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师的日志

古道野马

<h1><font color="#010101"><b>  叶探老师,是一中学教员,在教坛摸爬滚打,已有些年头,在我心里,早已是名流,系“桃李天下”之辈,我喜欢叫他“老探”。</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说真的,阅历颇丰的他,实为吾之偶像,平素倔强不羁的我得到他的熏陶,身上多了“谦虚”的元素,“三十”不比“三十一”,是他教我读会的行业真谛。在他的搀扶下,我站稳了讲台。一贯的惰性,好多时候我不愿意思索,就依赖于他,一则是我的“麻团”在他那有快刀斩断;二则是我想永葆“不忘师恩”的民族精髓。</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观其色,似乎他不大讨厌我,我的悉心请教也真不掺假,交往中,我给他敬烟,他不拒绝;他给我泡茶,我就猛喝。</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桃李天下的他,橱柜里总是有些名茶。这是我现在不曾有的,内心有点妒忌,乃人之常情。</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他有些老成持重,世故而不圆滑。“茶”的来路是从不漏嘴的,也不会大侃茶叶的沉香,我从茶匙中看得出斤两。</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叫花子也有几个穷朋友”桃李天下,礼尚往来,叶老的橱柜有几片茶叶,肯定不算违规。</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奋斗到一杯清茶,是一种高境界,喝着他的茶,我感到舒心,不敢浪费,喝着、喝着我的奋斗目标有些明了。</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这一夜,我又以喝茶的名誉找探老师了,我想讨教“防止校园欺凌”的工作方法。说明了来意,他没有给我泡茶,说了一句:这要心理调治,先做保守疗法”吧!年轻人,来气就上火,要慢慢“修炼”,凡事休得妄言。</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说罢,给我一“Q”号,回家看他的“日志”,拜读数遍,难得要领,只好撮录几则,与同行分享。“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深信有一天诸葛孔明会赐我“一计”,兴许,能解一日之渴。</b></font></h1><h3></h3> <h1><b> <br></b></h1><h1><b> 一<br> 雨,还在下。</b></h1><h1><b> 接孩子的家长陆续走出校门,休息室里还在闹腾。张组长那高大的身躯,蜷缩在沙发上,对这环境,他是较为熟悉的了,他家的“张帅”第三次把他“邀请”到这儿来,他那红肿的眼睛里写满了一夜没睡的困倦。尽管他用不断的咳嗽来掩饰,可是过度的疲劳根本不会给他面子,就像儿子张帅不给他面子一样。</b></h1><h1><b> 说闹腾,是对整个过程而言,实际上,张组长待在教师休息室的前两个钟头,是寂静和无聊的。他从胳膊上搓下的泥,已经在地面上铺成一小片了 ...... </b></h1><h1><b></b><b> 丁四,迟迟不来,这场不找时候的雨,偏偏又给他找了一个来迟的理由。何况,张帅打丁洋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张帅家赔钱,因“误工费”两位家长大吵了一阵,差点变成他们的两个孩子......</b></h1><h1><b> 丁四:赔不起钱,你就别动手.....<br> 张组长:看你那样子,五十块一天,都没人请....</b></h1><h1><b> 两人的对话,在休息室上空,久久回旋......说来张帅实在是不省油的灯。写字站不稳,集众闹事倒很在行。为了赔偿医药费,他的那个爹已经卖了五头黄牛。承受力很弱的母亲,离婚后嫁给了四川人。(在我们这,嫁四川似乎是对女人的贬损,大致是地方保护方式,娘家人,一般都不会有意告诉外人,自家女儿嫁给了四川人,也许是不愿听见外人说,“老四川”),据说张帅母亲是跟着“老四川”连夜跑的,这在偏僻的山寨,会被误认为是连讨带拐。</b></h1><h1><b><br></b></h1><h1><b> 难怪张帅的外公收下了“二代女婿”留给他的“红河道”香烟,他也只敢留在家里吸水烟筒,带在身上的炫耀的是“红河88”。</b></h1><h1><b> 张帅这熟悉烟道的孩子偷偷摸走了三五包,他当然也不会知道。张帅打丁四的缘起与“红河道”有关,那天的丁四也躲过了安保的检查从家里摸了一包“玉溪”。于是两位阔少就因这个干开了。丁四这小子,“烟”不如人,却口不饶人。</b></h1><h1><b> 丁四: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你妈卖四川来的......</b></h1><h1><b> 张帅:再骂,我封了你的嘴......</b></h1><h1><b> 丁四:上次你就扬言,打死我,今天,我不是还活着......</b></h1><h3></h3><h3></h3> <h1><b> 二<br>  老三,躺在床上,枕边正在充电的电话铃响了,他迟疑不决,没摔掉它是老三最大的忍耐,他不能像A君那样,摔了半年工资,得养家糊口啊!</b></h1><h1><b> 去年的年底,就没有绩效工资了,班级纪律不太好,成绩很是上不来。</b></h1><h1><b> 一向以严厉著称的他,信奉的是“严师出高徒”,当然看到课堂上大睡的学生,他不会容忍,一个小动作,竟然遭到学生顶撞演变为“殴打”,真的一个“冤大头”。</b></h1><h3></h3><h3></h3> <h1><b> 三</b></h1><h1><b>  电话的那头,校长应该是火了吧,教职工大会上,再三重申;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每位教师要有“新常态”“新观念”“新思维”还噎脖子上,隐隐地疼,咋的又有引火烧身的事情发生。这没有贬损校长的意思,他年龄不大,苍白的头发丛里却写满了“呕心沥血”的字迹,光秃秃的头顶,真的做到了“地方支持中央”。</b></h1><h1><b> 肩上的担子太重了,让人担心他那不算厚实的肩膀。假期市医院“体检报告单上”还真写着:“重度腰肌劳损”。</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四<br>  老四一夜没睡,睡不着的,白日回到家,自己带来读书的侄女,正拿着手机用功,桌面上的作业写完了,可是写的乱七八糟,他真想一巴掌摔过去,举手欲打,却看见“身份”,就家而言,是家事;就职而言,是“违规”。</b></h1><h1><b> 前两天,这侄女因用墨汁泼了同学衣服,就让他左右不是人。他说与侄女,这是校园欺凌,抽了一竹棍,侄女曰:“你之所为乃家暴,发生于校内,属以大欺小。"</b></h1><h1><b> 牛脾气压下去,高血压涌上来。</b></h1><h1><b> 他疑心自己会不会出现低血糖,高血压而猝死。</b></h1><h3><b></b></h3><h3><b></b></h3><h3>′</h3> <h1><b> 五<br>  “自己不配研究,倒头来归咎为学生底子薄。”成绩分析会上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老五的耳朵,他知道:铁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一肩挑着“常态”,以人为本,一个都不能少,一肩挑着“责任”,民族要振兴。</b></h1><h1><b> 讲台上,一个向下的巴掌,都会被人指控为“变相体罚”,轻则谓之“侮辱”!重则会丢饭碗。必要的惩戒要有,可谁会忘记“那个雨天学生为老师撑起的一把伞!”而引发的“万人空巷”“洛阳纸贵”。</b></h1><h1><b> 谁愿意用戒尺打翻一只奋斗数年而得来的饭碗?</b></h1><h1><b>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b></h1><h1><b> “识时务者为俊杰”老五常常说......</b></h1><h3></h3><h3></h3> <h1><font color="#010101"><b> 六<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天又阴了,大雨欲来......“暴力”来源于网络,乡下许多家庭还没这玩意,滋生的土壤会在哪里呢?<br></b></font></h1><h1><b><font color="#010101"> 月亮没惹祸,那本书箱里的《阿衰》有罪过!</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b> 教孩子怎样读书的主意不多,教孩子如何对付老师的方法倒也不错。很是疑心,会不会有人把孩子送学校,是想有点“赚头”.....</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七 </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消防栓,在疏散通道的尽头,没招谁,也没惹谁?那个玻璃罩悄然被打得稀巴烂,楼道扶手的钢筋等晓得又被掰弯,围墙很高,高不过孩子们的心,他们说要去探索“宇宙”,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动教学楼......是喧泄没有去处?</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语重心长, 教孩子,找几个石头握在掌心,把它揉成面面、搓成灰灰。 </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八</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老六,个子矮小,C班学生管他教“袖珍”,走在下课的人潮中常常被潮水“掩埋”,如果不是那双“皮鞋”与众生不同,可能会被高年级学生“提了小鸡”,闲聊中偶探得他的日志,还真有过如是“误会”,唉......深知道“块头与才智不一定成正比”“山大不一定有柴”如今的三尺讲台倒喜欢“魁梧身才。因为,看到施暴的时候,可以把施暴者像抱小孩那样抱住。</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不大的校园,曾有过这样的“表演”,亲眼目睹的老九逢人便会说这事。这种具有威慑力的做法很是“友好”,这短剧煞是好看!</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九</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孩子大了,不再听妈妈的话。“啊乖”的称呼,敌不过唤“老大”过瘾,慈母情怀,到初二开始褪色,上课起立时,生硬的声音中不再听得出“妈咪”的甜味。</b></font></h1><h3></h3><h3></h3> <h1><br></h1><h1><b> 尽管有爱生如子的女老师在折腾,历经13年优越的皇室“王子”生活的孩子,背地里也只叫她“狼外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真理,不过,网络胎教的孩子,他过早知道“实际”。<br> <br> 十<br>  秋悄悄地来了......老榕树上的黄叶在秋风中款款落下,教师节就要来了。吾老探,活儿多起来,“教师节座谈会”须请回“三朝元老”作“奠基”,《邀请函》是早就发了的,却迟迟没有消息,电话打过去,回答基本一致,仿佛是约好的——“人老了,不中用了。”“今年就不来了,谢谢学校的好意!”</b></h1><h1><b> 去年的去年,来了三位前辈,三个人加起来只有两颗“牙齿”,那个重点发言的“德高望重”的代表,因为食堂的学生饭有点硬,伤了牙关肉,戴不上“金牙套”。只能让“高老”替代发言,而高老的孙子刚刚在上周“犯事”——殴伤了一位本来就带残的女生。</b></h1><h1><b> 风烛残年,底气不足,境况怎饶他“说三道四”。</b></h1><h1><b> 耕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承包地”。</b></h1><h1><b> 呜呼!“唇未亡,齿先寒。” </b></h1><h1><b> </b></h1><h3></h3><h3></h3><h3></h3> <h1><b> 十一<br></b></h1><h1><b>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 山里的天气就是怪,早上下过雨,天气变凉了一些。雾锁山头,山锁雾,从眼前消失的时候,心境会好一些 ,这个时辰,能体会到秋高气爽的味道。晚上就变样了热的要死,闷得要命...... </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 黑夜里,屋外的猫叫着,屋内的鼠在刚收回来的包谷堆里欢快地跑着......据说,猫知道有“鼠疫”之后,不大喜欢吃老鼠了特别是生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的猫,它知道垃圾桶里有铺天盖地倒下来的剩饭和啃不玩的骨头。</b></div></b></h1><h1><b> 物以类聚,鸟以群分。生物的生存大致如此。 </b></h1><h1><b> 十二</b></h1><h1><b> 校卫队长,由即将退休的“K”老担任,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乡下教师还是“奇缺”,“K”老非常尽职,他有个心愿劳累半生,想在退休之前拥有一个有“烫金字样”的“荣誉证”,捧着它光荣退休。</b></h1><h1><b> 天,不随人愿。这个闷热的夜,食堂窗户不知何因,碎了一块玻璃,那猫找到缝隙就进去了,去赶猫的老“K”,在食堂刚洗过的地面上重重地摔了一跤。腰伤得不轻,住进了医院......</b></h1><h1><b> “兼职”头绪太多,工作没做实,几次“欺凌”找不准依据,后来发现,队伍里出现了“内鬼”,难怪,好几个摄像头目标不在通道,仰着头,指向了天花板......</b></h1><h1><b> 老“k”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毕竟是“老机器”,许多零部件已经锈蚀。据说,之前,老“k”从来就没做过“保养”。教育是百年大计,工作要做细,工作要做实。</b></h1><h1><b> 一只猫的过失,给学校带来了纷扰。</b></h1><h3></h3> <h1><b> 十三</b></h1><h1><b> 夜静下去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周末。“探”老的日志里这样写着:周末,吃得很饱,肠胃不好,有点撑,这种时候,散步是最好的去处,于是,选一个高点的山梁,欣赏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b></h1><h1><b> 看路回来,心潮起伏。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过去,结果掉进了梦里,梦境中:自己和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骑着摩托车,在弯弯的盘山路上疾驰,马生就在前面不远,可是怎么也追不上,追至校门口,才发现,马生的那车,不是“摩托”是“奔驰”。</b></h1><h1><b> 太阳照床时起来,“老探”,很晕...... <br></b></h1><h1><b> 十四<br></b></h1><h1><b>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新常态,新思维.......登上台面,是时候了。</b></h1><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