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终岁末,一年的忙碌也要收尾了。近来,媳妇总嚷嚷着要出去走走,恰好好友了然、淡如菊也有此意,索性请了一周的年休假。20日,安顿好老人,备好行装; 21日一早,四人一车一路向南……</h3> <h1> 异乡亲情</h1> <h3> 21日下午3时抵达合肥,此行的第一站。了然的妹妹多年前远嫁安徽,定居合肥,妹夫小马经营酒类批发,已颇具规模,夫妻俩知道我们要来,提前订好了宾馆。晚上更是盛情款待,美酒佳肴,酱香四溢,徽普、淄普、纯正的淄川方言交替进行,觥筹交错,亲情烈烈!</h3> <h1> 水墨宏村</h1> <h3> 22日清晨,大雾,高速封闭,走省道奔铜陵方向,100多公里后在铜陵上高速。过长江,经池州,中午到黄山地界,山越来越高,林越来越密,云越来越淡,色彩越来越靓丽,空气越来越湿润,心情越来越舒畅。在美丽的太平湖畔喝完鱼头汤,出黄山,穿休宁,奔黟县,沿途经木坑竹海、秀里影视村,下午3点入住宏村。</h3> <h3> 无梦不徽州,一村一世界,论起徽派民居,宏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个年龄,已极不喜欢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感觉,所幸初冬季节,人流极少,又是一个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走近宏村,山绕清溪水绕城,湖绕清水跨石桥,远山,南湖、残荷,云雾、徽居、窄巷,古树,小桥、倒影,多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极美的水墨山水画卷!穿过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南湖,我喜欢在灰白的马头墙间穿梭,在小巷子里漫步,在老屋里摸摸那几百年间的石板木雕。走着,走着,那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被红灯笼逐渐染成了红色,该晚餐了,月沼是最理想的场所。月沼被老屋环抱,无论水清似镜还是清波徐来,每个角度,都有粉墙黛瓦的倒影,相映成趣。夜静,村庄也静了,月沼的老屋、灯笼、祠堂在湖水的倒影中分外妖娆,伴着月色,臭桂鱼、炖土鸡…烈性酒!</h3> <h1> 塔川秀色</h1> <h3> 23日,清早起来,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塔川村层层叠叠的一抹青绿吸引了我们。晨雾与炊烟弥漫,在山坳处受气压的影响久久散不去,大地被唤醒,一层一层的山林由近至远,黄绿的色彩由浓到淡,渐次开来,乌林中的悠闲水牛,错落的粉墙黛瓦,这就是初冬时节塔川秀色。</h3> <h1> 徽州往事</h1> <h3> 23日上午,抵达歙县。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是徽墨、歙砚的主产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h3> <h3> 棠樾牌坊群,就是在歙县棠樾村有一个七座牌坊群,次第排列在一条路上,从两端按忠、孝、节、义的顺序向中间排列,其中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中间有一亭为骢步亭。七座牌坊就是七座丰碑,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每一座牌坊也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这个时节,牌坊四周荒草萋萋,春天来临时,七座牌坊便被盛开的油菜花簇拥着,几百年来,棠樾村的鲍氏子孙世世代代守护者这忠、孝、节、义…</h3> <h3>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有人说,只有进了这座千百年文化沉淀下来的城,才算真正到了徽州。蒙蒙细雨中走过陶行知纪念馆,路过八脚牌楼许国石坊,穿过江南明楼南谯楼,不知不觉转入一条窄巷——“斗山街”,古徽商的群居地。整条斗山街幽静狭长,没有一家商铺,没有一点嘈杂声,两边的老房子造型古朴,墙面斑驳,气势恢宏,雨中的青石板路在高屋翘檐的衬托下是那样的悠长,宛如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古街上的古屋、古雕、古井、古牌坊,在这雨天里静静的矗立着,似乎在向世人讲述着那些徽州往事…</h3> <h1> 雨中廓桥</h1><h3></h3> <h3> 24日,驱车奔霞浦。中午时分,看时间尚早,绕个弯改道泰顺,下午3时,进入泗溪镇下桥村古渡口。</h3> <h3> 廊桥,也称风雨桥,因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又名虹桥。泰顺廊桥在中国桥梁史地位极高,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养在深闺人未识” ,地处浙南崇山峻岭中的泰顺,因交通阻塞,崎岖难行,多不为外人识,但这也成了廊桥之幸,使众多古桥得以保存。我知道廊桥是因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也让我记住了"廊桥"。细雨中我们见到了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北涧桥,横跨北溪之上,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一条小石板路延伸到对岸,一条卵石路接续上行至桥头,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古朴典雅的民宅。细雨稍驻,云雾轻起,青山、碧水、古树,老屋辉映中的虹桥…“一座木头写的诗”</h3> <h1> 魅力霞浦</h1> <h3> 此次霞浦的计划行程:北岐村(滩涂日出)——杨家溪(古榕树群)——小皓村(滩涂)——东壁村(滩涂日落)。</h3> <h3> 25日凌晨5点,我们赶到北齐村,在村子里偶遇船老大,善意的提醒我们今天不会有日出,四人一合计,决定跟船老大出海。老大的船停在滩涂上,涨潮时拔锚起航,黎明之前驶入一片插满竹竿的海域,此时已有渔民划着小船在竹竿间穿梭劳作,忙着收获紫菜。闲聊中得知船老大姓江,夫妇俩经营一家民宿、一条渔船,以前日子很艰难,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日子也开始红火起来。听说我们是山东人,船老大自豪的说,30年前,他的父亲与哥哥就是驾驶这条船,历时一个月到达山东,也曾去过台湾,聊着聊着一轮红日缓缓而出…</h3> <h3> 一个初春的清晨,阳光透过一片古榕树的缝隙,洒落在几个正准备出村耕作的畲族人身上,一个牵着牛,一个担着水,一个扛着锄,这是一幅荣获国际摄影大奖的照片——杨家岭晨曦!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围墙,起名榕枫公园,榕树旁边的牛、鹅、人、锄、担、衣,成了收费摆拍的工具,这个时节古榕树群倒是枝繁叶茂,枫树林已是落叶萧萧!</h3> <h3> 小皓村的滩涂与海水相接,在正午的光线下白茫茫一片,滩涂上停着几艘渔船,与海里的渔船相映衬,偶尔有当地村民赶海拾贝,倒也很美。</h3> <h3> 东壁的民宿值得点赞,站在四楼宽阔的阳台上,俯瞰大海,波光粼粼,竹竿摇曳,船影荡漾,落日熔金!</h3> <h3> 值得一提的是,霞浦不但风光旖旎,还是中国海带之乡、紫菜之乡、大黄鱼之乡,海鲜为八闽之最,更兼滩涂跳跳鱼等特产,价格便宜,鲜美无比!</h3> <h1><font color="#010101"> 西湖醋鱼</font></h1> <h3> 26日凌晨出发,奔杭州,客观的讲是去楼外楼。这源于媳妇多年来的一个念想,25年前,她和单位同事到杭州旅游,去山外山(那时楼外楼是涉外饭店,普通人不让进)饭店吃了顿饭,对西湖醋鱼赞不绝口。 </h3> <h3> 中午时分,到达楼外楼。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楼外楼的门楣仍然巍峨醒目,门外的西湖依旧浓妆淡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楼外楼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h3> <h1> 西塘夜色</h1><h3></h3> <h3> 说来好笑,选择西塘一是在回来的路线上,二是离杭州近,三是据说西塘景区不用买门票,众多小巷都能进去。</h3> <h3> 26日下午4点,到达西塘,西塘镇的大门戒备森严,车、人没票均不得入(镇里的人进出均需出示证件),进入西塘镇,西塘景区的四周各条小巷均有人把守,看来传说不可信,哈哈。在附近找好宾馆,吃过晚饭,进入景区, 一片繁华和喧嚣,烟雨长廊人来人往,望仙桥上拥挤不堪,酒吧街更是人生鼎沸,吃饭的、叫买的、唱歌的、拍照的,呼兄唤弟的此起彼伏,这是年轻人的天堂。</h3> <h3> 回宾馆休息一阵,晚10点,从唐家弄重新进去,此时西塘一片寂静,白日斑驳的马头墙在夜空下只有了轮廓,沿河长廊里悬着的数百盏红灯笼意境阑珊,河边的柳树在红影中婆娑,石桥的倒影在红影中摇曳,那水乡人家的灯火也次第开始明灭,西塘在收敛起她的喧嚣后,渐渐被夜色浸润,静静地变得极有风致。走在西塘的街巷里,石皮弄、箬帽街,没有周庄等处的巨宅名园,基本都是寻常人家,千年来应该都是舟楫揺橹,穿桥越巷,看着西塘慢慢兴旺,陪着家人慢慢变老,送走了一代人的记忆,又迎来了一代人的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