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明珠 苏中荣誉~邵伯古镇(2020 1 3 阴 手机版)

半闲居士

<h1>邵伯镇,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古称甘棠和邵伯埭,因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官封太保太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而得名,唐宋以后日益兴盛,是京杭运河线上闻名遐迩的繁华商阜。</h1><h1>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辖24坊8辅;民国元年(1912)至26年,设邵伯市,辖15庄5镇;</h1><h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h1><h1>“邵伯”镇<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名的由来,邵伯还有一个别称,名叫“甘棠”或者是“邵伯埭”,因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而得名,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时的召公,为纪念谢安改原地名步邱为邵伯,古代“邵”和“召”同音,唐宋日益兴盛。当年广为植株的古甘棠,现在还有一棵(后人补栽),隐在邵伯老街之中。时值秋季,并不是甘棠开花的季节,只一些零散的叶子,悬挂在枝头。</span></h1><h1>如此,倒更显得古趣。(但也有人称宜阳县香鹿山镇甘棠村即为古召伯听政处原址,有清代河南尹张汉手书“召伯听政处”石碑于此。),据史料记载,邵伯最早称为“步丘”,在史料中记有陈胜、吴广起义时曾经过“步丘”。1600多年历史的积淀,使古镇邵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同时又造就了斗野亭,镇水铁牛、谢公祠、条石街、甘棠古树等十多处古迹,也留下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传奇足迹。</h1><h1>历史变迁</h1><h1>明清时期设邵伯巡检司,辖24坊8辅;</h1><h1>民国元年(1912)至23年,设邵伯市,辖15庄5镇;</h1><h1>民国34年(1945年)12月至次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邵伯建立政权,初置区政府,后建市政府,领辖邵伯、青云、蟾宫3镇及昭关、永桥、两渡、孙桥、水西5乡;</h1><h1>民国38年(1949年),邵伯再次解放,初设邵伯市政府,后设镇政府;</h1><h1>1952年9月邵伯镇政府升格为邵伯区政府,辖原邵伯镇及公路村;</h1><h1>1954年6月恢复邵伯镇机构,改称为邵伯镇人民委员会;</h1><h1>1958年9月建立江都县第一个人民公社——邵伯人民公社,为政社合一的行政机构,基层设8个工区;</h1><h1>1959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划出丁伙地区;</h1><h1>1961年再次调整,辖5个居委会,2个大队,另建艾菱公社,辖18个生产大队;1964年11月改邵伯镇人民公社为邵伯镇人民政府;</h1><h1>1968年9月,建邵伯镇革命委员会;</h1><h1>1973年4月,乡镇合并,艾菱、邵伯并为邵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h1><h1>1981年5月,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h1><h1>1984年5月,复名邵伯镇人民政府;</h1><h1>2005年5月行政区划调整,昭关、邵伯镇合并新建邵伯镇。</h1><p><br></p> <h1>文化遗产<br>镇级城隍庙<br>邵伯城隍庙位于邵伯镇镇北,明洪武三年建。原为搜盐所,明季所移于仪征,镇人捐资以遗址建庙祀城隍。历史上的邵伯城隍庙,殿宇巍峨,气势宏伟。<br>第一进山门殿,第二进四值曹公殿,殿内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殿旁有厢房五间。第三进审事厅,两侧有七八间执事用房。<br>第四进正殿,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正殿供奉城隍爷神像,金脸,五绺胡须,神态儒雅。腰系玉带,脚蹬乌靴,头戴钩金彩冠,身着绣花红袍。正殿廊柱上有一楹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br>玉带河桥<br>古镇的后街旁边有一条绿色的小河,形如玉带,人们称之为:“玉带河”,是古镇上的一条护镇之河,小河曲曲弯弯,粼粼流淌,隔不远就有一桥,有小木桥,条石桥,石头拱桥,一字排开,横跨小河,从东河头向南数,就有淳子桥,杨公馆桥,中桥,五福桥(又名铁桥),南桥(又名多子桥),河东岸是一片绿色的梯田,是专门生产蔬菜的。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当时是盛夏季节,解带于玉带桥,使玉带坠落河中,使人打捞而不得。见小河走向形如玉带,河山之桥恰有九座与乾隆帝掉落的心爱玉带带上珠宝数目一致,大叹其说天下岂有这等巧事!事宜将此河定名为玉带河。又因其河上8座桥已有名号,唯有落带之桥未有名称,顾乾隆帝亲笔为此桥提名为玉带桥。据邵伯翟老太太(翟云仙,抗战救援队队长,锣鼓小牌子第二代传人)讲玉带桥的牌匾毁于抗战时期,只留有牌匾“玉”字被人收藏。<br>古街<br>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之前,就沿运河设市里,成为运河古镇之一,到清乾隆已是万家灯火、商旅如织的重要商埠。现在邵伯现在还保存着苏北、苏中地区少有的条石街,它是邵伯的一张名片,有不少的电影、电视剧到此拍摄,是不可多得的影视基地。<br>邵伯镇古风景画及部分残留古建筑<br>建于康熙年间的古街,南北走向与运河平行,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条石头街宽不足2.5米,全长1500公尺,全由整块的青条石铺就,中间交叉横排,下有砖砌水下道,两旁为竖条石,设有阴中和地沟。在街的南北两头砌有圆门,上有更楼,设有木制栅栏,非常古朴壮观,南北两圆门是南乡、北乡居民进镇的必经之路。<br>南园门更楼叫“青云楼”,又叫“文昌楼”即取“青云得路”之意。现还保存有门楼上的石头一块。北园门上更楼叫“真武楼”,镇民是想得到真武大帝的庇护,求个国泰民安。<br>古巷<br>邵伯三里长的条石街,好似一条长龙,头南尾北,镇南的南塘,好似龙饮水的仙池,而与条石街构成垂直的巷子,就像龙的爪子,向东西延伸,一一对称,西连古运河,东接里下河。<br>古宅<br>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它犹如珍珠闪亮,那些深宅大院,经典名庄,其建筑和风格很独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南大街133号,145号等,位于大马头和朱家巷之间,有一群明代建筑,古房屋又40余间,规模宏伟,结构紧凑严谨,细致精致,布局优雅,这些明代建筑有较高的文物和人文价值。</h1><h3></h3> <h1>改建后的部分老建筑</h1><h3></h3> <h1>保护古镇建筑,加紧开发古镇,工人们正在劳作新砌古宅。除了保留与矫正房梁,立柱其他都拆除重建。</h1> <h1>游玩古镇后前去新建的邵伯风景区</h1> <h1>来这里必须要品尝维扬美食,邵伯龙虾、凤鹅、三丁包、鱼汤与干丝……。</h1><h3></h3> <h1>洛阳“肉”贵,带点回家正好过年。顺便带点豆制品、牛皮糖、酱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