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

扬中博物馆文史研究室陆尊

<h3>1月1号,从《红旗》杂志中翻出58年扬中三麦的专题,文章由陈西光、朱维中等撰写</h3> <h3>1月2日,协助孙南云老师在油坊镇海庵找到镇海庵石碑,嘉庆年间陈瑶监建镇海庵,对研究扬中佛教史极为重要</h3> <h3>1月9日,珍藏刘文西先生真迹:逸气,意为超脱世俗的气度,刘先生是人民币毛泽东的设计者</h3> <h3>晚上,在朋友新开的陶吧首次画了一只瓷盘</h3> <h3>1月21,收藏到《江苏画报》,封底彩照扬中第一张彩照(1959年拍)</h3> <h3>新藏,1929年版江苏省各县划区调查表,扬中县民国时期五个区介绍很详实,新县志市志介绍不详细,有很高学术价值</h3> <h3>新藏,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江苏省各县市地方预算,详细记录扬中县名种预算,扬中历史真实写照,珍。</h3> <h3>1月24,陪扬中电视台拍摄扬中唯一玉雕业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一王贤贵先生,玉雕河豚,技艺一流</h3> <h3>1月26,寻访丰裕营房村,见营房小学尚有残垣断壁,二百年前有旗人在此,仿佛还能听到嘶马声响彻云霄</h3> <h3>1月31,汇编完成美篇《扬中历史地图大全》</h3> <h3>2月4日除夕,收藏到邵大箴、高云等书写五福</h3> <h3>任何一张文革前的扬中老照片都是弥足珍贵的,新发现二张</h3> <h3>发现下八桥石桥,下八桥七十年代拆除后带字石桥板下落不明,经多方考证,终于找到,《微扬中》为此做了专题介绍</h3> <h3>2月17,朋友处得到三张至少五十年前的三茅大港边的黑色老照片</h3> <h3>2月18,编写扬中开沙美篇</h3> <h3>2月22,编写镇江义渡及扬中义渡文章</h3> <h3>陪同扬中电视台、微扬中记者,采访扬中化工仪表厂当年与华为老总仼正非共事的朱义芳先生和科协王先生,回顾当年仼正非先生在扬中往事,历史就这样重写了(图1左为朱义芳,右为仼正非)</h3> <h3>2月23日收藏另一版本民国时的《新星大观》,扬中籍资本家:姚俊之,胡蝶代言他的厂生产的雪花膏,有他本人照和谭延闿等名家题字,是研究扬中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h3> <h3>2月27,画了个瓷盘</h3> <h3>2月28收到本影集,1986年镇江市勤工俭学会,扬中县有几家获奖</h3> <h3>3月1日征集到民国年间扬中邮局邮差登记表,中华邮政官署公文,民国的扬中史料都很难寻觅了</h3> <h3>平生第一次做了个糏塑花园子</h3> <h3>3月5日画了张张家埭门楼图</h3> <h3>陪央视采访扬中坍江报险英雄陈德龙</h3> <h3>采访原水利局郭太康先生</h3> <h3>采访资深摄影师季成富先生</h3> <h3>3月12日,征集到油坊水师衙署吊桥座</h3> <h3>整理1984年扬中老企业大全文章</h3> <h3>3月12号收藏到民国扬中监狱长史料</h3> <h3>本馆再添珍贵徽章,民国扬中县商会证章,研究扬中商会历史极重要的实物</h3> <h3>3月14日陪扬中电视台拍摄扬中解放七十周年专题片(1949年4月21日),采访镇海水上交通站站长孙伯钧的夫人徐林梅(95岁)及其子孙南云先生,并拍摄当时渡口新生口</h3> <h3>陪扬中电视台采访抗日战争时期苏中五分区在扬中开办榴弹厂的专题片,1945年张宝庆让出14间茧房给抗日民主政府办榴弹厂,同年+月发生爆炸,政府曾提出补偿,但他分文不收,被采访人是张宝庆儿子张纪高先生,张宝庆父亲张友云因修扬中江堤,民国八年曾被江苏省长奖励,图9是榴弹厂老屋砖雕</h3> <h3>3月15日扬中竹文化再添重要史料,本馆收藏到1971年兴化县在扬中购买竹苗的便函,充分证明扬中历史上竹子的影响力</h3> <h3>3月15日收藏到1949年扬中江堤史料、灾民、总户数、总人口,应为扬中顶级史料</h3> <h3>3月17日收了本《中国地名大辞典》有太平洲介绍,渔业极盛,土亦肥沃</h3> <h3>本馆珍藏二份史料:1949年总人口200829人,1954年巜江苏普选资料汇编》扬中总人口为182525,人口减少了二万多,除54年溃堤发大水淹死人外,迁居外地也是主因,另此书有54年各年龄段扬中人口,各民族人口统计</h3> <h3>为迎接扬中解放七十周年,陪同微扬中、电视台采访扬中县委原副书记朱松华的女儿</h3> <h3>3月18日,协助微扬中和电视台寻找到扬中挑堤女,季成富老师的这张照片"雪天奋战"刑于《中国摄影》</h3> <h3>为迎接扬中解放七十周年(1949年4月22日),特与大家分享本馆珍藏的1949年4月22日的原版巜人民日报》,渡江胜利后,因报纸需排版印刷,毛泽东主席于4月23日手书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图6),刊于4月24日《人民日报》,毛泽东书法中有扬中二字</h3> <h3>毛泽东另一份手稿中有扬中县三字</h3> <h3>为迎接扬中解放七十周年(1949年4月22日),分享本馆另一重要藏品:渡江船工光荣证(空白页),原版原印,当年协助船工很多,印了一批,纸张精贵,后在反面印了句容镇反名录,第三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唐亮、钟期光签署,1949年4月21日至~,三野20军从扬中渡江,苏北和扬中船民有很大贡献,这张史料是极珍贵的证明</h3> <h3>又找到一本《水上交通站》沪剧版本,加上之前收藏,己有十多本连环画,五种剧种了,《水上交通站》由扬中人集体创作(署名扬钟),陈太华执笔,吴永荣部长是参与人之一,刘天蔚、戴锦美都改编过,后赵守俭改编成京剧剧本,并由扬中京剧团上演过,八一电影厂曾来扬准备拍成电影,后因涉及陈毅,所以没拍成,本书是扬中历史上在全国影响最广的小说,原型是扬中水上交通站真实人物:姚焕文、朱松华、孙伯钧等,书中赵书记指赵文豹</h3> <h3>3月21日,继续陪央视在大全集团采风</h3> <h3>3月23日收了本《镇江地理》,民国版,李长传著,涉及太平洲(扬中县)诸多内容,值得研究</h3> <h3>3月24日从新坝田百万家收到特大柜一只,清末民初钱庄收银柜,深度达近80公分,是近年见过抽屉最深的,由于田百万是新坝地区最大乡绅,后代外面重新油漆过,里面原包桨。</h3> <h3>上午,扬中老副县长左成仁先生来馆参观,数年前从扬中和扬州两地收到了他的小、初、高及同济大学证件,参观后老县长讲,让我收藏比放他自己手上好,欣慰许多。</h3> <h3>雍正太平洲私契,道光太平洲(时六邑共治属泰兴县)官契,民国扬中祝姓六房分家契,这些都是扬中最珍稀的契纸</h3> <h3>叶飞领导的江抗和管文蔚领导的挺纵,于1939年11月在扬中八桥中学会师,陈毅在现场发言,以往文献都简单描述,从《华中抗曰斗争回忆》一书中,发现亲历者朱士俊写的:我们战斗在扬中岛上,较详细的记述了陈毅讲话及陈毅在扬中另一次连以上军政干部内客,对研究陈毅在扬中有很重要意义</h3> <h3>最新珍藏:民国35年(1946年),镇江四益农产育种场,从扬中购买桑叶,请扬中县长孟治协助的手书文稿,由镇江二老:冷遹、严惠宇出面,可能他俩其中之一书写(待考),充分证明民国时期扬中蚕桑业的发达。</h3> <h3>协助微扬中发表华为老总任正非在扬中的故事</h3> <h3>3月28日,李名方县长公子李悦先生(美国手机芯片科学家),今早从美国回扬,专程来本馆指导,蓬荜生辉。</h3> <h3>1959年11月4日新华曰报,宋文治、喻继高等江苏大画家画扬中兴隆</h3> <h3>3月29日,珍藏《江苏省农业生产情况一扬中县》,1956年1月兴隆区委原藏,详实介绍三茅区、兴隆区、新坝区、福星区、八桥区农生情况,极珍贵</h3> <h3>新坝公社新生工艺竹编厂,1977年获先进单位,扬中家家户户后面几乎都有一片竹园,竹子丰富且质量极佳,适合各种竹编,且扬中篾匠手艺高超,名扬江苏及上海,陈履生先生的竹文化博物馆落户新坝新治村,必将使扬中竹文化走向世界</h3> <h3>1957年3月7日人民日报,扬中发现比鹅蛋还大的蛋中蛋,重六两半,大蛋里面有小蛋,比英国发现的还长一市分,一个蛋的新闻能上人民日报,恐怕也是奇闻[呲牙][偷笑]</h3> <h3>4月2日,画了幅扇面</h3> <h3>画了幅扇面山水</h3> <h3>本馆新藏1994年《扬中广播电视志》编写原始史料,大部为手稿,填补本馆空白</h3> <h3>1955年的《渡江战》,有二篇渡江战士写的诗之一</h3> <h3>4月6日首次发表《紫石英号事件在扬中》美篇,紫石英号事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但与扬中的密切关系,从《扬中县志》到巜扬中文史资料》,几乎提及极少,好像仅仅是发生扬中江面的事件而己,殊不知紫石英号被击伤后搁浅雷公岛,受伤英军连滚带游上了雷公岛,后国民党驻扬中守军接应避开地雷后上了扬中岛,卡车运至常州车站转上海,真实历史,正史,玫瑰岛是英国人对雷公岛(民国称新沙)称谓,丘吉尔扬言出动航空母航,毛泽东发文载巜毛泽东选集》4,这么重大历史事件,反抗帝国主义经典事件,扬中政府当重点宣传。</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O军《全军首届英模大会纪念册》,本馆收藏,纪念扬中解放七十周年,1949年4月22日2O军58、59、60师渡江解放了扬中。</h3> <h3>纪念扬中渡江解放(1949年4月22日)70周年,整理出《沙家浜战士足迹》2O军战士回忆文章,这些文章在扬中都是首次发表,对研究扬中解放史每篇都极重要。</h3> <h3>4月9日施光前县长之子施正纲先生来馆,听他讲述施光前先生故事。</h3> <h3>4月10日收藏到《新四军挺进纵队史》张茜在八桥中学演话剧,正史,首次发现,此书极重要,江抗与挺纵会师,从无仼何史料有此书详实介绍陈毅讲话细节,绝对扬中最重要史料,为扬中解放七十周年献礼</h3> <h3>原创施光前个人专辑</h3> <h3>4月11日,画扇</h3> <h3>扬中县上头条,本馆新藏196O年《大搞农业科学技术群众运动》,大跃进的历史,让后人去评说,我仅仅把史料发上,关踺人物:朱松华、朱维中、黄美善、韦成明、陈恵艺,民谣:过去太平乡,小雨成内涝,大雨变汪洋,十年九年荒,种麦穿钉鞋,栽秧埨背上,鱼虾烧菜汤,糠菜当主粮,有女宁甩扬子江,不嫁太平乡。 </h3> <h3>画了幅威尼斯水乡</h3> <h3>舅舅赠我老照片一批,他同学王经中(3排左2),王经中,扬中三茅南屏人,正军职,少将军衔。西安工业大学(原西安工业学院)电子系78701班毕业,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干部部供职,担任过总装白城基地政治部主任(副师)、2007年任总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政委(正师),2008年任总装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政治部主任(副军),2013年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政委、党委书记 &nbsp; 。</h3><h3>现任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政委。</h3> <h3>4月14日本馆珍藏1949年4月24日《大众日报》,攻克扬中详介和地图,报纸破损严重,好在攻克扬中文章完好无缺,扬中解放七十周年的日子(1949年4月22日)越来越近了。</h3> <h3>4月19曰,受市委宣传部之邀,参加纪念扬中解放七十周年座谈会。</h3> <h3>编写扬中《二十四号船》故事</h3> <h3>纪念扬中解放七十周年,扬中文献未刊过文章</h3> <h3>协助微扬中发表《水上交通站》</h3> <h3>4月22日,编写扬中解放七十周年特刊</h3> <h3>《扬中报》整版刊登介绍我制作彩车的文章</h3> <h3>协助微扬中编写扬中渡江故事,扬中主媒体首次介绍紫石英号与扬中</h3> <h3>4月23日,收藏到太平书院唯一重要文物《太平洲书院碑记》,光绪三年原版,此书为清朝丹徒举人戴燮元所著《瑞芝山房文钞》,书院志为其所作并收录其中,扬中书院之首为太平书院,书院建成后,清廷总督曾国藩亲笔书「学海观澜」,巡抚李鸿章书「太平书院」,郡守李仲良书「六邑观摩」匾额赠送。</h3> <h3>陪同央视采访扬中竹编大师耿月新先生,真正篾匠出身,编竹席就得手法快,文革时扬中每天2毛工分,去上海郊区是每个工1块8,打张竹席包四个工且管饭,他带工具上门,用上海竹子,砍竹、劈竹、削篾丝到编成一张席子快的两天完成,上海人还是付7块2毛钱,但省了2天饭钱,质量又比其它地方质量好,他又会编图案,所以那时耿老师就在上海和苏锡常名气很大了,这为他后来自学研发图案竹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竹编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h3> <h3>新收《扬中长江大桥功劳薄》,人员很详细。</h3> <h3>4月24日,编写扬中彩车游文章。</h3> <h3>听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讲座,</h3><h3>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h3> <h3>从《乔信明将军纪念文集》中发现江抗与挺纵在八桥会师的照片、文字、地图,乔信明将军和王萱春将军在扬中的合影尤其珍贵,另文章记述了很有趣的事:陈毅在扬中老郎向乔(时仼一团团长)要武器,乔上缴了部份又藏了部份,陈毅批评乔本位主义,后一团又调出了更多武器,扬中历史需从周边县市及相关当事人回忆录中挖掘。</h3> 4月27日,常州陈履生美术馆学习汉画拓印<h3><br></h3> <h3>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哀军北渡》陈毅文学传记,关于扬中跳板作用,本书描述较详实。</h3> <h3>4月30日镇江画院学术邀请展一扬中市中青年美术作品展,今天上午在镇江西津渡镇江市美术馆开展,拙作三幅忝列其中。</h3> <h3>寻桥记之一:江中明珠、鱼米之乡'的扬中岛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江、河、渠、港,这些形态名称各异的水域,与村舍、绿树、田畴、行舟、渔歌构成了扬中独特的自然风光。</h3><h3>二百多年来,扬中人出门便是河,出县就是江,要跨越江河,就得造桥,扬中“千桥之乡”美誉也便应运而生。</h3><h3>扬中的桥多,它连接着江南山的巍峨,连接着江北路的绵长,是长江水的通灵,是大江南北人的向往(节录作者:大河奔流文章),日前,台办朱家生先生发来图片,告之天后宫旁发现老石桥,今早与扬中桥粱专家谭正云先生前往考证,桥两面均刻有永乐桥,桥长5米7,宽0.65米,厚0.3米,具附近老人介绍,此桥百姓称之谓二十圩桥,架于夏家港上,现属联盟一组,此桥《桥乡》一书未见录入,如有朝一日恢复天后宫老街,此桥即为一重要景点。又与谭先生至大众二组,见有老石桥面二块(没字),通过走访老先生,知道桥名为合兴桥(图8),己发现拍照、走访、研究二十多座老桥,众乡亲帮忙提供线索。</h3> <h3>5月4日,编写扬中五十年代体育界美篇</h3> <h3>拜访紫砂大师顾绍培</h3> <h3>5月7日,为外国语小学讲《太平洲的故事》</h3> <h3>5月10日编写《扬中粮食历史档案》</h3> <h3>编写《早期新坝诗社》</h3> <h3>5月14日第一次征集到扬中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修业证,1953年,之前没有听说过这学校,填补了扬中教育类证书空白。</h3> <h3>5月18曰,八桥中学师生参观文心雕龙艺术馆</h3> <h3>又征集到一张扬中上头版头条的原版《人民日报》,大跃进产物,号称三麦单产389斤,据叶锦春先生文章介绍,实际产量为约三麦单产140斤左右。</h3> <h3>征集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新闻报,刊登赵友培当选国大代表的文章,民国报刊上登扬中本就不多见,现在能收藏到更难得了</h3> <h3>征集到一张六十年代扬中土壤分布图,残破万幸没伤到主岛,开沙有标注,各公社地名、圩名、港名详实,土壤类型详细,未见同类地图,是否孤版待考,应极珍贵</h3> <h3>5月19日,编写本馆收藏大全</h3> <h3>征集到一本民国《江苏沙田之研究》,手稿本,书法一流,扬中特殊地形,本书有重点介绍,查阅巜扬中县志》,沙田这块介绍极简,本馆珍藏季、何两家地主民国的官司原版档案,加上本书,填补扬中历史的空白。</h3> <h3>下八桥古桥石狮惊现于世,与李悦先生保存的唯一八字桥老照片完全吻合,日前听宫子万先生讲,八字桥在拆除时,他曾与王学道先生共同抬过石狮一只,并保存在王家,今曰急去寻访,果见完好保存在王家三层阁楼,另三只当年也是本生产队队员所藏,可惜问过均告遗失,此狮的发现,对研究扬中桥文化和八桥老街有重大意义(图八为宫建斌先生家族发现并保护的八字桥桥面)</h3> <h3>从镇江收到《扬中民间歌曲集》内部资料一本,196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扬中县文化馆合编,这么珍贵的扬中民歌汇编,凝聚了老一辈扬中音乐工作者的心血,未见后来出版过,应是极珍贵了。同时收了本1980年《镇江地区民歌选集》,里面也有很多扬中民歌,二本都是油印本,印刷数量都很有限,存世应都极少。</h3> <h3>5月24日收藏到扬中农业1949 ~1978年</h3> <h3>《江苏画报》59年版中有扬中老照片一张,后又收藏到此田头办公原照。</h3> <h3>1945年7月创办八桥初级中学,1946年9月更名扬中县私立八桥中学,1947年2月改名为扬中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4月改名为扬中初级中学,1952年8月扬中初级中学在关帝庙(现绿扬电子厂区)成立,原八桥校区改为扬中初级中学分部,1954年扬中初级中学改名为扬中县初级中学,1955年9月扬中县初级中学分部更名为扬中县下八桥初级中学,1958年8月扬中县下八桥初级中学改名为扬中县下八桥中学,1969年3月县革委会撤并扬中县中学、城镇小学创办扬中县农机厂五七学校,下八桥中学改名为八桥人民公社中学,1972年1月将县农机厂五七学校更名扬中县中学,8月扬中县八桥人民公社中学更名扬中县八桥中学,1991年5月扬中县中学更名为扬中县高级中学。八桥中学与县中名称常人时有混淆。</h3> <h3>5月28日晚扬中新闻播放采访文心雕龙艺术馆,庆祝扬中解放七十周年专题。</h3> <h3>朱庆云,油坊中滩3组人,2O军58师老战士,二OOO年奖章</h3> <h3>5月8日文心雕龙艺术馆是最热闹的一天,扬中县外国语小学实践体验,参观本馆。</h3> <h3>5月31日上午,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庆祝六一活动很精彩,市委书记潘早云及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学校本月推出的觅岛活动,真正让学生走出了课堂,到全市各行各业去体验,本馆忝列其中,并荣幸的为同学们上了太平洲的故事一课,他们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深入社会,开展了多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这正是未来教育的大方向,避免学生高分低能,外小走在了扬中学校前面,为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点赞</h3> <h3>6月1日今日巜扬中日报》,头版是昨日扬中市外国语小学六一活动,八版是张大恒先生走访了很多老渔民写的:由河豚港探源渔民生活,曾为张先生引荐了渔业社老渔民文春堂先生,曾任党史办主仼的张大恒先生,对扬中历史研究很深,且退而不休,扬中还有很多的历史专家、亲历者、名家之后,都把知道的写出来、录下来、收藏下来,以后留给子孙,自然功德无量(附文中三㴭一词,用的?,不是小编的错,电脑字库只有个别字体打的出,㴭为扬中地形特殊词,意为深不测的水塘,用的少,)</h3> <h3>6月1日,画了幅童年回忆</h3> <h3>中央电视台十套《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今日正式开拍,开工大吉。</h3> <h3>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江苏画报》中发现一张扬中旧照:宣传第一队于扬中县党部大门前之摄影,民国的照片除去本馆珍藏的赵友培结婚照,在党部门口的合影这是唯一发现的一张,时任县长徐祖绳(本馆旧藏),此为重要发现,上面人物、具体位置待考。</h3> <h3>3点半到八桥最东边,摄制组拍摄扬中江边日出,偶遇摄友鄂总,芦苇爬满螃蜞,有薄云遮住了最初的日出,好在升上后光芒四射,扬中的早晨真的很美。</h3> <h3>万年桥(当时人称长沙桥),位于油坊鸣凤五组,是扬中目前保护完好的古桥之一,最为有价值的是桥柱两边有对联:前联写扬中岛将长江一分为二东西双流再合璧。扬中犹如长眠的卧龙只待一日飞龙在天。下联同样衬托出扬中作为江心跳板的作用。潮迎南北庆安澜•</h3><h3>安澜(拼音:ān&nbsp; lán),中国汉语词汇,最早语出《文选·王褒&lt;四子讲德论&gt;》:“天下安澜,比屋可封”,其中的“安澜”一词。安,稳固。澜,水波。安澜,其本意为水波平静,现也常常被人们比喻为时世太平、祥和之兆 。</h3><h3>千载同流双璧合,</h3><h3>万年长见一龙眠。</h3><h3>桥跨东西成底柱,</h3><h3>潮迎南北庆安澜</h3> <h3>6月4日采风培根师范,扬中唯一省级保护单位</h3> <h3>5月27日收到新坝中学1975年高二班毕业照</h3> <h3>6月5日,江正康外孙送我罱泥的工具,现在极少见</h3> <h3>拍摄新坝公园门楼,此门楼我和奚劲松老师提供信息给潘杰书记,从永平村原址移来。</h3> <h3>画了下来</h3> <h3>耿人寿药店,是解放前油坊知名药店,前几年耿氏后人耿昌福先生赠我有耿人寿字号的红木枰,今日整理本馆珍藏的千份扬中老字号史料,光药店就百户,从中找出了耿人寿药号史料,有药号实物相佐,意义大了。</h3> <h3>6月9日征集到四张大幅(23x29Cm)原版照片,扬中县兴隆公社红专大队医疗点,文革时期送医下乡,扬中医疗类原版照存世量极少,珍贵。</h3> <h3>6月11日去南京浦口江苏警官学院参观,该院扬中籍院长吴跃章、国内最著名警察类专项收藏家何稼男先生提供藏品,于2013年创办民国警察史博物馆,藏品极其珍稀,感谢何馆长单独接待并赠我签名藏书。</h3> <h3>昨日本馆收藏到扬中改革开放四十年重量级史料,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部文件(76油化进字第1084号),为援助阿尔巴尼亚炼油厂,特批扬中县农药厂四氟800公斤,文件、电报、信件、介绍信、发票、合同一应俱全,感谢刘先生赠我。</h3> <h3>永胜街的玉皇庙能保持到现在,这在扬中是很罕见了,新坝老甸庙(刚拆),长旺七墩子小学的观音庵(尚在),油坊镇海庵(仅剩半壁墙),培根师范,新坝文昌宫(破损不堪),是扬中最后的历史遗址。</h3> <h3>|本馆最新珍藏:1956年扬中县新坝区和气乡兵役证,国防部长彭德怀签发,王德庆转业后在丰裕做砂轮业务员,人称‘砂轮鬼子',同时收藏到他从六十年代跑砂轮、七十年代跑四氟、八十年代跑电器的一麻袋史料,包括日记、合同、介绍信、信件、砂轮样本书、前几日发的石油部援建阿尔巴尼亚特批800斤四氟文件等等,加上本馆之前珍藏的上万份新坝企业、供销员史料,扬中编写《扬中供销员志》,史料己基本完善了。</h3> <h3>扬中供销员从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发展缩影,以及文革中受到冲击(图8),贬称他们为‘砂轮鬼子‘,其实扬中很多百姓是他们用四千四万精神挣来的钱养活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h3> <h3>一周前的微扬中,报道了扬中超级英雄陈泰国的故事,他一人击毙80个伪美军,荣获一等功,还默默无闻的过着平淡生活,对谁都没讲过,在岛城引起轰动,今日终于收藏到68军的《英模史册》,明确记载了陈泰国荣获一等功(图3),以及他所在连队2O4师6O1团获奖。照片</h3> <h3>6月16日,本馆珍藏,明万历时的石质香炉,丹阳著名医学家:朱栋隆建立,可能是寺庙或者医馆所用。明代丹阳籍医学家朱栋隆的医学成果:在清初曾得到太医验证并应用于治疗痘疹。在清初,天花肆虐,痘疹频发,清政府非常头疼。为了保障皇族的生命健康,朝廷设立了太医院。自康熙、雍正至乾隆三朝,太医院都为战胜天花做出了持久的努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3><h3>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一月,乾隆帝指令太医院院使刘裕铎和御医业良玉等人认真研读朱栋隆的《痘疹不求人》一书,并拟出防治用药处方。刘裕铎是当时太医院中的治痘专家,医术高明,屡受皇帝褒奖。他仔细阅读了《痘疹不求人》一书后,高兴地向皇帝报告:臣等合参方中药品,均属妥协有理。仅此仰恳圣恩,赐录三方合参备用,以推广皇仁,用充幼科之助。”朱栋隆的治痘理论与药方得到皇帝与御医的认可,并用于实战,真是了不起,朱栋隆在脉学上也有造诣。</h3><h3>《四海同春》《脉药蠡管》二书,就是他呕心沥血多年的研究成果。</h3><h3>在医道上他更能融会脉理方药于一贯,被专家誉为:由博返约,发前人所未发,真辅佐《素》、《难》之津梁也!”明代何选看过《脉药蠡管》后称:“皆融会素难脉理病源,详消息盈虚之品,节握缓急轻重之权运,补泻温凉之妙用。</h3><h3>脉阐病源,药随脉定,诚集大成者!”令人扼腕长叹的是,《脉药蠡管》八卷早已失传,今人已见不到了。</h3><h3>《四海同春》有幸流传至今,共二卷,计二十七篇。除脏象、经穴、病因、病机等六篇专论外,余皆着力于阐发《素》、《难》脉学精义,演述其临诊体验,成了独特的医治理论。</h3><h3>五行生克、亢害承制之理亦多有阐发;覆溢关格、人迎气口之说亦多有评述;诊脉指法及四时脉候皆能详备而有所发挥。使学者可由脉学而入医门,渐悟本草、经方、脉法、医经、针道一贯之理。医者更可以执脉见机,按脉下药,不致临阵措手,杂病乱投耳。</h3> <h3>七、八十年代的钉螺实物样品盒,过去因扬中四面环江,深受血吸虫病毒害。</h3> <h3>6月19日收到一张原版照:扬中人民大会堂,小时上学每天经过的地方,现三友文具店位置,知道的人至少五十岁向上了,查阅资料发现,正面的这张全景照己无存。</h3> <h3>从江西回购两张扬中老照片,1983年扬中县首次和第2次颁发离休证时全体老干部合影,全是扬中战争时期的精英,这两张大幅照片对研究扬中革命史极为重要。</h3> <h3>受邀为永胜中心校的稻草园进行改造,看到孩子们率性和充满童趣的作品,为校领导接地气的文化意识点赞,稻草工艺品虽难登大雅之堂,然成本低廉,且作品能体现乡土风情,最大程度把孩子们的艺术天性挖掘出来,是极有意义的校园文化。</h3> <h3>6月22日联合村陆书记带我去看同善堂石碑,光绪二十六年镇江府立,反映当年为保护贞女,建同善堂保护她们,乡贤资助及捐助码头建堂故事,扬中历史极短,清代保存如此完美的石碑,除去文化馆地下埋的十五块,现存扬中博物馆七、八块,已极少见了,可见其文物价值之珍稀。</h3> <h3>珍藏到民国财政部税务查稽处,镇江区,扬中税务稽查处徽章,民国原版徽章,可遇不可求,每枚徽章后面都有一段历史。</h3> <h3>6月24日珍藏到第7张民国县长手稿,孟治:泰县人,1945年12月一1947年10月任国民党扬中县县长,因抓捕共产党人,于1952年12月23日从浙江抓回扬中后镇压。</h3> <h3>珍藏到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份《江苏省扬中县乡镇控制状况月表》,十八个乡镇:中兴乡、正德乡、北屏乡、乐德乡、治平乡、召南乡、三民乡、乐和乡、善邻乡、镇海乡、油坊乡、恒乐乡、永德乡、八桥乡、定平乡、西来乡、东宁乡、永治乡。</h3> <h3>6月24日收了张文革时扬中喜报,57000户按装了红色喇叭,一根红线连万家,家家户户装喇叭,天天听到毛主席话,心里明亮干劲大。</h3> <h3>6月26日陪同央视拍摄中国制笛大师常敦明先生,一把极品竹笛的诞生:精选高档竹子,调直、手工刮皮、去衣、钻0型孔、修孔、接口、原生态虫胶上漆,加上大师最后的亲手调音。</h3> <h3>珍藏到一份1983年丹徒县党史资料和2份1939年12月原版《新华日报》,都是描写新四军在扬中击落一架日本飞机的事,应是八十年代专业研究人员的珍藏,对研究扬中革命史是极重要的文物。</h3> <h3>参与扬中有史以来第一部姓氏研究专著——《我从哪里来》</h3><h3> 扬中是长江中的岛屿,先民来自大江南北,四面八方,因而姓氏奇多,迄今有460多个姓氏,堪称天然的姓氏博物馆。</h3><h3> 近年来,扬中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组织人员对扬中姓氏集中开展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我从哪里来——扬中百家姓氏探源》是第一辑,收录了张、王、陈、朱、郭、徐、杨、姚、何、吴、刘、周、蔡、蒋、戴、赵、马、钱、潘、田、奚、常、匡、苏、谭、瞿、虞、尹、邱、阮等30个姓氏52个家谱的内容,主要包含姓氏概述,以及宗族的迁徙、字辈、名人、家训、祠堂等信息,其中许多信息首次发掘,可补史志之缺。如本书收录的何士俊、姚湘、朱宝鎏等扬中名流、名家的文章,及手迹影印件,弥足珍贵,值得品读与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为本书题写书名,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经理徐俊、常州家谱档案馆馆长朱炳国分别为本书作序。</h3><h3> 本书为2018年度扬中市社会软科学支持项目,扬中市民俗文化研究会、扬中市史志办出品,由广陵书社出版。</h3><h3> </h3> <h3>凌晨2点拍摄南湖人家孟亮大师的刀鱼制作,白天拍摄一整天,晚上继续拍至凌晨,为央视剧组的敬业精神点赞,一部精品纪录片的诞生,背后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汗水,《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必将是扬中历史上最美最精的一部电视纪录片。</h3> <h3>6月28日陪同央视拍摄扬中泥塑大师钱金荣,扬中太平寺,江南东霞寺等多座寺庙的观音像、菩萨、罗汉均出自他手。</h3> <h3>中国影像方志—扬中 西来糏塑篇开拍</h3> <h3>6月29日在本馆拍摄《端忠敏公奏稿》,端方奏请慈禧设立太平厅抚民府的折子,是扬中的立县之本。</h3> <h3>6月30日上午拍摄新胜社区木雕传承人:孙万顺师傅,他十五岁开始做雕匠,干了四十多年,受电脑雕刻冲击,用纯手工继续坚持下来的,己是凤毛麟角了。</h3> <h3>捡了把扇子,写了篇文章</h3> <h3>7月7日从苏州收藏到一枚民国银质徽章:江苏扬中县司法处,民国时用纯银做章己是证明是很重要部门了,与图3数年前珍藏的扬中司法处手稿配套了,图4、5为本馆珍藏的扬中看守所官文手稿,图6为本馆珍藏的赵友培婚礼照(县长洪康燮主持,箭头所指为扬中法庭),查阅《扬中法院志》《扬中公安志》,理清了扬中司法处的来龙去脉,1946年国民扬中县政府正式成立司法处,地址在渔行弄王兰家(现通达商城)</h3> <h3>收藏到一张1949年4月巜北平解放报》,报导了1949年4月22日解放扬中新闻,与本馆珍藏的另一张《大众日报》一样,有解放扬中文字和地图,现在巜大众日报》已标价四千多元了(图4,孔网标价),遗憾的是现在依然每天还有人把宝贝当废纸,把废品当宝贝。</h3> <h3>收到了几支老牙刷,有扬中牙刷厂5字,之前馆里曾藏有几百支,一直以为是尼龙柄的,用火烧才知也都是骨制的,扬中县八桥镇先锋牙刷厂生产的红星牌牙刷,从图4发现是每支划线独个打孔的,属于半手工制作,虽然后来被邗江人模仿用塑料生产成三笑牌,但我看来,只有骨制牙刷,才是正宗牙刷,是艺术品。</h3> <h3>完成扬中徽章大全美篇</h3> <h3>本馆珍藏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四月二十四日的《北平解放报》,头版竟然有四篇文章与扬中有关,扬中渡江解放是与紫石英号英舰被击是密切关联的。紫石英号事件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胜帝国主义的事件,且发生于扬中,是扬中唯一与国际大事件有关联的一件事,扬中革命史上提及很少,这是个误区。</h3> <h3>7月12日陪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天天拍别人,今天拍自己,才知演员也不是好当的,几个镜头拍了无数次,拍得人快崩溃了。7</h3> <h3>我送亲人过大江是扬中渡江战役中的传奇故事,今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扬中志冒着酷暑拍摄中,扬中市长江拥军服务社全程协拍,感谢鄂启桂先生专业摄影供图。</h3> <h3>7月16日晚秋水轩岛城书会,和大家喝喝咖啡,讲讲《太平洲的故事》</h3> <h3>1994年8月16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扬中撤县设市新闻,扬中在人民日报登整版不多见</h3> <h3>収到1952年的新坝区治安乡地契伍本,1000余家,新坝区新坝乡300余家,治安、新坝的大部分能找到上一丶二辈的信息。</h3> <h3>上午拍嘉庆年建的镇海庵,《长江图说》中太平洲地图唯一标注的建筑,孙南云老师找到的石碑是最重要证明。</h3> <h3></h3><h3>7月21日央视在新坝拍摄于敏婕</h3> <h3>翻看本馆藏的1952年三茅镇新民乡《农业税及土地产量清册》,发现新民一村的天后宫小学资料,占地3.98亩,代理人朱高华,查阅《扬中教育志》,有新民一村私塾(图7),1942年地址在郭氏祠堂,创办人钱文康,1943年9月改名新民国民小学校,1948年改为天后宫小学校(图8),后又改为开发区新民小学(图9),天后宫史料较少,找到原始记载很有意义的。</h3> <h3>写了篇扬中老企业文章</h3> <h3>7月24日考证二十四号船的具体问题,专程拜访施大瑜老师,二十四号船曾上过全国小学课文,《渡江一日》中有专文,施大瑜老师和赵纪福先生在《沙家浜故事》中写过专文,日前访问了南通王金文班长之子的扬中战友张建国先生,历史只有真实才经得起考验,还有不详实的地方,望知情者提供信息。</h3> <h3>7月25日征集到民国扬中政府的几页纸,可惜内页没有,否则对研究1948年的扬中太有作用了,不过时间过了七十多年了,政府一级的文史己极难找到了。</h3> <h3>7月26日画了3把扇子</h3> <h3>上海江洲服装联营厂,1985年注册于永胜镇,与上海联营是当时小岛最为快捷的提升企业知名度与销路的通道,比如一农机与上海空调机厂的联营等等</h3> <h3>7月30日同时收藏到一个家族的五、六十年代的毕业证,难能可贵的是扬中县新坝初级中学三仼校长,扬中县高级中学柏耀先也是知名校长,谢谢扬州文史大家陈坚先生倾情转让,对扬中文史的支持。</h3> <h3>继续考证24号船重要物证,由王金文(又名宣进锋)之子提供,新四军20军历史研究会立,官方权威认证。</h3> <h3>7.31号收藏到陈泰国在68军获一等功的官方史料《英模史册》,有陈泰国的获奖记载,本片摄于本馆。</h3> <h3>8月3日,陈履生先生发文介绍本馆珍藏他的相关档案</h3> <h3>8月5日画了幅扬中河豚港参展</h3> 天热,画了幅大画<h3><br></h3> <h3>征集到一枚疑似银质扬中徽章:扬中县物资配给所'证章,日伪时期。</h3> <h3>8月6日重要发现,在研究扬中革命史过程中,偶然发现上饶集中营中73烈士之一是扬中人:陈德铭,而通过请教扬中文史专家张大恒先生、冯鸿鸣先生、王彦宾先生等均末听说过陈德铭其人,《扬中民政志》中革命烈士名录中未有陈德铭烈士英名,国家级烈士陵园认可他为烈士,可能是由于1938年他去皖南参加新四军,家乡不知其情,以后牺牲更无人通知其家属,扬中政府对他亦不了解所致,总之,烈士永存,家乡不会忘记他,寻找烈士家属刻不容缓</h3> <h3>8月12日收到两张文革时扬中毕业证,中林五七学校第一次看到,五七学校是那个时代特珠产物,扬中有好几所。</h3> <h3>8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刚刚放映《国家记忆》,详细介绍紫石英号事件,以及渡江东线第一帆,由靖江市委宣传部和靖江档案局配合拍摄(图9),所以不可思议的是紫石英号炮击地变成了靖江,连三江营也变成了靖江的了(图5),图6中20军59师175团战士的渡江点也变成了靖江到江阴段,图8的《我送亲人过大江》也变成了靖江支前,央视《国家记忆》这么重要的历史大片,罔顾事实,将发生与扬中江面的史实,对扬中只字未提,还刻意图中不标扬中,强加靖江头上,真让人愤慨,不知作为扬中史学家们情何以堪,自己不重视,别人当然抢,扬中对紫石英号事件应当建纪念馆(紫石英号发生于扬中和泰兴江面、被扬州三江营炮兵击伤后搁浅于雷公岛、65名英国兵逃上太平洲,伙伴号救紫石英号停于雷公岛,24号船攻打扬中等史实都有重要佐证)</h3> <h3>8月15日为扬中党校副校长钱吕军先生提供资料,整版《扬中报》,紫石英号与扬中文章刊出。</h3> <h3>8月17日完成介绍江上义翁陆明才文章</h3> <h3> 《江洲火案》一书,是扬中历史上最为珍稀的图书,昨日偶拍得一本(图1)是第二次印刷发行版本,也很珍琋,但较之本馆原藏的一版一印的(图2)就逊色一些,好在仅有的=种版本都收全了,按《腾飞之翼》一书中戴曙(江洲火案作者之一,书作者标戴闻是戴曙和王德文)文章:江洲火案创作始末所讲,《江洲火案》因发行量小(4200本),又很薄,加之岁月久远和文革破坏,己成孤本,但据我调查,一版一印有2本(本馆和市档案局),二版有4本(本馆、档案局大厅展示馆、油坊乡贤馆、徐敏老师、革命斗争纪念馆一本,徐复兴老师讲他有一本,末见到)总而言之,此书因讲述了轰动全国的民国年间扬中人民抗税,火烧七大家,导致县长自杀的书籍,极为珍稀,扬中园博园开园时曾专柜介绍此书,有谁看到此文定当珍藏,以下简述下《江洲火案》故事:</h3><h3>   国民党统治时期,扬中反动县政府勾结地方土豪劣绅,连年增加田赋附加,广大农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地方开明士绅多次上书向县政府乃至省政府请愿,均无结果。</h3><h3>  1933</h3><h3>  年</h3><h3>  11</h3><h3>  月</h3><h3>  19</h3><h3>  日,戴实夫、黄植山、戴中选等人在油坊桥召集</h3><h3>  200</h3><h3>  余人开会,决定联络民众,采取暴力行动,迫使县政府减税。</h3><h3>  </h3><h3>  </h3><h3>   21</h3><h3>  号下午,戴中选等人来到玉皇庙第四区公所,要区长何玉卿答应减征附加税,遭到拒绝后,遂鸣锣聚众,召集乡民。乡民们听到锣声迅速涌来,痛打了何玉卿。随后,人们边敲锣边喊,直奔油坊桥找五区区长张玉乔。张玉乔闻风而逃。愤怒的乡民涌到四墩子张玉乔家,放火烧毁了豪华的张宅。农民们余怒未消,一路北上,经老郎街、兴隆镇、道士庙,直达三跃,沿途烧掉了国民党县党委委员、县教育科长张子诚、国民党县保安团长刘焕章、县政府官员刘余琳、三区区长鄂振声、县征收钱粮国课总管陈爱棠、大地主杜三等七大家的房屋。从中午到黄昏,斗争持续了大半天,范围扩大到半个县。农民队伍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不下万人。原本准备趁势直捣三茅镇,烧毁县政府。刚到甘四桥时,遭到县保安队镇压,一陈姓农民中弹牺牲,领导人戴中选被捕,农民队伍被迫撤退。</h3><h3>  </h3><h3>   第二天,数千名农民再度汇集,试图冲击县政府,劫狱救出戴中选,途径三茅镇南的中八桥时又遭到镇压,</h3><h3>  4</h3><h3>  人牺牲,农民队伍被冲散。</h3><h3>  </h3><h3>   此后数日,国民党县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四处抓人,先后</h3><h3>  13</h3><h3>  人被捕,戴实夫、黄植山等</h3><h3>  42</h3><h3>  人被通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对扬中“火案”以“赤匪暴动”的罪名上报,而国民党政务院迫于当前形势,作出“对农民暴动,应持慎重态度,不宜镇压,防再激民变”的批示。扬中县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人员,撤销通缉令。这次农民斗争,史称“江洲火案”</h3><h3>   第二年春,扬中网络营销公司,县长冯沛三应召赴省城述职。他已知苏北曾有两县因镇压农民暴动,事态扩大,县长遭到撤职查办,自料此去厄运难逃,当船行至镇江甘露寺江域时,遂投江自尽。</h3> <h3>一日得两图,都没得到原版,上午在市档案局查到扬中县交通规划图,拍了张与大家共享,下午镇江朋友发来一张太平厅地图,虽是图片,确是首次发现标太平厅的地图,可惜是简图,不是详图,研究意义打折扣了。</h3> <h3>8月21日收了本昭和十四年十二月(1939年)日本印的原版《江苏各县内河水路状况》,带秘字,证明是日本人为侵略江苏做的内部调查,扬中县部分太少,无什么研究价值,而其它县市介绍却很详细,这大概也是日本人开始对扬中不重视,到194O年才发现扬中江心跳板的重要性,十一路大举侵占扬中的原因。</h3> <h3>昨日和镇江文史收藏家交换得到5本1952年农业税土地产量分户清册,西来2本,新坝治安3本,近千户,对研究解放初扬中历史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次收到西来,本馆此种本己达二十余本了,包含新坝、三茅、兴隆、油坊、八桥、西来部分,扬中市档案局有部分,公办民办正好互补。</h3> <h3>从网上淘得巜扬中商业志》,1989年8月送审稿原件,通过咨询多位文史大佬,得知没有发行,内容极其详实,介绍了从民国至89年各商业内容,如各行业老字号、河豚、刀、鲥鱼产量,民俗、企业数据等等,凝聚了老一辈商业人的心血,正好与本馆珍藏的千余份老字号匹配,对研究扬中历史价值无限。</h3> <h3>8月23曰姚进恒先生连框赠我老照片一张,扬中师范生落实政策合影,1984年9月,教育类史料又添一份。</h3> <h3>两张60年前的新坝老照片,未见新坝发表过,刊于今日收藏到的1959年6月10、11日《解放军报》,扬中历史上照片很少,任何老照片都值得珍藏。</h3> <h3>8月25日扬中资深摄影家季成富先生赠我大花瓶一只,高58公分,民国江西罗茂盛作,瓶颈可惜有线,画工不错,七八十年代一直放在老文化馆墙边,系扬中大地主杜三(杜楚卿)家拥有,破四旧时被没收,被季老师放置大照片数十年,题诗:细腰宫内柳桃新,脉脉含情几度春,多福多寿多男子,富贵安得不从心</h3> <h3>原扬中县民政科科长谢泽民同志,从1951年至文革写了十一本笔记,记述了扬中这一时间段大量民政、粮食、拥军、民俗、会议、镇反、54年洪涝救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等极为详实手稿记录,是扬中目前发现的最有价值建国后史料,谢谢谢泽民先生孙女借我学习,扬中博物馆和档案局应争取收藏,为以后研究扬中这段历史留下宝贵史料。</h3> <h3>虞兴谦老师赠我原版老照片,1980年5月丰裕永固五七学校教师合影,专门让虞老师写上教师姓名,否则岁月流逝,很难知道谁是谁。</h3> <h3>8月27日《扬中日报》整版刊登了扬中党校副校长钱吕军的文章:扬中巨变 从一份七十年前的救灾报告说起,根据本馆一份珍藏的1949年救灾报告采写。</h3> <h3>8月28日《扬中日报》整版刊登:寻扬中籍陈德铭烈士老家和亲人,由本馆提供陈德铭相关书籍史料,皖南事变后,叶挺等新四军将士被押于上饶集中营,后发生著名的赤石暴动,陈德铭即73名烈士之一,张大恒先生走访民政局、退休军人事务局后发现扬中历次烈士名录均末找到陈德铭,而烈士纪念馆中又明确标明扬中县人,所以此次寻访,本身是学习强国的最好教材</h3> <h3>本馆珍藏的六十年代工分表,今天的微扬中</h3> <h3>油坊的油坊,丹阳藏友转我1954年惠农油坊企业登记证原件,业主:金文彬,油坊原属八桥,油坊镇因油坊得名,此件虫吃鼠咬,品相不堪入目,但也是六十多年前的纸品了,能够理解。</h3> <h3>9月2日收得《1952年扬中县政府报告》一本,县长陈忠廉所作,解放初期扬中百废待兴,详述了扬中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不知扬中其它单位有无保存,总之对研究建国初的扬中极为重要。</h3> <h3>1959年江苏画报上省委书记刘顺元和朱维中</h3> <h3>江渭清在扬中</h3> <h3>9月4日《扬中日报》整版刊登,扬中市委党校副校长钱吕军采写的文章:扬中记忆 新四军用步枪击落日机,由本馆提供1939年原版新华日报及彭寿生将军回忆录,真实事件,不是抗日神剧。</h3> <h3>9月6日收到一本《江苏省1956年度专、县、区、镇行政编制员额方案》原稿,1956年扬中县属扬州专区,详细记录了扬中县各局、科、室行政编制员额分配数量。</h3> <h3>1961年常州钢铁厂颁发的:光荣支农证明书,三年自然灾害中大炼钢铁降温,工厂清退扬中工人回乡种田,发张证明安慰下。</h3> <h3>编写太平书院美篇</h3> <h3>扬中东新港的”上海班“,留下了很多人的回忆,从扬中到上海,傍晚上船,凌晨到上海十六浦码头,能把船票和照片留到现在的也是极少极少了,幸运的是从老供销员家里发现一些并赠予我,留住了扬中交通的一段珍贵记忆。</h3> <h3>沙家码头,”姚镇班"也有很多人坐过,有通常州、镇江、宜兴、西来的客班,沒弄明白图6中的沙家港一扬中是哪开到哪,估计是沙港开船通过三茅大港到三茅街,但为何是姚桥木帆运输社的票,只能问年长者才能弄明白。</h3> <h3>43年前的9月9日,扬中县召开毛主席追悼大会的照片,图2是扬中县京剧团演员为毛主席守夜。</h3> <h3>9月9日西津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领导祝瑞蕻先生,镇江文史专家马阿林先生赏鉴,本馆珍藏的《瓜洲义渡局》碑记拓片,原碑在瓜洲渡囗,已和渡口一起坍入江中了,此碑拓未见其它版本,《丹徒县志摭余》中有专门记载,但其后百余年中未见仼何刊载,属孤品,对西津渡和邗江瓜洲都极其重要,西津渡之幸,镇江之幸,扬州之幸,一件百年前重要的历史证物,现身江洲。</h3> <h3>编写栏杆桥的故事美篇</h3> <h3>9月15日镇江文史专家金戈先生发了3张地图,清代宣统元年实测,有了重大发现,困扰扬中历史的很多疑点终被一一解开,第1:首次找到了水师衙门的准确位置,且扬中各文献中的水师衙门一词不规范,按图1应为:水师游(逰)署,这对鸣凤村恢复水师游署是有重大意义。第2:图2中鸣凤洲标注对鸣凤村的命名有了更重要的证据,之前档案局王彦宾局长曾专门研究鸣凤洲的标注问题,因《扬中土地志》中宣统三年太平县各洲分布图中标为凤凰洲(图9),鸣凤洲标注仅出现于本馆收藏的另一张民国八年的扬中简略图中。第3:详图标注了油坊桥图8,下八字桥图7,以及万福桥、永安桥、太安桥、天星桥、道士庙、老郎街、育婴洲、四墩子、长沙、镇海庵港、抵额里洲、底额外洲(为何抵、底两字不同,也值得研究),每一个小洲明确的名称和标注位置,都是扬中任何资料上未见的,再次感谢对扬中文化事业提供帮助的朋友。</h3> <h3>《扬中革命斗争史》1996年审稿会原版照片,有扬中重量级革命家陈西光、施光前、张立政、姚焕文等等</h3> <h3>9月17号微扬中和《扬中日报》报道过,寻找上饶集中营73名著名烈士之一陈德铭,经多方寻找,八桥利民村东五组的一户人家的小老老的名字、年龄均吻合,还有待考的事情,正在核实中,还须去上饶集中营纪念馆再考证,总之寻找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强国的过程。</h3> <h3>中午八桥的收获,八十年代演员合影,黑白照片又有这么多文艺工作者的合影,代表了一段历史,珍贵。</h3> <h3>9月18日收到的第3张原版报纸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扬中,前2张本馆珍藏的原版《北平解放报》《大众日报》被用于最新出版的《红色江洲》一书中。</h3> <h3>收了个全品相的景德镇雕塑瓷厂的:喜结良缘,图2为款,厂字为繁体字,图8、9为网上下的比较款,为七十年代的简体字,雕塑瓷厂1952年成立,从服饰可知为民国服装,因此可推为五十年代作品,神态不错,非一般工人能做,也可能某私人结婚定做,题材吉利,艺术价值较高。</h3> <h3>9月25日赴上海参观,第一站朱家角古镇,第二站参观嘉定的韩天衡美术馆。</h3> <h3>收到一份12页的管文蔚回忆文章,手写的也弄不清是否管本人手迹,写的扬中部分,内容在《管文蔚回忆录》中均有。</h3> <h3>9月2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政府颁发给继父一枚奖章,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制作,这是他一生的最高荣誉。</h3> <h3>10月3日文心雕龙艺术馆高朋满座,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著名画家,扬中县老一辈革命家施光前先生次子施正东先生夫妇,施光前先生孙子施强先生夫妇,施光前先生孙女:北京青苗教育集团董事长施华女士来本馆参观指导,另外聆听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省人大常委姚志强先生讲述扬中老故事。谢谢各位领导对本馆的肯定与指导。</h3> <h3>10月3日从镇江征集到扬中建国后第一仼县委书记刘汉清、第一任县长陈忠廉原始干部登记表(因陈寒仼书记及县长是1949年4月 到1949年9月,只能认可为解放区,虽然《扬中县组织史》将陈寒排在前,那只能认为是扬中解放后第一仼县委书记和县长),原始手书1950年左右扬中从县委到名区所有人员名单及性别、年龄、籍贯、年龄、成份、学历、入党(团)年代、入伍或参加工作年代、级别、工作简历、备注,包含解放初扬中所有人员名录,原档史料,弥足珍贵。</h3> <h3>10月4日征集到三张原版地图,可合并成一张扬中县地图,1:50000,据1956年黄海高程起算,1977年复制蓝图,江苏省水利局晒版,按图5开沙形状,分析为六十年代地形图,标注极细原版,虽不是珍稀版本,但六十年代标注这么细的图也是少见。</h3> <h3>10月6日的微扬中:紫石英号事件与扬中,炮打紫石英号的核心是炮打,地点是扬中江面,被击伤后搁浅于雷公岛江边,64名英国兵逃上了雷公岛,后转船转车去了上海疗伤,事件后毛泽东发表过文章并录于《毛泽东选集》4、斯大林发表评论,丘吉尔叫嚣派航母来报复,后因畏惧未能派出,差点改变新中国的建国过程,是自鸦片战争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胜帝国主义的事件,也是扬中唯一与国际有关联的爱国主义事例,去年我就发过大量美篇呼吁过,日前又给扬中党校副校长钱吕军先生提供相关资料,发表于8月15日《扬中日报》,相信不远的将来,雷公岛的江边,会有一艘真的被击伤的英国军舰,岛上有紫石英号事件博物馆,全国乃至全世界参观者络绎不绝,雷公岛也成为闻名世界的观光岛.</h3> <h3>从扬中乡下收了一方印章,印面是:朱奎生印,朱奎生原是大汉奸季广根的勤务兵,被朱维中策反,并提供了5支短枪,后做了县长施光前的警卫员,边款刻的是1950年春为奎生同志刻等等。</h3> <h3>10月7日,兴隆《赵氏家谱》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正式发行了,一个人有了家谱,按过去说法,才有谱,否则就没谱,才靠谱,把谱摆出来,才能摆谱,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人寻谱,修谱,编新谱,今日意外收获是大港赵氏赵先生提供了我们陆姓的相关信息,是否本支陆姓待考,总之是多处标明太平洲陆姓,再次谢谢赵总。</h3> <h3>1O月7日微扬中专题介绍我17年前制作彩车</h3> <h3>镇江红色收藏家闫佳先生赠我《扬中县城总体规划》1981~2000年,1983年的油印本,里面有几张图很不错,回过头来看历史,当初规划的专家无论如何都想像不到十年以后的扬中发展到什么样子,图9的美翻了的现在扬中。</h3> <h3>1958~1983年新坝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计全部名录,手写本,感谢镇江好友转让。</h3> <h3>《申报》1949年4月关于渡江前后的扬中。</h3> <h3>10月14号本馆藏品:管文蔚的一本1984年的内部材料《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概况和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以及江苏省党史资料研究会的信函。</h3> <h3>收到1960年一张奖状,扬中县商业局颁发,王俊卿是姚桥供销社的,为什么由扬中颁奖状,原来是1960年1月17日,原属镇江市的姚桥、儒里、大路3个公社,划归扬中县,1961年3月7日,复归镇江市</h3> <h3>去永胜办事走错了路,到了道士庙埭,发现石桥,拍了2张,两块石板左右字不一样,问当地人讲是道士庙桥,一边字像德□桥,里面一定有故事,回去找民国地图慢慢研究。</h3> <h3>1O月16日收到同治地契一张,民国三年加盖扬中县知事印,是目前第一次见到的扬中县知事的政府大印,珍贵。</h3> <h3>半年时间的努力,八桥施明堂先生通过回忆、走访、手绘,再加上本馆提供的八桥老字号档案的补充,终于完成《八桥老街全图》初稿,还待另外几位八桥文化元老修订,八桥老街全图的绘制,对八桥镇的历史、文化、修志及以后古街恢复,都有重大意义,绘制者须具备条件:1对老街的无比热爱,2老街长大,3必备的文化历史知识,4八十岁以上老者,5不为名利的精神,八桥老街全图的率先完成,只是第一步,我当继续和老先生们合作,开始老郎街、三茅街、新坝街、油坊街、西来老街、兴隆街丶三跃街、天后宫等等全市所有老街,相信有本馆五、六百份老字号史料,加上热爱文化的先生们的努力,定会完成。</h3> <h3>刻了方章,旷达</h3> <h3>10月21日本馆迎来重要贵宾,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所所长:赵民德先生,他是扬中民国时唯一国大代表赵友培先生次子,图1是本馆珍藏的赵友培先生在三茅街法庭门口的结婚照,证婚者是时任扬中县长洪康燮(人称洪辣子,图1右四),图2、3是赵友培全家照,赵民德先生介绍,这2张照片他也是第一回见到,应是解放前赵友培赴台前遗留扬中,特别感谢赵先生为我签名留念。</h3> <h3>10.22日一早,原扬中日报社记者郭霞女士,专程将扬中报复刊后全体合影和记者证等捐给本馆,在此特别感谢。</h3> <h3>陆朝银书记对扬中供销员曾有一段精彩的评说:走遍"干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使出“干计万策",吃够"千辛万苦",为我们扬中挣来“千金万银“。当然也给供销员们带来"干元万元“,本馆珍藏的1982年扬中最优秀供销员和员工的奖金表(图2),那个年代万元户就了不得了,可以从侧面看到近四十年前的大新坝有多厉害了。</h3> <h3>10.24日中澳合作院线电影《东去西来》,开拍仪式在扬中长江大酒店举行,导演:江小鱼,主演:图4、6廖京生(人间正道)、图2臧金生(水浒中鲁智深扮演者)、华子(黑洞中肖云柱〉、徐光宇(红高粱中花脖子)、胡彩虹(爱的阶梯)、郭金(亚洲小姐)、图7杨欣(手机中牛彩云)、图1李嘉颐(中国超模大赛季军),感谢西来桥镇党委书记曹学松邀请参加此次盛会。</h3> <h3>10.27日黄总转我一枚铜徽章:扬中财政金融工会,应是解放初某银行干部所佩,填补了本馆金融财政业和工会业的徽章空白。。</h3> <h3>11.5日幸会《人民日报》一读室主编,《习近平用典》作者杨立新先生,并赠我墨宝:协和万邦(习近平用典之一)</h3> <h3>一直想找一本《扬中文艺》,今日扬中文化馆老馆长梅仁寿先生亲自送了一本,《扬中文艺》1958年3月创刊,是扬中早期重要文艺刊物,末见其它地方出现,谢谢老馆长对扬中文物事业的帮助。</h3> <h3>11.7日又收到一份珍贵的扬中民国县长手稿,民国十八年(1929年)扬中县长徐祖绳写给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张君度的报告,关于扬中县监狱口粮问题,</h3> <h3>11.8号扬中市侨联、统战部领导来馆指导</h3> <h3>11.14日收到一本《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其中详介了:江苏省扬中县旅京同乡会,1947年5月 在南京成立,会员有310人,举赵友培为负责人。同年11月经南京市社会局核准立案。立案证书字号为益字45号。会址设在南京大丰富巷52号。为本馆珍藏的"扬中旅京同乡会"找到明确史证。</h3><h3>[1] 蔡鸿源,徐友春主编。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黄山书社,2012.08:第258页。图6~9为本馆珍藏"扬中旅沪同乡会"手稿及史证。</h3> <h3>11.15号上午,专程拜访扬中唯一黄埔军校生:崔新先生,先生百岁高龄,身体硬朗,他背后的故事值得挖掘。</h3> <h3>11.19号为钱吕军副校长提供资料,整版刊登"太平书院"故事于《扬中报》</h3> <h3>11.21日扬中市作家协会老师们来本馆采风,在专业摄影家红梅老师镜头中,文心雕龙艺术馆更美了。</h3> <h3>11.23号历史性的重大发现,首次收藏到实绘版太平洲地图(图1),1864清同治三年 孟河营绘呈卑营汛境江程里数界址图,此前扬中任何文史及方志均末记录,尤其重要的是图4,首次见到油坊鸣凤镇海庵和水师营(此图标孟河营遊击署)实景,加上此前本馆收藏的图9(水师遊署)太平洲细图,对开发鸣凤与恢复水师遊署意义是极其重要的。</h3> <h3>12.3号中央电视台4套“远方的家长江行“第83集是专题介绍扬中岛,参与拍摄了该节目。</h3> <h3><h3>研读光绪六年《宝晋书院志》,有了3个重要发现:1 沙洲图(新坝镇清代全图,未见扬中史籍刊过)宝晋书院在镇江北固山,学产在新坝镇,宝晋洲由此得名 :2新坝之名的来由(图3),《扬中县志》只简单介绍过因筑坝而命名,无详细数据及图解,对研究新坝历史极重要 3:扬中历史上唯一举人何士俊先生,录于此书,证明何士俊是宝晋书院出去的,何士俊同治癸酉年中秀才,光绪六年中举人,做过浙江宣平、建德知县。宝晋书院在镇江北固山,大书法家米芾的海岳庵原址上,康熙下江南赐匾:宝晋遗踪,建宝晋书院分院于新坝镇治安村,光绪十八年在此建文昌宫,文昌宫是新坝唯一文物保护地,何士俊丶沈仁道丶徐广福等名人均出自此,现破败不堪,都说扬中历史短文物少,对此真文物应重视才对得起子孙。</h3></h3> <h3>1959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图文:扬中县新坝捕涝站的渔民,包装捕获的鲥鱼,准备外运(图4)。 国家级主流媒体的报道, 充分证明扬中历史上渔业资源的丰富, 每年的扬中河豚节,如能充分挖掘扬中的渔业历史,让全国各地食客们了解到事实,为什么扬中河豚甲天下,同样是天下 第一鲜的长江鲥鱼在扬中岛周围产量曾经是那么丰富,这么重要的主媒体图文证明了一切。</h3> <h3>一直以为扬中县只上过2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又发现1959年7月12号上又有一篇,依旧是朱维中受省委书记刘顺元接见,不过最高官媒上的照片之前未见过,还是很珍贵的。</h3> <h3>12.20号,收藏到12份《前进日报》,有扬中解放初内容。</h3> <h3>回望,曾经的付出,终有回报,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终不留遗憾。</h3> <h3>年末,文心雕龙艺术馆拆馆,入驻扬中博物馆</h3>