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的起源:<br>1.传说在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另: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公元前21-16世纪)的国君,道家。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br>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br>2.仪狄造酒<br>据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公元前21-16世纪)的人,他是一名掌管造酒的官员。当时民间有不同版本的酿酒方法,仪狄深入民间,把这些酿酒的方法总结归纳了起来,将糯米发酵形成一种叫醪的东西,利用醪糟制成了黄酒。这个准确的讲应该是民间的高手造酒,而并非是仪狄。<br>3.猿猴造酒<br>猿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特别明显的逻辑思维。据历史典籍记载,猿猴不但是非常喜欢酒的,也是能自己造酒的。<br>明代(1368-1644)学者李日华曾记载:山多猿猴,采花果于石坑中,酝酿成酒,香气逼人。有的学者认为,猿猴造酒是属于一种适应性的本能性行为。猿猴为了过冬贮存食物,成熟的食物摆放时间过长,受到空气中的酵母菌的而影响,自然的酿成了酒。<br>4.上天造酒<br>李白(701年-762年)曾有言:“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在天空之中,有一颗星叫酒旗星,属于狮子座。传说是这颗星的星君创造了造酒的方法,并且把方法传授给了杜康。当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有一定的玄幻色彩,不得不说,我们的先人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br> 二.酒与健康<br>1.扁鹊(华佗,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将酒运用到医学中。“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火齐之所及也”即“用药酒仍能奏效”。<br>2.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将酒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好多重症用药时需要用酒送服。<br>3.中国加药配制后的酒主要是药酒和滋补酒,前者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有特定的医疗作用;后者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作用。<br>殷商时期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一种中草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br>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即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35个,至少有5个方子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济瘙等疾病。其中既有内服药酒,也有外用的。<br>可见,酒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尤其在医学上对人类健康的运用可谓比黄金更珍贵多少倍。<br> 三.酒的近现代价值<br>酒在历代都是达官贵人的生活必需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朝代更替时,钱币会被替换成新的币种。而酒一样是人们包饭之余的欢伯。<br>现代则被视为男人的名牌、身份的象征。被戴以诸多的光环:文化,名人,故事。其文化的演变则慢慢地将酒的本身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商业高度。更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几顿酒解决不了的。所谓握十次手不如喝一场酒。<br>不管是在医学界还是商业界,可见酒的价值远远高于黄金的价值,能不是软黄金吗。<br>重点在于,酒是必须是酿造而来的,所以有益而无害,不能有额外的添加成份,添加剂对身体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br> 四.软黄金中的娇子<br>九欣酒厂自创建以来,坚持祖传酿造工艺,做绿色产品,走健康路线。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的《中国绿色食品》认证。<br>九欣原浆享誉酒界大家好评,酒体:醇香浓郁,口感绵甜,下喉圆顺,入胃暖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