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明理修身,修身做人——好的家风才是谁也夺不走的传家宝。

冯花昌

<h3>2020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十日,星期六,郑州:天气小雨</h3><h3>今天下午在家里写一篇稿子,一个好的习惯,就是阅读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左右。</h3><h3><br></h3><h3>心理咨询师:冯花昌</h3><h3><br></h3><h3>记忆往昔故事,胶皮糖一分钱一块,小时候,我父亲每天赶着毛驴车去镇上拉货,到我村的农村合作社送货。一本小人书只要二分钱便可书不离手,每次我父亲都会买成套的小人书送给我,我家里的小人书最全的,从清晨看到黄昏。<br></h3> <h3>摊叔不去,那么总不释手。邻居小朋友就跑我家来借小人书看,看着津津有味的时候,不知道肚子饿不归家好多小朋友。代销点卖的红茶,七毛钱一包,我都泡红茶给小朋友喝,二分钱一碗卖给他们,每个小朋友阅读好几本小人书,我家的小人书是免费看的,茶水钱必须收,因为那是我的劳动成果,我烧的水让他们喝,三分钱管够。</h3> <h3>那时候呀,几个小伙伴你装了一肚子水,我装了一肚子水,均是自觉饱了,互相敲拍你嬉我笑犹为惬意。</h3> <h3>旧时钱厚家贫,每天能得一角钱,那就是不错了,家境稍好者可得我本人一元、六角钱。一角钱买4本小画册(小人书),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多,农田一亩地收入才400元一个季度,童年的小朋友,每天笑呵呵,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压力。</h3> <h3>同院伙伴一起出行时就将各自的钱财交出集合,遇车坐车,安阳到濮阳路过我村口长途汽车旧县上车到镇上二角五分钱车费我包了,村里有商店,五光十色总是勾动人心。<br></h3> <h3>到内黄县东庒镇供销社只是买书,我是他们的头,因为我出钱最多,合了钱便可买可心的小书,一群孩子柜台下唧唧喳喳、争这喊那。</h3> <h3>书买到,三五个小头发聚集一堆,你摸摸新书面,他摸摸新书面,心里都谨谨慎慎,止不住欢欢喜喜。</h3> <h3>说好了,出钱多者先看,余人衔尾,钱最少者至末才读,归属也是末尾。然谁不思趁热抢鲜,又是你争我抢力赢者胜。</h3> <h3>日久,我家里书页残破的小书就愈发摞起,懊恼的心情一见可知。</h3> <h3>捧书回家的时候心情很差,觉得很是倒霉,成了破书们最后的主人。如今才觉大占便宜。<br></h3> <h3>书是早已看破抢破,却能长久而读,再没有另一双手搁上热切的眼神候着夺开的快捷。而书中的故事也就随着翻阅遍数的增加越来越深地印入脑海,以至于过了十年、二十年,几乎每一幅画页仍能津津乐道。</h3> <h3>然而心意总是向崭新的方向走,得一堆旧书总不是滋味。渐渐就谋了心不去合钱,四个小朋友出了一元两二角钱,我出了三元五角钱零五分钱,也不去摊头借读,一天天攒起来。<br></h3> <h3>攒得短暂,从那以后就买两角六分的书;因为我从来不差钱,通过自己双手挣得血汗钱,从小我就会做生意了,很多小朋友羡慕我,但是他没有那个胆量。父亲是做生意的(小买卖),榜样的力量真伟大,我是模仿者,也是受益者,便买五角一分的《丁丁历险记》;像《仙罐》,只须一角二分,不一会功夫我就可以买两个好几本书。</h3> <h3>买得了新书,捧到家还是崭新,那种欣喜便再也不屑摊书的破烂、争读的焦灼。 </h3><h3><br></h3> <h3>回到家,母亲不行碰,父亲不能摸,供奉一般摆在那,人在一边美孜孜的望,边自语:“真新、真新......”越发爱那鲜艳的色彩,直愿守着不离不弃。</h3> <h3>母亲催饭催得急切,方才醒悟早已饿得不行。于是恳求母亲用干净的纸张包好书皮,再忍饥捱饿用笔细细描下隐约透露的书名,恭恭敬敬摆上书架,忙也似地冲去厨下抢食。</h3> <h3>上午出去,中午到家,人已饿得有气无力,然为书故,只是欢喜。</h3><h3><br></h3> <h3>母亲见我寻饭吃来,就叫我洗了手进屋坐等,她去厨下将留好的饭菜端进房间。再摆上学习用的小桌,唤我在床上(土炕)吃用。</h3> <h3>然而许多时候,饭菜的香气却抵不住疲乏的倦意,人已饿得前心贴了后心,却常是没有力气再吃,扒不了几筷子饭,人就倒在床上昏昏欲睡。<br></h3> <h3>母亲见我疲乏,就撤了饭菜、桌子,再脱我衣服鞋袜,将人扶进里床搬正,头下垫枕头,身上盖被子,又洗一块温热毛巾为我擦拭脸上的浮尘。</h3> <h3>母亲做的事情半梦半醒之间我也都知得,却只是懒得动,任凭母亲将我袋子般翻来搬去。待擦过面,略微清爽一点人就入了梦乡。 </h3><h3><br></h3> <h3>睁眼了,人已有了精神,于是大叫大嚷向母亲讨饭吃:“娘,我快饿死了,给我留饭了吗?”全然忘记睡前正用筷头扒饭。母亲便讲足可撑死一头大象。</h3> <h3>却不许我在床上吃了,定要出去洗手洗脸,到厨房自食,一切优待均没有了。</h3><h3><br></h3> <h3>那年月,书的种类没有现下为多,人涉及的领域也不见广泛,总是局限于有限的几种读物之中;像“儿童文学、青年文学、电影创作、花城、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民间文学......再就是父亲从镇上给我带回家的新书,</h3> <h3>天天妄想全部搬回家中的一架架山一般壁立左右的各种小说故事书。</h3> <h3>真正的好书镇上书图书馆里才有,骑自行车去赶集,所以家里也办了借书证。馆里凭证每次最多借三本书,归还时间不限。由于这个好处,有些人家就昧了心眼借走好书不还;过一段时间便说书、证都丢失了,重新要求补证。</h3> <h3>丢书丢证的事情报上去,图书馆里也未为严肃处理、罚款赔书,只是申明要多等一年时间才能领办新证。这就是家长占小便宜,吃大亏,我偷着乐,因为我从小就不赞成别人便宜,所以说我每次去图书馆借书,管理的人员都认识我,说我是三好学生,懂礼貌,讲信用,从来没丢过书。</h3> <h3>从小我父亲教育我做人不能昧良心,诚实守信的小朋友,不偷不抢,不辩不争,本本分分做人,因为我父亲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做生意啥都是让别人占便宜,自己吃小亏。按父亲的话讲:“做物质上的惩罚,不如在精神上折磨。骗书的人多半是个书痴,几本书不够欣赏一辈子的,更难知架有好书而不先睹为快。</h3> <h3>这一年时间便足可使其终生不犯同样的错误。”</h3><h3><br></h3> <h3>父亲的话果然验证,真有人忍耐不住读书的欲望。不过一二月,至多三五个月就拿着“丢失”的书、证到图书馆去归还,声言万千辛苦找回来了,并要求立即就可以重新借阅。</h3> <h3>镇上张大爷是供销社图书馆的管理员,好几次与父亲笑谈那些书虫的行为。我父亲每天赶着毛驴车拉货到农村信用社送货,所以说有好的书的话,第一个我家都拿到了。童年阅读了大量的书,这个习惯就是这一点点一点点养成的习惯,对于那些表现较好,还书较早的人,图书馆告之隔三日可以借书;太久还书者则要再等半年才可借书。</h3> <h3>若是有人纠缠不休,定要立刻借书者,则改为两周或一年后才可借阅。日子一久,图书馆办过三年,借书不还的现象就趋于绝迹了。<br></h3> <h3>从前的物质生活不比如今优厚,电视、收音机也不是家家都有,播放内容也相对单调;又无太多的娱乐活动。是以,爱读书的人比现在多几倍都不止。</h3> <h3>书能给予单调的生活更多乐趣、知识和想象的空间。读书是那时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份调剂品。人们也时时坐在一起讲书,或独自坐在院里架下沉吟。</h3> <h3>那时的我,总是捧了书卷白日黑里的做梦,随心所欲的畅想,假如有一天......<br></h3> <h3>现如今,书店架上的读物比从前多了十几倍不止;打开电脑,可看也不要钱的网络书库到处都是,千年万年的事再不必去图书馆里翻查密密麻麻的书签,简单得只须输入一个类似相关的词句就有数不清的读物任你翻阅。</h3> <h3><br></h3><h3>然而阅读的乐趣,在电子书前变得少了,空虚得手里摸不到光滑的书皮,听不见“刷拉刷拉”翻动纸张的声音,鸡爪子般动作的手指扣着鼠标徒劳地转动着拨轮儿。底里有一些叹息,劳累的眼睛不得不在大大小小的字前接受着电子时代的辐射,视力比读纸卷时更差了。</h3> <h3>看电子读物眼睛受到的影响大于捧起一本书卷,接受电子辐射过多,大脑也会有所损伤,记忆力会衰减。 于是醒悟了,回过身再去买书架上实实在在的图书。虽然从前一本很厚很有味儿的书才几元钱,如今却要十几元或几十元,甚至动辄上百元。但书是一定要读的,与其承受精神上的折磨还不如负担经济上的压力,到底无悔些。<br></h3> <h3>富裕日子有人有,清苦日子也有人过。许多过好日子的人不爱读书了,许多日子过得艰难仍要攒钱买书的人还是不少。每每得到一本心仪许久的书时的心情,那种喜悦感竟比幼时还要强烈。 </h3><h3><br></h3> <h3>时人爱标榜,读书亦不得落伍于人前。究竟读过几遍,揣摩多少真属于自家的心得,偏只有鬼知道了。以书名来自我标榜者终是不少,动辄人前摆放炫耀一番,我辈只有汗颜,出不全那许多名目。只是死读书,也常不记得谁人所作,傻心的琢磨内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