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见闻(七)

花 羚

<h3>亚兹德,一座活在世上7000年的古老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城市”。这座沙漠之城,曾经是丝绸之路贸易重镇。</h3> <h3>2018年5月28日,我们从300多公里外的沙漠回到亚兹德。穿行在曲折拐弯的巷道里,就像走在一个大大的迷宫里,没有路牌,一样颜色的房屋和街道,不同的是,泥墙后面不可猜测的人家。</h3> <h3>下沉式的庭院建筑遮阳蔽日,夏天抵挡沙漠炽热的太阳,冬天抵御风寒。</h3> <h3>逛街时,不忘留意肉菜店,看到新鲜的蔬菜,新鲜的牛肉两眼放光。这里的肉菜店分工明确,肉店不卖蔬菜瓜果,瓜菜店不卖肉类制品。回到客栈,趁着中午人们休息,静静溜入厨房,当然是事先已跟老板打过招呼的。打开煤气,一会儿的功夫,牛肉的香味溢满厨房,赶紧拿回房间关好门,记住还是斋戒月时期,要吃得低调。</h3> <h3>下午,我们继续穿街过巷,时而地上,时而地下,我想,这才是亚兹德古城最独特的风景。</h3> <h3>流连在各种各样的店铺,被各种各样的商品吸引,藏红花、香料、玫瑰水、铜器、工艺品,都是纯手工制作。</h3> <h3>聚礼清真寺始建于12世纪,这个清真寺的宣礼塔有48米高,是伊朗全国所有清真寺的宣礼塔中最高的,并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无论你在城市哪个角落迷了路,无论小巷多么蜿蜒复杂,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望着正门那两个宣礼塔,总能走回聚礼清真寺,总能找到回家的路。</h3> <h3>29日,从老城中心步行一公里左右就到了拜火庙,这个面积很小的宗教圣地,却有着2500年的历史。据说,里面的火种从公元470年开始就没有熄灭过,透过玻璃可以看见圣火。由专人守护的这盆圣火,正在熊熊地燃烧。</h3> <h3>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拜火庙标识,是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据说日本汽车马自达的名字和图标就源于拜火教这个标志。他左手拿着的指环象征统一,代表诚诺。是如今全世界流行的结婚戒指,就是起源于这个标志中的左手指环。</h3> <h3>走在传统泥砖构成的老城街巷中,时光倒流千年,任游客自由雕刻时光,游走在历史中。</h3> <h3>晚上八点离开亚兹德,前往马什哈德。</h3> <h3>行至深夜,祷告时间到,靠边停车,司机和信徒们祈祷去了,我只好数星星看月亮。</h3> <h3>30日,天亮了,坐我旁边的大叔又开始吃东西了。大叔自上车后,除了睡觉外都在吃喝,两个特大的可乐瓶子空了,两大包的食品吃掉了。不过,大叔每次吃东西或喝饮料,都会请我们一起吃喝,那种好客,想不要都不行,搞到我们都不好意思了。原来大叔是去马什哈德朝圣,往返需要一个星期的时候,所以他带备了一个星期的食物,难怪他带那么多东西,真的超级多。不过拿行李的是他太太,大叔只管吃喝。</h3> <h3>马什哈德是伊朗第二大城市,建于公元823年,是世界上第二大伊斯兰教圣城。每年来自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尼的二千多万人涌向马什哈德朝觐。有这样的说法,富人前往麦加朝觐,穷人前往马什哈德朝圣。</h3> <h3>圣陵广场建筑群,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圣地。有七个广场庭院,包括几个清真寺、博物馆学院礼拜堂。每年有超过2000万朝圣者拜访这座城市,而伊朗全国人口不过八千万人。</h3> <h3>走近广场,就能感受这个城市浓厚的宗教气氛。进入圣陵必须有外事局专员陪同,这些人必须是会英语。然后过安检、穿上长袍,正式进入广场。圣陵清真寺不准相机拍照,手机拍可以。</h3> <h3>进入马什哈德圣陵后,首先是巨大的广场,这个广场足够四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朝圣者三五成群聚在广场中,或祈祷或休息。你会看到朝圣者热泪盈眶,为被谋杀的伊玛目礼萨感到悲痛,仿佛他是昨天被遇刺。传说中的故事很长,不作介绍了。</h3> <h3>跟着导陪来到博物馆,馆内珍藏大量绘画作品,各时期的文物。据说,世界上现存的元青花瓷中,有一半的数量在伊朗。</h3> <h3>博物馆出来,又把我们带到朝圣者办公室,先看一段二十分钟的纪录片,然后再进去另外一个清真寺参观。</h3> <h3>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每天作五次礼拜: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和宵礼。</h3> <h3>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夜色中的伊玛目礼萨圣陵,流光溢彩,金光闪耀。</h3> <h3>伊朗餐永远都是在烤羊肉、烤鸡肉、烤鱼中间选择,再配上藏红花米饭,菜与米饭总是掺杂香料。馕饼也是伊朗特色主食,每餐必备。</h3> <h3>31日,礼拜的时间快到了,工作人员开始在庭院中铺上一块块整洁的地毯供信徒祈祷使用,不知道这一简单的动作每天、每月、每年要重复多少遍。</h3> <h3>到清真寺来做礼拜,是每天阿拉伯世界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孩子很小就随父母一起接受伊斯兰教的熏陶和教育,宗教伴随他一起长大,他的生命中有一种思想,有一种精神,是我们没有的。</h3> <h3>两伊战争期间,马什哈德的人口激增,因为它是离战争前线最远的伊朗城市,许多人在此定居下来。</h3> <h3>藏红花,伊朗人用它给米饭增加颜色和口感,还有传说中的藏红花雪糕、棒棒糖。藏红花,从波斯时代起藏红花就是常用的香料。</h3> <h3>6月1日,时间过得好快,今天是在伊朗第三十一天,下午乘火车离开马什哈德,重回德黑兰。</h3>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伊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