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875

风过无痕

<h3>1874-1875年,俄罗斯向中国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在中国贸易的增长前景, 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领事馆和工厂。</h3><h3><br></h3><h3> 考察团同时收集了当时席卷中国西部多个地区的陕甘回民起义的相关资料信息。</h3><h3><br></h3><h3> 考察团共有九人从圣彼得堡出发,取道乌兰巴托(蒙古)、北京、天津,抵达上 海,然后沿长江经丝绸之路回到俄罗斯。</h3><h3><br></h3><h3> 考察团成员鲍耶尔斯基拍摄了大约200 张照片。这些照片是研究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宝贵影像资料,每张价值连城。</h3> <h3>慈禧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同治帝的母亲,大清朝实际掌权者,控制大清半个世纪。她才是大清朝最牛的官。</h3> <h3>北京,官员的房子</h3> <h3>1875年,甘肃,清军军营。</h3> <h3>1875年,兰州,陕甘总督左宗棠。</h3> <h3>中国西部,四个身穿制服, 手拿武器的士兵。</h3> <h3>1875年,兰州市,三轮木车与中国火炮。</h3> <h3>青楼女子,娼和妓是不同的,给客人表演才艺的叫"妓"(卖艺不卖身),只有长期陪伴男人于床笫之间的才叫"娼"。 </h3><h3><br></h3><h3><br></h3><h3>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h3><h3><br></h3><h3>其实大多的青楼女子都很有才气。为了迎合客人,很多青楼女子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除了样貌,很多人也是奔着她们的才气去的。</h3> <h3>1874年,湖北汉口,身着胸带刺绣补子的冬季朝服,项挂朝珠的汉口道台。</h3> <h3>一户包括女性成员在内的全家福照。</h3><h3><br></h3><h3> 这种场景很罕见,因为根据儒家家规,妇女不能在客人面前露面,也不能出门。</h3> <h3>一男子和他两个仆人</h3> <h3>清官员提审犯人。</h3> <h3>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光绪帝胞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h3> <h3>1901年,醇亲王载沣访问德国返途经过上海南京路时的情景。这场景够牛逼,他要不是皇族大官能有这礼遇吗?</h3> <h3>北京,贵妇与她的仆人。</h3> <h3>  1908年,伍廷芳在美国。</h3><h3><br></h3><h3> 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广东新会人。1874年留学英国伦敦林肯学院,成为第一位取得英国法律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h3><h3><br></h3><h3><br></h3><h3> 1896年被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1902年回国与沈家本共同拟订了民刑律草案,提出了包括删除酷刑、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等一系列主张</h3> <h3>上海,吸鸦片的烟民。</h3> <h3>狱警和两个坐着的囚犯,囚犯戴着的枷锁重约 16 公斤。</h3> <h3>放置死刑犯头颅以及将其示众的木笼。</h3> <h3>曾纪泽。中国清末著名外交家,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之子。</h3> <h3>内蒙古,两个身着节日礼服的察哈尔妇女。</h3> <h3>四名男子抬着轿子。</h3> <h3>  1901年,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h3><h3><br></h3><h3> 善耆,川岛芳子生父。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清末赞成立宪运动,并免除刺杀监国摄政王凶犯汪精卫的死刑。</h3><h3><br></h3><h3> 辛亥革命后,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1922年病死于旅顺,享年56岁</h3> <h3>磨刀人与他的工具。</h3> <h3>正在弹奏古琴的男人。</h3> <h3>蒙古后裔阿拉善亲王的儿子。</h3> <h3>北京,流动饭摊与食客们。</h3> <h3>  这位也是大清朝牛人——张之洞(1837-1909),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务派领袖和中国近代工业创始人之一。</h3><h3><br></h3><h3> 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写字养性。</h3><h3><br></h3><h3><br></h3><h3> </h3> <h3>北京,一群乞丐。</h3> <h3>后宫嫔妃</h3> <h3>正在编篮子的流动摊贩。</h3> <h3>  1900年,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李鸿章被清政府委任为"钦差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谈判。</h3><h3><br></h3><h3> 这是李鸿章刚抵达英国使馆的情景</h3> <h3>湖北省羊楼洞村,在运输前干燥和烘焙茶叶。</h3> <h3>北京,大清官员董恂,时任户部尚书。</h3> <h3>湖北汉口,地方政要官员出行队伍排场,官员坐在后面的轿子中。</h3> <h3>北京南堂, 建于 1861 年,后来在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毁。</h3> <h3>  1899年,袁世凯在山东担任巡抚时与德国官员合影。这大官最后把自己混成了皇帝,但只干了80天并玩完了。</h3> <h3>雕刻华丽精致且镀金的店铺门面</h3> <h3>两广总督叶名琛,湖北汉阳人。</h3><h3><br></h3><h3> 这张照片可能是大清朝官员中最早的官员肖像照片。</h3><h3><br></h3><h3>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进犯广州,广州次日失陷,叶名琛忠于职守"不走不降",最终被俘。</h3><h3><br></h3><h3> 1858年,被英军押至印度加尔各塔,在监狱中叶名琛不吃英军之粟,绝食而死</h3> <h3>  公堂里的官老爷。</h3> <h3>  北京,皇宫的太监总管。</h3><h3><br></h3><h3> 太监总管,这可能是内务府最大的官了,一个太监能熬到这个份上不容易啊</h3> <h3>  中国南方,中国官员和随从。</h3> <h3>清官吏。</h3> <h3>北京天文台,可以看到浑天仪和其它天文仪器。</h3> <h3>汉江岸边的樊城(今天的湖北襄阳)。</h3> <h3>湖北汉口的码头。</h3> <h3>  李鸿章肖像,李鸿章可以说是当时大清朝名气最大,官衔最大的汉族官员。</h3> <h3>湖北崇阳县城的街道,两边是徽派风格的房子,房子屋顶装饰精美,上翘的屋檐雕刻有图案。</h3> <h3>1875年,陕西汉中,汉中府城楼。</h3> <h3>1875年,汉中府地方官府的五开间大厅,有白色大理石外栏,但看起来府衙很荒凉,大清的末世之感在此时看来很强烈。</h3> <h3>1875年,陕西洋县开明寺和建于 713 年的十三层宝塔。</h3> <h3>1875年,陕西汉中,横跨街道的汉代牌楼,街道两边有很多小店。</h3> <h3>    1875年,新疆,巴里坤寺庙中的石碑,上刻有优雅的草书汉字。</h3></br><h3> <h3>    1875年,兰州北面城墙边立于黄河上的水车。</h3></br><h3> <h3>    1875年,甘肃省酒泉肃州府(今酒泉市肃州区),在 1872 年的回民起义中被夷为平地。</h3></br><h3> <h3>    1875年,中国甘肃省永昌镇。</h3></br><h3> <h3>    1874年,山间的农宅和水塘。</h3></br><h3> <h3>    1875年,新疆,戈壁边缘的安西镇,被土墙围绕的废墟。</h3></br><h3> <h3>    1875年,新疆,戈壁沙漠上的哈密城穆斯林墓葬遗址。</h3></br><h3> <h3>    1875年,新疆巴里坤(镇西府), 满洲城和中国城在城墙内并存, 可见庄严的寺庙屋顶以及店铺和民居的泥土石灰屋顶。</h3></br><h3> <h3>    1875年,新疆,哈密穆斯林区的清真寺,可以看到中式屋顶和伊斯兰圆顶并列。</h3></br><h3> <h3>    1875年,新疆哈萨克斯坦,斋桑驿站。</h3></br><h3> <h3>&nbsp; &nbsp; 这些照片后来历经沧桑,漂洋过海最后落入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右一)的手里,成为他的藏品一部分。&nbsp;</h3><br><h3>&nbsp; &nbsp; 巴西皇帝珍宝无数,为什么会单单看中这些关于中国的照片,因为稀缺珍贵!</h3> <h3><b> </b>这些照片拍摄的很粗糙,谈不上有什么艺术之美。以当时的摄影器材与摄影技术,也只能拍成这样。</h3><br><h3>&nbsp; &nbsp; 摄影首先是文献价值的呈现,其次才是艺术价值。这些照片的价值恰恰就是它的文献价值,它是19世纪末,风雨飘摇的大清社会永恒的凝固。</h3><br><h3>&nbsp; &nbsp; </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