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潮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山水之城。北部,凤凰山绵延不断;南部,韩江逶迤入海。</h3><h3> 从古城过韩江大桥,有两条路,一是安澄公路,一是东山路连凤东路。这两条路所夹区域先是桥东街道,接着是磷溪镇。今天要说的旸山村便是磷溪镇的一个乡村。旸山村在磷溪镇的南部,靠近韩江东溪。</h3><h3> 为何要说旸山村?因其小巧而环境秀美,是个好地方。旸山村背靠七屏山,前有金沙溪流过,不远处可望横山,虽地域不大,但格局天成,实属难得。民居皆依山势而建,呈半圆形。民居属潮派建筑,现在多数人去楼空,部分已经倒塌,但从这些建筑的气派看,这里曾经风光过,大户人家族居。旸山村,本地人称“寨内”,可见过去进入此地如进入山寨。</h3><h3> 再查历史,旸山村的祖上是北宋时期的海阳令陈坦,可见是有来头的。明末清初,村里出了大诗人陈衍虞,陈的父亲陈廷策也是诗人,他的儿子陈王猷,孙子陈学典,也都是诗人。海阳陈家对潮汕文化的贡献可谓不小。陈衍虞还是大书法家,潮州开元寺大门前的照壁上“梵天香界”就是他写的,其字遒劲洒脱,十分漂亮。潮州古城铁巷陈氏大宗祠有一副对联: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这便是陈氏家族史的写照。</h3><h3> 时光流逝,来到1954年,村里又一个名人出世。这就是陈平原。恢复高考后,陈平原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当年的高考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登在人民日报,轰动一时。1987年,陈平原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此后一直在北大任教,名声日隆。</h3><h3> 冬日的午后,暖阳满地。我借助手机的镜头,第一次走进旸山村。池塘边,偌大的广场,出乎意料!一阵熟悉的潮曲,传入耳中。几个老妇人,坐在弯月形的老屋门前,唱着。几个小朋友踩着单车,呼啸而过。簸箕上晒着的薯粉,贪婪地吸收阳气。</h3><h3> 我把小村庄跑了一遍,萌生一个念头:这里适合办个书院,把老房子修复起来,够用了。也许,她们在等待,等待主人的到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