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故事》系列之一 我的少年时代

有海,拒私聊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一生正经历着幸福或者煎熬,荣誉或者羞辱,都别当回事儿,那就是个梦。人生如梦,人生如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这话太准确了。当我回忆过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仿佛是另一个自己经历过似的,都变成了过眼烟云,随着时间的消失蒸发了,没在生命里留下一点儿痕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悟明白四个字,“人生如戏”,这话在生死分离的时侯体验得最深刻。的确是刻骨铭心地难受!</p><p class="ql-block">一生中,感觉就跟演了一场戏差不多,恍恍惚惚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记得俄罗斯的一首小诗中写道:“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时光经过的太快,我们总是领悟的太晚,人生如此苦短,何不好好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人的一生中,谁都有梦想。梦想是每一个人的特权,是一生的延续,是精神世界的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梦想的人才能拥有目标、才有奔头、才有希望,才有勇气超越现实的不如意,因为不单单是活在现在这一刻,而且还活在未来的某种期许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想有大有小,它像一座巍峨的山峰,让人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向上爬。它也像一个接着又一个的路牌,让人走过一个,又奔着第二个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虽然是大山里的孩子,出生于五十年代。曾经是:去集体食堂吃过“大锅饭”;知道六十年代初期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七十年初的回乡知识青年,是被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是初级中学数理教师,还是乡中学校长和乡中心学校校长。九十年代末下海,出国打工和创业。今全家移居西班牙王国谋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恍惚之间》里写道:今天的我,可以在西班牙领退休金啦。从此正式步入“老人行"之列。</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一个午后,都熬啊、熬啊过不完。现在则完全相反,日历呼啦啦地翻,转眼一年,转眼又一年。日子快到心里发慌,唉,余生的日子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然而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懂得;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总之人的这一生没有白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的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懂事时,只知道有爷爷、奶奶和姑姑,不知道有爸爸和妈妈,因为我在三岁时就跟奶奶一起过日子了。幼年的我,曾经问过奶奶:我的爸爸和妈妈呢?奶奶笑笑说:你是我拣来的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爸妈和奶奶,还有二位叔叔他们家是同住在一座五间的大房子里,二叔父带家眷在外地工作,五叔父在杭州读书。但都分家过日子。爸爸他很忙,因为是本村党支书,一天到晚,白天带领村民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夜里还常常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集体的事情,妈带着我妹妹料理家事,还要割柴和种地,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名字是叶有海,可是,同村人总是叫我“大江海”。</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好奇怪。我问:“奶奶,我天天看到的都是山地、树木、毛竹、花草,屋门前只有一口水井呀,偏偏叫我“大江海”,为什么呀?”</p><p class="ql-block">奶奶说:“你的名字是算命先生取的,因为你的命里,五行缺水,那就叫有海,因为海里多的是水呀。”啊,原来这样,有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六零年,我六岁了,记得吃的是“大锅饭”,我村与全国一样,村里也办起了一个食堂,地点在村中央的一座屋子。我姑姑还是食堂管理员,实行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制度。大家过的是“集体吃的是食堂,人民公社是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天中午,奶奶带着我去食堂,食堂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吃中饭了。姑姑看见我们,她立即去窗口打来一大脸盘的米粥,一大盘土豆、一盘菜咸笋放在我们坐的桌子上。</p><p class="ql-block">这时侯来了一位穿中山装的同志也坐在我的旁边,笑迷迷的望着我,就动手拿饭勺准备去大脸盘里盛粥,我说:这米粥是我们的呀,我用小手就去夺饭勺,奶奶连忙说:他是同志,你爸爸带来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原来我爸是村支书(注:后来我工作了,一次去乡政府碰见他,他与我打招呼还记得那么一回事),后来他常常与我们一起吃大锅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饭厅上有十几张八仙桌,都是从村民家里搬来的。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去地里栽种和收割,那场面起初真的好热闹和新鲜,还有红烧肉吃呢。</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坚持了一年筹集在一走吃的粮食都吃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的夏季,村里食堂揭不开锅大锅饭没得吃了。大家断了粮就自动散了伙,有的人上山挖野菜充饥,有的人吃番薯粉渣做的馍(去年磨蕃薯粉剩下晒干的渣),还有的人将谷糠磨碎做馍馍吃。听说村里有一位青年饿急了,将糠馍多吃几个后,屎拉不出来,又大哭大叫,是他妈用小棍子撬出来才活下命来。还有一位青年饿急了,夜里去偷鸡摸狗,给人抓住殴打了一顿,听说还被村里民兵关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间,大饥荒来临之际,老天爷却让本村的箬竹开花结出箬竹米来救济。感恩:天赐箬竹米,拯救众蒼生,古时亦罕见?今也不再有。</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跟随着奶奶一起过日子。爷爷是一位老实、善良的老人,独自一人在离村十里远的百丈漈下开荒种地,因为路远来不及回村吃“大锅饭”。但是爷爷晚上回来时,总带回些季节性的干杂粮,奶奶秘密收藏作预备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她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解放前儿子们都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解放了,除了我爸留在村里当村支书,据说是奶奶要求留长子即我爸在家,叔叔都去外地工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人都很尊敬我奶奶,她有一颗慈爱和怜悯的心,平时喜欢管“闲事”。谁家有困难,揭不开锅的时候,她每天中午时先烧好一大锅饭(一半是番薯干,另一半是米饭),她就和我坐在屋门口的大石条上看着村里的人来屋门前的水井来挑水,那一家困难户的人来挑水时,她就叫来家,盛满一大碗的饭(碗下一半是米饭,上半覆盖是熟番薯干)送给他带回去吃。我常常看着那些人拿着饭的时侯的场面,他们都说:谢谢奶奶。奶奶真是大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多年之后,我从外地读书回来时,碰见当年被我奶奶救济过的人都对我说我奶奶是大善人送饭给他们。其中有一位老太婆曾对我说:你奶奶真好,当年给她饭吃,她一家才活下来,你奶奶是善人多积福,她的后代才这么兴旺发达,你们个个都是读书人,是你奶奶和爷爷积的德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屋门前有一口井有五米深度,近五百年了。据说是叶族最早的祖先来堪察地形,选择一处好居所时发现的,有水就适合人类居住啊。</p><p class="ql-block">先祖们在此地挖井,是用粗石头砌成的水井。当我们知道时,父辈已用打磨好方块青石,石灰和水泥修建砌成的水井,并将井旁的地面都铺上平平的青石,这口水井地下水常年流水不断,冬暖夏凉,清甜可口的水,却能让全村三百多口人足够饮用,真是奇了。一直使用到今天!正如诗曰:古井 陆游&nbsp; </p><p class="ql-block">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p><p class="ql-block">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p><p class="ql-block">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p><p class="ql-block">踌躇复弃去,绠短安能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指出的是用这口古井的水酿制的糯米酒一一黄酒,特好喝。当年我非常喜欢品尝母亲亲自酿制的糯米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一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