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杨社侠

<h3><br></h3><h3> </h3> <h3><font color="#39b54a"><b>  一、观察记录的重要性</b></font></h3><h3> 作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应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略与方法,那么都需要教师不停的观察才能实现。</h3> <h3><font color="#39b54a"><b>  二、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b></font></h3><h3>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h3><h3> (一)班级教师的合理分工</h3><h3> 1、作为旁观者的观察</h3><h3> 两名老师轮流担任主班和配班,那么配班老师就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游戏区域或儿童个体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每周保证一个小时时间即可,然后再进行整理记录信息。</h3><h3> 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h3><h3> 担任主班的老师比较忙,所以就可以先确定好观察对象,采用记录表或便笺条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也可以用手机拍录,之后再整理出来。</h3><h3> (二)观察什么</h3><h3> 游戏主题:主题的稳定性如何?怎么转移的?</h3><h3> 游戏角色:角色怎么分配?过程中有没有冲突?是怎么解决的?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h3><h3> 对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选择哪些材料?怎样使用的?对材料有没有创造性?</h3><h3> 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游戏内容是否丰富?</h3><h3> 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游戏中如何交流?和同伴关系如何?是被动还是主动的?遇到矛盾时的表现?</h3><h3> 游戏持续的时间与游戏的兴趣:游戏时间是多少?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h3><h3>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是否能控制自己?是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能否坚持?</h3><h3> (三)游戏观察的基本方法</h3><h3> 1、扫描观察法</h3><h3> 2、定点观察法</h3><h3> 3、追踪观察法</h3><h3> (四)游戏观察应注意的问题</h3><h3> 1、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对象,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h3><h3> 2、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h3><h3> 3、应持续观察,确保能观察到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和持续的发展过程。</h3><h3> 4、尽可能减少教师对游戏的控制和干预,确保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3><b><font color="#39b54a"> 三、如何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font></b></h3><h3> (一)观察记录书写的基本方法</h3><h3> 1、图片故事记录</h3><h3> 2、便笺条记录</h3><h3> 3、视频、图片、录音记录</h3><h3> (二)观察记录的一构成</h3><h3> 1、观察记录名称</h3><h3> 2、观察目的</h3><h3> 3、观察时间、地点</h3><h3> 4、观察对象、观察人或记录人</h3><h3> 5、观察人或记录人</h3><h3> 6、解读幼儿行为</h3><h3> 7、反思</h3><h3> (三)观察记录书写应注意的问题</h3><h3> 1、系统、完整、有逻辑、有重点</h3><h3> 2、描述清晰、有条理、详细、准确</h3><h3> 3、真实,非主观判断,无偏见</h3><h3> 4、符合基本的伦理要求</h3><h3><br></h3> <h3> 游戏区对幼儿的吸引力观察记录表</h3> <h3><b><font color="#39b54a">  四、如何解读幼儿的游戏活动</font></b></h3><h3> 所谓解读,是指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判断幼儿的发展及其缘由。如果是旁观者观察做观察记录,还可以分析游戏环境(包括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时间)和教师介入指导的适宜性。</h3> <h3> 游戏观察要点及发展提示</h3> <h3><font color="#39b54a"><b>  五、如何对观察记录进行反思</b></font></h3><h3> 反思是幼儿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思考,里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思考自己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后面该如何调整以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发展等等。教师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h3><h3> 1、对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进行思考 </h3><h3> 2、对引领方向、发展目标进行思考</h3><h3> 3、对游戏环境、材料调整进行思考</h3><h3> 4、对游戏支持策略进行思考</h3><h3> 5、对游戏与主题教学的关系进行思考</h3><h3> 6、对家园共育进行思考</h3><h3><br></h3><h3><br></h3> <h3><b><font color="#39b54a">  六、如何支持教师做好观察记录</font></b></h3><h3> (一)观察记录的作用</h3><h3> 1、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h3><h3> 2、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h3><h3> 3、评价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成长档案袋重要的组成部分</h3><h3> 4、用于家园交流</h3><h3> 5、作为班级故事与孩子分享</h3><h3> (二)幼儿园管理者应给予教师的支持</h3><h3> 1、班级保持合理的师生比</h3><h3> 2、帮助教师缓解安全责任带来的压力</h3><h3> 3、保障科学而又合理的游戏环境、材料及时间</h3><h3> 4、建立合理的幼儿园评价和激励机制</h3><h3> 5、减少幼儿学业课程带来的压力</h3><h3> 6、组织适当的培训和教研</h3><h3> 7、布置合理的教师文案工作量</h3><h3> 8、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教师们的事务性工作</h3><h3><br></h3> <h3>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案例</h3> <h3><b><font color="#39b54a"> 案例一:受欢迎的便利店</font></b></h3><h3> ——小班幼儿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h3><h3> 游戏时间到了,五名幼儿争先恐后的到了便利店争抢服务员的角色,泽泽怎么也挤不进去,便哭了,向老师求救,教师并没有任何会回应,教师只说了一句:“泽泽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后面泽泽没有办法,只好选择当了顾客,而且买了一盘自己喜欢的水饺🥟在休闲吧吃起来。便利店里面很吵,服务员生气了:“在这样吵下去,我就不卖吃的了……”这时顾客们才肯安静的排队等候。这时有一个叫洋洋的顾客,他用手拿饺子🥟,觉得不对劲,便在角色区材料里翻出了两根长短一样的棍子走向休闲吧,服务员看见了,急忙找来一把勺子🥄递给洋洋,洋洋回答:“不用了,我用筷子🥢就行了”</h3><h3> 案例回应策略:</h3><h3> (一)利用游戏中发生的小故事,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幼儿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h3><h3> (二)提供低结构材料,发展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和水平。</h3><h3> (三)教师适当退后,发挥同伴的作用,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经验。</h3><h3> </h3> <h3> 角色区便利店游戏中的幼儿</h3> <h3><b><font color="#39b54a"> 案例二:围巾、挎包加手机&nbsp;</font></b></h3><h3> ——幼儿具有灵活转换角色的能力</h3><h3> 游戏一开始,丫丫就拿起围巾、挎包,手机,还打着电话说:“好的,我马上出发,一会儿见”。出来碰到嘉玲,两人商量坐动车去北京,就坐在了竹排上荡起来。</h3> <h3> 准备去北京的丫丫和嘉玲</h3> <h3>  丫丫从车上下来又跑去开小车游戏,还压到了嘉玲的脚,结果被嘉玲这个交警扣了丫丫的分还罚了款,老师见了假装笑的肚子疼,找丫丫帮忙,丫丫装作医生给老师看病,有几个小朋友也过来围观了,还有人假装护士给老师揉肚子,老师笑的更厉害了。还有人从包里掏出药💊给老师吃,老师都照做了。</h3> <h3> 丫丫医生帮老师治疗的过程</h3> <h3>  这时,丫丫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个沙包,说:“老师,你可能是肚子饿了,饿了也会肚子疼,你把这个馒头吃了吧,吃了就好了!”</h3> <h3> 丫丫给老师的沙包馒头</h3> <h3>  胡老师肚子治好了,丫丫又挎起包走了,一个小时里,丫丫的围巾、挎包、手机就没有离过身。结束音乐响起,丫丫把挎包、围巾、手机摘下来,理整齐挂到了材料架上,心满意足的走了。</h3><h3> 回应策略:</h3><h3> 1、关注装扮性游戏材料的投放</h3><h3> 2、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适当的介入能够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h3><h3><br></h3><h3> </h3> <h3><font> </font><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size: 20px; font-weight: bold;"> </font></h3>

游戏

幼儿

观察

丫丫

记录

教师

老师

材料

思考

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