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续哲与长春益发东药铺

魏万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长春的东门路上曾经有一家老字号</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益发东药铺</b></h1><h3></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01-27</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春晚报传媒有限公司</h3><h3><br></h3><h3> 昔日,老长春城的东门叫崇德门,从东天街进到崇德门里就是赫赫有名的东门路,这里商贾云集,非常繁华,老字号益发东药铺就位于东门路上。上世纪40年代末,濒临破产的益发东老药铺迎来了其新的经营者——魏续哲,就是在魏续哲的经营下,解放初期的益发东才福荫街里,远近闻名,成为当时长春人熟知的老字号药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拍摄的东门路及路牌)</h3></font></h3> <h3>  <b>解放初的益发东老药铺是什么样的?</b></h3><h3><br></h3><h3> 曾经,东门路上的益发东老药铺坐落在距东门以西不足500米处的路北,最初的门牌号是39号,后被调整为39-4号,药铺位于一栋灰色二层楼房的一楼,有三大间门市铺面,门外挂着药幌子,当时,药幌子是木制的,四边是白色的,上面的图形是由中心为黑色原点的三角形、四边形连缀而成,最下面是两条并列睁眼的鱼的图案。其中,方块代表药铺经营膏药等药材,睁眼鱼型代表本店昼夜售药。</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日药铺门前挂的药幌子)</h3></font></h3> <h3>  药铺门前的人行道,每天早上都有人清扫,为防止灰尘,路面还洒上水。进到厅门里就可以看到满堂均是药架,前面是抓药的柜台,台面和药架都十分干净,纤尘不染。柜台上面还摆放着一排四五个蓝色双喜青花瓷坛,里面盛着像黄酒或蜂蜜类的液体;柜台上还放着一个大号算盘和一个黄铜抛光的捣药缸子,头上半空中吊着一个装纸绳的方盒子,给顾客抓完药,顺手抽下那纸绳,打包十分方便。</h3><h3><br></h3><h3> 那时候,每有顾客来药铺抓药,魏续哲都要从头到尾看一遍药方子,并温和的问明顾客,这药是要治什么病,这方子是在哪里开的。然后,再看处方中各味药能否抓全,差哪味药,所差的药可以用什么药替代,并征求顾客的意见。如果发现方子里用药配伍有犯禁的药,还要婉言相劝,对其说明道理,劝其将方子拿回去,请开具处方的大夫改写重开。因为这样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加上魏续哲谦和有礼,乐善好施的品质,邻里和远近顾客都对其十分感恩,益发东老药铺也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生意越来越红火。</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些年的东门路街景)</h3></font></h3> <h3><b>  老药铺和其解放初期的经营者魏续哲</b></h3><h3><br></h3><h3> 魏续哲出生于1916年,自幼好学,读过私塾,据其后人讲,父亲学识非常渊博,通晓四书五经、易经八卦等,像《汤头歌》《四百味》《神农本草》《张仲景伤寒论》《频湖脉学》《汉医方案》等书,他都一一读过。</h3><h3><br></h3><h3> 魏续哲13岁走出家门,到药铺学徒,17岁正式走上药房柜台,到东北后,曾先后受雇于吉林省伊通积盛宏大药房;黑龙江省宝清德庆诚大药房;长春解放后,迁到长春。1949年初,魏续哲在同乡孙左贤、邢云增、张源泉等人的协助下,兑下了在老长春东门路上经营不下去的老字号益发东药铺。</h3><h3><br></h3><h3> 解放初期,在长春市北起长春大街、东至伊通河畔的偏东南的东天街、西至偏西南的永长路范围,是数万人口的居民密集区,但当时,这片区域只有桃园路的益丰常和东门路的益发东两家药铺,一家桃园卫生院,一家助产士小诊所,真可谓是缺医少药。而药铺作为医疗的补充,在百姓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魏续哲具有多年的药铺经营经验和实践验方,他凭着自己南来北往积累的郎中诊病技法,坚持遵循“大病当参谋、小病当大夫”,在他的经营下,益发东药铺尽管起步艰难,但慢慢地生意越来越红火起来。</h3><h3><br></h3><h3> 作为有丰富经验的老药铺经营者,魏续哲有自己的原则,为保证药品质量,他非常强调草药的产地,在益发东编制的《药铺进货明细计划报表》里必须注明,藿香要广州产的,白芍要杭州产的,枸杞要甘肃产的,茯苓要云南产的;药材产地的光照、气候,都与草药吸收当地日月精华程度有关,进货价格高点没关系,为人治病有效才是关键。此外,他根据不同药品的药性,其在制药过程中,是采用蒸、煮、炒、炙、煅、煨、燎、焙等方法也很有讲究。就拿“炒”来说,可以分多种炒法,如清炒、土炒、盐炒、醋炒、麸炒、酒炒、米炒、姜汁炒、鳖血炒等;需要炒黄的用慢火,需要炒焦或炒成炭的就用急火。这些都是以前在药铺学徒时练就的基本功。</h3><h3><br></h3><h3> 在魏续哲当药铺学徒的时候,他每天除了干繁重零碎体力活外,还侍候掌柜东家的起居,负责端茶倒水、室内外卫生,有时甚至给掌柜家哄孩子、洗尿布都干过。在干过两年杂活后,东家认为可以啦,才肯教其药铺里的专业知识。据说,旧时进药铺从学徒吃劳金,必修课是要学会“挑簸晾晒,切打团吊”,说的是药铺外进的中草药或收购的本地药材都要进一步进行加工的工序。“挑”:挑除杂质;“簸”:簸出尘土和细小杂物;“晾”:不需暴晒的要风干、阴干;“晒”:需要迅速出潮气、出水分。“切”:用特制的药刀把整药切碎,有的先切后晾,有的干燥后加工。还有学轧药,就是要学会蹬铁药碾子轧。再学配药,按成分、比例,将各味药加工细面之后,掺匀,配制成药。“打”:打水丸(小粒);“团”:团蜜丸(大粒);“吊”:吊蜡皮(蜜丸之外用蜡皮封严)。传授的每一项,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和细致的操作规程、加工工艺。</h3><h3><br></h3><h3> 一般传统的老药铺在配制成药时,一律用自己家的《药案配方》,在掌柜指导下,按照《药案配方》还要掌握“由鸡眼-猫眼-牛眼”递进顺序才能“炼蜜为丸”的技巧。进药铺学习上述专门手艺后,在准备到前屋药房柜台去抓药时,还要下功夫训练抓药的基本功——背药斗。所谓“背药斗”就是背诵药架上数以百计的药名。药架上每个抽屉里分三个格,每格装一味中药,抽屉表面贴有写着药名的标签;药名从右至左按行,从上到下按斗,必须逐一背得滚瓜烂熟,顺序决不许紊乱。哪味药挨哪位药,装斗时,一些草药药性功用相类似的都集中排在一起,既有利于抓药时少走路,又便于准确掌握药理药性和方位。只要背熟了这些斗谱,抓药时一看处方上的药名,便可以转身直奔装此药的斗子,不必擎着戥子上下左右乱找了,抓药也不会抓错的。</h3> <h3><b>  深得民心的老字号药铺益发东</b></h3><h3><br></h3><h3> 解放初期的老字号药铺,虽为药铺,但很多时候却有着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使命感。当年的东门路,商贾云集,药铺周边有成百上千居民住户。附近百姓无论内外五官耳鼻喉,还是妇产小儿和皮肤;无论起线闹手痈疽、还是疔疮、疙瘩、疖子;无论小孩着凉肚子疼、腹内寄生虫,还是老人伤肺哮喘不停等等,凡有发作便寻上门来,求医问药。邻居住着,人熟好说话,实惠又经济,一般病症不去医院,就可以治好。益发东老药铺一直是来者不拒。1959年至1961年期间,国家经济困难,益发东药铺每每对来买药的老熟人,经常是连卖带送;当年周围邻居大部分家庭人口多,有的家里有人患病来到药铺一时又没钱就先记账,时间长了,很多人就忘了,益发东药铺从未向任何人主动去讨要过。</h3><h3><br></h3><h3> 据魏续哲的后人讲,当年,益发东药铺与路南的同发涌酱肉铺斜对门,在东门路中段路南通往“新天地”的路口是最早的真不同饭店。老真不同与益发东药铺隔着马路偏西斜对过,距离不过百米。当年东门路周边方圆几公里内有多家制作酱菜和五香卤味食品的门市铺面,他们常年与益发东药铺达成默契,定点定时,定期定量,订购益发东药铺送货上门的五香肉料。每逢年节,益发东药铺就要提前多日,早早备料,要起大早乘第一班5线(东大桥-七马路-长春火车站线)有轨电车去长江路药材批发进货。每年进了腊月,益发东到晚上还要连夜掌灯配置肉料并分装包好,次日天明陆续配送分发。那些用了益发东药铺配制的五香肉料的人们都由衷地觉得益发东药铺配伍的肉料煮制的酱肉味道纯正、可口,特别受欢迎。</h3><h3><br></h3><h3> 1960年,益发东药铺公私合营,药铺成员也成为国营职工,那时被合营的职工管自己的这种身份转变称作“一步登天”。在公私合营后的几十年里,魏续哲奋战在长春市国营医药战线上,当时,民间有很多慕名找他求医问药的百姓,他一如既往地为群众诊病。据他后来工作过的单位统计,魏续哲仅治愈患绦虫病的患者就达近千人,被群众誉为“打绦虫大王”;治好各种精神病患者达几十人之多。从1967年到1980年,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在长通药店工作期间,每年的求诊人数可达4500余人。人们口碑相传的“魏大夫”,最被人认可的就是其在老药铺中积累的专治疑难杂症的偏方验方,很多真可谓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在全国“大比武”“大练兵”的年代,魏续哲不但获得了长春市的“蒙眼睛辨药”的标兵能手;也受到无数患者的感谢,据其后人讲,魏续哲在以前的年代中,收到患者及其家属答谢的锦旗就不计其数,这些都离不开他作为老字号药铺经营者练就的本领及秉持的医者仁心。</h3><h3><br></h3><h3><br></h3><h3> ◆来源: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通讯员 魏佩明</h3><h3><br></h3><h3>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h3><h3><br></h3><h3> 本期编辑:双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