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与父亲的故事

文武斌

<h3>送别在歙的当年河北南下老干部樊清瑞(1931-2019,河北省行唐县人,享年89岁)</h3><h3><br></h3><h3>父亲与樊老共同说过的初次见面交集,是1969年4月24日前,父亲带领贫宣队(贫下中农宣传队)工作组进驻岩源公社,军人出身的父亲军阀手段,将公社造反派和各生产队长自带铺盖柴火粮食集中在公社大院办学习班,学习“九大”精神!目的就一个:“把文革开始到当时,靠边站近三年的老樊解放出来,继续搞书记工作!”</h3><h3><br></h3><h3>“老樊河北南下干部,有什么问题?!什么走资派?瞎胡闹!不选老樊当书记就是“九大”精神没学好,学不好就不准回家!”</h3><h3><br></h3><h3>“一个个粮食吃光了,老婆孩子在家还等着他们回家干活照料,乖乖的选老樊……”</h3><h3><br></h3><h3>父亲随即打报告给县委,很快批准,6408部队(原十二军)支左军代表宣布岩源公社的“三结合”革命核心领导小组组成。</h3><h3><br></h3><h3>以现在的观点看,父亲五十年前干的这件事,属于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一屁股就坐在素不相识的南下干部这块了。</h3><h3><br></h3><h3>“仗着革命老游击区群众的基础,及县委第一书记王保实、省军区副参谋长刘奎在此地打游击的革命交情,气焰嚣张,排挤外来干部”。</h3><h3><br></h3><h3>“三天不到,举手投降,正好党的九大闭幕。”</h3><h3><br></h3><h3>“在全县最穷最苦的公社能有什么资本主义?!我们老樊走个甚么资本主义路线?!抓革命要抓,促生产就不搞了?!拿甚么吃饭?!”</h3><h3><br></h3><h3>父亲的言行,当时的许村区委书记胡仲诚(八十年代任县人大副主任)看在眼里,极力挽留父亲接替老樊任许村区所辖的老大难岩源公社(辖十三个生产队),父亲(原任县税务局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与财政局、银行等单位于68年底并入八大站之一的财经服务站)不干,说工作组的任务就是解决公社班子问题(落实什么背景的人当一把手),任务完成回县工作。</h3><h3><br></h3><h3>其实父亲明白,鸟不拉屎的地方没人愿意呆,何况还要和那些个造反派斗智斗勇。</h3><h3><br></h3><h3><br></h3><h3>“老樊老实头,只好委屈老樊喽……”</h3><h3><br></h3><h3>悼词中,樊清瑞同志,1965.5—1973.2任岩源公社书记……任劳任怨的好干部</h3><h3><br></h3><h3>推算,该是岩源公社史上任职最长的公社书记</h3><h3><br></h3><h3>南下干部名词释义:“从北方到南方(长江以南)工作的党政干部。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国北方先被解放。随着渡江战役,南方被解放后,需要大量的干部充填到地方,所以从北方各地急调南下的党政干部称为“南下干部”。他们为了中国的解放和地方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h3> <h3>《南下南下》剧照</h3> <h3>《南下南下》剧照</h3> <h3>《南下南下》剧照</h3> <h3>父亲在文革中期的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