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和他的素描

鸿子

<p class="ql-block">丢勒是德国画家,生活于十六世纪,咱的明朝末年。十三岁开始跟父亲学手艺,父亲是匈牙利移民德国的金匠。看儿子有素描天才,就同意儿子改学绘画。</p> <p class="ql-block">《野兔》是丢勒最著名的水彩素描之一,画幅不大,刻画精益求精。兔子造型精细具体,所处空间仿佛虚幻无形,然而兔子的眼里一扇窗户的反映暗示了环境是室内空间,几乎有京剧舞台布局效果——观众通过观察来联想和发现所处环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丢勒十三岁的自画像。下笔稳健、肯定、准确。传统素描就是线条,再现对象、诉说情志、解释存在,简单一根线,可以诉说千千万 </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不论何种文化,都有同线条打交道的经历,但手机刷频将改变人类这一习惯,手同大脑的关系也将随之改变。这幅素描中的人物是丢勒画的自己的新婚妻子,纽伦堡富商的女儿,比丢勒小五岁,是丢勒的贤内助,丢勒的版画基本上由她和婆婆经营出售,家庭经济一把手。</p> <p class="ql-block">丢勒是孝子,他一生最爱的是母亲,最相信是妻子,尽管所到之处都受到贵族和君主的追捧,终其一生,低调待人做事,才华横溢只在艺术中。</p> <p class="ql-block">草中几株蒲公英,素描加水彩。</p> <p class="ql-block">荷兰人文主义哲人埃拉斯谟对丢勒崇拜有佳,他说,就算古希腊绘画大师阿佩雷斯再世,也会称丢勒为大师。这片翅膀逼真到无以复加,或代表了画家一种梦想?</p> <p class="ql-block">丢勒身处宗教改革运动高潮,但他远离一切意识形态,画中人物绝对是一个君王,丢勒对他的刻画一丝不苟,赋予他一个君王的一切尊严和庄严感。</p> <p class="ql-block">丢勒的人生观:永远好奇,认真观察,勤奋练习,精准再现。他说:“只有愚钝的人才会亦步亦趋跟在前人屁股后面,不肯自己动脑子思考、想象,不敢跨出传统一步。”</p> <p class="ql-block">十六世纪纽伦堡一个中产阶级妇女的形象。穿戴整齐不能少了念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九十三高龄的老人,当地的人瑞,丢勒刻画了他的每一条皱纹,每一根胡子和头发......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丢勒在世时身体一直比较单薄,但他坚持练健身,写实自己的身体,让人想到他身后四百年的奥地利画家埃龚·席勒……</p> <p class="ql-block">宗教画构图也可以轻松如舞台,</p> <p class="ql-block">甚至充满故事情节,还不忘也抒情,</p> <p class="ql-block">随时随地不能少的虔诚和尊严。</p> <p class="ql-block">画中是丢勒的大弟弟,一个精明干练的后生,瞒着寡妇嫂嫂偷偷卖掉了哥哥的大部分素描。丢勒的父母共生了十八个孩子,但活下来的就仨。丢勒很爱他的两个弟弟,对他们相当很慷慨,可惜弟弟们都没结婚,丢勒自己也没有后代。</p> <h3>永恒的祈祷,一幅简单的素描胜过千言万语。</h3> <p class="ql-block">“手巧才会心灵。”是德国手工艺人们的普遍认知。</p> <p class="ql-block">“好逸恶劳是心灵钝化的开始。”日耳曼人的信条。</p> <p class="ql-block">手可以帮助思考。</p> <p class="ql-block">丢勒的版画也记载民俗,这是男子公共澡堂,管弦笙歌,但无伤大雅。</p> <p class="ql-block">不过,丢勒是如何就进了女子公共澡堂,艺术史家没人说得清。</p> <p class="ql-block">1528年4月6日这一天,阿尔卑斯山南北陨落两颗绘画巨星,五十七岁的丢勒突然因病去世,他的同行和好友、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同一天离开人世,时年三十七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丢勒的这种发式因他而流行,特别在德国,一股回归中世纪德意志精神的潮流推动年轻一代把丢勒看成他们的榜样和偶像,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模仿丢勒留长发,慢慢成为时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