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19:30,寒假归来的清华大学大二学生廖堂银同学回到高中母校——富宁一中,在学而讲坛为高三的两个理科实验班及高二高一的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高中学习和备考的经验,部分领导、老师也参加了分享会。<div> 廖堂银同学2017年6月毕业于富宁一中高280班(理科),以685分的高考成绩(2017年云南省高考理科成绩排位48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读大学后,每到假期,他都会回到高中母校富宁一中,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及高考备考经验。</div> 一、关于考试<div> 廖堂银同学首先对试卷的易中难程度的7:2:1做了简要介绍,70%的普通(基础)题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拿得到的分数,20%属中等题,10%就是难题。70%的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辨析及区别,理科综合的生物体现得最为明显,它对课本的依赖度比较高。化学对课本的依赖度不是很高,主要就是靠平时的积累,有的题型甚至与课本的题型是一样的,平时练习记住固定答题类型就好,看书的时候连那些小字都不能放过。</div><div> 1. 柿子要找软的捏——做题的正确顺序很重要</div><div> 做题过程中,就是要先做相对比较简单的题,对难题你要是死磕就像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五次反围剿,为什么第五次失败呢?就是硬碰硬,只有死得最惨的。如果把高考当成一个战场,像数学,你就得选择相对容易的题先做,不然遇到难题就死磕,最后发现还有比较容易的选择题,结果没时间了,只有做不完。理科综合先把选择题做完,然后做生物题,因为生物相对掌握得比较好,再做化学,最后做物理,还有选修题。如果大题做不出来,很多人可能也做不出来。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才能最大发挥理科综合的优势。</div><div> 2.好马不吃回头草——第一遍一定是最正确的,第二遍已经没有心情做这个题了,第三遍根本没有时间了。</div><div> 3.答题要答到点上。</div><div> 题目上可以做标记,重点位置可以做,但不能画得很花很乱。重要的数据、要求都可以画。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看仔细点,人家叫你选“正确”,你选“不正确”。导致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div><div> 4.知识储量决定论?</div><div> 廖同学以朝鲜战争和西沙海战为例,为什么白头鹰打输了?为什么最后中国还是赢?大家都抱着必胜的信心上战场,考场上知识的确是非常重要的。</div><div>5.我们</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div> <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