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旅途 滇西北 “ 三江并流 “ 秘境之路

老朱

<h3>三江并流</h3><h3> 群山耸立,江河穿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一字排开,在纵贯南北的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山脉之间切割而出的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巨大峡谷,成为举世闻名的横断山脉地带和世界上最壮观的高山大峡谷群,在云南形成世界上罕见的三条江水并流而不交汇、并行奔流 170多公里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 三江并流 “ 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 三江并流 ” 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br></h3><h3> 这是云南未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我们深入风景美丽、风俗独特神秘的 “ 三江并流 “ 腹地,去寻找遗失的 “ 香格里拉 ” 。</h3> <h3>  我们滇西北 “ 三江并流 " 秘境行线路</h3> <h3>大理古城</h3><h3> 漫步在这座拥有 1200 年历史古城的街道上,厚重的历史积淀让人不停的寻觅历史留给这座古城的岁月印记。这座白族人世代休生养息的千年古城,曾多次毁于战火和地震等自然灾难,如今依然坚挺的保留着千年模样。</h3> <h3>  大理古城内玉洱银沧酒店,我们在此居住,这里也能体会到苍山洱海旁风花雪月的味道。</h3> <h3>澜沧江</h3><h3> 从大理到六库走杭瑞高速来到澜沧江出口,一下高速就见到了三江并流中的澜沧江。</h3> <h3>  因靠近边境,一路上有多个边境检查站,都有边防军人查验身份证,然后放行。</h3> <h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一一六库</h3><h3> 怒江州处于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处,有长达 450 公里的国界线,被誉为 “ 边境之州 ” 。怒江又处于世界自然遗产 “ 三江并流 ” 的核心腹地,在泸水、福贡、贡山境内,海拔 4000 米以上高峰有20多座。山脉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高山、急流、原始森林一望无际。</h3><h3> 六库是怒江的明珠之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以前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城曾设在知子罗,因该地易发地质自然灾害,州府和县城于上世纪70~80年代先后搬迀至六库镇,如今的六库是全国唯一同时设有三级政府的城市(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h3> <h3>怒江大峡谷与怒江</h3><h3> 怒江大峡谷位于滇西北怒江州境内,呈南北走向,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它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三江并流区,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高差达3500米。这里既有高山峡谷,激流险滩,流沙滚石地理特征,还有即将消失的独龙族纹面女、最圣洁的傈傈族男女混浴,茶马古道等人文景观。</h3><h3> 怒江因夹持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水流咆哮怒吼而得名,怒江是中国唯一没有开发的原生态河流,至今怒江上沒有水电站大坝。</h3><h3> 怒江大峡谷幽静深邃,江水奔腾咆哮,少数民族多样,风貌原始古朴,景致美丽奇绝。沿大峡谷的泸水、福贡、贡山几县市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这是中国西南的极边之地,虽然沿途人烟稀少,但这一路上的山水人文景观却堪称一绝。我们的旅程首先将沿着怒江大峡谷边走边看,领略它的徒峭与俊俏,直至滇藏交界处。</h3><h3><br></h3> <h3>傈僳澡堂会</h3><h3> 每当春节要到来的时候,生活在云南怒江峡谷的傈僳族群众,都要到有温泉的地方去洗浴。六库附近的登梗温泉是有名的澡堂会会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傈僳族全家人一起带上行李、食物、炊具,到温泉附近搭起帐棚,吃住在温泉边,每天进行对歌、射驽、 “ 上刀山、下火海 ” 表演和物资交流等活动。他们每天早晚泡温泉浴,消除全身的疾病和疲劳,洗涤一年来身上的污垢,迎来新一年的平安吉祥。</h3><h3> 来到澡堂会,看到有当地有人在泡澡、泡脚,我们也面朝怒江,背靠高黎贡山,在天然温泉里泡泡脚,洗去风尘,净化心灵,体验怒江男女共浴的这一延续了百年的习俗。</h3><h3><br></h3><h3></h3><h3><br></h3> <h3>溜索过江 </h3><h3> 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是怒江最有人文特色的景观。在惊涛骇浪的怒江上,船只无法通行,人们只能凭借溜素横渡怒江,越过奔腾的江水,在峡谷间自由往来。在我们看来,用一条背带加一个滑轮,在汹涌澎湃的怒江上飞渡一是件很挑战极限的事,但对于怒江两岸的山民来说,这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怒江两岸隔一段就有桥过江,过江的溜索大多废弃了,仅存的几条溜索也是用来作为旅游体验项目。</h3><h3><br></h3> <h3>  既然到了怒江,就要体验一下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过江,惊险、刺激、难忘!</h3> <h3>老虎跳</h3><h3> 怒江老虎跳峡谷并非香格里拉的虎跳峡,老虎跳峡谷全长10公里,谷岸高1500米。老虎跳是怒江老虎跳峡谷中最为陡窄的河段,一块巨石立于江心,据说老虎在这块黑石上一跃就过了怒江,因为这里两岸距离最近处只有十余米。这里江水湍急狂放不羁,水流击石,发出闷雷之声。</h3><h3><br></h3> <h3>神奇的飞来石 </h3><h3> 1983年3月19日凌晨3时,因连续大雨,怒江东岸山体滑坡,这块金字塔形状重千吨的巨石从碧罗雪山上飞下来,重重地砸在公路上后借助惯性又弹到5米高的福贡县民族中学一栋教师校舍三合小院中央,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无损,无人员伤亡,真是神奇。国内其它地方也有飞来石的景点,只有天知道它们是何时飞来的。</h3> <h3>  300 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沿途人烟稀少,这一路上的山水景观却堪称一绝。怒江周边的水资源非常的丰富,时有山泉流下,路途中多次遇到这种在山上发电的小水电站,流下来的水如同瀑布,还真有点壮观。</h3> <h3>怒族村寨老姆登</h3><h3> 进入褔贡县境内,途中沿碧罗雪山盘山公路行驶十多公里来到半山腰的老姆登村。这是一个美丽的怒乡,很小的村寨。老姆登是怒族话,意思是 “ 令人向往的地方 ” 。它散落在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半山腰间海拔1800多米的缓坡地带,成梯形扇状分布。这里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村子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山脚下是怒江由北向南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中缓缓流过,村寨周围依山而造的客栈、农舍、茶地相互映衬。由于村子建在半山腰,这里比较闭塞,好在老姆登封与原州府和县政府所在地知子罗相邻,还不至于与世隔绝。但自上世纪70~80年代,怒江州府和碧江县政府相继撤离知子罗,迁至六库,知子罗成了一座废城。老姆登后来渐渐被外人所知,估计还是因为老姆登天主教堂。我们在老姆登居住时,由于下雨,天空云雾笼罩,我们无缘见到皇冠山因而无法欣赏它的神采。</h3> <h3>  从老姆登村遥望高黎贡山北段的皇冠山(图片来自网络)</h3> <h3>老姆登基督教堂</h3><h3> 老姆登教堂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 “ 神爱世人 " 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老姆登基督教堂是在1930年由法国传教士所建。老姆登村属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所以这里基本就是傈僳族和怒族村民。傈僳族和怒族有各自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后来这位法国传教士为了让信徒能够读懂经文,还创造了傈僳族文字,如今傈僳族文字是傈僳族和怒族共用的文字。1958年老姆登教堂在那个运动中被毁,现在的教堂为1979年重建。</h3> <h3>记忆之城一一知子罗</h3><h3> 从半山腰的老姆登村再上行四公里就到了记忆之城知子罗,这里海拔2023米,原来是怒江州府和原碧江县府所在地,因滑坡问题1974年怒江州府迁往六库,1986年碧江县制撤销后,这里人去楼空,喧闹不再,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废城,它的原名 “ 知子罗 " 已在地图上消失。这里的建筑风格还凝固在三十多年前,废弃的房屋建筑以及断壁残垣上还残留着那个时代的的烙印,仿佛在像人们诉说着六七十年代的那段独特难忘的岁月。知子罗标志建筑八角楼图书馆,据说当时特意从大理请来工匠打造,才竣工不久,还没来得及放进一本书,就因迀城而废弃了,现改为怒族博物馆。</h3><h3><br></h3><h3><br></h3> <h3>  废弃的房屋建筑及墙壁上遗留的傈僳族文字</h3> <h3>  这里文革那个时代的的烙印仍在</h3> <h3>  从山上朝下望去,浓雾笼罩中的福贡县城,时隐时现的房屋,奔腾的怒江,都在描绘着这奇妙虚幻的美景。</h3> <h3>贡山县城</h3><h3>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的居民大部份是独龙族,县城坐落在峡谷,前后雪山相夹。出贡山县城过普拉河大桥有一三岔路口,向西走独龙江公路翻越高黎贡山是神秘的独龙江,向东走德贡公路翻越碧罗雪山是德钦的茨中,那里离梅里雪山并不遥远。向北继续沿怒江走丙察察线可达丙中洛及西藏。我们的行程安排是先向西翻越高黎贡山去神秘的独龙江后返回,之后继续沿怒江前行去丙中洛及滇藏交界处后又返回,再之后向东走德贡公路翻越碧罗雪山去德钦看梅里雪山。</h3> <h3>怒江峡谷区域的宗教信仰</h3><h3> 在怒江峡谷沿岸,宗教信仰有四种形式: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喇嘛教。上帝真是偏爱这块土地,除原始宗教是“土生土长”的外,其他三种宗教都是清末民国初期陆续传入怒族地区的。在这里只要有村落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以前外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使用来做礼拜。在教堂看着那些身穿民族服饰用自己语言的村民坐在教堂歌唱赞美诗真让人感到神奇。人们或翻山越岭、或溜索过江聚在小小的教堂聊聊家常,唱唱诗歌,拍拍上帝的马屁,再和谐不过了。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15个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每逢作礼拜的时间,人们都来到各个教堂,虔诚地祷告着。这里是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或许是当地人的包容友善才使得这种文化奇观成为可能,各种教堂的存在,更是这种多文化碰撞、和平共处的典型。 </h3><h3>照片为贡山县基督教锡安堂。</h3> <h3>神秘的独龙江</h3><h3> 独龙江作为 “ 三江并流 ” 的核心区域之一,是除了人们熟知 “ 三江并流 “ 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它位于 “ 三江并流 ” 最西部的江河,被称为 “ 第四江 ” 。独龙江乡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和文化发源地,也是已列入国家非遗目录的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还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 三江并流 ” 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雪峰阻隔,罕有人至,形成封闭式的地理坏境,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原始粗犷的独龙族文化和每年长达半年的风雪封山期致使这片北连西藏,西邻缅甸,国境线长97公里的深山峡谷成为中缅边境最后的秘境。</h3><h3><br></h3> <h3>独龙江乡</h3><h3> 独龙江乡位于怒江州贡山县西部,云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形成封闭式的地理坏境。东面是海拔5128米的高黎贡山,山高林密的无人区。西岸是海拔4934米的担当力卡山,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东西两座大山几乎完全断绝了独龙江与外界的联系,崇山峻岭之间,绝壁峡谷之中,独龙江犹如一条永不疲倦的银色巨龙,自北向南咆哮而过。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独龙族人民就在独龙江两岸繁衍生息。独龙江乡被称为“世外桃源”,这个近2000平方公里皆是高山深谷的的乡镇,交通闭塞,1999年才见到第一辆汽车,因而有着完好的原始生态。这里青山叠翠,江水清澈,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迷人的美丽地方,这里有 4000 多纯朴善良的独龙族人,还有被称为人类学 “ 活化石 ” 的纹面女。</h3> <h3>与外界隔绝的独龙族</h3><h3> 长期以来,据守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在天堑的阻隔下,一直过着狩猎捕鱼的原始生活,被称为 “ 太古之民 ” 。独龙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仍然保留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活。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全国独龙族人口6000多人,居住在独龙江乡的就有4000多人。因为其与世隔绝,独龙族一直鲜为人知。</h3><h3>图为独龙江河谷及沿河而建的独龙江公路。</h3> <h3>独龙江乡巨变</h3><h3>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2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将他们的族名正式确定为独龙族。以前的独龙江乡,因为山峻谷深,自然条件恶劣,一年里有半年都被大雪封山,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为此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特别是在交通和住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一条从巴坡村横穿高黎贡山到贡山县城的一米多宽的人马驿道建成,打破了这里的封闭;1999年,简易而曲折的独龙江公路通车,结束了独龙族人背马驭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2014 年,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让独龙江乡彻底改变了大雪封山的历史。2010年,启动了独龙江 “ 整乡推进,整族帮扶 ” 项目,政府陆续为独龙族村民修建了安居房。2018年底,独龙江乡 6 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 一步跨干年 " 是独龙江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真实写照。</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进入独龙江国家公园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公路和独龙江景区经过二年的封闭提质改造后,今年十月重新对游客开放,进景区须提前在网上预约。</h3> <h3>  高黎贡山保护区内,天空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h3> <h3>  车在神秘的高黎贡山和独龙江河谷中穿行,高山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它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原始野趣,质朴静美。<br></h3><h3><br></h3> <h3>  第一天进入迪莫帕时云雾缭绕</h3><h3> 第二天离开迪莫帕时阳光明媚</h3> <h3>迪莫帕全景</h3><h3> 驻足回眸,盘山公路犹如怒江峡谷的脉络,穿过高黎贡山的臂膀通往独龙江流域。凝眸远眺,群山似浪,一波接一波,从滇西北滚过。谷底的普拉河,躺下来是水,站起来是山。看山寨,云里雾里,安详静坐在柔软的时光里。</h3> <h3>人马驿道</h3><h3> 1956 年,为了改变独龙江乡运输物资靠人背肩扛的状况,贡山县政府着手修建从巴坡(当时乡政府所在地)翻越高黎贡山至县城的人马驿道,中途因资金不足暂停。1963 年又重新开工,并于1964年11月建成。人马驿道总长65公里,路基宽1.2至1.5米,建有小桥19座,驿道建成后成为独龙族和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当时每到大雪封山前,县里和来自福贡、迪庆、丽江的马帮就聚集在贡山县城,组建成由100多人和900多匹马组成的马帮运输队,浩浩荡荡踏入独龙江,不计运输成本地为独龙族抢运粮食和煤油等过冬物资。当时一个来回要整整 6~7天,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独龙族人生活的艰辛。</h3><h3><br></h3> <h3>独龙江公路隧道</h3><h3> 出贡山县城向西就是独龙江公路的路口,从县城到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公路全长近80公里。以前进出独龙江乡,需翻越高黎贡山4500米风雪垭囗,而且每年11月底至第二年5月大雪封山不能通过。2013年11月,位于高黎贡山半山腰海拔3380米全长6.7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这条投资7.83亿元的隧道避开了高黎贡山最为艰险的23公里盘山公路,使独龙江公路能保持全年通畅。而对旅游者来说,遗憾的是隧道绕开的这段路,也是高黎贡山景观最美处,将错失途中的雪山美景。</h3><h3></h3><h3></h3><h3><br></h3><h3><br></h3> <h3>  从2010 年起,政府为独龙江乡村寨的村民们陆续修建起 1068 座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免费供独龙族人使用。在独龙江乡,你会看到,家家户户屋顶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边境地区,这等同于主权的宣示。<br></h3> <h3> 习近平总书记和怒江州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在一起,左一为独龙族纹面女。</h3> <h3>探访独龙族纹面女</h3><h3>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多采而又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其中妇女纹面习俗是独龙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活化石,是独龙族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符号。我们此次去独龙江乡有幸探访了一位独龙族纹面女,她已经80多岁,她脸上的纹面以及皱纹,显示着她生活的沧桑,她的过往注定不平凡。纹面对她们来说实则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当她们还是少女时就要纹面,先在脸上描好图案,然后用一根尖锐的竹签刺破皮肤底层,再用浸泡了三天三夜的锅烟子水和龙胆草汁液反复揉擦刺纹以此让染料能渗入到皮下,等到伤口愈合后脱痂,青蓝色的面纹便永远留在脸上。因部落氏族不同,她们的纹面图案也不一样,有的纹上蝴蝶,有的纹上花朵,有的纹上动物。至今仍没有人知道纹面是为了什么,为了好看、成人礼还是纹面自保?亦或者是一种图腾象征?这些都不得而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都已成了历史,纹面这一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60年代。据统计,1985年纹面女有90多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只剩下20人左右。从2010年开始,政府每年都给纹面女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贴,来改善她们的生活,希望她们健康长寿。政府还为纹面女建立了健康档案,军医会定期上门为她们体检,及时跟踪她们的健康状况。现在纹面女们都已进入老年,最长者已有90多岁,年龄最小的也有70岁。随着独龙江河水年复一年的流淌,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最终将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而纹面习俗将成为独龙族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记忆符号。</h3><h3><br></h3><h3><br></h3> <h3>巴坡原边防部队老营房和巴坡烈士陵园</h3><h3> 在独龙江乡巴坡村有一处原边防部队老营房和巴坡烈士陵园,现在已成为怒江州爱国教育基地。这里再现了解放后进入封闭千年的独龙江守卫边防的官兵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帮助独龙族人民从原始社会人背马驮刀耕火种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艰苦历程。烈士陵园里至今还长眠着在这里牺牲的 8 名边防部队的烈士。</h3><h3><br></h3> <h3>  从独龙江乡政府前往独龙江下游中缅边境的马库村,观看月亮瀑布和41号界碑。马库村与缅甸相邻,独龙江就是从马库村的41号界碑处进入缅甸的。<br></h3> <h3>钦郎当边境小镇</h3><h3> 在马库村经过钦郎当边境检查站办理相关手续后,来到马库村钦郎当边境小镇,这里离边境线只有几公里,但被告知去边境的简易土路狭窄路况不好,我们的商务车无法通行,如果步行往返需2小时,由于时间原因,只能放弃,到了边境无缘界碑,着实遗憾。<br></h3> <h3>  马库村钦郎当边境小镇富有民族特色的吊挢</h3> <h3>远观月亮瀑布</h3><h3> 月亮瀑布,又叫哈滂瀑布,独龙语称之为 “ 哈巴依称 ” ,意思是天上掉下来有光泽的水。哈滂王河从海拔3100米至海拔1400米处,突然跌落,形成高120米,宽20米的瀑布。据说每当十五月明之夜,月亮照射瀑布,瀑布倒映月亮,翩迁起舞,银河细流,水声淙淙,故称之为月亮瀑布。</h3> <h3>中国41号界碑</h3><h3> 马库村的边境线分布着37至43号7块中国界碑,界碑隐藏在茫茫原始森林中,低调地标志着中国的边界线。因独龙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对面缅甸境内也居住着不少缅甸独龙族人,因而这里中缅边境无人看守,两国独龙族边民可自由往来。(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为了旅游的需要,独龙江风情小镇在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依江而建,小镇包括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及往宿餐饮等,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h3> <h3>  我们住在独龙江畔的独龙江大酒店,清晨看到了高黎贡山日照金山。</h3> <h3>  独龙江畔独龙江旅游小镇全景(图片来自网络)</h3> <h3>怒江边上的石月亮观景台</h3><h3> 从独龙江返回贡山县城后继续沿怒江前行,来到了石月亮观景台。石月亮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是一个透着篮天的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奇峰上的石月亮号称三江圣地,傈僳之根,永不沉落的亚哈巴。我们来时由于是阴雨天,连后面的高山都看不到,更不用说石月亮了。(右边图片来自网络)</h3><h3><br></h3> <h3>怒江上的吊索桥</h3><h3> 在怒江峡谷,由于村寨只能分布在怒江两岸的阶地和半坡上,原来人员来往交通是通过溜索连接,现在修了吊索桥。脚下滔滔江水怒吼着,行人和小型车辆则在桥面通行。只要怒江边有村庄就会有吊索桥,怒江上现有各类桥梁70多座,极大的方便了两岸人员及车辆的出行。</h3> <h3>  腊瓦朵</h3> <h3>怒江第一啸 </h3><h3> 一路咆哮的怒江到达这里后,江面从 100 余米突然收紧到50余米,平静的怒江水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声,故名为怒江第一啸。   </h3> <h3>最美怒江公路</h3><h3> 我们此次从六库至丙中洛,全程300多公里,一路沿怒江公路行走,这条道路之前是砂石“搓板路",最近才全线铺装了沥青,今年10月刚通车。我们此行全程除了有一个隧道暂不能通车绕道走了一小段“搓板路"外,其余一路顺畅。景美路好,这才是最美怒江公路。</h3> <h3>丙中洛</h3><h3> 在长达 300 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的北端,有一块人神共居之地 —— 丙中洛。这里是怒江峡谷少有的开阔之地,又是怒江粮仓。丙中洛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一个镇,位于贡山县的北部,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接壤。这里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峡谷中的台地地貌,最高海拔为高黎贡山的嘎娃嘎普雪峰5128米,最低海拔为怒江江面1430米。</h3><h3> 丙中洛,藏语意为 " 藏人的村庄 " ,滇藏边界,雪山深处,怒江奔腾,江岸是鲜为人知的人间仙境。这里交通不便,是中国最为偏远、通行困难的地区之一,也因为如此,这里人迹罕至,得以保留了最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人文民俗。这里经济社会长期处于较为原始的自然经济阶段,发展水平低,只有马帮运输的茶马古道与外界相通,直到1991年才建成了通往县城的公路,2009年修建了丙中洛通往西藏察瓦龙和察隅的公路丙察察线。</h3><h3> 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别的人文风情,形成了特别的人文景观。丙中洛民族众多,主要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独龙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多民族在此和谐共生,这里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民居特色鲜明,如怒族的石板房、傈僳族的千脚落地房、藏族的夯土墙房等。这里天主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三教并存,藏传佛教于1490年传入,天主教是清朝末期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传入,基督教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莫尔斯传入。这里的人们信仰自由,往往一家人各有不同的信仰,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几乎每个村落都能见到基督教堂或佛教寺院,这里有重丁教堂、秋那桶教堂、白汉洛教堂、普化寺等多宗教教堂古庙群。</h3><h3> 丙中洛的自然与人文丰富多样,这里有雪山,有田园,有藏式风光,也有欧式宁静,还有滇藏线古老的人马驿道,这里可以俯瞰怒江第一湾的壮观,看湾内桃花岛的盛景,赏秋那桶的原始宁静,听雾里村的古道驼铃。这里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是多民族和多宗教和睦共处的天堂。</h3><h3><br></h3><h3><br></h3> <h3>梦一样的丙中洛</h3><h3> 早上再次来到丙中洛观景台,满世界云雾飘渺,让人幻想山和云的彼端是否真的存在神灵。太阳渐渐升起,云雾不断上升,山谷间云蒸霞蔚,如梦如幻,宛如仙境。</h3> <h3></h3><h3>怒江第一湾</h3><h3> 在长达 300 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的北端丙中洛台地上,怒江如玉带缠绕,在附近留下好几个马蹄型的峡湾。怒江自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至丙中洛,受大山阻挡而形成的半圆形大湾,成为了这片秀美土地上的第一湾。从山顶俯瞰怒江第一湾,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怒江第一湾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它高出江面30多米,这里怒江海拔1710米,风光绮丽,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是这一峡谷中少有的山间奇景,在峡谷中宛如一颗绿宝石。<br></h3><h3> 这里的村子都叫各种 “ 桶 ” ,其实在怒族语里 “ 桶 ” 就是平安的意思。在怒江州,凡是称为 “ 桶 ” 的地方便是怒族、傈僳族聚居的地方;凡是称为 “ 洛 ” 的地方,便是藏族聚居的地方;凡是称为 “ 当 ” 的地方,便是独龙族聚居的地方。</h3><h3><br></h3> <h3>怒江第二湾及桃花岛</h3><h3> 怒江出丙中洛后的拐弯,也叫怒江第二湾,风景一样迷人,该湾形似怒江第一湾,比怒江第一湾多了一座铁桥连接丙中洛。湾中心的岛叫扎拉桶村,因岛上遍布桃花树,待到花开时节,真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此得名桃花岛。桃花岛上有28户怒族居民在哪里过着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桃花节民俗。</h3><h3> </h3> <h3>古道天险石门关 </h3><h3> 在丙中洛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在这里两座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被当地人称为 “ 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 ” ,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石门关雄伟壮丽,粗犷凝重,是进出滇藏的必经之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六团的指战员就是由此进入西藏的。<br></h3> <h3>中国最美的村庄——雾里封</h3><h3> 雾里村过去叫做翁里村,解释为 “ 一个像鸟窝的地方 ” ,因雾而近些年改名。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它背靠碧罗雪山,怒江在村前缓缓流过,隔江与高黎贡山相望,江边的一片坡地上,分布着64户怒族人家。有雾的时候,这里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从茶马古道远眺雾里村就仿佛看着一副绝美的风景画,堪称怒江的小瑞士。雾里村直到如今仍不通公路,进村必须行走 2 公里的古老的茶马古道。</h3><h3><br></h3><h3><br></h3> <h3>怒江绝壁上的茶马古道</h3><h3> 车从雾里村景观平台开出不久,在江的对面可以看到一条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小道,这就是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进雾里村的唯一通道。滇藏茶马古道,是从云南贡山通往西藏的人马驿道,它就像一条细长的蟒蛇一样蜿蜒曲折,向西延伸,沿途地形地貌独特,景色壮美,无与伦比。 茶马古道如今只有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藏东南地区的70公里古道上还有马帮队在穿行,被称为活着的茶马古道。</h3><h3><br></h3><h3> </h3> <h3>秋那桶 </h3><h3> 秋那桶村是 “ 丙察察 ” 滇藏线的必经地。这个怒族特色村寨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北端最后一个村子,再往北就是西藏的察瓦龙。秋那桶景色是整个怒江大峡谷中最精华的地方,有人间天堂之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秋那桶还没有开往县城的班车,由于交通不便,环境闭塞,至今还是一个游客稀少的原始村落。这里天空蔚蓝如镜,空气清新甜美,充满荒野情趣,毫无雕琢痕迹,被当地人称为峡谷中的一颗绿色宝石。</h3> <h3>  走进秋那桶,就步入了一个没有喧哗,没有杂色的纯净世界。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中,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自然淳朴。雪山、草甸、古树、梯田、木屋、栅栏与溪水,色彩斑斓,错落有致,把你引到一个与世无争的宁静的世界。</h3><h3> 秋那桶是个依山谷而建的小山村,蜿蜒向上的房子是很有地域特色的怒族木垒民居,墙和室外扶梯都是圆木的,屋顶铺着一片片薄薄的石板,显得原始,厚重和粗犷。从山谷高处向下着,云雾中的秋那桶在峡谷中若隐若现,诗情画意中带着尘世间的烟火气, 如果把丙中洛比作是人神共居的地方,那秋那桶一定是众神的后花园。</h3><h3><br></h3> <h3>秋那桶教堂</h3><h3> 有人说,秋那桶是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是枚可以寄往香巴拉佛国的稀世邮票,神的光、佛的语、仙人的衣袂、人世的炊烟、美妙的歌声,全都集聚在这里,说不清这里是人的居所,还是神的天堂。秋那桶教堂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礼拜堂居中,颇为壮观,它始建于1907年,是丙中洛第二所天主教堂,这座教堂虽然简陋,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h3><h3><br></h3> <h3>制作琵琶肉</h3><h3> 在秋那桶村,看见了村民家晾晒的琵琶肉。琵琶肉为当地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猪肉,是怒族人最喜爱的一种荤莱。具体制作方法是本地土猪屠宰后将其内脏和骨头取出,保留完整躯体,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等佐料及白酒,轻轻搓揉后,将其开口缝合,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与猪耳塞严,待腌至五六天后将腌肉水从猪鼻中放尽。然后用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干后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的制作特别,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其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少数民族待客及家庭食用的上等佳肴。</h3><h3><br></h3> <h3>那恰洛峡谷</h3><h3> 是怒江峡谷中最大最美的峡谷,也是云南境内的最后一处峡谷,这里和西藏察隅的察瓦龙交界。</h3><h3><br></h3> <h3>丙察察线 一 滇藏分界</h3><h3> 丙察察线被称为第七条进藏公路,之前是进藏路线中以险闻名同时也是风景最优美原始的路线,被网友称为 “ 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 ” ,它能让你体验穿越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所谓丙察察是云南怒江丙中洛沿怒江往北经西藏的察瓦龙到西藏的察隅县,全程300公里。别看这300公里,正常情况车要走两天时间。这条路线1999年9月开通简易道路,当时冬天大雪封山不通车,雨季遇塌方不通车,全年能通行时间实际不足4个月。如今,在耗资18.2亿元历经两年半的改造后,最危险最难走的进藏线路丙察察线早已改头换面,变成了一路美景赏遍的四级公路!丙察察线 一 滇藏分界点,是云南省境内往西藏公路的尽头。</h3><h3><br></h3> <h3>  想不到此次进入西藏,是以徒步的方式。</h3> <h3>  西藏一侧滇藏分界石碑,根据碑文记载,这里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必经点,相传当年藏民通过此道做生意,每次到了这里就得面向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磕头,口念六字真言虔诚地祈祷,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梅里雪山众神的护佑。这里还有很多用土黄色的石块垒起来的玛尼堆,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梅里雪山的那份虔诚。</h3><h3><br></h3> <h3>美与险并存的德贡公路</h3><h3> 在滇西北,三江并流中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有一条德贡公路,全长98公里,它穿行在高山峡谷中,行走于地球褶皱之间,是条极其重要的藏区公路。过去由于碧罗雪山的阻隔,没有公路往来,只有古老的茶马古道,如果从香格里拉到怒江贡山走公路要途经大理、保山、六库、福贡,最后到达贡山,全长近1000公里茫茫山路,如今变成了不到100公里的近道。这条公路从 2009 年开工建设,由于工程难度大,历时十年才通车。</h3><h3> 这条连接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彩带公路,是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处最美的自驾旅行线路,它连接滇西北的两处绝美秘境,起点为德钦县,止于贡山县,是联通云南迪庆和怒江两州重要通道,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一环。这是一条新的景观路,鲜为人知,它充满了无尽的挑战,沿途塌方落石时常发生,多雾多雨,遇雪封山。这条路穿碧罗雪山,翻孔雀山垭口。这条路经过原始森林、瀑布群、高山湖泊、牛羊牧场以及藏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山寨。在这条路上,你能感受到一山四季游、一日游三江的壮美奇景。这是一条美与险并存的壮美之路,好在我们的领队也是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驾驭的了这样的路,而且精力非常的充沛,虽然在悬崖峭壁边上行走,全程却没有丝毫的担心。</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不知眼前的一切为何如此令人着迷,却迟迟驻足不愿离去。</h3> <h3>  群山横亘天际,森林色彩斑斓,在如火如霞的红、黄色秋叶掩映下,更显示出雪山的高峻雄奇和公路的盘旋蜿蜒。</h3> <h3>  这里是碧罗雪山海拔3882米的孔雀山垭口,风中飘荡摇曳着五彩的经幡,映衬着雪山。经幡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祈福方式,在各个领域都有,特别是高山垭口,海拔高的地方,褪色的经幡在寒风中翻卷,经文难以辨认,却仍然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六字真经,垭口也因为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天地之间,我在其中</h3> <h3>  碧罗雪山孔雀山垭口上的高原小湖泊,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汇集而成,湖面十分安静,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h3><h3><br></h3> <h3>德钦</h3><h3> 德钦是迪庆州乃至云南省最西北角的县城,紧邻西藏芒康,坐落于狭窄的山谷之中,海拔3400米,这里湛蓝的天空漂浮着一朵磨菇云。</h3> <h3>雾浓顶十三白塔观景台</h3><h3> 雾浓顶海拔 3400 米,因地处雾浓顶村而得名,建有迎宾十三白塔、观景台等。怒山山脉在云南北段称为梅里雪山,南段称为碧罗雪山。雾浓顶对面就是雄伟壮丽的梅里雪山,也是观赏、拍摄梅里雪山及日照金山奇观的最佳地点之一。雾浓顶村还有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 “ 一夫多妻 ” 。</h3><h3>  </h3><h3> </h3><h3> </h3> <h3>梅里雪山景区的荣耀</h3><h3> 雾浓顶景区是梅里雪山公园景区的子景区,在这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块石碑一字排开。</h3> <h3>飞来寺</h3><h3> 飞来寺最初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近390年的历史。该寺的建造及命名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建寺时选址原定在现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全部用料已经备齐,就在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飞,住持和尚派人寻踪追迹。找到现址时,发现柱梁已按规格竖好,且无大殿的后梁后柱,人们以为这是神意,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成于现址,并因柱梁飞来自立,命名为飞来寺。十世斑禅大师于1986年10月13日亲临飞来寺,朝拜卡瓦格博圣山。 </h3> <h3>梅里雪山</h3><h3> 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州德钦县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150公里。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雪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簇拥在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的周围,俗称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最有名的五座峰自南向北依次是:神女峰、五冠峰、将军峰、卡瓦格博峰和无首峰。梅里雪山是世界自然遗产、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三江并流 ” 的组成部分。</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隔江感受梅里雪山,面对高耸威严的神山,心中更多的是敬畏和震撼!</h3> <h3>永远宁静的圣山</h3><h3> 梅里雪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峰由于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因素,至今仍是未被登顶的处女峰。从1902年开始,多国登山队多次试图登顶,均无功而返。1991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峰遭遇雪崩导致17名登山队员集体遇难,创造了世界第二大山难,遗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至今仍长眠于山上。在康巴藏区,梅里雪山被尊为圣山,2000年,中国政府明令因文化保护禁止攀登这座雪山,使之成为永远不会被人类征服的禁区,给予了神山永远的神秘和宁静。</h3><h3>  </h3><h3>  </h3><h3>  </h3><h3><br></h3> 来到飞来寺附近特意为观景预订的观景天堂大酒店,酒店的窗户正对着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大爽了,在这里足不出户就能饱览梅里雪山的壮丽景色。<h3><br></h3> <h3>  午夜时分,夜色中的梅里雪山神秘撩人,天空中见不到一丝云雾,点缀其间的只有密布的繁星。加之傍晚时看到的 “ 梅里夕照 ” ,巳经预示着明天极有希望看到 “ 日照金山 ” 。</h3><h3><br></h3><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h3><h3> </h3> <h3>梅里雪山 “ 日照金山 "</h3><h3> 卡瓦博格峰,是梅里的主峰,也是云南最高的山峰。耸入云宵的山顶偶尔会在天气晴好之时,显现日照金山的奇观。梅里日照金山闻名遐迩,虽然生命短暂,却轰轰烈烈,妙不可言。这是一座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神山,而著名的日照金山是很多人梦寐已求难得一见的绝世胜景。据说,能够有幸看到日照金山的人,一定是前世修行的福份。早上6:40,来到酒店顶层平台,梅里雪山出现在眼前。7:10,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光芒射向梅里雪山,阳光将雪山由点到线、由线到到面地染上金黄,顿时神山金光普照,犹如山神现身,终于看到了日照金山的美景,神圣且动人心魄!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只有几分钟时间,梅里雪山上的金黄色随之褪去。多年前,在网络上初识梅里,日照金山壮丽景象印象深刻,一直想可以亲眼目睹。此次梦圆,梅里雪山展露最美容颜,感恩虔诚,感恩眷顾,也许是注定,终于得以相见,此行不留遗憾,此生难说再见!</h3> <h3>  那直插云霄的主峰卡瓦博格峰,浑身散发着金灿灿的夺目光芒,象熊熊烈火,瑰丽辉煌,这是来自天地的力量,震撼着你的视觉,震慑着你的灵魂!<br></h3><h3><br></h3> <h3>梅里雪山 “ 日月同辉 “</h3><h3> 我们此行很幸运,在目睹 “ 日照金山 ” 时,还同时看到了 “ 日月同辉 ” 奇观。日月同辉仅在每个月农历十五前后四天内出现。因气候多变,两大奇观同时出现很难看见。欣赏到著名的 “ 日照金山 ” 和 “ 日月同辉 "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满心的喜悦,早餐后沿着滇藏公路踏上新的征程。</h3> <h3>  沿途总有壮美的雪山相伴</h3> <h3>  三江并流之一的金沙江</h3> <h3>金沙江大弯</h3><h3> 德钦到香格里拉区间经过金沙江大弯,在这里金沙江日锥峰就如同一座金字塔,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围绕着日锥峰潇洒地画了一个近乎完美的 “ Ω ” 形,造就了这一奇观,虽然没有改变江流的方向,却平添无尽美感。围绕山包的公路通往川西的稻城。</h3><h3><br></h3> <h3>丽江老君山黎明国家地质公园</h3><h3> 黎明景区在2003年第27届联合国遗产年会上的陈述报告中被特别提到 “ 三江并流中有中国第一的丹霞地貌区一一丽江黎眀,无疑它也是世界一流的 “ 。高山丹霞地貌是黎明景区的主要特色,其高度及壮观程度、色彩绚丽程度均属全国之首。</h3><h3>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老君山上炼丹,孙悟空偷丹的时候打翻丹炉,于是就有了这一片色赛丹珠的红色砂岩,镶嵌在莽莽森林的万绿丛中,显得璀璨夺目。</h3> <h3>千龟山</h3><h3> 在原始森林不远即可看到一大片被风化的呈鱼鳞状的岩层,这就是千龟山,是黎明丹霞风光中最奇特之一,放眼望去,倾斜的山坡上布满了龟背似的裂纹,仿佛成千上万只乌龟排着队向东方缓缓爬行。</h3> <h3>老君山红石街傈僳族篝火晚会</h3> <h3>  老君山红石街山脚边的客栈,我们在此居住。</h3> <h3>丽江拉市海湿地公园</h3><h3> 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意为新的荒坝。云南是内陆省份,见湖面大的湖便称之为海,故其为称拉市海,湖面海拔2437米。这里是鸟的乐园,据统计每年约有3万只候鸟来拉市海湿地越冬,其中有8种为特有珍稀濒危鸟类。</h3><h3><br></h3> <h3>  滇西北 “ 三江并流 " 腹地,一直以来因为其山高谷深,雪峰阻隔,交通闭塞,知道的人不多,去的人更少。正因为如此,我们整个旅程就像走在与天相接的旷野之中,看到了最原始和原生态的景观。梅里日照金山,丙中洛世外桃源,独龙江原始神秘,怒江流域沿线美景……,这里天低、云白、山高、林密、谷深、水急,这里没有世俗的纷争,没有其它旅游景点的喧嚣,这里只有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h3><h3><br></h3><h3><br></h3> <h3>   </h3><h3> 再见,滇西北 “ 三江并流 " 腹地</h3><h3> 再见,我心中的 “ 香格里拉 “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