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木双镇简介</h3><h3> </h3><h3> 一、概况</h3><h3> 木双镇位于苍梧县的东部,距县城石桥镇30公里,位于东经111.56°、北纬23.64°,东邻广东封开县大洲镇,西接旺甫镇,北连梨埠镇。全镇呈榄核形,纵12公里,横17公里,木双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木双街。镇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全镇总面积149.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58133亩,占全镇总面积87.01%,村庄、河流、山塘等6224亩,耕地面积总计9127亩,其中水田7984亩,旱地1188亩。木双镇是山区镇,土壤良好,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木双镇的山地以中丘和低丘居多,最高山为双贤村境内的三山顶,海拔659米;其次是天平村四回冲与旺甫镇及广东封开县大洲镇岐岭村罗垌冲交界的苍雾顶,海拔463米;第三是黎璧村与梨埠镇华映村交界的逢天顶,海拔427.5米;第四是木双村的双孖顶,海拔358.1米;第五是西中村与天平村交界的王双顶,海拔314.3米。木双镇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流程99公里、流域面积23288平方公里的东安江流经本镇的西中、友谊、黎璧、木双、双贤5个村,东安江在木双河段流程17.9公里、流域面积73.3平方公里,再经过不到20公里即与贺江在广东封开县大洲镇汇合;总库容面积701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西中电厂水库坐落于境内的西中村;库容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小(二)型水库——滩头水库坐落于境内的双贤村;镇内还有流程5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默胜河、流程5公里、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的四回河和流程5公里、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的都育河这三条河的河水流入大冲河后,再汇入东安江;还有流程9公里、流域面积26.8平方公里的料垌河、流程7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都允河、流程4公里、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的西河、流程4公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的大原河、流程2公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的东古河,这五条河的河水直接汇入东安江;还有流程约8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的万安河的河水流到广东封开县大玉口镇后汇入贺江。全镇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27个村民小组,2018年,全镇总人口16962人。</h3> <h3> 二、历史沿革</h3><h3> 据坐落于木双镇木双村座口坳的福德祠的碑文记载,福德祠始建于前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就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木双就已经有人居住了,因为元朝以前苍梧县区域资料没有对木双的记载。所以元朝之前木双属何地管辖亦无考。</h3><h3> 明代木双属东安乡。</h3><h3> 清代沿用明制,木双属东安乡,为下堡。同治年间(1882-1874)木双属东安乡,为下堡。木双全境分为二闸,即大溪闸和石牛闸。</h3><h3>民国初仍沿用清建制。</h3><h3> 民国22年(1933年),木双属东安区,木双全境分为东民乡和东治乡。辖塘儿、木双街、东古、护民、都允、都育、都罗、默胜、罗垌一、罗垌二、黎璧、半湾、友义、万冲、云山、大和、座口、庙坪、岐岭等村街。</h3><h3> 民国36年(1947年),“两粤分疆”,都罗、罗垌一、罗垌二、大和和岐岭等村划归广东管辖。</h3><h3> 民国36年(1947年)东民乡和东治乡合为木双乡。</h3><h3> 1949年11月25日苍梧解放,木双属东安区,为木双乡。</h3><h3> 1950年10月一1952年9月木双分为木双乡和黎璧乡,隶属第9区。</h3><h3> 1952年10月,全县设13个区,原木双乡改为木双、双贤、八会、黎璧、西中、万安6个小乡,隶属梨埠区。</h3><h3> 1957年底,撤销区一级行政机构,并小乡为大乡,木双、双贤、八会、黎璧、西中、万安6个小乡另组建木双乡。</h3><h3> 1958年8月,全县成立9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木双乡与梨埠乡、旺湾乡合并成立梨埠人民公社。</h3><h3> 1961年6月,全县设置5个大区,下辖31个中公社,木双乡又从梨埠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木双人民公社。木双公社下辖木双、双胜、双贤、万安、黎璧、护民、友谊、沙圹、白田、四端、悉垌、西中12个大队。</h3><h3> 1962年9月,撤销大区和中公社,恢复原来的区乡建制,木双乡又复归梨埠区管辖。原木双公社管辖的四端、悉垌大队划归旺甫区。</h3><h3> 1965年11月,全县“四清运动”后期,将区一级建制复称公社,木双乡的各村属梨埠人民公社。</h3><h3> 1984年11月,全县进行机构改革,公社改为乡,木双乡又从梨埠公社分出,建立“木双乡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称“xx村民委员会”。</h3><h3> 1993年下半年,撤乡改镇,“木双乡人民政府”改为“木双镇人民政府”。</h3> <h3> 三、主要建设事业</h3><h3> 1、交通建设</h3><h3> 木双镇7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位于东安江边,处在东安江下游河段,河面宽阔,水流平稳,十分有利于航运。过去,在陆路交通尚未发达的年代,木双的水运交通十分旺盛,民国初期至二十世纪末为木双水运鼎盛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水运公司有船95艘(其中机帆船73艘);而且农民亦有船34艘(其中机帆20艘),总计达1631吨位。通过这些船运,外面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沿着西江→贺江→东安江逆流而上,从木双经过而到达梨埠、石桥、沙头、六堡等上游地区。贺县的大平、水口、官潭及本县的沙头、石桥、梨埠、六堡等地的农副产品特别是林产品和茶叶等,也通过东安江经过木双顺流而下运往广东封开,然后或逆流而上梧州,或顺流而下珠三角……</h3><h3> 1987年冬开通了木双至老义的乡村四级公路后,到1996年,又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将木双至老义的公路硬底化,建成乡村四级水泥公路,至此,木双的陆路交通正式开始。至二十一世纪初,又不断开通木双至广东封开县大洲镇岐岭村连接封开县县城的跨省水泥公路、木双至梨埠的乡村四级水泥公路连接梧州至八步二级公路,木双通往外面的公路已经有三条,而且都是水泥路,交通环境大大改善了。</h3><h3> 另外,镇内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已全面完成,村内主要村道也已硬底化,从广东封开县大洲镇泗科村经本镇双贤村通黎璧村的沿江水泥公路已建成通车,黎璧村至西中村山贝组沿江公路也已完成硬底化并通过验收;梨埠经木双至广东封开二级公路目前正在征地拆迁之中。</h3><h3> 2 、文教卫生建设</h3><h3> 全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7所。初中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3945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636人,入学率为95%。现有教师40人,其中本科学历37人,大专学历2人,职称方面,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0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两栋崭新的教学大楼,四栋公寓式的学生宿舍,一栋宽敞的学生饭堂,还配备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卫生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物理仪器室、化学仪器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学校布局合理,设有花园、花池、文化长廊、升旗台,有平坦的校道,还有宽阔的活动场所。全镇7所小学均设有教学楼、教师周转房或公租房,还配备有体育设施及宽阔的活动场所和学生食堂,友谊小学配还有学生宿舍楼。全镇在校小学生19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8%,青壮年人口9083人,非文盲率99.83%,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br></h3><h3> 现在,镇内正在建设1所公立幼儿园。</h3><h3> 全镇有镇文化广播电视站,镇内有体育文化中心小广场、有卡拉OK厅、有音像专卖店。圩镇附近村庄及人口稠密的村庄都安装有闭路电视,闭路电视普及不到的村庄,村民则自己安装卫星接收器,收看电视节目达14套以上,所有行政村都开通数字移动电话,实现村村通电视和电话。</h3><h3> 全镇有卫生院1所,主要医疗设备有彩超机、DR机、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红蛋白仪和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等,有副高职称的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执业医师一批,主管护师1人,护士多人。镇内的普通疾病医治工作、妇幼保健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都在稳步、有效、健康地开展。村卫生所有7间,村村都配备有村医。全镇大多数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h3><h3> </h3><h3></h3> <h3>3、圩镇建设</h3><h3> 据王铁坚编撰的《王氏家谱》记载,王家从广东德庆元头沙迁木双后的第四代王赞元于四房未分居前(约清朝道光年间,即十九世纪前叶)在木双圩续经“昌序”、“义信”两间商铺。这说明在清朝中叶(即十九世纪前叶),木双就有商业活动。另据存放在黎璧宫里的铜钟记载,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就有福安、新源、永隆、利源、益隆、罗恒益、昌聚,义生、广昌栈、同利、广安、富聚、福利、远聚等十五家商店为黎璧宫捐款。铜钟所记载的“昌聚”与《王氏家谱》所记载的“昌序”应该是同一家商店的字号,是当地口音的同音异字。王家住在现在的木双村大屋组,而木双村当时还没有圩市,这就说明当时的木双圩设在现在的黎璧村黎璧口。此时,在双贤村的埌埠也有集市贸易,主要以成交耕牛为主,也有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埌埠对面的木双村座口组也设有货栈、杂货等四、五间商店,但不成为圩市。1933年秋,才开始正式在木双设圩,有圩亭2间,约占地2亩。设圩后,广东人罗氏、孔敏才及本地吕氏、董忠文等集资在木双圩亭附近大兴土木,开办了以收购柴竹为主的“永胜公司”和广源、合兴、顺生、广栈、联发,利民等货栈、杂货、旅店等商业店铺。后来王氏的“昌序”、“义信”搬迁至木双经营,还有甘氏的“全合”商店以及黄氏、卢氏、钟氏、董氏兄弟等所开的商店也在木双经营。到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后取消集市贸易,木双圩在商业上就只有梨埠供销合作社木双分社独家经营。1982年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和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圩市贸易又活跃起来了。当时,个体商贩有101户在木双街从事各种服务行业,日杂百货、五金电器、土产土货等都有经营,每逢圩日,一条宽不足3米、长仅可百米的狭长街道人头涌涌,水泄不通,这样的境况,远远不能满足木双人民的需要!1984年,木双从梨埠分出之后,政府开始规划建设新圩市,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条宽8米的商业大街笔直畅通,一排排商铺拔地耸立,到1994年新圩投入使用。1997年又开始对金鸡开发区进行建设,1998年冬,木双金鸡大桥建成通车,木双圩商铺两地天堑变通途。2001年,又着手将冲口组旧民房周边这一片进行开发,把圩镇扩大,到2003年才逐渐建成了如今的新圩规模。现在,圩镇居住人口已由原来的由水运社船民、手工业者、商业经营者组成的不足800人的街道居民跃升到现在的2200多人,商铺就业人员达320多人(不含圩日临时摆摊从商人员)。</h3><h3> 2015年政府出资对木双新圩街道及商住楼铺面统一规划、改造装修。南北两条各200多米长的步行街道统一用大理石砌成,用三年时间打造出总面积达52800多平方的古色古砖、一体化装修的美丽宜居木双街。</h3> <h3> 四、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h3><h3> 木双的山是清的,水是绿的,山上有生长茂盛的混交林,有杉木、松木、栎木、稠木、柯木、还有楠木,盛产竹子。林下有野生动物,也有红菌等多种菌类,更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钩藤、鸡血藤、巴戟天、鱼腥草、栀子、台乌、横更席等数百中草药。真可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有开发的前景。</h3><h3> 同时,木双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友谊村生态乡村游和正在建设的西中村山贝生态乡村旅游景点,都将提升木双“生态旅游强镇”的品位。木双的旅游景点还可以与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的“封开小桂林”旅游景点及本县沙头、石桥、梨埠、六堡镇的旅游景点连成一线,打造成为旅游网。未来的木双镇将努力打造成全区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先进示范镇,将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度假休闲于一体,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民宿产业。依托东安江秀美的水域和田园风光,策划竹排观光、江边露营、河滩休闲氧吧、农家耕作体验等项目,让游客真正地体验更多的农家风情。</h3><h3> 另外,木双是一个有着丰富宗教资源之地,有建于明朝的木双宫、富禄宫,还有双坡祖殿、黎璧宫、金鸡寺、三圣宫、真武庙、真武宫、丰盈祠、车岸宫、风天宫、福德祠、苦竹庙、三圣宫、留佛永胜寺、围週佛祠、悦石宫、山口宫等,道教文化十分厚重,影响也很广泛,特别是富禄宫、木双宫,每年的炮会,人山人海,连广东肇庆的信众也都赶上来参加活动。木双的群众艺术一直很有名气,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如粤曲、山歌剧、麒麟马、唱嫁歌、乡村情调歌《十八因》等,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这样的文化氛围,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一个以山水竹乡风景加上宗教文化、非遗文化的文旅基地。</h3><h3> 木双镇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截止目前,木双镇创立了梧州市太阳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绿尚竹竹子专业合作社、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旺辉贸易公司、正好环保公司、共立塑制品加工厂等6家扶贫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木双,为木双镇提供就业岗位350多个。同时,各村肉牛养殖、竹鼠养殖、蜜蜂养殖及砂糖桔种植等扶贫产业蓬勃发展。</h3><h3> </h3><h3> </h3><h3> 覃超文编撰</h3><h3> 2020年3月</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