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1月3日19点左右到达武夷山市南源岭村。因为漳州古城附近的住宿实在太糟糕,商定到武夷山要住各方面设施优质的宾馆。刚刚到南源岭民宿区街口,就被一男一女两个拉客住宿的人盯上,极力劝说我们去看看各自宾馆。女子口才好,更热情,态度也更诚恳,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决定去她家看看。距公交车站不远的一栋四层小楼就是她的家。把我们交给她老公就离开了,男房东领我们到了二楼,几个房间都空着,品质都不错,任由我们选择,并主动把房价一降再降,从100元一直降到70元。我们夫妻是对生活品质没有过多要求的人,没有再看其他宾馆决定住下。</h3> <h3> 安顿后,出门。南源岭的街道上空空荡荡,几乎没有几个游人。商店、饭店、民宿虽灯火通明,因没有人气显得冷冷清清。如果不是了解到武夷山就在附近,甚至怀疑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h3> <h3> 在中国,各类茶因产地不同各具特点。福建最著名的茶是武夷山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白毫银针。前两种都产自武夷山。街上卖茶叶和茶具的商铺比比皆是!</h3> <h3> 就是这个女房东执意劝说我们住她家民宿。两口子育有一子一女,自家四层楼一层用于自己居住,其他层装修成民宿。他们又另租了一栋四层楼房,一楼打通成三个相连得店铺,一个饭店、一商铺经营茶叶、一个超市,另外和姐姐经营一家茶叶加工厂。看见他们夫妻的生意,我瞬间懂了南方人对于子女上大学并不热衷的原因。现实的讲,读书也好,上大学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他们的一双儿女不用上大学,接替父母的事业也可以一世衣食无忧地生存、生活。</h3> <h3>D9:1月4日九曲溪、武夷宫、天游峰、一线天</h3> <h3>早餐:慈溪粉、小笼包、豆干、稀饭、美味鸭腿、卤蛋</h3> <h3> 房东建议我们早晨去竹筏漂流,因为早晨武夷山上云雾缭绕山间景色更美些。没想到即使我们从容地吃完早餐,不慌不忙地坐公交前往,我们到的还是有点早,我们差不多是第一批到景区的游客。</h3> <h3>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三教名山,5A级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h3> <h3> 到达接待大厅,与我们之前到过的其他景区的人潮拥挤、人声鼎沸截然不同,这里空空如也,还没有营业,也更像不营业。我们庆幸自己淡季出游,确也有形单影只的心慌。疑心是否走错了路。直到在验票处见到刚刚到岗的工作人员才放下心来。</h3> <h3> 武夷山第一站竹筏漂流。竹筏漂流是每6人一筏,团队和散客分在两处乘船。我们到码头时受到早来4名散客的热烈欢迎。我们的竹筏成为景区第一个开始漂流的竹筏。</h3> <h3> 竹筏是由两个船工撑杠划动的。当地约定俗成的规则,坐船的6人每人出20元小费,船工就如导游一样讲解武夷山各景点的人文历史传说;如果不给小费,船工就一言不发地划船。我们船上有一个到武夷山买岩茶的泉州茶商,曾多次坐竹筏漂流,单刀直入地问了讲解费用,知道没有变化后就告诉船工,可以讲解了。一船人付了120元小费,气氛一片欢乐、祥和。</h3> <h3>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h3> <h3> 九曲溪,共九曲,九是实数不是虚数。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h3> <h3>双乳山</h3> <h3> 九曲溪里有许多鱼,从下观光车地到竹筏码头有许多商贩卖鱼食,一位大娘执着地追着我售卖鱼食,我告诉她没有零钱不买,她马上把二维码拿出来让我扫码支付。2元钱买了3小袋鱼食。九曲溪里的鱼很给力,每当有游人撒鱼食,鱼都飞跃起来吃食,给人鱼跃龙门的惊喜。绝对没辜负2元钱的鱼食。</h3> <h3> 武夷山的灵性在于山,更在于水。坐竹筏上,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h3> <h3> 武夷山的山脉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山上绿树长青,山下山水相连,怪石嶙峋,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群山,群山的倒影映在碧波之上,展现出一幅壮美柔媚的山水长卷。</h3> <h3> 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的真实写照。</h3> <h3> 因为我们一船人付了小费,船家主动给每个家庭拍了一张合影。</h3> <h3>凤尾竹</h3> <h3> 竹筏漂流2个小时,终点就是武夷宫。武夷宫最早建立的时间在唐朝天宝年间,称天宝殿。五代时,王审知改称武夷观,用来祭祀武夷君。北宋绍圣二年,武夷宫为全国九大道观之一。武夷宫景区有三个景点:宋街、柳永纪念馆、万春园</h3> <h3> 仿宋古街,全长300米,其建筑、商铺打造成集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休闲娱乐场所。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h3> <h3> 武夷宫内另一景点柳永纪念馆。馆内冷冷清清,游人只有我们两人,房顶长满荒草,房屋多处长满青苔,显得荒凉、破败。</h3> <h3>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h3> <h3> 柳永与歌女 柳永纪念馆左侧的巨幅石雕像为柳永与歌女。取自柳永词《雨霖铃》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抒发了柳永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h3> <h3> <b>词刻</b> 。柳永纪念馆后整块石壁上刻有柳永脍炙人口的诗文,主要有《蝶恋花》、《曲玉管》、《雨霖铃》、《定风波》等代表作品。</h3> <h3> 柳永纪念馆给人年久失修的感觉,那种婉约的凄凉、凄美!据说旅行团都不到这里,只有自由行的游人才有机会了解一代词宗的生平、故事,细品婉约派杰出词人的情思。</h3> <h3> 看见此景想起高晓松《越过山丘》中的歌词"爱是一个人的等候,等到房顶开出了花,这里就是天下"!充满悲壮、充满无奈、充满洒脱、充满豪迈。</h3> <h3> 武夷君又称武夷王、武夷显道真君,是中国武夷山的山神、乡土神。传说,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一说武夷君是神仙,修真于武夷山,受上帝之命统管群仙,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另一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岁,他有二个儿子,长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h3> <h3> 武夷宫站是武夷山观光车中转站。从南区去北区景点,或反之,都在此站换车。</h3> <h3> 天游峰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中的六曲溪北面,地处景区中心位置。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当有云海的时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宫,故名“天游”。</h3> <h3> 云窝,天游峰的入口。据说雨过天晴或者有雾的早上,云雾缭绕,看起来就跟云的家一样,所以叫做云窝。</h3> <h3> 天游峰是武夷山最险的山峰,也是是武夷山最主要的景点,更是体力消耗大、耗时比较长的景点。虽然到山顶只有900级台阶,但山势陡峭,大部分台阶斜度超过70度,游人大多手脚并用爬到山顶的!</h3> <h3> 上天游峰的轿子,380元到山顶。</h3> <h3> 仙浴潭,传说是七仙女沐浴之地。</h3> <h3> “问樵台”三字是明朝人留下的摩崖,位于风景区门户,按通常的理解,当是提醒游人要向山中樵夫问路,以免迷途。俗谚云:“傍水识鱼性,靠山知鸟音”,“欲识山中事,须问砍柴人”。向后人提示“黄朴问樵访仙”的故事。</h3><h3> </h3> <h3> 在山顶凭栏远望,遥望群山,见山势陡峭,千峰竞壑,九曲萦回,竹筏轻荡。有壮志凌云的豪壮激越之情涌上心头。</h3> <h3>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境”,又有“不登天游等于白游”的说法。此处为天游峰的峰顶。</h3> <h3> 一线天,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h3> <h3>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我更醉心于在山水间,读山、读水、读天地、读人心、读自己、读世界、读人生。</h3> <h3> 天游峰下,九曲溪边。</h3> <h3> 九曲溪里的鱼学名叫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它又名红眼鱼,武夷山特有的品种,该鱼外形似草鱼,此鱼大的约有1米左右,原系长江野生名优淡水鱼种。现在当地已将其列入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品种予以保护。</h3> <h3> 查阅得知,武夷山住宿有三个选择地:三姑度假村、南源岭、星村镇。其中三姑度假村最繁华,有一条美食街美食林立。虽然我们做好了游人稀少的心里准备,三姑度假村还是另人出乎意外的萧条。</h3> <h3> 号称美食一条街上游人寥寥无几,街上没有摊位,据说要晚上7点以后才出摊卖小吃。</h3> <h3> 晚餐: 特色烤鸭、馄饨、红姑汤</h3> <h3>D10:1月5日大红袍、水帘洞、天游峰(御茶园、武夷精舍、九曲溪边)</h3> <h3> 三姑度假村的晚餐实在差强人意,还是宾馆对面饭店的饭菜更适合我们口味。早餐:牛肉面、豆干、包子、凉拌面、卤鸭腿,后两种食物可以排在福建行美味前三名。</h3> <h3> 之前,许多游览过武夷山景区的朋友都告诉我一天足够游遍武夷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身经历证明,武夷山游玩一天太辛苦也太仓促。二次进山,出发!</h3> <h3> 我们进入大红袍景区幸运地遇见一个旅行团,导游是一个健谈而且茶知识丰富的女孩,一路我们蹭团了解到许多茶文化知识。</h3> <h3> 大红袍景区内路边、山间、坡上坡下都种满各品种的茶树。大红袍景区内茶青的品质是整个武夷山最好的,称为"正岩"。这里即是景区也是优质茶产地。</h3> <h3> 武夷山岩茶分大红袍,水仙,肉桂,名枞,奇种几个系列。水仙,肉桂是岩茶的当家品种。传统名枞有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白鸡冠。大红袍是五大名枞之首,又单归一个系列。</h3> <h3> 大红袍的品种有白鸡冠、肉桂、水仙、半天腰、铁罗汉</h3> <h3> 俗话说“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肉桂在大红袍中以香气见长,冲泡后又花果或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均亮,冲六七泡后,仍有岩韵缭绕,回味悠长,由于肉桂产量高品质好,这些年成为大红袍的主要品种得到广泛的种植。</h3> <h3> 与肉桂一样成为大红袍当家品种的还有水仙,水仙茶的发现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某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樵夫上山砍柴,累了在祝仙洞旁休息,含了身旁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小树,精神抖擞,折了树上一根小枝回去,摘叶子泡水治病效果不错。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花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当他说来自祝仙洞崇安人以为是“水仙”,于是这棵树就叫水仙茶了,从此水仙茶名品而传播四方。</h3> <h3> 大红袍生长的地方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所以很适合茶树生长。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现在九龙窠的绝壁上仅剩四株,极为名贵。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当地会有专人架起云梯上大红袍采茶,产量极少,只有7-8两,被视为稀世珍宝。</h3> <h3> 这六棵大红袍在平安投保,保费1亿元</h3> <h3> 这几棵茶树只所以珍贵有二个原因:一是这六株茶树是武夷山所有大红袍茶树的母树;二是因为这六棵茶树因为所处得天独厚的位置,生产出极品大红袍茶叶。</h3> <h3> 传说大红袍是仙鹤从蓬莱岛叼出来的种子遗落在武夷山上的这处悬崖上长成的。另有一种传说,从前天心寺和尚曾用这几株茶树上产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帝的病,皇帝将状元穿的红袍披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红袍将茶树染红了。该处山壁有“大红袍”三个朱红大字。大红袍枝叶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椭圆形的,尖端向下垂,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带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的时候,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h3> <h3> 大红袍茶树边的商亭里,售货员小姐在推销56000元/斤的产自崖壁上的极品大红袍。</h3> <h3> 这一盒极品大红袍54克,折后价6000元,可以冲三次的量。</h3> <h3> 大红袍根据茶青产地不同,还分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市面上常见到的大红袍是通过嫁接而生长的茶叶,称为二代大红袍,又称小红袍,分为若干等级。茶叶只有等级之分没有真假之别。</h3> <h3> 武夷岩茶的著名产区常常提到“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就在景区内,平均海拔大致350余米。这些山峰整体高度落差大,高低错落,地形起伏,峰峦叠障,地貌上山地多平地少,加上这一带溪流河畔的砂土地,很大程度上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家园</h3> <h3> 武夷山的正山小种也非常有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产地保护。</h3> <h3> 原计划我们从大红袍景区步行2.3公里到水帘洞景区,据说沿途的风景很美。我们步行600米左右发现我们低估山区的路的艰难,这600米的山路相当与平地的1200米,果断原路返回,坐车去水帘洞景区。</h3> <h3> 武夷山茶之所以品质好,是因为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喜光怕晒的特性,它们更适合在云雾多、漫射光多的茶园生长。武夷山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云雾天气,这些云雾把强烈的阳光进行了有效的过滤,即降低光照的强度又增加了茶树益生的漫射光,对茶叶良好品质的形成效果显著。另外,在武夷山景区多沟谷坑涧,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而在沟谷坑涧里的茶园每天的光照都比较少,狭窄的地方每日光照不足五六个小时,光照也刚好适度。也对茶品质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3> <h3> 这块巨石像不像带有窗户的高层?</h3> <h3> 自由行的好处就是走累了随时可以坐下,甚至可以躺下。疲倦的我竟然在景区的长凳上睡了一觉。然后精神抖擞的再出发。</h3> <h3> 临近水帘洞景点时,眼前出现一群鸽子,刚拿起手机想照相,就听见一个大娘说"买鸽子食才能照相"!我们随即离开。</h3> <h3> 说实话,去水帘洞景点的路上,听游人说水帘洞没有水流泄下来,我几次想放弃了,多日游走,两条腿一直在抗议。直到我们见到这块巨石,才觉得之前的辛苦是值得的。</h3> <h3> 旅游的魅力就在于亲身经历的场景给予人的感受,是语言及照片所不能及的;就在于带给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惊异、震撼。调整了多角度拍摄出水帘洞照片,都也无法表现巨石惊心动魄的雄伟壮观,苍白的语言无法描述巨石带给我们的震惊。我庆幸自己没有因其无水流泄而下放弃到此一游!</h3> <h3> 老大娘不让照相的鸽子,都因为我们手中给鱼准备的馒头来得我们跟前。久久不离开!</h3> <h3> 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h3><h3> 历史上将专门为皇帝将相贡茶的茶园钦封为“御茶园”。御茶园一向代表的是中国茶中尊贵、品位、优秀的血统。</h3> <h3> 武夷山一带制岩茶始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但御茶园的创设,却是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苛索不已 ,贡额逐年增加,到元末,每个贡茶已增至九百九十斤。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此后,这个有着二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御茶园被废弃了。武夷岩茶的生产一直到了清代初年,才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h3> <h3> 前一天登天游峰时路过武夷精舍,因体力不支放弃了游览。二次进山体力消耗小,有机会细细品味。</h3><h3>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br></h3> <h3> 武夷精舍落成之后,朱熹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了《精舍杂咏十二首》,并撰写诗序,以记其盛况。此后,他即在此广收门徒,著书讲学,长达五年之久,栽培了大量学生。朱熹的理学思想就传播开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h3> <h3> 有个学生装模作样的坐在第一排。不认真听课,东张西望,看门外的风景!</h3> <h3> 武夷山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风景区。其中文化部分就是因为这里有包括朱熹等许多历史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h3> <h3> 两天的武夷山景区游览,还有几个景点无力登山观看,其中包括非常壮美的虎啸岩、秀美玉女峰,险峻的大王峰等等。给我们的启示是:旅行是绝对需要体力的活动,旅行要趁早,趁身体还好,腿脚硬朗,时不我待。</h3> <h3> 再见了,美丽的武夷山!迷人的九曲十八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