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我和大部队在成都分开了,一早上,我和刘师傅开始从成都出发,要经过都江堰、汶川、卧龙、映秀、最终到达巴郎山垭口。好事多磨,刘师傅的车子刚过了映秀,还没有到卧龙,突然出现了故障。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急坏了刘师傅。</h3> <p class="ql-block">甘南老鹳草 打通救援电话后,一辆柳州五菱小面包车从山下驶来,停在我们的车旁边,下来两师傅,其中一个师傅姓杨,杨师傅问了情况后主动要求要拉我去巴郎山。刘师傅不好意思的对我说:“真是抱歉,不能和你去巴郎山了”</p><p class="ql-block">我说没关系,又劝他别着急,就坐上杨师傅的“五菱神车”向卧龙方向开去。</p> <h3>大卫氏马仙蒿</h3><h3>杨师傅很健谈,谈话中了解到他是藏族人,但已经汉化了,所以姓杨。</h3> <h3>狼毒大戟</h3><h3>杨师傅是个当地的采药能手,就住卧龙镇上,对于卧龙地区的野生植物很熟悉。看来这次我是找对了司机呀!</h3> <h3>蕙花马仙蒿</h3><h3>巴朗山位于小金县东,小金,汶川,宝兴3县交界处,距成都200余公里。巴朗山海拔5040米,藏语称巴朗拉,意为圣柳山。景区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是寒冻风化高山,山体峭嶙峋,岩石裸露,险象环生,随处可见山石岩屑坠落崖下而形成的碎屑坡和石堆,蜿蜒其间的公路是阿坝州东行最险一条路。</h3> <h3>大卫氏马仙蒿</h3><h3>举目远眺,奇峰突起,峰峦重叠,峭壁嶙峋。沿途高山草甸,风景秀丽,犹如一幅幅巨大的地毯覆盖山间,成群的牛羊怡然自得。蓝天白云间,茫茫的云海浮动山腰,将雄浑的山脉分成上下两部份,上面是野花缤纷的高山草甸,下面是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真是一幅绝美的景象!</h3> <p class="ql-block">广布小红门兰</p> <p class="ql-block">唐古碎米荠</p> <h3>从卧龙镇到巴郎山的路上,经过一个垭口,司机把车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对面的山就是大雪塘,山中林木茂密,雨水丰沛,终年云雾缭绕,山中遍布溪流瀑布,这里就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h3> <p class="ql-block">突隔梅花草</p> <p class="ql-block">偏花雪山报春</p> <p class="ql-block">突隔梅花草</p> <p class="ql-block">反瓣老鹳草</p> <p class="ql-block">偏花雪山报春</p> <p class="ql-block">粉花雪山报春</p> <h3>矮金莲花</h3> <p class="ql-block">独花报春</p> <p class="ql-block">矮金莲花</p> <h3>上山途中遇到一个大瀑布,好像从飘下来的一条银练。</h3> <h3>中午到达了一个垭口,有个“熊猫王国”的大石头,这就是巴郎山标志性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唐古碎米荠</p> <h3>莲叶橐吾</h3> <h3>快到中午了,杨师傅把车停到一个小环境台上,老远就闻到一股烤肉的味道,见到一个藏族大哥正在串牦牛肉串。</h3> <h3>杨师傅和他打招呼,原来他们认识。杨师傅请我吃肉串,我不好意思地接受了邀请。他们这里的肉串是新鲜的,而且都是大块的肉,放在火上翻烤,滋滋冒油,再撒上点孜然,盐和辣椒面,趁热吃一串,满嘴流油,香味扑鼻。。。</h3> <h3>这就是巴郎山的流石滩</h3><h3>流石滩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h3> <h3>流石滩上的植物特性:</h3><h3>从外观上看,流石滩植物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为了尽力传播花粉,植物花色艳丽,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的天堂。这些流石滩植物主要有大黄属、绿绒蒿属、无心菜属、红景天属、丛菔属、乌头属、点地梅属、棱子芹属和风毛菊属中,其中较为著名的物种有大花红景天、苞叶大黄、塔黄、垫状点地梅和球花雪莲、毡毛雪莲以及苞叶雪莲等</h3> <h3>一组暗绿紫堇的照片。</h3> <h3>暗绿紫堇</h3> <h3>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h3> <p class="ql-block">高原红景天</p> <p class="ql-block">紫罗兰报春</p> <p class="ql-block">岩梅科,红花岩梅</p> <p class="ql-block">德钦红景天</p> <p class="ql-block">高原红景天</p> <h3>山下的小白点儿就是杨师傅的五菱神车。</h3> <h3>巴郎山垭口风光</h3> <h3>4000米,山高坡陡,但其景色极为美丽,白云如海,雪山连绵,草甸起伏,“无限风光在险峰”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朝晖夕阴,烟霞漫漫。 “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披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 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烟霞缥缈。在山顶眺望,白云铺满长长的峡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山谷中还有密布的原始森林,绝妙的松萝悬挂林间。</h3> <h3>这里是绿绒蒿和报春花的天下。</h3> <p class="ql-block">全缘绿绒蒿</p> <h3>巴郎山垭口真是很神奇,在卧龙一边常年云雾缭绕,过了垭口后进入小金县就是晴空万里。</h3> <h3>羊群在山坡上吃着草。</h3> <h3>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h3> <h3>终于拍到了绿绒蒿。</h3><h3>
绿绒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长于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沿。人称“高山牡丹”,欧洲人推崇为“世界名花”。因全株被有绒毛或刚毛而得名。罂粟科,绿绒蒿属。<br></h3> <h3>唐古延胡索</h3> <h3>绿绒蒿家族兴旺,共有四十九种,除一种产于西欧外,其余均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h3><h3><br></h3> <h3>丽江就有8种。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少数种类在滇中、滇东北的亚高山地带,横断山脉则是绿绒蒿家族的中心,这里的绿绒蒿有三十九种,其中尤以淡蓝色的丽江绿绒蒿、鲜黄色的贡山绿绒蒿等最为著名。西北祁连山区也有分布,常见为黄色,形色惊艳。
</h3><h3><br></h3> <h3>凡是到过雪山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地带的气候特点:冰霜凛冽、辐射强烈、风大土薄、昼夜温差悬殊、气候变化甚大。即使到了冰雪消融的温暖盛夏,也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骤雨冰雹,一般树木都不能很好地生长,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亦常成垫状,匍匐于地。</h3> <h3>然而,绿绒蒿竟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迎风笑颜,顽强生长。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她们身披毛绒,仿佛穿上御寒的毛衣;根也变得肥厚坚韧,其长度往往超过株高的几倍,以利穿过岩石缝隙能把根扎得更深,积累更多的养分。</h3> <h3>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的流石滩中,她竟能昂首挺立,开放出艳丽夺目的花朵。<br></h3> <p class="ql-block">川木香</p> <h3>西藏勺兰</h3> <p class="ql-block">毛叶黎芦。</p> <h3>扁刺峨眉蔷薇</h3> <p class="ql-block">尖背百合</p> <p class="ql-block">西藏棱子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