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之旅——跟我一起去旅游之49

山岱

<h3>2019年12月10日,我们开始了赴云南的寻亲之旅。这次寻亲之旅很不寻常,一是因为这次兄弟姐妹都凑齐了,非常难得。二是计划比较久了,二哥在世时就计划,有好几年了。</h3> <h3>我们一行九人,大哥大嫂、二嫂和我们两个五个人坐房车,甫哥、嫂嫂和姐姐姐哥四人坐小车。我们五人十号出发,他们四人十五号坐动车到昆明,再开小车一起前往大理。</h3> <h3>在贵州六盘水服务区歇了一晚上,第二天下午便到了东川。虽然有一段山路对又宽又高的房车并不太好走,但东川红土地的名声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们。</h3> <h3>天气并不很好,四周布满了厚厚的云层。12月的东川依然很冷,尤其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大家都穿着厚厚的冬装,有些人把羽绒服的帽子也戴上了。但来拍摄红土地的人依然较多,几辆旅游大巴坐无虚席,扛来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不在少数。</h3> <h3>昏昏沉沉的天空光线很暗,难得拍到好照片,大家都在等,等到云开雾散的时候。摄影跟钓鱼一样,也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就拍不到好照片。在这个全民都是摄影师的年代,除了技术,恐怕拼的就是耐心了。终于,厚厚的云层撕开了一条口子,撒下了一缕耶稣光,几乎所有的相机和手机都对准了目标,拍下了这难得的一刻。</h3> <h3>旅游大巴当晚就开走了,我们则在房车里过了一夜。夜很深沉,四周一片漆黑,看不见星星和月亮,只有民居的灯光星星点点,像不动的萤火虫一般。</h3> <h3>这一夜睡得真香,一是四周非常安静,二是多多少少有点累吧。吃过自己做的早餐,已经日上三竿,我们去看对面山坡那些景色。今天天气比较好,云层少多了,太阳的光艳已照耀大地。昨天没太阳还没感觉到红土地的魅力,太阳下的红土地果然气度非凡。</h3> <h3>红色的土地,绿色的麦苗,刚刚收割的黄色菜籽,再加上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把大地染得如此五颜六色,如此流光溢彩?</h3> <h3>陶醉在美景中的我们当然还是忘不了留下我们到此一游的印迹,在红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和开心的微笑。</h3> <h3>离开了东川红土地,我们当天晚上便到了昆明,夜宿滇池海梗公园不远的一个路边停车场。从红土地到昆明,只有50多公里,费时不多,但刚开始导航出了点错,调了几次头,最后问了常开这条线的司机,才避免了多走弯路。</h3> <h3>昆明号称春城,四季如春,但我感觉仍有春夏秋冬,只不过浓缩到一天里了。这不,中午艳阳高照,气温达到20多度,厚衣服脱了一件又一件。晚上尤其是夜半,冷风吹得人直打颤,气温降到两三度甚至零度,感觉在过严冬,比我们重庆还冷。早上太阳出来,湖边的水彬被照得一片金黄,好一幅艳丽秋景。</h3> <h3>滇池海梗公园,是观鸟的好去处。今天不是周末,但大坝上仍然人潮涌动,卖鸟食的小摊边常常围满了买鸟食的人。</h3> <h3>每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红嘴海鸥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来到滇池过冬。这些红嘴鸥一身洁白,唯有嘴和脚是红色,好像是一群白衣天使。</h3> <h3>这些红嘴鸥并不怕人,只要你手上有好吃的东西,它会飞过来,张开翅膀悬停在你手的上方,直到吃到你手里的美食。这种人与鸟的和谐故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当然,你不仅欣赏了红嘴鸥漂亮的飞行姿态,收获了愉悦的心情,还留下了难忘的一刻——照片。</h3> <h3>享受了与海鸥的亲密接触,本打算下午去民族村逛逛,但时间有限,而入园票要买套票,才能看民俗表演,在其他地方免票的,这里一概不免,我们只好作罢。</h3> <h3>好在民族博物馆并不太远,我们步行过去也就半把个小时,不仅了解了民族发展历史,看了没看过的民俗盛会照片,还体验了自己穿电脑选的民族服装等高科技,也算不枉此行。</h3> <h3>15号下午,在超市为房车补充完柴米油盐之后,便与坐动车来昆明的甫哥等四人会合。晚上,甫哥二儿子梁智勇公司驻昆明的负责人在一家吃野生蘑菇的餐厅为我们一行接风。蘑菇上来之后,煮了一阵仍然不发筷子,我们感到有点奇怪。这位负责人给我们解释说,野生蘑菇要煮熟,不然吃了要中毒,云南每年吃蘑菇都要吃死几个人。听了这话,不禁有点毛骨悚然,吃野生蘑菇还得有面对死亡的勇敢,这还是平生第一回。</h3> <h3>16号上午,我们一行便向寻亲目的地大理进发。甫哥他们四人坐智勇公司的小车,由年过7旬精力充沛的甫哥自己开,我们仍然坐房车。一路顺风顺水,中午便在楚雄服务区吃午饭,九个人在一起吃,像一个伙食团,菜品丰富,味道鲜美,只是辛苦梁崇珍、唐大芬她们几位女同胞了。</h3> <h3>导航至刘厂镇大波拉,这是一个繁华的集镇,周围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太阳虽大,但依旧挡不住人来人往。一道牌坊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下车问路,先前与我们联系的梁崇文大哥他们即迎了上来。原来他们早在此等候,一看是重庆车牌估计就是我们了。从另一边进,仍然有牌坊门,房车试了一下,仍然过不去,还擦掉一些漆。还好,总算找到一条没有牌坊门的路,顺利停到梁崇文大哥家旁边。</h3> <h3>我们来到梁崇文二儿子梁秦华的家,这是两层小楼,楼下是门面,还没用,全家住楼上。客厅很大,装饰虽不高档,但也朴实无华,简单实用。一套皮沙发宽大舒适,躺在上面看将近50吋的电视也十分惬意。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梁崇文大哥拿出了香烟,我们都谢谢他的好意,只有赖俊杰赖哥一个人吞云吐雾地抽了起来。</h3> <h3>右边坐着的是梁崇文大哥,左边站着的是梁崇武二哥。两兄弟身体还挺硬朗,腰也不弯,背也不驼,但头发都已斑白,皱纹早已爬上额头,老年斑稀稀点点。看着已经古稀之年的兄弟俩,我们心里也不仅感叹,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啊!</h3> <h3>离别了几十年,今天终于握手!血脉、亲情像波涛一样在心里翻滾,通过这紧紧握着的手,传到他们的手上,传到他们的心中。</h3> <h3>梁崇文大哥拿出了珍藏的我们一家的照片,这照片不仅放大了,还专门加了相框。照片后排中间的就是二哥梁崇权,寻亲主要是他生前在操持。他在寻亲的网络上发布了寻人的帖子,刚好被大波拉的青年看见了,看情形很象是梁崇文这家,便告诉了梁崇文大哥,至此便电话联系上了。虽然大家都很激动,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云南寻亲。现在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二哥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h3> <h3>拿着我们全家的照片,大姐梁崇惠给亲戚们一一介绍照片上每个人的名字和往事,加深了他们对我们一家的认识。</h3> <h3>梁崇文大哥也拿出了他们两家的合影,介绍每个人的情况和关系,使我们对他们两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h3> <h3>这是三爸一家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早已泛黄,但依然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三爸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被国民党抓壮丁离开老家梁家湾的,跑回来后又被抓,这一次就参加了缅甸远征军,负伤后留守云南祥云机场,后来便一直留在祥云。从这已是文物的照片看得出来,年青时的三爸精明强干,是个帅小伙,三婶也高高大大,是个漂亮媳妇,那两个小孩一定是梁崇文和梁崇武了。父亲那一辈是兄弟四人,大爸书名梁敦高,号名梁超凡;二爸梁敦位,号名梁青山(我们父亲);三爸梁敦品,号名梁品山;四爸书名梁敦俊,号名梁用章,是甫哥他的父亲。</h3> <h3>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三爸被国民党抓壮丁后几十年,梁家后人人数最多的一次合影。</h3> <h3>这是在场的梁崇文梁崇武两家人合影。</h3> <h3>这是梁崇文一家的合影。前排:赵美花(大哥的大儿媳妇,大儿梁秦荣在外工作未回),梁琼丽(大哥的四女)。后排:除梁崇文夫妇外,还有梁崇文二儿子梁秦华,二儿媳陈应存。梁崇文的大女儿远嫁山东,未能谋面。</h3> <h3>这是梁崇武一家的合影。梁崇武夫人已过世,在坐的有儿子梁秦贵,儿媳妇王树存和孙女梁立玉。</h3> <h3>晚上,在离大哥家不远的一家餐馆聚餐。几十年的亲情,重逢时的欣喜,都在这酒杯中,干!</h3> <h3>大哥的外孙梁涛也赶过来了,一头浓发的这个小伙便是。他已初中毕业,准备过年以后也跟父辈出去闯天下。</h3> <h3>夜已深,大家仍然饶有兴趣地看照片、聊家常,回忆过往的家事,似乎有说不完的开心事,道不完的亲戚情。右边坐着的是王梅香大嫂。</h3> <h3>大波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说这里将由政府建一个很大的湿地公园,大哥他们因此可能要变成纯粹的城镇居民,再也不种地了。</h3> <h3>大波拉原来是一个生产大队,有10个生产队,现在是村,有将近2000户,六七千人,是半城镇化的一个村。</h3> <h3>村里的医务室修得很有当地特色,高高翘起的檐角和五彩色调看得出是匠心独具。大哥说他年轻时就是做这个的木匠,怪不得他人缘好,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他。我们虽没进医务室参观,但从挂牌医务人员人数有六人看,这村级医务室应该不小。</h3> <h3>街道边种了不少植物,结了不少的果子,红灿灿的,不知叫啥名,非常漂亮。</h3> <h3>一个村民赶了一群牛羊过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按一头牛将近上万块钱来算,这群牛羊要值点钱哟。</h3> <h3>大哥把我们带到了村边的庙子,大哥一周要来这里守夜值班几天,也多了一些收入。大波拉水源充裕,源于这小山脚一口四季不断的泉水,这泉水清澈见底,绵绵不断。</h3> <h3>和大哥相比,二哥梁崇武家境况要差一些。也许是儿子梁秦贵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要花不少钱,而且劳动力没那么好,二哥家日子过得比较苦一点,被评为贫困户。贫困户可享受贷款6万元的优惠,20年还清,他们便用这钱开始修房子。但后来不让用贷款修房,只好停工。现在又允许修了,他们的房子已盖了两层。扶贫贷款也给他们生活带来了转机,梁秦贵在山上喂了几十头肥猪,今年猪肉价格翻跟斗似的往上串,贫困户帽子摘掉应该不是问题。</h3> <h3>剩宝寺是村里修的寺庙,也许是周围没有大山名寺,也许是这里有个终年不断的清泉,十里八乡的都愿意到这个庙里烧香祈愿。村里只收在这里做饭的租金,烧香祈愿并不收钱,即便这样,庙子每年收入仍有一二十万,也是村里一个经济来源。</h3> <h3>入得庙门,但见旁边石壁上有一“大波拉赋”,渺渺数言,道尽了大波拉的历史与春秋。</h3> <h3>庙里的菩萨和泥塑由于维护得当,仍然一绝尘源,色彩艳丽,给烧香拜佛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h3> <h3>我们也入乡随俗,在菩萨面前跪拜祈福,愿梁家人兴旺发达,幸福安康!</h3> <h3>从剩宝寺下来,我们便在村里转了转。村民普遍都修了房子,有的还修得十分豪华气派。一些没有修房的村民,依然住在原来的老屋里,一层住人,第二层存粮和放东西,所以二层看起比较矮。不过院子挺宽敞,旁边还辟一个小菜园。</h3> <h3>一户村民用废轮胎种的花开得十分艳丽,看来不照两张相对不起这花的美丽。</h3> <h3>民居的门也十分讲究,有的修得高大尚,很有现代气息,有的依然古朴苍劲,很有历史风味。</h3> <h3>转了没多久,便来到了孔庙。孔庙一袭青灰色屋顶的古建筑,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坐落在中间。孔子双手捂胸,面带微笑,似乎仍在向我们布这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道。</h3> <h3>孔庙干净漂亮,四周栽了很多鲜花,也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六角凉亭,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说实话,一个村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孔庙真让人大吃一惊。</h3> <h3>村里还有一个书苑,是一个退休干部自己办的,几层楼里陈列着不少的字画和艺术品,二楼还有一个图书馆,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可以来借书。</h3> <h3>这个由各方支持办起来的农家书苑获得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还挂了一块金匾。</h3> <h3>在大波拉住了一晚,第二天,大哥他们就忙了起来,杀了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鸡,又煮了香喷喷的腊肉,还杀了鱼,请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h3> <h3>吃着地道乡味的午餐,说着浓浓亲情的话语,大家有说不出的高兴,都体现在那一杯酒、一夾菜之中了。</h3> <h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到分手的时候了。大哥他们又是送当地土特产,又是给我们房车加新鲜菜,房车的储物箱都快装不下了。我们明白,这不仅仅是土特产和蔬菜,而是浓浓的亲情!</h3> <h3>再见了,再见了!那一刻,滚烫的泪水在我们眼眶里直打转。</h3> <h3>离开了大哥他们家,我们随梁琼丽来到她的家。她家也在刘厂镇,离大哥他们家不过几公里,十来分钟就到了。</h3> <h3>梁琼丽与公婆住在一起,他们喜欢种花草,院子里栽满了各种花草。院子里还安放了一个吊篮,大家都在上面照相,还很有趣。</h3> <h3>寻亲之旅结束了,我们又开始了观光之旅。下一个目标就是无量山的樱花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