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左图,《袁氏图腾》,袁氏家族的崇拜、灵魂、象征、保护神。上右图,东官村袁氏始祖袁涛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袁氏姓源</b></p><p class="ql-block"> 袁姓出自于妫性。帝舜在当天子之前,曾居住在妫河边(现河南省),其子孙后代便以妫为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天下,封帝之后妫满于陈,妫满死后,溢号为陈胡公满,他的第十一世孙名为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爰"为氏,称"爰氏"亦为袁氏。又因古时写作"辕、榬、溒、爰、袁"字,后来的子孙分别以六字为姓,天下以六字五族之异为一家。 袁涛涂的后裔 : 涂生选、选生突、突生惠、惠生雅、雅生颇、颇生告、告生政。辕告的小儿子辕政,于西汉初当了丞相后去掉"车"字傍。开始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延至今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东官村袁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袁姓始祖袁涛涂,春秋时期陈国的大夫,为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官。系上古周武王把帝舜的裔孙满封于陈(今河南一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袁氏家族直系族人名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世)袁彦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直隶枣强县籍明洪武四年奉诏徒居长山城北焦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世~五世)俱失无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世)袁希章;(七世)袁應召;(八世)袁化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世)袁治性;(十世)袁雲蒸;(十一世)袁景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世)袁承祖;(十三世)袁守儀;(十四世)袁 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五世(5人)袁太基、袁安基、袁戴基、袁懋基、袁慎基(5人)</b></p><p class="ql-block"> 清朝嘉庆年间,袁太基、袁安基、袁戴基、袁懋基、袁慎基由邹平县焦桥迁居淄川区罗村镇东官村,即东官村【袁氏家族】第一代祖人。《🌺村之最》袁太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戴基、袁懋基、袁慎基</span>是【袁氏家族】最早第迁居东官村的人。</p><p class="ql-block">第二代(十六世)7人、袁启柱、袁启峘、袁启钦、袁启喜、袁启洋、袁启元、袁启岩。第三代(十七世)5人、袁宝书、袁祥麟、袁毓麟、袁炳麟、袁保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代(十八世)6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恩桐、袁恩荣、袁恩桂、袁恩禄、袁恩泽、袁恩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代(十九世)8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崇德、袁崇志、袁崇儒、袁崇礼、袁崇俊、袁崇俭、袁崇钦、袁崇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代(二十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聿江、袁聿海、袁聿瀛、袁聿渭、袁聿汉、袁聿津、袁聿淮、袁聿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聿湘、袁聿河、袁聿澄、袁聿州、袁聿沛、袁聿清、袁聿滬、袁聿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聿洙、袁聿溪、</b>袁聿坤、袁桂娥、袁桂英、袁桂兰、袁桂秀、袁桂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奉英、袁桂云、袁凤琴、袁奉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七代(二十一世)32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训桢、袁训梧、袁训榛、袁训槚、袁训樟、袁训富、袁训標、袁训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训芝、袁训柱、袁训彬、袁训桐、袁训水、袁训洪、袁训通、袁训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训忠、袁训玉、袁训增、袁训强、袁训国、袁训文、袁训涛、袁 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 进、袁训校、袁 慧、袁训德、袁 征、袁训宝、袁训枢、袁训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淑华、袁训爱、袁训英、袁淑梅、袁训花、袁红霞、袁百龄、袁百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百鳳、袁百峰、袁淑会、袁淑芳、袁淑英、袁训芳、袁爱清、袁爱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爱琴、袁训玲、袁训霞、袁训梅、袁 芬、袁 静、袁 薇、袁 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 雪<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八代(二十二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延长、袁延胜、袁延明、袁延强、袁延年、袁延秋、袁延民、袁延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延军、袁延伦、袁延岑、袁延岗、袁延珂、袁延兵、袁延龙、袁延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延河、袁延尚、袁 骥、袁 东、袁 峰、袁延辉、袁延庆、袁延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国良、袁 帅、袁 鹂、袁 雷、袁延福、袁云翔、袁延淇、袁延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 鑫、袁延昭、袁 猛、袁延昆、袁延格、袁延泽、袁昊然、</b>袁延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延萍、袁延芳、袁飞跃、袁延梅、袁秀华、袁秀玲、袁延霞、袁 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慧莲、袁 辉、袁 丽、袁 玲、袁 群、袁 媛、袁胜男、袁金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冬梅、袁咏梅、袁晓雨、袁文娟、袁秀娟、袁甜甜、袁 芳、袁赛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 薇、袁雪瑩、袁延蓉、袁洁美、袁洁梦、袁 璞、袁铭敏、袁绍敏<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待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九代(二十三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 健、袁 义、袁 成、袁 涛、袁庆钲、袁庆冲、袁庆信、袁 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庆宝、袁琦超、袁庆吉、袁梦言、袁庆睿、袁庆楠、袁昊东、袁庆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庆轩、袁庆壵、袁铭赫、袁庆昊、袁晟淳、袁庆泽、袁中毅、袁新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庆余、</b>袁 娜、袁彩云、袁凌霄、袁庆风、袁庆洁、袁韵蓉、袁晓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晓北、袁晨曦、袁庆晨、袁梦娇、袁婷婷、袁宁馨、(待续)<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代(二十四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兆策、袁兆林、袁兆恺、袁兆麒、袁兆阳、袁兆鹏、袁宏达、袁兆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兆梁、</b>袁兆辉、袁兆微、袁兆蕾、袁玉婷、袁兆扬、袁静茹、袁静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玉涵、袁梦涵、袁梦雯、袁韶、(待续)<b>。</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氏族系辈数用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至四十一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彦、(2~5失讳 )希、应、腾、治、云、景、承、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继、业、启、保、恩、崇、聿、训、延、庆、兆、隆、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宏、学、孝、志、伟、同、祖、齐、传、昌、兴、家、振、华、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东官村袁氏世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左图,东官村袁氏家谱。上右图,2004年4月25日东官村袁氏子孙参于六修袁氏世谱人员,前排左起:袁延年、袁训芝、袁训标、袁训樟、袁(焦桥)、袁 骥;后排左起:袁聿清、袁(焦桥)、袁聿澄、袁(焦桥)、袁聿河、袁聿洙、袁训玉(焦桥)、袁训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东官村袁氏家族背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先贤遗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一、<b style="font-size: 20px;">东棚子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文明杂字》有记:山西的康百万、河南的沈万三、山东的袁紫兰,是明清时期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有活财神转世一说。鲁中地区更有民谣: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比不上山东袁紫兰。据民间传说,从焦桥到北京的官道全部是袁家修的。而且从焦桥到北京,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个店,这个地方,都要打上水井,袁家人从焦桥到北京,不用住别家的店,住的都是自家的店。不用喝别人家的水,喝的都是自家井里的水。</p><p class="ql-block"> 袁紫兰【袁氏家族】十一世祖。明代洪武四年,长山袁氏一世祖袁彦忠从北直隶枣强县迁居长山县焦家桥。说是奉旨,实际上就是人口迁移的产物,其后几世连名讳都没有留传下来,可见其家族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直至【袁氏家族】十世世祖袁云蒸始才因儿子景芳、孙子承宠、曾孙守侗被赐封了功名。然而仿佛一夜之间,长山袁家从袁紫兰(景芳)开始,其后代功名绵绵不断,其财富更是富可敌国,成为有清一代的历史传奇。但是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山袁氏不经商,因而其发迹甚至200年豪富就成这了一个不解谜,而这个不解之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在长山袁氏后裔之中世代流传。 话说十世祖袁云蒸,身强力壮,忠厚老实,农闲的时候就贩卖点粮食,补贴家计,只是家景贫穷,三十多了还没有娶妻生子。这年春天,来到一徐姓财主家买粮食,由于天气很热,他就敞着怀,露出了胸膛上状如“北斗七星”的七颗朱砂痣。“怀揣北斗,必得贵子”,徐姓财主一看,暗自称奇,就把他叫到了家里,问明了他家里的情况,最后问他:“我家有小女,许配与你,你可答应?”袁云蒸一听,财主要把闺女许配给他,真是求之不得,哪有不答应之理。这门亲事就这样成了。只是村里的人都嘲笑徐财主,说他年龄大了老糊涂,竟然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这样一个穷光蛋。徐财主听了,只是笑笑,不作解释。就这样,光阴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徐财主的女儿也要生孩子了。话说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初八这天,家门口来了一个乞讨老头,身上背着一个裢褡,袁云蒸正逢喜事,就把他叫到了家里,好水好饭地伺候了他一顿。这个老头水足饭饱后,就无头无脑地说了一句:“你们家要得贵子”,袁云蒸一听非常高兴,马上摆上酒席,让老人坐上座,他说:“你这孩子不仅是个贵子,他还给你们家带来了财富。”袁云蒸听后,大吃一惊,说:“我们袁家世代贫穷,哪有什么财宝呀?”老人说:“孩子带来的是金银财宝,就在袁家院子里。从你们家的上房东边的窗户底下,往南走三尺,往下挖三尺,就是你这个孩子带来的财富。”袁云蒸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老人说地方挖了起来,挖着挖着竟然出现了一个大水缸,只见水缸里面盛满了金银财宝,珍珠玛瑙!袁云蒸一下子惊呆了,连忙对着老人说:“老人家,这么多东西我们家可担不起,我们还是留下点够用的,其余的你带走吧。”见袁云蒸这么厚道老实,老人这才详细说了事情的经过。他说:“我叫沈万三,我有前世是财神爷山西康百万。这段时间黄河决口,又加上暴雨成灾,我的庄园全部被水淹没,亲人也都不见了。只好带着盛满瓮的金银财宝、珍珠玛脑,在洪水中飘泊。但是当我从昏昏沉沉中醒来时,才发现双手抓着的只留下了一片瓮沿。”说话间,老人就从自己的裢褡里面,拿出来了一片瓮沿,然后朝挖出来的大缸上面一对,严丝合缝,应验了事实。这才知道是财神爷沈万三来到了自己家里。沈万三说道:“所以这就是缘份。财产我一点也不要,就送给你们家即将降生的东棚子吧。”说完这话,沈万三就不见了。袁家人出门寻找,路上空无一人。找人的人刚回家门,袁云蒸的夫人就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因生在东敞棚里而取小名叫“东棚子”,后取大名袁景方(号紫兰)。袁家得了贵子又发了大财,从此民间传说把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喻为活财神转世。长山袁家到底有多富呢?据说从焦桥到北京的官道全部是袁家修的,从焦桥到北京,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个店,每个店都要打上水井。袁家人从焦桥到北京,一直是住自己的店,喝自己的水。在清朝,袁家挂了三次“千顷牌”。一顷相当于一百亩,一千倾就是十万亩,三次挂“千倾牌”,那他家土地的面积就超过了三十万亩。附近原来的长山县、邹平县、齐东县、高青县,后来淄博的桓台县、临淄区,一直到胶东的寿光县,都有袁家的土地。袁家在庄稼地里面,看坡的那个屋子,老百姓俗称叫“袁家屋子”,或者“袁屋子”,现在山东各地,包括在胶东,老百姓习惯上的叫法还是叫“袁屋子”,“袁家屋子”。韩店镇还有一个村,这个村就叫“袁家屋子”,就是给袁家看坡护地,最后人口聚集,形成一个村庄了。袁紫兰,还有一个弟弟,叫袁景文,其后代也多有大富大贵之人,其孙袁守诚为官至山西按察使。纪晓岚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袁守诚的两个儿子,并在瓦村一带驻过一段时间,后又迁回了长山焦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左图,天下闻名的袁紫兰。上右图,温顺娴静恪守妇道的金夫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亊二、<b style="font-size: 20px;">政绩卓然袁紫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袁景芳,字兰馥,号紫兰,是袁云蒸的长子,也是东官村【袁氏家族】的十一世祖。紫兰公生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初八。</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紫兰公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亲友弟而闻名。14岁时,就补县学生员。成人后,援例捐纳进入国子监(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毕业后授内阁中书。由于紫兰公精敏干练,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后又升为工部虞衡司郎中。在任期间,紫兰公恪尽职守,政绩卓然,被提拔为广西柳州府知府。不久,调任右江道篆,再调思恩府知府。柳州,当时是两广地区的大郡,杂居着瑶族、僮(壮)族等少数民族。思恩的土司都散居在大山之中,经常煽动族兵挑起事端,互相仇杀,历任柳州官吏都认为这是最难治理的地方。紫兰公到任后,到处走访,了解内情,明确表示裁绝一切陋规恶俗,全部免除各族缴纳的一切不合理贡给,并将其转交给诸土司全权处理,颇有民族自治之举。此举得到了辖区内上下的支持,各土司更是大为感动,官府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矛盾得到化解。紫兰公在思恩时,有一个姓韦的巡检去世,他的弟弟就想谋夺这个职位,于是就与当地的一些小头目暗地勾结,计划趁韦某的孩子年幼而杀之篡位。紫兰公听说后,立即带兵捣毁其巢穴,叛军不敢抵抗,相继逃散而去。紫兰公召还其余党后,晓以利害,并将韦某的孩子托付于他们,从此思恩再元乱事。紫兰公在思恩任职三年,恩威并施,颇有政绩。不久,升任为陕西按察使司(掌管省公检法)副使,巡按平(阳)、庆(阳)等地。当时平阳、庆阳等地多有盗贼,紫兰公到任后,整顿地方治安,恩威并用,盗贼匿迹。又逢连年大旱,饥民遍野。紫兰公开仓贩济,饥民赖以生存。不久,因父亲去世,紫兰公回乡守制三年。守制期满,正逢西部边境战起,紫兰公仍以副使头衔负责督运军饷粮草,供应俱备,恪尽职守,大小事务都亲自躬检查处理。等到战争平息,由于患足病而告官家居。紫兰公家居之时,体恤乡里民众疾苦,曾多次周济族人,多有善举。邑中大水,他还建议以工代赈,使乡人度过灾荒之年。</p><p class="ql-block"> 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月十四日,紫兰公因病去世,时年64岁。后因其孙守侗,累赠光禄大夫、吏部左传郎、户部尚书,又赠荣禄大夫、河东河道总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三、<b style="font-size: 20px;">金夫人传略</b></p> <p class="ql-block"> 紫兰公夫人姓金,新城(今恒台)人,其父亲为当地颇有名望的读书人,家风甚好。夫人嫁于紫兰公后,秉承家风,孝贤有加,温顺娴静,恪守妇道。紫兰公的母亲去世后,夫人以嫡长子之妻的身份操持管理着袁家事务,深得家人及族人称赞。康熙朝时,紫兰公自虞部郞中两次为官粤西(今广西),夫人都亲随其往。广西地区经常有瘴雨飓风,十分荒凉。期间,凡是紫兰公饮食起居,夫人都亲自用心调护,无微不至,使得家人安然无恙。后来,紫兰公调任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夫人对紫兰公说:以前陪同你赴任,是因广西环境恶劣,怕你多有不便。现在你调入陕西,虽然依然高凉,但属于内地,环境并不十分恶劣,我就不再随行了。你在外安心为国尽忠,我在家精心侍奉老人,行吗?就这样,紫兰公在秦地四年,为人处事无不从容镇静,也无担忧家人之悲,这都是夫人的功劳呀。在紫兰公平定西南战患时,夫人经常派人前往慰问,了解紫兰公战斗生活起居状况,为其按季节缝制四季衣服,从不失期,直到战争结束,紫兰公也无因战乱劳累而患病。雍正初年,夫人长子承幼,以武部郞出任平乐太守,后移任柳州。这两个地方都属于粤西,而柳州又是紫兰公任职之处。夫人听闻后,高举地说:你到任后,一定要像你父亲那样,好好为官,好好对待老百姓,不要毁坏了你父亲的美名。承幼公在柳州任职八年,柳州人赞颂他,为官处事与紫兰公一样,令人如食其甘棠梨一样。夫人教子相夫如此贤明,而治家也是以勤以俭而又有大局观念。紫兰公的弟弟景文幼年时,母亲不幸去世,夫人管理家务时将其教育成人。后来景文早逝,留下一个儿子叫承宠,才十岁,夫人待其视若己出,帮助他成家立业,后承宠任太常寺少卿,授通奉大夫。紫兰公去世十年后,夫人去世。被封为恭人。为夫人做传记的聊城人邓忠岳赞曰:尝读南史,见阳夏袁氏,民望国华,高于王谢。而袁彖少失母,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强母,闺门孝义著于简册,袁之代兴有以哉。今丹风太常,述其伯母之行事,光珩璜而馨蘭茝矣。夫后人之昌炽,必本于母仪之贤淑,今亦何必异于古所云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四、<b style="font-size: 20px;">扬其家风袁守侗</b></p> <p class="ql-block"> 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谥号清悫,是紫兰公三子承绂的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二十三日。清悫公自幼聪颖,器宇轩昂,秉承家教,苦心用学。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乡试,以五经夺魁。再试礼部,结果不第。便循例捐纳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被授予内阁中书,与阁内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编修张松坪、詹事钱辛楣及舍人周筠溪、陈筠亭、左羹塘等人结为文社,更加刻苦学习词章,虽阁中事务繁杂,始终笃学不废。不久,受傅忠勇的知遇,清悫公被提拔入军机处,迁任侍读,后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吏部本来就是考察任用各级官吏的职能部门,自然成为官吏巴结奉迎的对象。然而清悫公秉公办事,并对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进行揭发,在政绩考查中被选为一等。遂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任两浙盐驿道。当时,两浙盐务混乱,驿道混乱,许多官吏趁此中饱私囊。清悫公到任后,首先整顿驿传,裁减盐务陋规,堵塞一切漏洞。即使过去按规定应得的款项,也必须封存充公,不得私入腰包,一时盐驿之风大正。由于清悫公政绩卓著,不久又升任广西按察使(专掌全省公检法的主官)。广西本是其祖父袁紫兰曾经作官的地方,颇有政声。清悫公更是严以自励,扬其家风,并自撰一联悬于厅上,时常自勉自戒。联曰:“三世(袁紫兰、袁承幼亦做过柳州知府)莅岩疆,看闾阎食德饮和,半是当年赤子;一麾来禁闼,偕寮采明刑弼教,全凭此日丹心。”任职期间,鞠躬尽瘁,平反冤狱,当地百姓皆呼其为“袁青天”。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其父承绂去世,清悫公告官回家守制。三年期满除服,乾隆皇帝愿意将其留在京内,乃授以三品京堂,在军机章京上行走。不久又补授太仆寺卿兼吏部文选司事,旋即又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并派赴云南查审藩司钱度贪污一案,未归,即又调任刑部。此案了结后,回京,奉命在军机上行走,并充任方略馆总裁兼署礼部右侍郎。又奉旨兼管顺天府事,即赴云南、贵州等地查办要案,暂时代理贵州巡抚之职。再赴四川参与会审粮漕站员亏空银米及参赞大臣滥领冒领赏项、克扣军需的案件。皆秉公执法,清正办案。遂又升迁为户部尚书,恩赐紫禁城骑马,后又调补刑部尚书。时黄河水患频仍,泛滥成灾,人民受灾严重。清悫公又奉命与大学士高文端一起,负责治理黄河及赈灾事宜。守侗抵河南后,见灾重民困,心忧如焚。乃悉心筹划,精心施工,亲登河堤督工,致使决口堵筑,河归故道。开仓赈济,救民于水火,人皆感其恩。不久又被授予河东河道总督。半年后,又调直隶总督,并赏领带花翎、黄马褂,诰授光禄大夫。皇帝还赐诗给他,褒奖他政绩卓著,其中有“责重器资特简诸”之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悫公母亲去世。临去,皇帝乃亲批劝慰曰:“汝夙孝,但不可毁而致遇,善守礼而养身,为国良臣,即孝也。”然而清悫公自京扶柩归里后,因哀痛过度身致病患。当时河南河务正紧,乾隆特下旨命清悫公继任直隶总督,再督勘伊家河工及疏汇济宁以下积水。清悫公将母亲丧事刚料理完毕,即带病就职。皇帝深受感动,亲迎至卢沟桥,慰问他说:“看汝面容尚属气弱,汝当回署调养,汝若累倒,叫朕何处寻一好总督代汝乎。” 清悫公更感圣恩,带病赴河督工,工毕乃归。乾隆四十八(1783年),清悫公病情加剧,乃自请解任。乾隆皇帝派近臣代他前往探视,后不起,终卒于当年五月十六日,享年61岁。清悫公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诏入祀良祠,并于国史立传。清悫公一生爱诗,著有纪晓岚做序的《双桐轩诗稿》行于世。(参见《长山县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山县焦桥村袁氏避署山庄</p><p class="ql-block"> 邹平南部的白云山里,有一个小村叫任家峪,旁邻任家峪,有一座非常气派的避暑山庄,山庄占地十几亩,三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利用各种台阶、回廊以及隐门、过道巧妙地组合、分隔,每一个院落具有相对的独立完整性,房层用料和设计都十分考究。众多间房屋,有的高大庄重,有的小巧玲珑;有重门垂檐,又有廊厦月台,还有别具一格的引梯。即使经历若干岁月,有些已经倾圯颓废,但仍然让人感觉到豪华逼人当时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五、长山袁家是滨州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综合长山袁氏,大约有5处值得大书特书。第一,官员众多。从第六世至十四世,合计1838人,其中77人任职。第十五世,696人,其中53人为官。第十六世910人,38人为官。合计六世至十六世,任县以上职务者168人。这是长山袁氏家族鼎盛的时期,时间是从康熙末年到清朝末年,时间跨度大约是150年。第二,出席“千叟宴”人数多。 </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请德高年劭的老者吃饭喝酒,盛大的宴会有四次,均超过千人,因此,美其名曰“千叟宴”。其中康熙举办过两次,乾隆皇帝也举行了两次,均在皇宫,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日。</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这次的乾隆皇帝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召集的宴会,地点在宁寿宫。袁家有7人获得乾隆邀请出席“千叟宴”。他们分别是:袁守仪,字凤翥,号瑞峰,贡生,曾任工部营缮司郎中。雍正元年出生,乾隆五十七年去世,享年70岁。乾隆五十年,与“千叟宴”。他有5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长子袁璎是举人,次子袁琚是秀才,三子袁瑜是贡生,曾任大理寺丞、刑部云南司郎中;袁守僡,字惠人,号和村。曾任刑部四川司员外郎。乾隆五年出生,嘉庆十三年去世,69岁。嘉庆元年,与“千叟宴”。他有3个儿子,5个女儿。其中次女嫁惠民李之襄的儿子、保定府知府李宗藩。袁守仪、袁守僡是亲兄弟;袁承约,字德严,号梅轩,贡生。雍正七年出生,嘉庆十年去世,享年77岁。曾任礼部司务。嘉庆元年,与“千叟宴”。他有5个儿子4个女儿。他的5个儿子都是贡生。袁承约是袁守仪、袁守僡的叔父;袁世策,字布书,监生。嘉庆元年,与“千叟宴”;袁世润,字徳符,秀才,嘉庆元年,与“千叟宴”;袁世学,字念古,秀才,嘉庆元年,与“千叟宴”;袁瑸,字斐公,监生,嘉庆元年,与“千叟宴”。特别让人自豪的是,袁家有6人作为正式代表同时出席嘉庆元年的“千叟宴”,可谓空前绝后,这是家族的莫大荣耀,也是滨州的荣耀。第三,土地多。袁家六修族谱记载,袁紫兰祖孙三代,先后被康熙、乾隆赐封三次“千顷牌”。袁家土地合计15万亩,一说30万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第四,皇帝恩赐多。仅诰命一品夫人就有7个。在当地知名的是一品夫人李氏,她是袁景文之妻,惠民县李阁老、李之芳的女儿,贤惠,晋赠一品夫人,在爱贤村村头树立节孝牌坊,乾隆御书“贞节孝纯”。袁景文之子袁承宠,曾任湖北按察使,太常寺少卿,为官清廉,死后,乾隆皇帝赐在焦桥村西北建“太常公祠”。第五,传说故事多。袁家的先祖,特别是袁紫兰和他的父亲袁云蒸是如何发家的,至今依旧是历史的秘密。传说的发家原因众多,典型的有说是袁紫兰出生时,父亲袁云蒸埋胎衣时,挖到了地下宝藏。有的说是袁紫兰担任柳州知府时,挖到了吴三桂的宝藏。有袁家发家的故事,就有败家的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值得后人沉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六、<b style="font-size: 20px;">袁家胡同的祭祀风俗</b></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由于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自然形成了一系列人文风俗,其中婚丧嫁娶就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几项,并且民间风俗大都相似,比如上坟祭奠中的“神三鬼四”一说。所谓“神三鬼四”,意思是说,人们祭祀时祭拜诸如古典神话中的玉皇大帝、佛教中的释迦摩尼、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等神灵神时要磕三个头烧三柱香,而祭拜去世的先人以及野外坟地等鬼魂类时要磕四个头烧四柱香。如若节日上坟,还要避开上午阳光正盛时光。与当地风俗不同,袁家胡同的人们上坟祭奠时不仅避开了下午上坟的风俗,同时竟然也是磕三个头烧三柱香。之所以这样,民间是这样说的:“长山袁家是三代圣人母”。圣人即为神,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关二爷等。不用说,祭拜这些人时,也应该磕三个头烧三柱香。那么长山袁氏的“三代圣人母”的“圣人”指的是谁呢?查《六修于陵袁氏族谱》,这个圣人指的是孔子后代衍圣公,虽然“三代圣人母”并不准确,但长山袁氏与孔府以及衍圣公的确有着姻亲关系,主要集中在袁紫兰唯一兄弟袁景文的后代中。袁景文由于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袁承宠。袁承宠的四儿子袁守诚官至山西按察使。早年袁守诚在内阁任侍读学士时,娶了第七十代衍圣公孔广棨的次女孔昭芳。袁承宠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曲阜一品荫生孔广祚的儿子、六品执事官、衍圣公孔昭焕的堂弟孔昭煦。袁承宠的二儿子袁守诠有四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嫁给了衍圣公孔昭焕的儿子、翰林院五经博士、候选主事、封衍圣公孔宪增。另有资料说,此袁氏生一子,亦封衍圣公。由此有了圣人母之说。圣人为神,圣人母当然也应该为神。于是,长山袁氏就有了上坟磕三个头烧三柱香之习俗。但查衍圣公之沿袭,72代衍圣公为孔宪培,其先后并无孔宪增,是袁氏族谱文字有误,还是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除了以上一说,袁家胡同的祭祀风俗是否还有另一说,这一说即与袁紫兰有关。传说明清时期的三大富豪,即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他们三人都是财神转世,被世人称之为“活财神”。自然,就符合祭祀中的“神三鬼四”了。这样,在紫兰公这边有活财神,景文公那边有圣人母,长山袁氏两大再分支形成了“神三鬼四”这较为完整的祭祀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二>、当代人物风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 袁崇俭(1912~1988)【袁氏家族】一十九世,1940年参加抗日组织,因判徒出卖,于1941年农历8月14日与抗日党组织在村西仇家庙院内开会时,被50余名汉奸偷袭围功逮捕。</p> <p class="ql-block"> 袁崇俭他们被捕后,9人先后被押解到济南、北京、东北辽宁、沈阳、等地,强迫以劳工,抗日战争胜利前夜才被释放回村,后招工于淄博煤矿,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等荣誉。1957年最先购买了一台机械座钟表。《🌺村之最》,袁崇俭是村里最早第一个购买“钟表”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聿潭,字: 澄斋(1930~2001),【袁氏家族】二十世,生于袁家胡同,生前长期就职于供销社工作。先后在金岭供销社、淄博土产站、博山红旗焦厂从事文书工作。后调淄川区扬寨供销社、双沟供销社、采购供应站任经理。后任双沟乡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袁聿潭性格耿直,工作认真,深受单位领导、同志信赖,长期的文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事物处理经验,是供销战线上的事物文书一支笔,发挥以极致。为供销事业拼搏了一生的努力,是我们工作认真学习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 上左图,袁训珍【袁氏家族】二十一世,曾用名袁训榛,书法艺名云鹤。《🌺村之最》袁训珍是当代村里最闻名的书画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袁训珍,1935年10月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2006年7月去世,是当地闻名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领军人物,其书法作品散布于鲁中和胶东地区,成为收藏佳品。早年饱受战争的苦难,以小学三年的经历,考入韩家窝中学,后考入煤炭部淮南矿业学院,1957年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被生活所迫回乡务农。其后二十年,在罗村公社工办工作,在镇办煤井、五小企业,以及整地改土中,发挥着自己的技术才能,得到了领导和乡亲们的敬重。1980年入国营淄川电器厂,由其主导研制的山川牌洗衣机代表淄川区参加了广交会。1983年停薪留职,开始自主创业。1987年,其书法作品荣获淄博市首届农民书画大赛金奖,此后致力于书法创作,十数次获全国及省市书法大赛重要奖项,并以其书法作品润格度过余生。由于其书艺精道,为人谦和,业内诸多精英人士对其敬重有加,经常与其探讨书道,邀其赴各地进行书法交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淄川区老年书画学会专门为其主办作品展,去世后又专门委派学会秘书长为其亲致悼词,充分肯定了他为淄川书画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上右图,袁训珍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训富【袁氏家族】二十一世,中共党员。1940年8月13日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是烈士袁聿汉的遗腹子,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培育下,练就了坚韧、乐观、向上的性格。1959年7月考入山东煤炭技术学校,学习矿山测量和地质两个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淄博矿务局洪山煤矿技术科工作。</p><p class="ql-block"> 洪山煤矿是国有大型企业,有职工六千多人,年生产原煤108.5万吨,工作繁忙却也锻炼人的才能,不久,就成了矿上乃至矿务局系统的业务骨干和多面手,经常应邀参加矿务局系统的大型工程的科研和管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 从工程设计到技术管理,其参与或主持的工作,其科学的严谨性无不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连年被授予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被提拔为技术科科长、晋升为工程师,并作为先进代表参加了1978年8月召开的山东科技大会。1995年3月退休。具有罗村地区地质“活地图”之称的袁训富,无论是在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 一直是洪山矿周边村镇及企业的技术参谋,做到了有叫必到,有求必教,为家乡父老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罗村镇和东官村的发展倾尽了自己的才干,深受人们敬重。</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训芝【袁氏家族】二十一世,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生于袁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 袁训芝高小文化,18岁时起就辛勤的跟随于祖父学徒石匠技艺,起早贪黑的汗水为父老乡亲们建房及社会提供了用不尽的优质石材,赢得了父老乡亲对其匠心技艺的赞誉和公认。1975年参加了当年的罗村公社农建大队,任一连石匠排长,四连排长,七连副连长,后调指挥部任保卫组组长,农建八连连长等职。石匠技艺与智慧为改变当年罗村公社旧面貌,改造荒田薄地,新兴水利基本建设等洒尽了青春汗水,为当代农业发展粮食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1978年调回东官村任第三生产队队长,带领全体社员努力发展生产。</p><p class="ql-block"> 袁训芝为人诚实低调,做事勤于苦干,中年后技艺更显精湛,静听石语,刻石如画,传承匠心文化。多多作品,不留名下。</p><p class="ql-block"> 匠心技艺,行行作品,唯独石匠,无名做人。成就源于平凡,袁训芝的品德行为,是我们平凡而有成就做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训柱【袁世家族】二十一世,1950年2月26日出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1970年高中毕业后,正逢全国大中专院校停止招生,就响应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于同年11月跨进了淄博铝厂的大门,从此成为了一名挥洒汗水的青年工人。入厂后,他积极肯干,乐于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1974年作为淄博铝厂的青年代表参加了淄博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75年即被任命为淄博铝厂团委书记,197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被任命为电解车间党支部书记。1978年至1979年带职到中南矿业学院进修深造,1980年毕业后继续回厂任职,用所学专业技能带动车间工作开展,取得了诸多优异成绩,1981年其所在车间荣获全国中小铝厂生产技术指标第一名。1983年任淄博铝厂工会主席,1990年任淄博第二铝厂党总支书记,1996年调回淄博铝厂工会至退休。淄博铝厂生产的铝锭,是国家时代建设的紧俏重要产品,百分之八十以上产品为山东省直接调拨,这其中就浸透着袁训柱作为厂班子成员的心血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训彬【袁氏家族】二十一世,1950年12月21曰出生于袁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 袁训彬,1964年高小毕业,1966年任村林业队副队长。</p><p class="ql-block"> 197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83年任村制品厂副厂长,1987年任村煤井会计,1991年任村农业科科长。1996年任村委委员,分管农业、水、电,兼民兵连长、治保主任、治保主任、文明办主任。2015年村委退休。</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爱琴【袁氏家族】二十一世,1971年3月出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p> <p class="ql-block"> 袁爱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副研究馆员。现任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淄川区政协常委,淄川区民进会员、民进淄川区基层委主委。</p><p class="ql-block"> 袁爱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6年,工作严谨、勤勉踏实,认真践行“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便民”工作宗旨。负责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主持文化馆工作,主持编写《淄川文化遗产(非遗卷)》,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山东省优秀群文成果二等奖。主持创新打造的“淄川文化云”,被评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p><p class="ql-block"> 袁爱琴在淄川文化战线上,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提升全区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延年,字易久【袁氏家族】二十二世, 1955年生于东官村。</p><p class="ql-block"> 袁延年,初中毕业时正值文革,毕业后既参加工作。先后任罗村公社电工、公社农机电管理站团支书记、管电组组长。1980年入党。1982年先后担任罗村供电所、寨里供电所所长、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从事电业管理三十三年连年被区供电局(公司)评为先进个人。1994年被山东省电力局评为优秀农电工。</p><p class="ql-block"> 2004年离岗后开办周易学社,从事起名、风水、查日子、测八字等业务。凭着对周易的爱好,边工作边学习。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周易函授班、安阳周易学院。</p><p class="ql-block"> 荣获山东大学周易中心高级周易师、中国河洛易经学院高级周易大师称号。2005年被吸收为中国周易研究院会员。2007年元月被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评为中华当代易学名家。</p> <p class="ql-block">袁延年刻苦研易,契而不舍,著有《命运与调理》、《名字、风水与命运》两书(内刊)。其成就曾被收录中国易学文化大辞典,中华易学文化通鉴,并被中华易学文化通鉴刊登为封面人物。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三届应邀在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年会上作学术报告,2009年元月被周易联合会评为最具影响力的易学专家。</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延民【袁氏家族】二十二世,1962年10月生于东官庄,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编辑职称,系山东省作协会员。1982年7月毕业于淄博师专中文系。其后,先后在淄川一中、淄川日报社、中共淄川区委组织部工作。2000年8月任中共东坪镇党委副书记;2001年12月任淄川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2002年7月兼任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2005年3月任区文明办副主任;2008年1月任区文联主席。2016年3月至今为区政协专职常委。四级调研员(副县级)。三十多年来,其在工作之余,坚持看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先后取得了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山东政法学院专科学历。著有诗集《生活的诱惑》《人生的滋味》《故事与抒情》《深夜的呓语》(皆正式出版),主编(或副主编)淄川地方党史著作《红色千峪》《红色太河》《红色淄西》《红色矿区》(后三部为正式出版),主编(或副主编)淄川地方文史资料《淄川诗抄》《般阳文赋》《新淄川文化》等十多部,并著有地方文史资料专辑《读史记乘》。</p> <p class="ql-block"> 袁延民在淄川日报社工作期间,曾获山东省首届新闻奖三等奖、山东省县市报学会新闻奖数十次。其后《故事与抒情》和《深夜的呓语》分获淄博市文艺奖、《红色太河》获淄博市社科成果二等奖,诗歌获山东省作协《时代文学》短诗大赛三等奖、河南省作协《大河诗刊》短诗大赛优秀奖等奖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地方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现存淄川县志无载的一批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得以发现,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延亮【袁氏家族】二十二世),1978年七月考入淄博九中,1980年7月考入山东第二轻工学校,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淄博市统计局,在工业科工作。1985年至1988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山东经济学院大专学历,1992年10月担任工业科副科长,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6月至2001年8月承包淄博市统计局咨询服务中心,先后主编了《1995年淄博企业大观》《1999年淄博企业大观》《淄博辉煌的“八五”》《淄博辉煌的“九五”》,参与编纂了《山东“八五”建设辉煌成就》等书籍,为宣传淄博、宣传山东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年,以超前的目光和胆识,创办了淄博新亮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主要经营房地产中介、代理业务,是淄博市第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买房卖房,请到新亮广场”,“看淄博楼市,坐新亮看房直通车”,“新亮广场,360天不落幕的房展会”等广告语为淄博广大市民所熟知。1996年至2001年连续六年二手房成交量列淄博市第一名,极大地促进了淄博市二手房市场的发展。2001年被团市委命名为淄博市第九届优秀青年企业家。</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后的2002年,淄博新亮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淄博新亮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业务,同年5月在荣成俚岛开发了淄博度假村项目,成为我市第一家走出淄博到沿海规模开发的房地产公司,之后陆续开发了张店尚美苑1号楼、桓台天龙小区、淄川聚峰庄园、俚岛避风港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玲【袁氏家族】二十二世 ,1967年9月18日出生于东官庄村袁家胡同。1986年至1998年在东官村委财务科工作,初期从基层记账员做起,得益于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与自身的努力,进步较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感到了知识的贫乏,于1994年报考了山东经济学院函授会计学专业,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克服了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于1997年7月10日顺利取得了大专学历证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功底,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为人处世风格,得到了领导与乡亲们的好评,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调任淄博永兴瓷厂任主管会计至到2013年。熟练的业务技能、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成就了30多年的会计职业生涯,2014年至今就职于瑞和公司。</p> <p class="ql-block"> 🇨🇳袁峰【袁氏家族】二十二世,1974年7月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湖南大学金融本科学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袁峰,1990年参加工作,时任淄川区罗村城市信用社会计。参加工作后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业务骨干,多次获得全市金融系统专项比赛第一名。1992年任淄博市城市合作银行罗村支行会计科科长。随着其所在单位的发展壮大,时代的发展,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任淄博市齐商银行淄川支行支部委员、副行长。2012年任齐商银行淄川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2016年任齐商银行威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淄博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延雷【袁氏家族】二十二世),中共党员,1971年2月1日出生于东官村袁家胡同。</p><p class="ql-block"> 1978-1986年就读于官庄学校,1986—1989年就读于淄川第一中学,1989-1991年就读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3-1996年就读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取得本科学历。</p><p class="ql-block"> 1999年获得司法部律师资格,2005-2008年就读于青岛大学,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p><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7月参加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高职高专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18年3月-7月参加山东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 </p> <p class="ql-block"> 袁延雷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担任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思政教研室主任,2000年6月任学校学生科副科长,2003年6月任学校团委书记,2009年7月任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组织人事与宣传处副处长,2011年取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p><p class="ql-block"> 2013年10月任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组织人事与宣传处处长,2019年7月任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2004、2005、2006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团干部,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 上图 袁延庆【袁氏家族】二十二世,是生于国家“一个家庭生育一个孩子”政策时代的独生子,但他没有满足于家庭的舒适,一路艰辛求知求学。1999年赴法国留学,2005年毕业于巴黎六大,获得集成系统结构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袁延庆毕业后,先后在意法微电子、珠海建荣集成电路(珠海)有限公司和日本Verification株式会社等业内知名的IC设计企业工作,现就职于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集成电路设计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产品包括打印耗材专用芯片,打印杨主控Soc等。</p><p class="ql-block"> 袁延庆在十多年的工作时间里,已先后获得珠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等科技成果,并于2015年获珠海市青年优秀人才、2016年珠海市香州区高端产业人才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上图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袁延熠【袁氏家族】二十二世,1999年9月10日出生,自幼就有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成为他为之倾倒的梦想,2017年梦想得以实现,全身心投入到自己钟爱的雕刻艺术,拿起了刻刀尝试自己雕刻。</span></p><p class="ql-block"> 木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深受广大雕刻爱好者的追捧,袁延熠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成为了一名雕刻师,经过他手中的刻刀,一块原木就变成了精美的木雕,成为木雕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秀。</p><p class="ql-block"> 袁延熠对于雕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他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于同年8月,有幸结识了著名雕刻大师,从此真正踏上专业雕刻之路。</p><p class="ql-block"> 具有家庭艺术基因的他,艺术技艺精湛 不足几个月,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袁延熠雕刻技艺突飞猛进,学习到了精湛的雕刻技法,业内人士见到他的雕刻作品无不夸赞其技艺的精湛。</p><p class="ql-block"> 袁延熠对于艺术的追求并不会就此止步,会以对雕刻艺术的勤奋和痴迷创造出更多栩栩如生的作品。</p> 袁家石匠 <p class="ql-block"> 大清晚期东官村的《袁家石匠》,也就是第一代的《袁家石匠》就名扬八方。</p><p class="ql-block"> 袁恩泽.字光亭,清光绪十年九月十二生于东官村,是东官村第一代《袁家石匠》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袁恩泽,第一个组织带领家人在村东山里的荒山野坡开山劈石成就了东官村《袁家石匠》的摇篮。袁家石匠第二代:袁崇礼、袁崇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 袁家石匠第三代:袁聿洲、袁聿萍、袁聿洙、袁聿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 袁家石匠第四代:袁训标、袁训芝、袁训楷</p><p class="ql-block">《袁家石匠》的技艺:1、院大门石:下方“门枕”一整块,门忱上面两侧是“门枕”一对,门忱有“拔掐石”固定,门前两侧门拔下方“迎凤石”各一,“迎凤石”下方是“衬石”,“迎凤石”内侧是“腮石”各一,门中间两边是门“腰枕石”一对,门上方两侧是悬枕各一,大门前不同人家有“马蹬石”或“上马石”各一对、拴马石、拴马桩石等。2、房屋石,有地基“衬石”、角石四块,条石角石四块“衬石”上方是“条石”,条石一般情况下有六块、八块或拾块,寓意六六大顺、八仙过海、十全十美。“条石”中间是“连枕”或门枕、撑忱,条石一层有拔掐石两块,二层有拔掐石、头顶石四块。门口下方有石橙石,石橙两侧有“垂带石”或马口橙石。一门三枕有门枕、腰忱、悬枕。3、窗口石,有窗台石。4、房屋四角石,托持石四块、挑持石四块、持头苗石四块。5、山墙石,有山丁石三块。</p> <p class="ql-block"> 《袁家石匠》的功夫:“每天一人上细石头六七尺,一尺40钻,一钻为100(锤),一天要打28000锤,七个人一天最快能打出一口屋的上细石料,年复一年的匠心春夏秋冬,用坚韧不拔的心,用尽臂力、腕力、手力锤打斧凿,辛勤于百姓建房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上左图:早年的老屋点缀着《袁家石匠》的技艺作品。上右图:屋山墙上的丁石、托持石、挑持石,显示着《袁家石匠》们的过往技艺。</p><p class="ql-block"> 《袁家石匠》技艺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据说袁家石匠技艺的足迹,遍布淄川、临淄、邹平等村周几十里,桥梁、寺院、平民百姓、豪门大宅都有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年月落款的石匠技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左图,罗村莲花庵。上右图,莲花庵碑文记载石匠袁恩泽功名。</p><p class="ql-block"> “大中华民国拾肆年崴在乙丑挑月上澣”碑文记载,重修莲花庵,各路泥瓦匠、铁匠、木匠、画匠、石匠齐聚修缮莲花庵各显匠心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碑文记载着石匠袁恩泽率队与各路匠工,同场技艺、同场纷呈修缮莲花庵的繁忙场景,承载着《袁家石匠》用匠心技艺为当地佛家净地的建筑群绽放异彩,绘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呈显出当年《袁家石匠》技艺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上图,第四代《袁家石匠》袁训芝的部分石匠技艺,锦川河涵洞工程(漫泗河肖家村段,时称锦川河)、石雕毛主席像、百姓用墓碑。</p> 袁家墓园 <p class="ql-block"> 袁家墓园原位于村西南三百余步之远,坐落于半环绕村庄锦川河的东岸,祖墓宝地头顶金山,脚踏黉山,佐依锦川河秀丽景色,风水安然于已百余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八0年秋后,村办企业砖、瓦厂兴建我袁家祖墓园地边,因而举家将祖上搬迁于村东北约1公里处矿土山堆上面的公墓园地安然。</p> <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一九年清明时节,因国家规划通途公路穿越墓园,顾其社会发展,不扰祖辈,再迁新建公墓新园。新园位于村东约3.5公里东山山腰间,安于东官村公墓之中。幕园依落过垛山,群山连绵,左右山岭仪仗墓园,堂前远望视野无限。墓园整齐划一,祖辈更加安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氏祖墓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左图 處士 袁启峘 字(铁桥)墓碑正面 上左图 碑背面载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译文/袁延民/见《文献资料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 村东过垛山袁家墓园E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