殿。殿外花木扶疏,湖水相伴,殿内曲径通幽,宝石镶嵌。</p> <h3><font color="#010101"><p> 这是城市宫殿临湖一面的靓景</p></font></h3> <h3> 乌代布尔城市宫殿内部也像很多城堡一样,分为三个部分,这里是博物馆部分。</h3> <p> 城市宫殿的酒店部分</p> <p> 告别乌代布尔,我们将乘长途汽车前往焦特布尔</p> 焦特布尔 <p> 【四】焦特布尔(1.28~1.29)</p> <p class="ql-block"> 因焦特布尔房屋大多涂成蓝色,也被称为蓝城</p> 梅兰加尔堡 <p class="ql-block"> 这次到印度旅游去过几个地方的古堡,可以说各有千秋,但在气势上,焦特布尔的梅兰加尔城堡应居首位。梅兰加尔堡意为“宏伟的堡垒”,建于1459年,当年拉索王朝的拉久德哈王公修建这座城堡时,充分利用这里的山势,将整座山体的一面削成巨崖,然后利用绝壁上切割下来的岩石,在125米高的巨岩上修筑了36米高,21米宽的城墙,将城堡团团围住。使整座城堡与山体浑然一体,居高临下,起到易守难攻的防御效果。</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堡炮台上可以俯瞰焦特布尔这座蓝色之城。另一方面,无论你身处城市的任何地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它高高在上的雄姿。古堡内有一部分辟为博物馆,展示印度古代枪炮、武器、旗帜、皇室宝座、象轿、地毯、壁画等历史文物,梅兰加尔城堡和拉贾斯坦邦其它6处高地城堡于2013年7月打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h3> 堡内的建筑不但雄伟壮观,细节上的雕刻更是精美无伦。</h3> <h3> 众多的骄銮,其中有几乘是王公们骑坐大象时的“象轿”</h3> <p> 奢华的内饰</p> <h3> 城堡中的博物馆,特别点赞的是有中文语言讲解器,免费领取,非常贴心,可以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堡和博物馆藏品的历史。</h3> 贾斯旺特纪念堂 <p> 这座乳白色大理石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贾斯旺特.辛格二世而建,坐落于一个小湖边,有几个奇妙的穹顶,从梅兰加尔堡步行可至。</p><p> 在经历了城市的喧哗之后,这里是一个宁静安详的地方,而且从这里看古堡和城市可谓是气象万千。这座纪念堂建于1899年,有几座美丽的大理石雕刻的栅格屏风,还有追溯至13世纪的拉索雷统治者肖像画。</p> 乌迈德.布哈旺王宫 <p> 王宫也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有博物馆和酒店,其余依然居住者这个家族后人。只有博物馆这一小部分对公众开放。</p> <h3> 乌迈德.布哈旺王宫酒店:神秘而奢华,不对外开放。</h3><h3><br></h3> 斋浦尔 <p>【五】斋普尔(1.29~1.30)</p> <p> 斋普尔是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是印度教、耆那教中心。</p><p> 斋普尔现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多为古旧建筑物,亦是粉红城所在地。(据说斋普尔城的粉红基调是为了欢迎当时还是威尔士王子爱德华七世而规定的)有城墙环绕的每条街道,都可通往城市宫殿,还有著名的琥珀堡、风之宫殿等众多古老华丽的典型印度建筑。</p> <p> 和印度的其他古城不同,斋普尔有着良好的城市规划和笔直宽阔的大街,这在印度城市里是很少见的。</p> 斋普尔中心博物馆 <p> </p> 斋普尔城市宫殿 <p> </p> <p> 宫殿中的孔雀门 印度很多古迹中都可以看到孔雀的身影;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再加上印度古代有个著名的孔雀王朝,所以孔雀在印度是很受人们尊重和喜爱的。</p> 天文台 <p> 在印度共有三座古天文台,分别位于德里、瓦拉纳西和斋普尔,其中以斋普尔的简塔.曼塔天文台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好,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简塔曼塔天文台是斋普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的杰作,当年星象家用它来观测天象、预测事务。</p> <p> 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以及世界最大的日晷,精准的观测设施体现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天文台至今保存完好,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有几座三角形的建筑是测时间用的,据说那座最大的精确度可达2秒。</p> 风之宫 <p> 也称哈瓦-玛哈勒宫,建于1799年。这座建筑虽然名字为宫殿,其实准确来说是一堵宽大的厚墙,墙后没有任何宫殿和房间,只有一些走廊,墙面上建有如同蜂巢般的953扇窗户,窗体用红砂石镂空而成,以八角形呈梯状排列,在窗户后面的人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凉风的吹入,让人不禁惊叹设计者的巧思,所以被人称为“风之宫”。每当皓月当空,整座风宫便闪闪发亮,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月之宫"。</p> <p> 从镶嵌有雕刻的窗户中,皇宫内众多王妃可以俯瞰街景和庆典,又可以不被丈夫之外的男人窥见面容。</p> 琥珀堡 <p> 琥珀堡是斋普尔的古都,是由迈.辛格 国王于1592年始建的。堡内的建筑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宫殿组成,并依山势兴建,层层叠叠,很是壮观,是最典型的拉杰普特风格。琥珀城堡所在位置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座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普尔城。据说这里曾经作为印度的首都长达6个世纪之久。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是受到莫卧儿建筑风格影响。(其实也就是有较重的伊斯兰教风格)</p> <p> 堡内最为著名的是1675年建的镜宫,宫墙上有无数面小镜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夜间只需燃起一点烛光,即可反射出千点光芒闪烁,有如漫天闪闪发光的星辰。</p> 杰加尔堡 <h3> 沿着琥珀堡上方的陡峭山路继续攀爬,就来到琥珀山顶的杰加尔堡。</h3><h3><br></h3> 阿格拉 <p>【六】阿格拉(1.31~2.1)</p>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堡 <p>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堡是阿格拉周边的著名景点,它曾阿克巴大帝统治时莫卧尔王朝的都城,也称“胜利之城”,它令人敬畏的大门高54米,号称亚洲第一!</p> 泰姬陵 <h3> 2月1日,我们终于来到心仪已久的泰姬陵</h3> <p> 闻名遐迩的泰姬陵,不仅因其建筑的美轮美奂,更因为其中的故事,被文学泰斗泰戈尔描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p> <h3> 泰姬陵西侧的清真寺,东侧亦有一座同样的姊妹建筑,以保持整体的对称性。</h3> 阿格拉堡 <p> 阿格拉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约1.5公里,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与首都德里的红堡齐名。这座方圆38万平方米的宫堡,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城内的宫殿,虽经历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但画梁和墙壁上精巧的雕刻与设计,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p><p> 自16世纪莫卧儿王朝,阿格拉就成为首都。尤其是阿克巴大帝选中了现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费了近8年的时光,终于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它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城墙高20米,因全部用红砂岩砌成,在阳光照耀之下,发出刺眼的红色。堡内有著名的 "谒见之厅",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另有贾汗基尔宫、八角瞭望塔和莫迪清真寺(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故又称珍珠清真寺)等建筑物。</p><p> 阿格拉古堡建筑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h3> 贾汗基尔宫是城堡中的重要建筑物,宫内大院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宫墙金碧辉煌,彩画似锦。</h3> <p> 阿格拉堡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楼,登临塔顶,极目远眺,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前面就是亚穆纳河,与阿格拉堡遥遥相对。据说,当年沙贾汗王被其第三子幽禁在这座古堡,就经常默默地坐在小楼中,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遥望泰姬陵,似乎在倾诉他那一片孤寂的哀思。</p><p><br></p> 克久拉霍 <p>【七】克久拉霍(2.3)</p> <p> 克久拉霍的寺庙大部分都是建于公元950~1050年的昌德拉王朝时期。</p><p> 寺庙里的雕塑能够保存下来,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地处偏远,使之免于那些四处破坏神明庙宇的穆斯林入侵者的的亵渎,不过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这片区域渐渐被遗弃,并最终变成一片废墟,任由杂草丛生。直到1838年,一位英国官员被他的轿夫带到这里,这片广阔的世界,再重新为世人所知。</p> <p> 克久拉霍三大世界遗产寺庙群的情爱雕刻,堪称世界顶级寺庙艺术,西寺庙群内的雕塑一些美的令人窒息。</p> <p> 这里的寺庙群是印度雅利安建筑风格的杰出典范,寺庙群中恣意生动的性感雕刻品,使克久拉霍闻名全印度乃至全世界。</p> <p> 坎达瑞雅马哈戴瓦神庙建于1025~1050年,是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代表着昌德拉建筑风格的顶峰。</p><p> 寺庙共有872座雕像,几乎都有近一米高,比其他寺庙的雕像都要高大,里面相当一部分都与性有关,其中“倒立姿态”雕像最为著名。</p> <h3> 中图的雕塑描述了萨度拉(半狮半人的神话人物),她正在爱抚着一头一米高的狮子</h3> <h3> 这座1.5米高的野猪是献给必湿奴的,野猪通身细致的雕刻有近万座神像。</h3> <p class="ql-block"> 从阿格拉我们乘夜班火车到达克久拉霍,同样今晚又要乘夜班火车去往下一站瓦拉纳西。</p> 瓦纳拉西 <p>【八】瓦拉纳西(2.4~2.5)</p> <p class="ql-block"> 瓦拉纳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瓦拉纳西在印度虽然属于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却以印度教圣地而声名远扬。</p> <p> 瓦拉纳西街头</p> <p> 这是我们在瓦纳拉西的住处,小旅馆对面就是公共火葬场,寝室阳台正好面对私人焚尸场。了解恒河焚尸也是我们期待的项目之一。到达的时间正好有一个家族的焚尸开始,我们在楼上阳台观望,感觉不清晰,就走到近旁观看,但围观的人群遮挡视线,要想挤到前面去,就会不断有人过来索要收费,只好乘船在水面张望。公共焚尸场的生意好像很冷清,倒是沿河的近十个私人焚尸场生意很红火。印度电影《死生契阔》,很好的展示了瓦拉纳西平民的生活情景,(尤其是焚尸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焚尸的整个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将用白布和金箔布缠裹的尸体放置河边,焚尸场的工人手捧恒河“圣”水为逝者沐淋,然后将尸体放在选好的大块木材上(木材是焚尸工事先已根据尸体的重量称好码放整齐),尸身上面再放些小的木材便点火焚烧;期间工人要不断的往火中央翻送尸身,以便烧得彻底,更要使劲儿的敲碎头骨,以利更快的释放灵魂,最后把骨灰洒进恒河。焚烧时并无特殊的异味,整个过程约需三个小时。期间在场的人没有悲伤、没有哭泣,淡定的看着这一切,因为这是印度人“人生最完满的结束”,“是通向天堂的道路”。据旅馆老板说焚尸场的工人都是低种姓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p> <h3>恒河夜祭</h3> <h3> 清晨的恒河显得无比的幽静,美丽……</h3> <h3> 随着沐浴人群的到来,河面逐渐喧嚣热闹起来。</h3> <p class="ql-block"> 高等学府亦是“圣城”最尊贵的“圣土”</p> 阿姆利则 <p>【九】阿姆利则(2.6~2.7)</p> 錫克教金庙 <p>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是印度锡克教民众的家乡,阿姆利则是其首府,阿姆利则城里的金庙是锡克教最神圣的庙宇,由锡克教第四任古鲁于1577年建造,是印度最宁静和神圣的景点之一。</p> <p> 金庙位于一条长堤的尽头,建筑本身结合了印度教和伊斯兰建筑风格。金光闪闪的庙宇和周围雪白纯洁的巴洛克式楼阁相互映衬,真可谓美轮美奂之极。</p> <p> 庙宇内部也是金碧辉煌</p><p> 朝拜者不分男女均需光脚包头</p> <p> 环绕金庙的水池即“玉液池”,据说拥有无限治愈的力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来此都要在圣水里沐浴。(女性有专门的室内沐浴池)</p> <p> 锡克教的规矩是自出生起,肌体上的毛发是不允许剃除的,所以男性从小开始就要戴头巾,将长长的毛发裹于其中。</p> <p> 庙里每日给上万名朝圣者提供免费餐食,全靠数百名志愿者参与。</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金庙灯火璀璨</p> 印巴边境 <p> 离阿姆利则18公里处的印巴边界,每天下午日落之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阿塔瑞—瓦嘎边境碰面,进行时间为30分钟的降旗仪式,这是一场近乎夸张的表演,两边的士兵在此过程中会卖力的踏正步、折叠国旗,捶胸、跺脚、以及滑稽的高跨步,双方都试图在场面和气势上胜过对方。油腻腻的胡子和夸张的头饰,都会增添戏剧性的效果。</p><p> </p> <p class="ql-block"> 仪式的参加者态度极其严肃,但两侧观礼台的旁观人群却态度轻松,仪式开始前国歌响起时候和队伍行进时,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关系紧张,这种仪式还是显得相当友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出租车来到这里,一下车就被拿着画笔的小年青往脸上涂抹印度国旗,以为是免费的,“盛情难却”,临了却要了我们每人30卢比。</p> 德里 <p>【十】德里(2.8~2.9)</p> 德里印度门 <p class="ql-block"> 恢宏大气的印度门,它是新德里的地标建筑!印度共有2座印度门,而另一座坐落在孟买。作为德里的一个突出的地标,印度门坐落在国王大道上,许多重要的道路从这里向外放射出去。印度门建于1921年,由埃德温·鲁琴斯设计,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英属印度军队士兵, 相当于印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外观上形似法国的“凯旋门”。这里时常有文化活动举行,还有不少针对于游客的生意。许多政治抗议也发生在这里。</p> <p> 印度门北边的这座塔,据说是殖民时期英国总督雕像放置处,印度独立后取缔了雕像,仅剩空塔孑然屹立。</p> <p> 这里的印度门也称为德里门,它也是分开新德里和旧德里的界门。</p> <p> 印度门和总统府之间由宽阔的国王大道连接</p> 德里天文台 <h3> 德里的古天文台</h3> 圣雄甘地陵墓 <p>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p><p> 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奋斗了毕生,被印度人尊为“国父”。甘地陵只是一个象征性陵墓,里面并没有埋葬甘地的遗体。甘地被暗杀后,在这里火化,骨灰分别撒在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三个海水会合的洋面上。</p> <h3> 甘地陵旁的公园里有拉吉夫.甘地和英迪拉.甘地的大型浮雕墙。</h3> 巴哈伊教莲花庙 <p> 德里的莲花庙,是世界上七座巴哈伊教灵曦堂之一。 设计者法力甫.沙巴从荷花得到灵感,由27片无支撑的大理石贴面“花瓣”构成,这些花瓣被排成三层九面,还有九个清水池。 右下的小图是我们在以色列海法拍的,这两处建筑构思都很巧妙,外形独特别致,美丽达观。</p><p><br></p> <p> 新德里的城市建设和卫生还行,但鲜见艳美的沙丽,使得整个城市黯然失色不少。说老实话,德里是我最失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新德里的环境“差强人意”的话,那老德里的环境就“强差人意”了</p> <p> 这是在德里红堡门前,本来准备进去参观一下,看到这么恶劣的环境,我们决定放弃,赶紧走人。这里想起朋友在印度旅游时的一段话:当地人“穷的坦然,脏的淡定”。</p> <p> 不幸的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后面在寻找贾玛清真寺的路上,又误入一条穆斯林区的商业街,两边的商铺倒蛮光鲜,但路上垃圾成山,污水成河,其中有一个三叉路口,中间的花坛居然堆着高达数米的垃圾山,真是无语了……我们在这里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突围成功”。真的,这是我这辈子走过最肮脏的地方。当晚我们乘飞机回国,到家后我们双双中的😭,发烧腹泻卧床不起,幸亏这是到家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p> 民生万像 <p> 印度的牛被尊为神,在印度的街道上,到处可以看见大摇大摆,自由自在行走的牛们。孟买街头的这一幕,让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人们对“神牛”的顶礼膜拜。</p> <h3> 印度色彩缤纷的沙丽绝对漂亮,它见证了这个民族对颜色的理解和应用。在南方诸多城市都可以遇见穿着鲜艳沙丽的妇女,她们的存在使整个城市的氛围飞扬灵动了很多。</h3> <p> 这是斋浦尔的一所中学,连老师的制服都是沙丽👍</p> <p> 可爱的学生们,印度的校舍在各地都是挺不错的建筑,校服也很正规且有特色。南方学校女学生的校服,都是简约的沙丽。</p> <p> 印度人还是很友好的,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这种善意。在很多景点,他们都会主动过来和我们合影。人们也比较开放,镜头感很好,只要看你举起相机,他们都会摆好pose,配合你的摄影。</p> <p> 印度南方人比较黑,有很多是属于尼格利陀人种,也称矮黑人。</p> <p> 如果涉及不是明码标价的购物和打车时,还是要搞搞价的。</p> 吃and住 <p> 图中左侧是我们从国内带去的各种佐餐咸菜,非常必要。右侧是抓绒的睡袋也很实用,因为我们经常住民居,不可能都提供洁净的被褥,有了睡袋心里就踏实了。</p><p> 和我们到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早餐如果宾馆不包,我们常规就是速溶咖啡+煮鸡蛋+面包;午饭在外边吃当地的饮食;晚饭买些蔬菜煮方便面,有条件的话,我们也会买一些肉和蔬菜回来炖烩菜吃。 </p><p> 下图中的炸鸡和炸鱼都是在锡克人开的餐馆里面买到的,印度教不吃牛肉,但是我们所到之处也没有买到什么肉类食品。信奉苦行僧修行的耆那教甚至连蛋都不吃,完全吃素。年三十我们买到了炸鸡,很是激动,总算是过年了,吃上了一点荤腥!在琥珀堡的快餐店里,我们幸运地买到了汉堡和奶茶,失望的是汉堡也是素的,里面夹的是土豆泥。炸包子一样,里面也是土豆泥;炒饭和炒面还比较多见;下面1.2.3.都是印度当地人的套餐。</p> <p> 在克久拉霍的街边,我们居然遇上了“西湖饭店”,要了一个炒莲花白和西红柿鸡蛋面,还不错,味道挺正统。下面的奶昔是在瓦拉纳西的街头吃的,非常香甜可口。</p> <p class="ql-block"> 除了果阿的住处,因时间关系(我们要晚9点到达)在booking上预订的,其余基本都是到达目的地后坐tutu,拉着我们去临时寻找到的。</p> <p> 乘tutu找住处也有一定问题,遇到英语好一点儿的,基本上能按照我们要求去找,英语差的就亏大了,最后在德里清晨下了火车,就被拉到离市中心很远一个区域,一路上跟司机都“纠缠”不清,只好作罢。好在居住条件还行,反正就是一晚上,第二天的半夜我们就启程回国了。</p> 交通 <p> 这些都是我们在印度乘坐过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摩托三轮在东南亚通称为tutu,印度的城市里非常多见,这也是我们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很方便。讲好目的地,搞价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印度的长途汽车都比较陈旧,价格相对便宜,乘坐的人也不少。因其车次多,在时间合适的情况下,我们有几程也坐的长途客车。</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从乌特布尔到焦特布尔坐的长途汽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p> <p class="ql-block"> (wt) 在人们印象中,印度火车行驶时经常都挂满了人。这在我们乘坐时都没有碰到过,感觉图中的大概都是趴在停靠的火车上作秀而已。其实印度的火车也分为高中低档(种类繁杂、等级众多)。空调卧铺分AC1(双人包厢,绝对豪华,国内没有)、AC2(相当于国内的软卧包厢)、AC3(国内硬卧),空调硬座CC(类似高铁的一等座),以及无空调卧铺和二等座等几个档次。据说最低等的无座车厢是不要票的。在无空调的车厢,车门往往不关,人们都拥挤在门口,那样比较凉爽吧!</p><p class="ql-block"> 乘坐印度火车除了网上购票之外,印度大城市的火车站都有外国人专用窗口,会给外国人预留部分车票。 我们的几程火车票大多都是在果阿的车站售票厅买的,车票很复杂,上面有很多的信息需要去填,字很小密密麻麻;我们基本上买的都是AC 3(相当于国内硬卧),这一类车厢和我们国家不同的是:在六个铺位的对面,折叠座位的部分,又增加了上下两个铺,(车厢的宽度比国内的要大些,但高度要小些,因此白天车厢的中铺都是收起的,待晚十点熄灯前才能放下);这样每个档有八个铺,一个车厢有八个档,总共是64个铺位,铺位序号是1~64;无论在哪里上车,洁净卧具都是列车员在旅客落座后现发,下车时收走脏的,所以任何时候使用的卧具都是洁净的,此处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 印度大一点的城市火车站候车室是分等级的,分为空调和普通候车室。空调候车室里面配备了免费的淋浴设施。而普通候车室里却连椅子都没有,到处躺满了人,包括牛,狗,猫之类的。</p><p class="ql-block"> 印度火车站进站不查票,人和牛都可以自由出入。上车后也基本不查票,买低等级车厢的旅客只要找到一辆开往目的地的车就行,车上不对号入座,谁抢到算谁的。</p> <p class="ql-block"> 坐火车我们也经历了一段可笑之事:在克久拉霍,上火车之前我们看了一下车票,座位是63(下铺)、64(上铺),这样从后面的门上去,旁边就是我们的座位。没想到的是63的铺上堆满了床单,我们把行李丢在64铺上,招呼列车员清理63,收拾好刚坐稳,一个欧美小伙过来也把他的行李丢到64铺上,然后一直靠在旁边,似乎在等待什么。当时人很多,来来往往的,旁边的车厢门不断的开关着,我们很恼火,车票是十多天前就买好的,而且我们60岁以上的妇女还享受优待,为什么还是这样一个不清静的位置?疑惑之下,掏出花镜仔细看车票上密密麻麻的蚁行小字, 终于弄明白,原来63、64是我们的年龄,我们实际座位是在车厢中部是两个位置很好的下铺,唉,唉,搞笑死了,真是出洋相😓!</p> <p> 印度有不少地方都有专门为女性准备的候车室、车厢等👍</p> <p class="ql-block"> 离开新德里时,我们去机场时乘坐的地铁,挺高大上的,因为是半夜几乎空无一人。尽管如此,地铁的运行也通宵达旦,给旅行者带来方便👍</p> 其他 <h3> 我们在德里莲花寺附近发现了唯一一个有点模样的超市(只能说我们所到之处的唯一一个)。失望的是里头并没有什么肉类食品。</h3> <p> 在印度为了方便联系,以防意外,我们买了一个“挖大粪”的电话卡,但始终都用不成,到处跑着去维修,最终都失败了,等于这2000卢比(¥200)就算白花了,还浪费我们很多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每天回到住处联网后跟外界联系</p> <p class="ql-block"> 对于泰姬陵的向往,是我们一直的心思。经过CN数月的努力,2016年元月下旬,我们终于走出国门,开始了印度旅游,这次行程下来,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因为是“背包客”,一路接触了不少印度底层民众,在欣赏印度灿烂古文明的同时,也看到现今印度的一些国情民况,挺让人揪心的。印度经济发展再快,但广大民生状况也不容乐观。</p><p class="ql-block">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2/3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wt)即网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