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中学69届(四)班迎新年大聚会

金迷林

<h3>  在2019年行将结束时,我们四班师生在期盼中又愉快而温暖地相聚了。同学们彼此热情而激动地畅谈人生,回顾一路走来的坎坷路程,经历种种或喜或悲境遇,感叹生活的不易。</h3><h3> 我们69届,即1969年初中毕业,因特定的年代,使得的人生轨迹不由自主地滑向了前途未卜的广阔天地,屈指数来整整五十年。</h3><h3> 当年的今时,同学们纷纷结伴互相安慰,互相鼓动去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艰难困苦的生活。</h3><h3> 当迈出上山下乡这一步时,每个同学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变,几乎没人能实现儿时的梦想。</h3><h3> 人生不能重来,青春年华,大好时光都付之农村大地。等到回城时却是空空的行囊,两袖清风。</h3><h3> 一切从头再来。为了生活,为撑起一个家,几十年来胼手胝足,从不言苦言难。</h3><h3> 时光如驹,来日无多,我们已不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了,而是步入了老年的行列。年轻时身体的透支,年老时无法躲避地要去偿还,大家要好好保重身体。</h3><h3> 好好活,慢慢耗,一年也有好几万。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尽一切可能在补偿着,何不愉快地生活?</h3><h3> 愿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携手相伴慢慢的老去,让夕阳的余辉更光彩夺目。</h3><h3> </h3> <h3>每次聚会拍一张合影是必须的。</h3> <h3>翁老师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思维敏捷度,依旧不减当年。和同学群处时,几乎是一个年龄层。</h3> <h3>左 李金妹 (江西修水)</h3><h3>中 孙凤晓 (云南建设兵团)</h3><h3>右 周伟荣 (江西永修)</h3> <h3>左 陈扣云 (安徽建设兵团)</h3><h3>中 徐金凤 (江西永修)</h3><h3>右 邱伟明 (江西永修)</h3> <h3>周祥弟 (浙江鎮海)</h3> <h3>右一 顾月珍 (安徽定远)</h3> <h3>朱硕美 (未下乡)</h3> <h3>陆国华 (江西修水)</h3><h3>陆同学是本班级的快乐因子,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声。</h3> <h3>左 张惠忠 (安徽全椒)</h3><h3>右 张培华 (江西修水)</h3><h3>两个张同学在学校时就同进同出,五十年后依旧勾肩搭背,全时当年模样。</h3> <h3>右一 陈建萍 (江西永修)</h3> <h3>翁老师亲切地与同学们交谈。</h3> <h3>左一 胡康明 (安徽建设兵团)</h3><h3>右一 陈吉昌 (上海崇明农场)</h3> <h3>右一 奚龙英 (黑龙江建设兵团)</h3><h3>右二 夏燕芳 (安徽建设兵团)</h3> <h3>右一 潘雪娥 (安徽阜阳)</h3> <h3>中间者 杨永康 (江西都昌)</h3><h3>杨同学乃帅哥一枚,青年时代神态俊朗,老来容貌仍是端正。</h3> <h3>右一 洪月芳 (贵州三线工厂)</h3><h3>洪同学估计是班上唯一从学校门直接跨入工厂门的。在那个年代是羡煞多少人啊?</h3><h3>当年班上同学在学校的宣传动员下,正为去南边上山还是北边下乡举棋不定时,洪同学却悄无声息地去了贵州,一步到位当上了工人阶级。</h3> <h3>前排右一 计国芳 (上海川沙)</h3><h3>计同学是稍晚些时候从外校转入江东中学初一四班的。初三毕业时免去了学校动员,回到老家插队落户。</h3> <h3>居中者 周玲娥 (安徽定远)</h3><h3>几十年的时光流逝,同学聚会见面,都在努力地寻找辨析当年的模样和印象。周同学是变化比较大的。学生时脸庞圆圆的,胖呼呼的,眼下却清秀气十足,梳理着恰当的发型显得干练有范!</h3> <h3>中间者 金迷林 (云南建设兵团)</h3><h3>四班去云南建设兵团共二批,都分配在一个营(一个农场分场)范围内。彼此间常能见面碰头,他们是孙凤晓、高兰英、裘志钢、陈龙海(已去世)。</h3> <h3>四班聚会组织者洪月芳叮嘱老同学身体保重。</h3> <h3>老同学啊!几十年不见一切都好吗?</h3> <h3>翁老师仍言之谆谆向同学讲解生活的体验和感悟。</h3> <h3>‘’翁老师,祝你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希望每一次都参加四班的聚会‘’。</h3> <h3>心大事就小,心小事就大;</h3><h3>心态,往往是疾病的钥匙。</h3><h3>我们都已不年轻,走过的路,踏过的坎坷不少,为愉快过好每一天——干杯!</h3> <h3>圆桌上的鲜花在同学们久别重逢的热烈气氛中怒放盛开。寓意着师生情、同学情永远鲜艳芬芳。</h3>

同学

四班

江西

兵团

永修

右一

安徽

建设

老师

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