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出真理——水力发电地理实验

青柠*檬哒哒

<h3>水力发电实验是初中八年级教材中《长江——开发与治理》中的一个衍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地理实践力,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观察操作水能发电的实验过程。</h3> <h3>【实验原理】:利用水位落差 ,配合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使得风扇转动。</h3> <h3>【实验器具】:水桶两个、矿泉水瓶一个、水管一根、小发电机一个、扇叶、电风扇</h3> <h3>【实验过程】</h3><h3>组装完成水力发电设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设想水力发电的原理:</h3><h3>经过龚培杰和陈虹宇两人用水龙头的水力冲击扇叶发现,可以实现水力发电。但是用水桶装水,通过水管冲击扇叶却无法实现水力发电。由此龚培杰和陈虹宇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如何实现通水管冲击扇叶实现水力发电——是改变管道的长短(落差大小)、还是改变水桶的水量多少(水量多少)</h3> <h3>动手实践水力发电:</h3><h3>在经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之后,由祝汶旭和范猷柚等学生动手实践水力发电,成功实验出,当水量足够大、垂直落差足够大时,可以通过水冲击扇叶发电,从而使风扇扇动。</h3><h3><br></h3> <h3>【实验结果】:</h3><h3>通过讨论、动手实践,学生亲自验证了水可以发电。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多时,水的位能转换为电能,实现发电。从而对于书本《长江——开发与治理》中,长江流域被誉为“水能宝库”的原因得到充分理解。由于长江流域从源头开始到宜宾段,落差将近六千多,水量丰富,水流急,因而在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很丰富,人们再次修建了众多水电站用于发电。</h3><h3>在整个实验讨论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极大,其中龚培杰、陈虹宇、祝汶旭和范猷柚等同学,表现优秀,积极参与到了实验过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