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克木人(英文:Khmus)亚洲中南半岛的一个民族。克木人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都有分布,但在老挝的人数最多。克木人在中国被列为未识别民族,人数现约有3000人。克木人有语言,无文字,全民族讲克木语,部分人掌握了傣文和汉语。</h3><h3>克木内部又分为“克木泐”(西双版纳土著)、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相传历史上也曾建立过王国,但最终被傣族征服而沦为奴隶。</h3><h3>克木人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图腾崇拜,在克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同一图腾姓氏的人不能结婚。克木人的宗教可以称为一种原始宗教,他们信仰鬼神,信仰自己的祖先。每个村寨都祭“官鬼”,一般是在大树下摆一块画有人像的石头,每年一、二月开发坡地之前,搭一棚子举行祭祀仪式。每个家庭供有祖先灵位,一般在夜间祭祖。祭祖时 ,人们要模仿本族图腾(如虎或鸟)的动作。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相当普遍。保存母系氏族残余,招婿之风盛行,舅父在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个别地区还有群婚现象。<br></h3><h3>在中国也有少量克木人,但是因为人数太少,所以为未识别民族。</h3> <h3>我们到老挝下载了一个有道翻译和谷歌地图,随便在地图上找了个南甲瀑布景区就从老挝的勐塞出发了。景区离勐塞约20多公里。出了小小的省城就进入了原始森林。</h3> <h3>路边充满原始气息的茅草房陆续进入视线的时候,我全身的细胞开始兴奋起来。</h3> <h3>看到了这几个中文字,我才知道我无意中已经闯入了神秘的克木人的生活。这意外的遇见,突然觉得受宠若惊。</h3> <h3>从这条小路进入到他们原始的部落。</h3> <h3>开始还以为都是些空的茅草木屋,有些已经很破旧不堪。后来才发现每座独立的木屋里都住着克木人。</h3> <h3>进入村里遇见一个正抱着小孩的克木人。我微笑跟他打招呼:“色白离”!你好的意思,他笑着回应我,然后指着小孩的脚趾头给我们看,意思告诉我们受伤了。老公看到了这么热的天还包着个创口贴,就把它撕开了,我又从包里拿出我从香港买的神药平安膏送给了他,又顺便从包里抓了几把零食塞给了孩子。</h3> <h3>看到一个没穿鞋子的女孩在溪水边,我们好奇的走了过去,原来她在洗青苔。</h3> <h3>不知道她从哪里掏来的青苔,漂亮极了,看了就觉得好吃,我笑着给她指了指嘴巴,她点头,我尝了尝,真的好糯好脆,野草的清香很好闻,她看着我吃的样子,羞涩的笑了,我也笑了。</h3> <h3>后来,还是忍不住,经过她的同意,脱了鞋爬上了她的木楼,她用剪刀剪了些干辣椒和葱花放在了捏成团的青苔里,估计是准备凉拌吃吧!</h3><h3>这几个平方的小小的木楼,视频里拍到的就是她们所有的家当。后来,看视频才发现还有一只可爱的猫咪宝贝乖巧懂事的匍匐在那儿。</h3><h3><br></h3> <h3>这些都是克木人举行盛大节日时或者有很多游客来时的表演节目的地方。玎黑,克木人弓拉弦鸣乐器。因琴弦使用董棕丝而称董棕琴。独弦琴,是克木人唯一的拉弦乐器。形制古老,外形与二胡相似。各种乐器很多,我们没见过,也叫不出名字。</h3> <h3>刚好碰见几个克木人正在一起吃午饭。他们的午饭特别简单,就一碗米饭,还有一碗凉拌柚子。</h3> <h3>树上挂着腐朽的牛头骨,还有一些小竹筒,听说小竹筒里是女人生小孩时的胎盘,晒干了磨成粉装在竹筒里挂在树上,祈求树神山神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其实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看出克木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在病痛灾难面前的束手无策,因为过去克木人缺乏必要的医疗措施,所以只能借助神灵的垂怜!</h3> <h3>很好奇这茅草上挂着的图案,也不懂,也不知道问谁。</h3> <h3>克木人村座落在原始森林里,茂密的野芭蕉,随处可见的野花,还有漂亮的野蘑菇。</h3> <h3>今晚的窝窝就在这离克木人村不到两公里的一个优美的风景区。月亮升起来了。溪水哗哗响,黑黝黝的森林里都是风吹树叶沙沙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