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夏令营”(广播版)

飞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济铁二中野营拉练纪实</b></p> <p>  济南电台2020年7月14日播出</p> <h1>  现在,夏令营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暑期锻炼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初中时也参加过两次“夏令营”,不过那时叫“野营拉练”。和现在的夏令营不可同日而语。</h1><p><br></p> <h1> (上)</h1> <h1>  1971年春季,我从济南铁三小毕业升入济南铁二中一年级十班(当时叫一连十排)。这年夏天,学校组织了拉练营开展野营拉练活动。出发的方向是济南东面章丘邹平那一带。时间有二十多天。野营拉练是学习解放军的训练方式。拉练营由驻校军代表带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拉练营为我们一连每个排安排了两名高年级的大同学当辅导员,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只记得男辅导员是王丕。出发前我们学习打“井”字绳背包,做好各种准备。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兴奋不已。</h1> <h1>  六月十七日我们兴高采烈踏上了征程。大家意气风发一路高歌行进。傍晚,来到了一个叫安家庄的村庄宿营。我们大队人马到达之前,拉练营设营队的师生,已经提前到达村庄号房子。在借住的老乡家门板上写明连排班的番号。采购好了粮食蔬菜等食材。我们顺利入住,开始做饭。对于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做饭是个大难题。有的老乡不乐意借炉灶给我们用。我们班主任是比我们大四五岁的女老师李建军。她带领同学们找老乡的灶台做饭。炊事班主要由辅导员和女生组成,我们男生主要是挑水、扫地和拉风箱。</h1> <p> 我当年画的野营战士</p> <h1>  晚上睡觉十人左右一组,分散住在老乡家空闲的房子里。地上铺上麦秸再铺上我们带的被子。过这样的集体生活同学们都很新鲜,有说有笑热闹非凡,但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拉练营把学军与学农结合起来,在宿营的村庄要帮助生产队干一些农活。印象深的是往农田里运粪土,两个人担一筐,木杠压的肩膀生疼。可是我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不怕脏和累,你追我赶毫不示弱。</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徒步行军一天几十里路,天气炎热,汗流浃背,同学们的体能消耗很大。不少同学脚上磨出了泡。一天弱小的女生刘路卫出现了中暑的症状,校医赶来给她进行了治疗。我们个头大的男生都帮着替背行李。拉练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蔚然成风。在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风貌。当时我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h1><p><br></p> <h1>  开始几天都是早晨出发,下午到达宿营地,途中头顶烈日,容易中暑。几天后就改为凌晨四点左右出发,中午前后即可到达宿营地了。拉练营还开展了夜行军训练。下午提前 睡觉,晚饭以后我们出发。这比白天凉快了许多。队伍在乡间的路上行进。我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闪亮着萤光在田野飞舞。像一个个小绿灯在天地间游荡。同学们都很兴奋,欢歌笑语在队伍中响起。可是到了下半夜就困的不行了。走着走着就睡着了,闭眼走路容易走偏,不知不觉就到了队伍外面。一个窍门就是抓着前面同学的背包走。当传来原地休息的口令,同学们解下背包,坐在地上互相依靠着就睡,有的干脆不解背包躺在地上仰头便睡。休息一会儿再出发时,有的同学都叫不醒,被同学们拖拽起来。</h1> <p> 章丘区杨官庄是山东著名古村</p> <h1> 一路走来,我们在安家庄、权庄、贺套村、杨官庄、刘家窝、牛推庄、武家庄七个村庄宿营。发生了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情。</h1><h1> 我们来到了第五个宿营点刘家窝村。这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刘家窝的老乡们在村口敲锣打鼓的欢迎我们。师生们很受感动,振臂高呼:“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刘家窝人对我们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怕蚊虫叮咬我们,每天都给我们往屋子里打药。为了感谢老乡们的盛情,我们每到一地都帮老乡挑水扫地干农活。学校文艺宣传队为乡亲们演出,受到乡亲们热烈的欢迎。</h1><h1> 在一个村庄看到一位老大爷在扫街,我和几个同学热情喊了一声大爷帮他一起扫。过后村里人告诉我们那个人是地主坏分子,是在贫下中农的监督下接受劳动改造,让我们不要搭理他。这事成了一个笑话。拉练营邀请贫下中农为我们作“忆苦思甜”的报告,提高我们的阶级觉悟。</h1><h1> 有一个村庄没有水井,院子里的水井都是假的,是把一个大水缸埋在地下,在上面砌成井口的样子,是用来储存水的。吃水要到一个水塘里挑水。水里面有鱼和蝌蚪。一个同学的脸盆不小心掉到水塘里,有的同学要下去捞,被老乡们阻止,当时还很不理解。这是全村的水源地啊!我们这些泉城长大的孩子是很难体会到的。</h1><h1> 在多个村庄还发生了个别调皮的男生跑到菜园,偷吃老乡的黄瓜西红柿的事情。老乡到拉练营领导那里告状。我也犯过错误,在杨官庄宿营吃过午饭,我和林涛、王绪全同学相约去爬庄北面的山,我们几个喜欢画画到山上去写生。没有参加下午的学农劳动,受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当时还有点不服气呢,认为老师小题大做。现在想想我们未请假报告,不辞而别,老师能不担心着急吗?那时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太不懂事了。记得行军唱的最多的歌曲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以培养我们的组织纪律性。</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贺套庄宿营时,一连九排的十来位女生住进一户老乡家里,在房间地上铺满松软的麦秸作地铺,打开背包躺下休息时,突然传来一声惊恐地尖叫,一位女生发现一侧房梁上面悬挂着一口棺材,女生们毛骨悚然吓得跑出屋来,在院子里面大呼小叫。房东闻讯出来向她们解释,这是为家里的老人准备的寿材。棺材的寓意是升官发财,没有什么不吉利的。女生们才怯生生地回到屋里睡下,仗着人多壮胆儿,又一天行军劳累,也就凑合着睡了。第二天起床后就向老师反映,从此特意交代设营队不再安排有棺材的房屋宿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住过的几个村庄中在房屋建筑上留下些许印象的是杨官庄。这里的房子盖的特别高大宽敞,还有二层小楼。房子有一米多高的石头墙基,青砖到顶,青瓦覆盖。豪华的门楼很是气派。比济南城里的老房子都要好。五十年以后的2022年秋,我约了老同学刘新华、余传建、张志亮故地重游,了解到这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最有名气的是袭家大院,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明清古建筑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袭家大院受到了房东的热情接待,他叫袭建华,已经81岁仍精神矍铄,是袭家的第22代孙。他请我们进屋参观并讲解了不少袭家的历史。听我们是重访杨官庄,他说当年他家也住过拉练的学生。</span></p> <h1> 拉练即将结束的七月六日晚上我们又进行了夜行军。走到半夜狂风大作,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被浇的透湿。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犯困了。走着走着我的肚子疼了,雨中队伍不能停歇,我只能坚持着继续前进。大约凌晨三点我们来到了地处济南东郊的铁路机械学校,进到学校大礼堂休息。当时感觉这个大礼堂很气派,容纳了我们拉练营千余名师生。又累又困的我们坐在联椅上穿着湿衣服就睡着了。</h1><h1> 吃过早饭,雨过天晴,我们唱着歌曲喊着口令,迈着整齐的步伐 精神抖擞进入城区。人们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们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回到学校受到了留校师生、济南铁三小师生和堤口铁路宿舍家属们锣鼓喧天的夹道欢迎,我们像打了胜仗凯旋一样自豪。历时21天我们胜利完成了这次野营拉练任务。</h1><h1> 经过拉练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自理能力。我感到同学们都成熟了许多。参加拉练对每一位师生来讲都是难忘的一段经历。</h1> <p>  我保存的《野营拉练日记》</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f2xvihf?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73028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重访杨官庄古村》</a></p> <p> (下)</p> <p> </p> <h1>  第二年野营拉练的方向是南面的泰安地区。第二次拉练和上年比,感觉轻松一些,没有了夜行军。基本上沿铁路线走,生病的同学可以照顾坐一段火车。跟车站和列车上打个招呼就可免票乘车,这也是我们铁路职工子弟中学的优势。每年春运我们学校毕业年级的同学都到济南列车段当列车员跑车。</h1><h1> 为了搞好野营拉练中的宣传工作,拉练营创办了油印小报,抽调我到营部宣传组,参加《野营战报》的编写工作。宣传组的组长是李际田老师,他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经常在《大众日报》发表文章。宣传组有我和王坚、陈丽春同学。我们行军时采访和约稿,到宿营地写稿和编稿,刻蜡版印刷。每到宿营地还要写标语,贴标语。通过拉练营宣传组的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h1> <h1>  在营部宣传组接触的面广了,记录下来许多拉练中的好人好事和有趣的故事。我把保存收藏的《野营战报》摘录片段,原汁原味地回放那段历史的印迹。油印小报由于年份久远,部分字迹不清楚。加之我老眼昏花,在同学的大力帮助下,费了很大劲才摘录下来以飨读者。</h1><p><br></p> <h1> # 到达第一个宿营点罗尔庄大队以后,文艺宣传队的同学们把一天的行军劳累抛到九霄云外,放下背包就化妆准备,当晚为贫下中农演出了狮子舞等文艺节目,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广场上水泄不通,掌声不断。</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日中午,大侯集村的街头上锣鼓喧天一片欢腾。铁二中的宣传队正向贫下中农演出。这时,有两位赶车的社员收工回来。听到锣鼓声后,急忙挥鞭驱车直奔村里,车子到达街头,赶车人迅速止车,也不顾牲畜,就挤进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观看演出。演出结束了,可是群众还不愿意离开,特别是两位赶车人停了好一会儿,方才驱车回家。看到这种情景宣传队师生很受感动。</span></p> <h1>  # 一连一排拉练战士王淑丽在第一天的行军中她的胃病复发,脚上打起了泡。同学们要替她背背包,她坚决不肯,坚持走完了第一天的路程。既锻炼了思想又磨练了意志。</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说野营战士要在小侯集大队宿营,可忙坏了该大队的一位赵大娘。大队到达的那天,清晨一起来,大娘就急急忙忙的滕房子,并且把屋上屋下,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把自己的毯子铺到炕上,野营战士看到这情景很受感动。</span></p> <h1> # 二连五排的野营战士,两天来在张令波,张丽萍等干部的带动下,男女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团结一致,行动统一,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集合、睡觉、起床等遵守时间,服从指挥,各方面做到了军事化。</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连三排的炊事班在这次拉练中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热心为同学服务。每到一个宿营点,他们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立即分好工,挑水生火刷锅等同时进行,从而饭菜做的又快又好。</span></p> <h1>  # 自从拉练以来,我们的好炊事员于丽丽同学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为同学服务,受到师生的好评。有一天晚上天已经很晚了,同学们正准备休息。突然老师通知,有一位同学生病了需要吃饭。于丽丽同学忘记了一天的疲劳,这一天中她忙着为同学们做饭,蒸馒头准备第二天行军中的干粮,而且自己还要准备第二天行军的物品,但是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生病的同学,于丽丽高高兴兴的做了一份病号饭,送到生病同学的面前。(二年级七班宣传组)</h1><p><br></p> <h1> #金色的太阳闪耀着绚丽的光芒,坎坷崎岖的山路上,十几个汗流浃背的野营战士,拉着三辆满载道具和办公用品的地排车,小老虎似的奔跑着。他们就是铁二中拉练营宣传队和营部运输队的王庆江、于传平、王坚、王明飞、李强、张华、吴滨、王玉飞、李培设、孙长林、苏秀敏同学。野营训练以来,他们一直肩负着运输的重任,13日早晨,队伍从罗尔庄出发,又是顶风又是爬坡,给运输队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畏艰苦坚持战斗,胜利的到达了目的地。</h1><p><br></p> <h1>  #设营队进驻长清县万德公社小侯集大队之后,立即投入到三秋生产的紧张劳动中,任务是刨花生,干活一天半,宋建、徐庄、金正太、孙化农四位同学一颗花生也没吃,贫下中农很受感动。劳动完后选了一筐又大又肥的干花生送到设营队,再三劝同学们吃。宋建等四位同学学习解放军在锦州战役中不吃群众苹果的高尚精神,婉言谢绝了贫下中农的深情厚谊,又一颗花生也没吃,最后设营队把花生送回去。贫下中农感慨的说,这全是毛主席教育的好哇!</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年级三班的女同学进驻小侯集大队以后,积极参加三秋生产并精打细算,在收过花生之后又加以复收,把复收的花生全部交给生产队,受到贫下中农的好评。</span></p> <h1> #野营拉练以来,三连的同学们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顾一路行军的劳累,一到宿营地段林大队,放下背包就热情地为贫下中农扫地打水推碾,从而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评。昨天三连六排的同学们积极帮助贫下中农干活的革命行动,深深感动了房东老大娘,主动把自己的风箱拿出来给他们用,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师生和贫下中农之间的团结。</h1><p><br></p> <h1>  #晚上十一点多营部的灯光还亮着,几位领导同志还在研究工作。突然房门大开闯进四个野营战士,焦急地问大夫呢?我们班有病号!营部的同志和大夫一起围上去,一问原来是三连六排的谢寅贵同学肚子疼,该排的同学们原打算把他送到营部,可是天冷路远,那样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于是团员赵铜利、刘长禄、郭建军、石金明决定夜奔营部请大夫。 </h1><h1> 领导非常关心生病的同学,立刻派了一位同志和徐大夫一起随三连六排的同学直奔宿舍。大夫经过认真检查和询问,诊断为胃痛,随即掏出银针进行诊疗,不一会儿谢寅贵同学就好了,为了确保不再复发,大夫又开了药。可是开水用尽了,食堂没有人怎么办?赵铜利和郭建军说,走到营部取水去,于是第二趟奔营部,三连六排男生宿舍,离营部足有三里路,赵铜利和郭建军第二次从营部取水回来,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他们虽然很劳累,可是看到自己的队友服药后安然入睡,心里格外高兴。</h1><p><br></p> <h1> #在田间的路上,一群学生扛着玉米秸,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这就是我校营拉练营三连3、4、8排的战士。来到张夏后,他们第二天就投入了三秋紧张战斗,任务是扛玉米秸,路程五六里,他们扛了一趟又一趟,整整扛了一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生产队的好评。贫下中农说,你们真是急贫下中农所急,想贫下中农所想啊!</h1><p><br></p> <h1> #二年级一班红卫兵张金强同学在候集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两天中,继承了革命优良传统,珍惜人民的劳动果实,一次在拾棉花归来的路上,他看到了几个地瓜,就捡起来送到了生产队,当时队长叫他吃一块儿,他坚决不吃,因为他认识到,这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果实,自己应该珍惜啊。</h1><p><br></p> <h1>  #野营队伍在路上前进着。在一年级的队伍里有一位女老师坚持着一拐一拐地走着。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位老师就是丁明老师,她在第一天行军中脚上就打了血泡。同学们劝她休息,帮她背背包,她坚决不肯,仍然坚持工作和大家一起行军管理同学。她的模范行动深深的感动了同学们,为同学们做出了榜样。</h1><h1> 像这样的老师又何止一个?一连五排的李家齐老师年过半百还患有胃病,有时胃病复发疼得他满头冒汗。领导劝他返回济南,他坚决不肯,仍带病坚持工作,处处关心着同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蔺玉泉老师患有胃病和鼻疾,但他坚持工作,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排里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老师们的这种革命精神感动了同学们。</h1><p><br></p> <h1> #在一个挂着光荣牌儿的院子里,屋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热情的教同学们生火做饭,在另外一间屋子里,一位解放军同志正在和同学们促膝谈心,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事情其实是这样的,二连十排的伙房设在军属老大娘家,大娘看到同学们做饭没经验,就主动帮助他们。回家探亲的解放军同志,看到同学们拉练到了自己的家里,就鼓励同学们向革命老前辈学习,发扬两不怕的精神,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二连十排的师生很受感动,都主动的给军属老大娘挑水扫院子,切地瓜干。真是祖国到处有亲人,军民鱼水情谊深。</h1><p><br></p> <h1>  #拉练开始之后,二连二排绝大部分同学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也有个别同学纪律松懈。该排师生结合这一实际,根据营部安排,以整顿纪律为重点,认真抓好纪律教育。他们在听了贫下中农的忆苦思甜报告之后,又学习了两篇阶级教育的材料。然后班主任作总结,最后分班进行讨论,从而使全排的纪律状况大为改观。这个排的谭建宝、杨明亮等同学原先就纪律较好,现在表现更好。赵迎春、王志宽等同学在校时纪律较差,现在大有转变,奋起直追,表现很好。</h1><p><br></p> <h1>  #在张夏大队到处是热情的笑脸,温暖的双手,大队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给我们做革命斗争史和农业学大寨的报告,为我们慰问演出赶搭舞台,组织安排三秋劳动,长清三中和张夏小学的领导和革命师生给我们腾房子,安排住宿,三中食堂的工人同志帮助营部炊事班的同学生们做饭,食品厂的领导和工人同志优先供应我们猪肉。真是</h1><h1>九大路线放光芒,</h1><h1>团结胜利谱新章。</h1><h1>野营战士所到处,</h1><h1>处处都是好课堂。</h1><p><br></p> <h1> #野营训练以来,一连在驻地坚持实行早出操,晚点名制度,使全连纪律越来越好。在罗尔大队宿营之后,开始这个连有部分同学不听指挥,集合时拖拖拉拉。针对这种情况,连队认为野营训练是向解放军学习,培养同学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的极好机会,必须加强领导,多组织集体活动,为此他们强调以连为单位,早出操晚点名,从而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进驻张夏大队之后,这个连处处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到了集合迅速,人员齐全,队伍整齐。</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守军、张金强、闫建国、王跃进、姜学仁同学是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一天他们干完活儿后回去吃饭,走到村头儿看见社员们分地瓜,有的拿不了。他们五人就自动找了筐,帮助社员七手八脚的往家抬。他们这种热心帮助群众的革命行动,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归队# 三连八排的共青团员庄延泉在张夏脚不慎扭伤。医生恐怕骨折,叫他返济检查。他回济南检查后立即归队,他说这次野营拉练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我绝不能因脚扭伤半途而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宿无门房# 在大候集西村头的三间北屋里,住着13名野营战士,他们是三连六排和八排的男同学。这座房子既没院墙,又没有屋门,每到入夜之后。寒风直入。但同学们为了不给贫下中农添麻烦,就以当年老八路夜宿街头为榜样,坚决住了下来,并决心通过这次拉练,把自己锻炼成坚强的革命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打油诗《小碾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碾盘,悠悠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吱吱扭扭跑的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野营战士头前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汗水洒下一串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娘扫面后面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的双眼眯成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碾盘,悠悠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吱吱扭扭跑的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面磨得细又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满腔深情傾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情意浓啊米面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香飘千里醉心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备注:编写第四期《野营战报》时,刻腊版剩下了一小块空白,没有合适的稿子用。李老师让我抓紧去找稿子,別耽误印刷。我立刻起身出门采访,走到街上看到同学们在帮老大娘推碾盘。我灵机一动,以此为素材写了这首打油诗,给老师交了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设营队担任运输任务的江涛、张延秋、崔全省、法凤悟,担任炊事工作的王家祥、李有林、吴俊忠和各排负责设营的同学,自野营拉练一来,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争挑重担,任劳任怨,特提出通报表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济铁二中拉练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10月19日</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qj9fj0?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730289&uuid=e106b7d499d37eaa77a983502edbe41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730289&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5eac4b397792f09dbae558e6f561ee46&um_rtc=f0d87f3ff2c4fbf1df3113d9abd4b48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网页链接</a><span style="font-size:22px;">济铁二中轶事</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epian.vip/mp/3awf0s7u?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730289&uuid=e106b7d499d37eaa77a983502edbe41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730289&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5eac4b397792f09dbae558e6f561ee46&um_rtc=f5d3375da98f41452254ac0ab60c2bb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网页链接</a><span style="font-size:22px;">济铁二中支援春运纪实</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f2xvihf?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73028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网页链接</a><span style="font-size:22px;">访杨官庄古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点击“网页链接”可延伸阅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时代的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